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疫情期间居家复习,家人关于高考的言论都会让刘静感到焦躁。回校复课到参加高考两个多月,并没有缓解她心中的焦虑。高考前埋头复习,复习安排以分钟计算;如今闲下来,反倒让她手足无措。“像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高考就结束了。”
这届考生“太难了”,种种不确定性,始终伴随着他们。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因疫情而延期开考,部分地区还受到洪涝影响。
面对这样的特殊经历,每个考生都可能经历的恐慌、抑郁、焦急大哭,并不意味着在考后就会全然不见。哪怕高考结束了,考生心理依然容易出现波动。家长和考生该如何应对?哪种心理调适方法更有效果?
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
高考结束后,只在家安分待了一天,湖南考生吴天天就公布了自己的出行计划——和三个同学一块去长沙,“玩三天三夜”。
拗不过女儿,虽然有点担心,吴天天的妈妈还是同意了。“最近几个月一直复习,都没放过一天假。孩子确实该放松放松。”只不过,她一再交代女儿,注意安全。
和吴天天一样,大多数考生在长期高压过后,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狂吃、狂玩、狂睡,甚至熬夜打游戏,选择肆无忌惮地放松自己。
“长期压抑和焦虑之后,考生应该对紧张疲惫的状态进行调整。但是,大部分考生把高考后的放松,理解成了狂欢。”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宋广文认为,事实上,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放松是必需的,但狂欢往往会过度。
“冲刺阶段,争分夺秒,考生们高考后身体都处在疲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宣泄过度,容易造成劳累,加剧疲乏而引发健康问题。”宋广文建议,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放松活动,例如旅游、交友、运动。他还提醒家长,不能因为考试结束,任由着孩子们怎么高兴怎么玩,家长们也要适度引导和监督。
责编:hejuanhua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