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药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二章 植物药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4 15:57:04
 第二章  植物药类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1.狗脊  Rhizoma Cibotii
【来源】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福建、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秋季至冬季采收最佳,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柔毛,洗净,晒干。本品多趁鲜切片晒干,称“生狗脊片”;或沸水煮或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再切片晒干,称“熟狗脊片”。
【化学成分】 绵马酚,淀粉等。
【性状鉴别】
1.药材  呈不规则的长块状。表面深棕色,密被金黄色茸毛。质坚硬,不易折断。
2.生狗脊片  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周边不整齐,偶有金黄色茸毛残留,切面浅棕色,近边缘2~4 mm处有1条凸起的棕黄色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质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双韧管状中柱,木质部由数列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及内皮层;皮层及髓部较宽,均为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或黄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生狗脊片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254nm);甲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显亮蓝白色荧光。
2.绵马贯众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来源】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根茎,除去叶柄、须根、杂质,整个或剖成两半晒干。
【化学成分】 绵马酸类,黄绵马酸类,白绵马素类,粗蕨素(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倒圆锥形而稍弯曲,外表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分体中柱5~13个,环列。叶柄残基断面变黑者不能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叶柄基部横切面: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7~13个,环状排列;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
2.粉末特征  细胞间隙腺毛;梯纹管胞,少数为网纹管胞;纤维束;淀粉粒单粒。
【理化鉴别】 取叶柄基部或根茎横切片,滴加1% 香草醛及盐酸溶液,镜检,可见细胞间隙腺毛呈红色。
 
3.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  
    【采收加工】 通常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秋末地上部分枯萎或次春植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茎及细根,刮去粗皮(忌用铁器),切瓣或段,干燥。
    【化学成分】 抗菌成分:游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等;泻下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如番泻苷A、B、C、D、E、F等;收敛、止血成分:鞣质类物质,如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蒽醌衍生物总含量:掌叶大黄根茎>唐古特大黄根茎>药用大黄根茎。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与红棕色射线所形成的“锦纹”;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断面髓部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根茎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黏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掌叶大黄粉末草酸钙簇晶多,网纹导管非木化,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脐点大多呈星状。
【理化鉴别】
1.粉末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呈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伪品含土大黄苷,显亮紫色荧光)。
2.微量升华可见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则得羽毛状结晶,继续加碱液,结晶溶解并显红色。
【含量测定】 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测定  化学对照品:大黄素、大黄酚。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大黄素(C15H10O5)和大黄酚(C15H10O4)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附注】 伪品  同属植物藏边大黄R. emodi Wall.、河套大黄(波叶大黄)R. 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华北大黄R. fnanzenbachii Münt、天山大黄R. wittrochii Lundstr.等的根和根茎。其根茎的横断面除藏边大黄外均无星点。一般均含土大黄苷。
4.何首乌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ui
    【来源】 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 O -β-d-葡萄糖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3-二-O-β-d-葡萄糖苷,卵磷脂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团块状。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体重。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 个类圆型异型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有的呈木心。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韧皮部的外侧组织中散有异型维管束,多为复合维管束,少数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2.粉末特征  草酸钙簇晶,有具缘纹孔导管,可见木纤维成束,淀粉粒单粒类球形,其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3g,加乙醇50ml,回流1h,滤液浓缩至 3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CMC-Na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距约7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
【含量测定】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5.商陆 Radix Phytolaccae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及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片块。
