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20 13:30:37

  1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发端与发展历程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为河南省开封农业试验图书资料室。1959年河南省农科院建院时,图书馆被定名为"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1983年其新建图书馆楼投入使用时,院资料室与图书馆合并。1964年,其始建图书馆和阅览室,馆舍面积约300平方米。1983年,其单独新建了二层图书馆楼、三层书库,馆舍面积共2,000平方米。2008年,其又扩建的第二书库700平方米,配置了现代密集书架。1983年搬入新馆时,其内设7 个部(室),工作人员在编21人,其中本科图书馆学专业2人,本科农学8人,初高中生6人(后都获得图书馆学专科或本科学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图书馆内部职能的整合,2014年底在编5人,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人,平均年龄38岁[1]。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始建于解放初期,跨越了新旧社会,经历了十年动乱,又多次搬迁,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有了快速的发展。经过百年的发展,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现已成为以收藏农业科学资料为工作的特色图书馆,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贮藏国内外农业科技图书文献资料,开展文献资料的借阅、复制、定题检索、跟踪服务、科技咨询、课题查新等工作[2]。同时,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优势,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逐步建立起以农作物、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土壤改良和旱区农业技术开发等为重点的图书馆馆藏和文献服务体系。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馆藏文献30多万册,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内部资料、标准、检索书刊等。其重点收藏农业科学文献,以生物、生物化学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书刊资料为辅,适当收藏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类书刊。在文种上,其以中文、英文为主,以俄、日等外文文献为辅;在类型上,其提倡专业书刊与检索书刊配套兼顾。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围绕全院发展的总目标,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功能,调整馆藏结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其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建成以农业文献信息为核心、以自动化管理为手段、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其始终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开展文献借阅、电子阅览、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献传递等方面的工作,在确保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也为院外其他单位和个人用户服务。

  2 图书馆各业务层面成果卓著

  2.1 丰富的馆藏文献成果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经过1个多世纪的收集已经有一定规模,文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形成了以农业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截至2014年底,馆藏中文图书共35,135种,计86,367册;外文图书14,932种,计15,337册。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从1948年建馆就开始进行内部资料的收集工作,把院属各单位积存的零散科学技术资料统一收集起来,并加以鉴定取舍和系统管理。其资料收集工作始终坚持紧密围绕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重点研究项目等进行,力争全面搜集,系统积累,坚持资料的连续性。截至2014年年底,收藏的内部资料共计116,205份。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对西文科技期刊收藏的历史比较长,主要收藏有农业综合类、农作物类、昆虫学类、植物学类、和植物保护类的核心期刊,最典型的有《Agronomy Journal》(1939开始)、《Animal Breeding Abstracts》(1947开始)、《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31开始)、《Phytopathology》(1931开始)、《Plant and Soil》(1949开始,从第一卷起订)、《Proceedings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tural Science》(1946开始)、《Soils and Fertlizers》(1941开始)。1996年,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以及网络信息的逐渐普及使国内外很多有关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信息都可在互联网上获取。为了保证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满足科技人员对信息的需求,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根据全院的学科设置、专业布局等情况,从保证重点需要的原则出发对中外文期刊进行认真筛选,对外文期刊重新进行审定和调整,重点削减俄、日期刊,增加中文期刊订购数量,长期稳定采购600多种中文期刊,基本满足了科研、查新和项目立项咨询等工作的需求。此外,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积极参加国家图书馆开展的"资源共享―原文传递"活动,以为科研人员索取原文提供服务的办法弥补外刊之不足[3]。

  2.2 读者访问情况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到馆阅览的读者逐年减少,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原来为到馆读者提供的阅览室也于2012年合并为1个,每个工作日到馆读者也只有个位数。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在2010年底完成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局域网与省内各市、县农科(院)所联网后,从2011年1月1日起至今到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网页访问的读者已达到16.8万多人次,文献下载量达到45.2万余次,平均访问读者人数从统计之初的55人/天上升到如今的133人/天,上网访问的人数是到馆阅览人数的10多倍,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读者认同使用方便快捷的电子文献信息来满足工作和研究的需要[4]。   2.3 现代化数据库建设成果

