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灵魂而活着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5-03 19:22:43
一人本身无具差异,但在人与人之间差异又会显现出来。差异本身不是先天造成,而是人于生活之中百般砥砺之后获得的一种内在的丰富与高贵,也即是有的人为灵魂而活着,而有的人却为灵魂之外的其他东西而活着,比如金钱、称谓、头衔等诸多的名与利而活着。《茶花女》中主人公马格丽特正是那位具备生命的丰富与高贵而为灵魂而活着的人。
我之所以不借以“茶花女”之名颂扬马格丽特,是因为她只是一位带着“茶花女”身份的人,但却是一位有着高尚灵魂之人。更何况“茶花女”也仅是由于她喜爱茶花之后人们称她为茶花女。马格丽特鉴于自我灵魂的独特而于同群人之中将自己凸显出来。但这绝非我的功劳,也并非小仲马之功,而是马格丽特本人的自我砥砺,或是凭陵生命最本真品质而至始至终都憧憬一种有思想的生活,告别荒淫嬉笑的昔日,企盼能够借此治愈创伤的心灵而一改往日颓废生活。但对在那一个物欲横流、虚情假意、趋炎附势的巴黎名利场,人类世俗等级严重的社会来说,每一种美好的生活都似乎被断送未来,唯一能够做的便是维艰地葆持做一个有信仰与灵魂不缺席的世外人,即是不为单纯生活而活着,而为内在生命而存在,往往这又是一个常人无法完成的使命。
关于以上这点来说我并不是凭空捏造一个虚伪的事实,而是有根据的。马格利特身世悲惨,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不幸沦为娼妓,但她却凭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与智慧而有幸出入巴黎的上流社会,即便如此亦不能幸免最终含恨黄泉的悲惨命运。唯其如是,她才始终坚毅地拥有一颗独立而高贵的灵魂,渴望相拥真正的爱情,成为有灵魂的躯壳。命运让她与生命之中最重要的男友阿尔芒相遇、相识、相知、再到相守,但这都是短暂的,如白驹过隙而转瞬即逝,一段短暂的爱情终究还是经不起时间和那些世俗等级的操守,连在现实与希望的摇摆中都不能长久地逗留,终归还是逃不过现实的荼毒,两人的良辰蜜月都不过成了南柯一梦。百般寻求之后还是得沦落到不得不为现实做出彻底的牺牲,只好告别那些如好的短暂日子与曼妙的憧憬去迎接惨悴的人生。
生活或许就是如此,不会让你彻底绝望,失望却常会接踵而至,常于人生低谷时给予你最迂阔的希望。这既是一种善意的恩惠,亦是一种最悲悯的施舍,但都不是希望的目的,最终的目的只是让人于世间反复接受失望。我想,如果一个不具备高尚灵魂的人必定为之翻滚于人世的浊浪之中,那么可以想象得出马格丽特是多么高尚的人。
她于生命的最后对男友阿尔芒说到:“接着开始的一连窜日子,你每天都给我一个新的侮辱,我几乎是带着欢乐来接受着;因为,除了这证明你始终爱我,我还觉得,你越是迫害我,等你最后知道事实真相时,我在你心中会显得愈加崇高。不要为我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感到惊讶,阿尔芒,您以前对我的爱情已经使我的心灵能容纳崇高的激情了。但是我不是一下子变得这么坚强的。”
二我们都有一个外在肉体与一个内在的灵魂,在穿梭于肉体的存在时还得关照好灵魂的存在,这是或许是我们存在的基本意义。当然亦有人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俨然这也无所谓,灵魂只是我们精神的内在寄托或者是存在,我们可以说它伴随肉体的消失而逐而消逝,亦可以说它是永垂不朽的,至于最终的关键是我们能够相信并有着这么一种精神生活,甚至于它是我们另一种生命的存在。
谈及这点来说,柏拉图曾经为此作出说明说灵魂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不朽的,并不会伴随肉体的衰竭而销息。但当此观点一出来就遭到很多学者的评判,认为灵魂是不存在的。我想,无论是否相信灵魂存不存在,但是一种精神生活总得有着安放与寄托之地,其实灵魂便是精神的另一存在空间,可以说没有灵魂的话人即便是有精神也只是散乱的,譬如人只有而只会行尸走肉般的活着。从这点来看我不仅相信灵魂的存在并为其而活着,且还得恳切地诉诸那些不相信存在的人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寄托。