【化学成分】 加利果酸,商陆皂苷元,商陆碱,商陆毒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纵切或横切的不规则块片。横切片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3~10个同心性环状层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为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平行条状突起。质硬。气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可见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维管束外韧型,有数层同心性的形成层环,正常维管束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和淀粉粒。
6.太子参  Radix Pseudostellariae
    【来源】 石竹科植物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皂苷,氨基酸,棕榈酸,亚油酸,太子参环肽等。
    【性状鉴别】 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显粉性(直接晒干)。气微,味微甜。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2~4列细胞。皮层薄。韧皮部较窄,射线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径向排列,主为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7.牛膝  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来源】 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怀牛膝)。
【化学成分】 羟基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等多种昆虫变态激素,肽多糖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表面土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皱纹、侧根痕及皮孔。断面平坦,淡黄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央有黄白色小木心,周围有黄白色的筋脉点(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横切面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维管束外韧型。正常维管束位于中央,初生木质部二原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色荧光;滴加1% 氨水后,显淡黄绿色荧光。
2.取粉末少许,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3.薄层色谱  化学对照品为齐墩果酸。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8.川乌  Radix Aconiti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主根)。
【产地】 主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 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摘离附子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麻舌。
一般药材以个匀、肥大、无须根、坚实无空心者为佳,饮片以厚薄均匀、粉质洁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可见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呈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         
2.粉末特征  石细胞,后生皮层细胞棕色,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10%碳酸钠湿润均匀,加苯冷浸过夜。滤取苯液并用2%盐酸提出生物碱,于酸液中加浓氨水使生物碱沉淀,用乙醚提取总碱,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碱性氧化铝(pH值为9.5,过200目筛)加石膏及水(6∶1∶8)铺板,120~140℃活化1h。展开剂为乙醚-石油醚(10∶1),展距16cm,用碘蒸气熏。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色斑点。
2.取本品粉末约5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3ml,浸渍1h。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6ml,蒸干,残渣加 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10滴与0.1%麝香草酚酞甲醇溶液2滴,滴加氢氧化钾饱和的甲醇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 4滴,置水浴中加热 1min,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与氯仿lml,振摇,上层液显紫色。
3.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31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超过9.0%;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超过2.0%。
本品有大毒。一般炮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9.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主要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等。
【产地】 主产于四川江油。   
【采收加工】 6月下旬(夏至)至8月上旬挖出乌头根部,洗净泥土,选取侧生块根称为“泥附子”,再按大小不同进行加工。
1.盐附子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放于氯化镁(卤水)及食盐混合溶液中,浸泡数日,捞出晾晒至半干,再浸入氯化镁溶液中随时添加食盐,使之保持过饱和状态,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附子内外均有食盐结晶附着、体质变硬,晒干。
2.黑顺片  将大、中个头的泥附子洗净,不刮外皮,放入氯化镁溶液中浸泡数日,加热煮沸2~3min,取出以清水漂洗干净,切成约5mm的纵片,加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染成茶色,再以清水漂洗至不麻舌时,取出蒸熟,烘干或晒干。
3.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加工方法略同黑顺片,但一般切成约3mm的纵片,需刮去外皮不加染色剂。加热煮至透明,晒至半干,用硫黄熏,晒干。
4.黄附片  加工方法略同黑顺片,但需刮去外皮横切,并用甘草、红花、生姜、去油猪牙皂加水熬成染汁,将其染成黄色,烘干。
【化学成分】 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尚含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为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后者还兼有弱的升压镇痛作用),氯化棍掌碱(有强心及升压作用),中乌头碱(有镇痛作用)。
    【性状鉴别】
1.盐附子  呈圆锥形。表面灰黑色,有盐霜。周围有突起的支根或其痕。顶端凹陷为芽痕。质重而坚硬。断面灰棕色,形成层呈弯曲的多角形。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2.黑顺片  带皮的纵切片,切开面黄棕色,可见纵向脉纹(导管)。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弱,味淡。
3.白附片  去皮的纵切片,切面黄白色,半透明状。
4.黄附片  去皮的横切片,切面黄色,半透明状。
【显微鉴别】 同川乌。
    【理化鉴别】 
1.粉末用乙醇提取,滤液蒸干,加2%醋酸溶液,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即发生黄色沉淀。
