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怜子如何不丈夫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6-30 07:49:38
儿子从大学打来电话说,想请我帮忙为他拉一千元赞助,用于他们院组织的社团活动经费。我说,我给打去,不就行了。儿子说,不行,学校要为赞助商挂条幅,滚动播放宣传企业文化或者产品音像资料。于是,我托朋友联系了一家面业加工企业,拉了赞助给他。
这不仅使我想起邻居周局长今年夏天对我讲起的一则故事。周局长早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J县任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董老的儿子上山下乡到J县,吃住在村,同社员同劳动。两年后,县里打算让其当兵,董老不许。又过了两年,县里打算要保送其上大学,董老还是不许。在当时,当兵、上大学都是年轻人最好的选择。董老说,他是J县人,让他在J县好好劳动。
县里看他不是来镀金的,就培养他做村支部书记,村支部书记当了几年,县里又让他当公社副书记,公社书记一听,主动要求让贤,自己做副书记。他上任后,带领公社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人推马拉,甚是费工。
有人提出,要是能有汽车就好啦。那是,县里很少有卡车,拖拉机也不多。无奈,他就去北京找董老,请求帮忙搞两台卡车。董老听完汇报,思考再三,提笔给某副总理写了个条子,大意是:请副总理帮忙,从计划外汽车指标给J县两台卡车,用于农田基本建设。
他拿着董老的条子去找某副总理。某副总理说,你们买车有钱吗?他回答:“没钱。”副总理同时在军队有兼职,就马上给后勤部挂电话,要求后勤部从退役的运输车中,拼凑两台好的卡车给J县送去。卡车送到J县,那个公社需要都能用,全县人民都说董老和副总理是人民的好官。
站在今天的视角,去揣摩董老当时的心思,我想: 董老一定也有怜子的一面,想帮助儿子建功立业。爱家人,才能爱百姓。谋公利而非谋私利,动用点个人影响力,我看也未尝不可。不觉中,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涌进我的脑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不想做大丈夫。此等舔犊之举,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