  1996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在引入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基础上,还根据收藏的文献资源自建了数据库。其选择了当时使用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最具权威性的数据库,包括: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CABI、AGRIS、AGRICOLA;中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等。经过近20年的发展,数据库建设也根据需要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如今购置的英文数据库有Science Direct数据库、Sprigcr Link全文期刊库、CAB文摘数据库、万方外文文摘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回溯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以上这些中外文数据库的农业科技文献覆盖率达到95%以上。除此之外,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学院的局域网和互联网资源建立了芝麻文献数据库,涉及芝麻育种、栽培、加工应用等多个方面。同时,其自建的数据库还有品种数据库、成果库、农业专家数据库等[5]。

  2.4 科研研究成果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是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为本院服务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起,其对所有进馆文献(中外文书刊资料)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资料分类法"进行了分类编目。1984年―1990年底,其全面清理书库,整顿完善目录体系,并同时开展了《馆藏文献工程的研究》这项较大的应用研究,研究了在不闭馆的情况下完全彻底改编书刊的方法,结束了原书卡不明、排架混乱、家底不清的局面,建成了高质量的目录体系和排架体系,加强了文献资源建设。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还提供了大中图书馆在不闭馆的情况下进行文献完全彻底改编的方法和模式:①其结合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中图法》(第三版)使用本,编制了书刊号、书次号。②其结合改编工程有效地进行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和馆藏文献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③其规范了自身的目录体系,为现代机检和组织联合目录奠定了基础,通过改编独立研究了英文目录数据库系统。该研究得到国内图书情报界专家的肯定,并为不少兄弟单位所参考借鉴,仅1990和1991两年就接待各地参观学习者26批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1994年,此项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资源中心主持的"全国农业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项目工作,其参与主编的《全国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于1990年12月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10周年而颁发的二次文献优秀成果奖。

  1996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河南省农业电子信息网络的建成受到全国及省内同行的普遍关注。其"信息服务系统手段现代化建设及应用研究"于1998年获河南省星火成果三等奖;其"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于199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2.5 所获荣誉

  1981年,河南省中心图书馆成立,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被确定为河南省农业中心图书馆。1982年其又跨行业加入了郑州市科技图书馆协作组,并被评为先进图书馆。1983年,中国农业图书馆学会成立,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被定为协会委员馆,多次被授予先进团体会员单位(第四届常务理事、第六届副理事长由其馆长担任)。1984年,其与河南农大图书馆、河南牧专图书馆联合成立了河南省农业图书馆协会,并被定为主任馆。1985年,其加入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并被推荐为理事单位(其馆长出任理事)。此外,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于1991年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甲级图书馆;2004年被河南省抽调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办公室评为河南省驻村工作科技服务先进集体;2008年被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授予先进团体会员单位。

  3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发展展望

  3.1 加强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图书馆面临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其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为加速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了使丰富的印刷型文献资料得到充分利用,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本着"高起点、小投资、快步伐、试运行、探路子、求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了现代化建设,于2008年10月添置《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截至2014年年底,其编目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已开通运行,外文图书馆藏目录数据库、外刊馆藏目录数据库正在建库中。 用户通过网上终端就可以了解、检索文献入藏情况,并可在网上预约新书。

  3.2 培养提升馆员业务素质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属省一级农业图书馆,服务对象大多是本科文化以上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范围社会化、服务手段网络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内容知识化、服务人员多元化是当下图书馆必备的构件。因此,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含量,更新知识系统,增强图书馆危机意识,注重人才培养,有意识地安排员工轮流脱产或半脱产参加农业、图书馆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图书馆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以及业务培训等[6-8]。

  3.3 顺应时代要求力图改革创新

  2012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得到院上级部门的重视,获得专款为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装修,更换了办公设备,现代化的第二书库也届时启用,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硬软件装备。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为适应现代信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①浓缩精减原图书馆的组织结构。②增设体现现代信息业特点的新机构。③由文献收藏型向信息开发型转变。④馆藏由纸质文献向电子出版物和纸质出版物并存的方向转变。⑤从手工作业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与服务。⑥从单纯文献借阅服务向信息咨询服务为主导的多元化服务转变。⑦从单一读者群向多类型用户群转变。⑧从单纯公益型服务向公益与经营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⑨以用户为中心,整合资源,提炼知识,提供灵活、便利、快捷的资源获取,更好更快地以现代化、多元化方式为各级各类读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9]。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