2.黑顺片或白附片的乙醚-氨提取液,滤过,再加0.25mol/L硫酸液提取,酸液在231nm与27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乌头碱限量检查  取附片,用乙醚-氨试液提取,取醚层蒸干,加无水乙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用乌头碱作对照品。薄层色谱展开[碱性氧化铝薄层板,正己烷-醋酸乙酯(1:1)为展开剂,碘化钾碘-碘化铋钾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10.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来源】 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浙江东阳、安徽亳州、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种植3~4年植株的根,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至透心,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化学成分】 芍药苷,芍药花苷,牡丹酚,白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平直或略弯曲,两端平截。表面浅棕色或类白色,全体光滑,隐约有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红色,角质样,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菊花心)。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草酸钙簇晶较多,有的1个细胞含2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具缘纹孔导管或网纹、梯纹导管;木纤维主要为纤维管胞;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横切片,加1%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0ml,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l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2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含量测定】 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0.80%。
   
11.黄连  Rhizoma Coptidis
【来源】 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药材依次习称“味连”、“雅连”和“云连”。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
【化学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coptisine),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等。黄连中小檗碱含量:以栽培6年者最高,1年之中以6~7月含量最高。
【性状鉴别】
1.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味极苦。
2.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 “过桥”较长。顶端有少数残茎。
3.云连  弯曲呈钩状,形如“蝎尾”,多为单枝,较细小。栽培品少有“过桥”,“过桥”短;野生品无过桥。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味连: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层细胞。皮层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髓部无石细胞。
(2)雅连:皮层和髓部均有多数石细胞。
(3)云连:整个组织均无石细胞。
2.粉末特征 
(1)味连:石细胞、韧皮纤维、木纤维鲜黄色。鳞叶表皮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无细胞间隙,壁微波状弯曲或连珠状增厚。孔纹导管,少数为具缘纹孔、螺纹、网纹、梯纹导管。淀粉粒。
(2)雅连:石细胞较多,金黄色,呈不规则条形或长椭圆形。
【理化鉴别】
1.根茎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显著。
2.粉末或薄切片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放置或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
3.薄层色谱用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巴马亭、表小檗碱、黄连碱为对照品,硅胶G薄层板,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6:3:1.5:1.5:0.3)为展开剂(氨蒸气饱和),紫外光灯(365nm)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计算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计算,不得少于3.6%。
12.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来源】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有粉防己碱(tetrandrine,汉防己甲素)、去甲基粉防己碱(demethyl tetrandrine,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半圆形块状或块片状,常弯曲如结节状,形如猪大肠。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车轮纹稀疏。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草酸钙柱晶、方晶,石细胞较多,木纤维黄色,木栓细胞棕黄色,具缘纹孔与网纹导管,淀粉粒众多。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2g,加0.5mol/L硫酸20ml,置水浴中加热10min,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5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剂,残渣加1%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数滴,即显蓝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经放置,颜色逐渐加深。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粉防己碱和去甲基粉防己碱对照品,用氯仿制成每1ml含有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6∶1∶1)为展开剂,展开,喷稀碘化铋钾试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按粉防己碱(C38H42N2O6)的吸收系数(E1%1cm)为113计算,本品于80℃干燥4h,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
13.延胡索  Rhizoma Corydalis
    【来源】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为栽培品。
【化学成分】 含多种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少量阿朴啡型生物碱。已知有紫堇碱(延胡索甲素)、dl-四氢巴马亭(延胡索乙素)、原鸦片碱(延胡索丙素)。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凸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皮层厚壁细胞绿黄色,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壁稍弯曲,有的成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密。石细胞淡黄色。螺纹导管。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药材切面或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均有亮黄色荧光。
