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人之所贵,主人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发布时间:2021-07-10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试卷相关题目
- 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纳(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对史料进行研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说的是徽人十二三岁就要到城中当学徒,十七岁就要出去闯天下。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明代徽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
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②区域分工明确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明中后期,有些商人家财万贯,起初达官显贵之人很鄙视他们,如今则非常乐意与之为友。史书记载,达官显贵之人子女婚嫁时,只考虑对方财富,不过问对方的社会地位。这表明①商业繁荣②商品经济冲击了等级观念③阶级矛盾缓和④上层社会拜金主义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