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学历类 > 升学考试 > 高中(高考) > 历史 > 近代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91

1839年,林则徐便委托美国医生伯驾和袁得辉合译瑞士法学家艾默瑞奇·德·瓦特尔的著作《万国公法》中有关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这是“中国对西方国际法最早的翻译”。此举的实质是(  )

发布时间:2021-07-26

A.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B.开展禁烟运动

C.宣传依法治国的理念

D.维护国家主权

试卷相关题目

  • 1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予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以下对该观点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

    B.是“中学”与“西学”碰撞的客观结果

    C.倡导该观点的应是资产阶级

    D.该观点更加倾向于在中国传播“西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C.统治者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未得到统治者的采纳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中体西用的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物质文化

    D.维护清王朝统治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1875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的实践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