2.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2g,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片刻,滤过。取滤液2ml,加1%铁氰化钾溶液0.4ml与1%三氯化铁溶液0.3ml的混合液,即显深绿色,渐变深蓝色,放置后底部有较多深蓝色沉淀。另取本品粉末 0.2g,加稀醋酸 5ml,于水浴上加热 5min,滤过。取滤波 1ml,加碘化铋钾试液 1~2滴,显红棕色;另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 1~2滴,显淡黄色沉淀。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3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氯仿-甲醇(7.5∶4∶1)为展开剂,置以展开剂预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至斑点清晰,日光下观察; 或在空气中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4.板蓝根  Radix Isatidis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芥子苷,靛蓝,靛玉红,靛玉红吲哚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味先微甜后苦涩。
【显微鉴别】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水煎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细粉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1ml含0.5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Na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超过15.0%。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4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0%。
15.地榆  Radix Sanguisorbae
    【来源】  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及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ü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产地】 地榆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长叶地榆主产于安徽、浙江、江
苏、江西等地。
    【化学成分】 地榆根含鞣质8.2%~14.5%,主为地榆素、地榆酸双内酯、地榆苷。尚含多种可水解鞣质(没食子酸类)及多种缩合鞣质(儿茶素类)。
【性状鉴别】
1.地榆  根呈圆柱形或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表面灰褐色、棕褐色,粗糙,具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脆,折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稍浅,黄色或黄褐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而涩。
    2.长叶地榆  根呈长圆柱形,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皱纹及横裂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絮状纤维。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地榆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细胞长圆形。韧皮部中偶有单个纤维散在。木质部中有少数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
    (2)长叶地榆横切面:韧皮部中有众多的单个或成束的非木化纤维。木质部中木纤维束较多。
2. 粉末特征  韧皮纤维极多,无色或淡绿黄色,大多一边较平整,另一边凹凸不平或呈不规则齿状,或两边瘤状突起,末端有的分叉。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钝。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少数为网纹导管,淡红棕色,具缘纹孔椭圆形或梭形,有时2至数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导管旁可见纤维管胞,具缘纹孔口斜裂缝状,也有相交成十字形者。淀粉粒众多。木栓细胞深黄棕色。草酸钙方晶少数。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醇提取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8~9,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溶解,蒸干,加醋酐与硫酸,溶液显红紫色,放置后变为棕褐色;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黑色。
    【含量测定】 鞣质的含量测定  含鞣质不得少于10.0%。
  
16.苦参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来源】 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苦参碱(matrine),羟基苦参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破裂后向外卷曲,剥落处显黄色光滑的内皮;质坚韧,折断面纤维性。味极苦。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根横切面(直径8mm):木栓细胞长方形5~10列。外侧皮层中有含晶细胞,断续环绕形成含晶细胞环,每个含晶细胞中可含2~8个方晶,有隔膜将每个结晶分开。皮层与韧皮部中散有众多纤维,单个散在或十余个成束,有的周围伴有含晶细胞而形成晶纤维。韧皮射线1~6列细胞,稍弯曲,筛管群集中分布在近形成层的部位。形成层为1~2列薄壁细胞,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纤维、射线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在或集聚;纤维常数十个成束,胞腔窄细;木射线1~6列细胞,壁呈念珠状增厚,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喷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黄绿色荧光(254nm)。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约0.5g于50mL具塞三角烧瓶中,精密加入氯仿25ml及浓氨水0.3ml,浸泡16h,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用氯仿,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3种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饱和30min的氯仿-甲醇-氨水(60∶8∶0.3)为展开剂,展距12cm,取出,晾干,喷改良的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红色斑点(苦参碱Rf约为0.90,氧化苦参碱Rf约为0.34)。
【含量测定】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生物碱以苦参碱(C15H24N2O)计算不得少于0.080%。
17.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药材依次通称为“内蒙甘草”、“新疆甘草”和“欧甘草”。把外皮削除,切成长段晒干者,习称“粉甘草”。
    【产地】内蒙古,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 甘草甜素(具有解毒作用的成分),水解得甘草次酸及2个分子葡萄糖醛酸;异甘草次酸,甘草萜醇,甘草苷等。从光果甘草中分离出抗菌的有效成分3-羟基甘草黄酮醇、3′-甲氧基甘草异黄烷、4′-甲氧基甘草异黄烷和刚毛甘草黄烷等。
【性状鉴别】
1.甘草  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两端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  药材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断面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光果甘草  药材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由多层细胞组成,外层数层呈红棕色。皮层、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存在,有晶鞘纤维。射线稍弯曲,常成裂隙。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形大。薄壁细胞中大多含淀粉粒,部分含红棕色树脂状物。
