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发布时间:2021-07-26
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
试卷相关题目
- 1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的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西学东渐”的发展
C.通商口岸开始建立
D.维新思想的传播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土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