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生活,也即是为灵魂而活着的话那么人的固有兽性就不会得到退化。人在与兽区别开来时就是人能够在肉体存在的同时为灵魂寻找一种精神的生活,以便在此同时不仅将兽性的生活逐渐隐退后升华到人可以追求的神性,但人不可以也不可能摆脱掉兽性,至少来说在凡人世间是不存在这样的神的,因为人归根都还只是一个凡胎肉体。相反的是,人正是因为作为了凡胎肉体之后人才不断地追求神性,终究是让凡胎肉体的各种欲望得到相宜的隐去。如果隐去越远,那证明离神将会越近。诚然,人是不能把各种欲望完全摆脱的,更何况也没有必要,既然生活在凡尘就只道是做到相宜地隐去便好,在不失人生的乐趣时又可以追求灵魂的卓越。
如此来说人的幸福在于灵魂的质量,我们可以希冀于对任何要求而得到心灵的满足,获得灵魂上真正的幸福。灵魂既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另一存在场所,也是我们于生活得来的一种内在体验,它常与个人的状态作为生命品质的内在体现。一切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都是较为深刻与强烈的。唯其如是,才会对生命的另一种有意义的存在方式作出肯定,同时相宜的是唯有这种意义得到肯定之后,人生的基本乃至全部价值才会得到适宜的实现。自然作为体验来说,它是一种不确切的,每一种体验本身都是极其不具备唯一性和不变性,在生活之中都是善变的。但不管好与坏都能够带来内心的满足,这个满足可以是喜悦,也可以是悲伤,但都是变化之中的一份子,且最终我们都会发现正是因善变,内在体验才会更好地砥砺了我们的心灵,使之更完美与丰富。
大致来说,人的生活无外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凡胎肉体的生活,不外乎饮食男女;灵魂的生活,即是一种高于常人的生活,它是一种在凡胎肉体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另一种高度追求,更是人生最为宝贵与重要的内在体验生活。这种生活却顺延到常人的基本生活都满足之后,因为常人的生活是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的,只能是得到想对的满足。一个人太贪恋常人的生活而不会对灵魂生活作出探索与追求的话,那么永远也不能发觉出人生的意义,进而也不会对神秘的生命进行沉思,自然也就不懂得沉思所带来的快乐,尤其是对一种超越平常的生活宣战。
我说人是不同的并不是说有的人是人而有的人不是人,其实是欲诉说人是有差异的。但首先我们得免去外在的肉体差异,譬如人的相貌,拥有的钱财和权利等等,因为这些开始时是我们无法更改的,至于后来会怎样那又是未来的事情而与开始无关,介于这点说来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费其劳神。人的差异有深浅之分,浅的在于外在,真正深刻的在于内在。所谓内在的差异是在于你拥有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它至始至终地决定一个人的幸福观与获取幸福的能力。
换言之,即是人灵魂的质量关乎着人的幸福的源泉。且更值得关注的是同样的经历对于不同内心世界的人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以一种以始为终的方法来说,亦即是具有了完全不同的经历。每一种内在的体验与经历又都是生命的财富,不同的人所获取与拥有的财富也是大相径庭的,这不仅与体验和经历有关,更与我们的转换和承受的能力有关。那么,可以得出一个人是否为灵魂活着的依据,即是对于财富与遭遇等外在的态度同内在的转化。如果能够“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话,那精神价值将会得到确切的肯定,灵魂将从肉体生活的限制之中得到升华。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