2.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晶纤维易察见,具缘纹孔导管带黄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BHC)和滴滴涕(总DDT)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 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18.黄芪  Radix Astragali
    【来源】 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
  【产地】 膜荚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黄芪皂苷Ⅰ~Ⅲ、Ⅴ~Ⅷ,乙酰黄芪皂苷等。含无机元素钾、钠、钙、镁、铁、锌、锰、铜等,含硒0.2~0.3μg/g。
【性状鉴别】
1.膜荚黄芪根  呈长条圆柱形,单枝,间有分枝,顺直,有的略扭曲,芦茎切口处正圆形,中央常有枯空,呈黑褐色的洞,习称“空头”。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细底纹及稀疏须根痕。质坚实,断面纤维性而有粉性,皮部稍松,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较紧结,黄色,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肉紧”。气香,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2.蒙古黄芪根   呈长条圆柱形,顶端带有稍扁而略岔开的根茎,根茎上有茎基残痕。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质较柔软而韧,断面纤维性,略显松疏,皮部松软,淡黄白色,木部黄色,“菊花心”明显。味甜而有较浓的生豆腥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近栓内层处可见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射线外侧弯曲,有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1)蒙古黄芪根:纤维初生壁与次生壁多少分离,纤维断端常纵裂成帚状,具缘纹孔导管,可见3~10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淀粉粒较多,木栓细胞微黄绿色,石细胞稀少。
(2)膜荚黄芪根:纤维断端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橙黄色。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65:35:10)的下层溶液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约5min,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再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六六六(总BHC)和滴滴涕(总DDT)均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附注】 1.下列同属植物的根,有的地区也作黄芪药用;金翼黄芪 Astragalus chrvyopterus Bge.产于河北、青海、甘肃、山西等省,药材名小黄芪或小白芪。根呈圆柱形,直径 0.5~1cm,上部有细密环纹。多花黄民A.floridus Benth.,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根淡棕色或灰棕色,横切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棕黄色,形成层处呈棕色环。味淡,微涩。梭果黄芪A.ernestii Comb.主产于四川。根呈圆柱形,少分枝,表面淡棕色或灰棕色。横切面皮部乳白色或淡黄白色,木部淡棕黄色。质硬而稍韧,味淡。瑭谷耳黄芪A.tongolensis Ulbr.产于甘肃、青海。药材名“白大芪”、“马芪”或“土黄芪”。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常有栓皮剥落后留下的棕褐色疤痕。折断面粗纤维状。横切面皮部和木部呈淡棕色,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甜。
2.黄芪的伪品常见的有:锦鸡儿:为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na sinica Rehd)的根。根圆柱形,栓皮多除去,表面淡黄色,有棕色的残存皮孔。断面皮部淡黄色,木部淡黄棕色,质脆,断面纤维状,气微,味淡。安徽、江苏等地称“土黄芪”。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a L.)、欧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 L.)、蜀葵(Althaea rosea Cav.)。以上均属于伪品,应注意鉴别。如圆叶锦葵的根是圆柱形,表面土黄色或棕黄色,韧皮部淡黄色。 气微、味淡,因富含粘液而有粘滑感可与正品区别。
19.人参  Radix Ginseng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野生者为“山参”,栽培者为“园参”。
【产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
【采收加工】 园参栽种5~6年后,于秋季(白露至秋分)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称“园参水子”。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称“生晒参”;鲜参不除去支根晒干,称“全须生晒参”。将刷洗干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和支根,蒸3h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称“红参”。鲜参的支根及须根用此法加工,即得红参须。将刷洗干净的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min,用特制的竹针沿参体平行与垂直方向刺小孔,再浸入浓糖液中2~3次,每次10~12h,取出晒干或烘干,称白参,主要产品有白参、白糖参、糖参须。将净鲜参真空冷冻干燥,称为“活性参”。山参随时可以采收,以果实成熟或落下时采收较好(即9月间)。采收时应注意拨开泥土挖取,避免支根或须根受损伤。山参一般只加工成生晒参。
【化学成分】 主含人参皂苷(ginsenoside),各种人参中总皂苷的含量通常为2%~12%,其中主要为达马烷型四环三萜皂苷,如人参皂苷Ra1、Ra2、Ra3、Rb1、Rb2、Rb3、Rc、Rd、Re、Rf、Rg1、Rg2、Rg3、Rh1、20-葡萄糖人参皂苷Rf等,水解可得到人参二醇(panaxadiol)或人参三醇(panaxatriol);少数为齐墩果酸型皂苷,如人参皂苷Ro。
人参须中人参皂苷Rb1、Rb2和Re的含量约占4%。红参特征性成分为:20(R)-人参皂苷Rg2,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h2、Rs1、Rs2,20(R)-原人参三醇等。
【性状鉴别】 
1.红参  上部可见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侧根。根茎上有茎痕及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有光泽,显菊花纹。味甘微苦。
2.山参与园参的主要区别特征  山参芦头细长,芦碗密,上部扭曲;肩部横纹细而且深,色黑,多呈连续螺旋状,皮细而紧;参腿1~2支,参须长,质韧,珍珠疙瘩明显。园参芦头较短,芦碗较少;参体多顺长,横纹较疏浅,不连续,皮粗而松脆,参腿多上下粗细不匀;珍珠疙瘩不明显。
山参一般以芦、艼、纹、体、须五形俱全和武形体者为最佳,移山参、池底参等为山参中之次品,不属于正宗的野山参。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物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射线宽广;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树脂道碎片,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木栓细胞,网纹或梯纹导管,淀粉粒甚多。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滴点于滤纸上,待干后呈黄绿色荧光。
2.粉末滴加浓硫酸呈棕褐色。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1h,弃去氯仿液,药渣挥干溶
剂,加水0.5ml拌匀湿润后,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min, 吸取上清液,
加3倍量的氨试液,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本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以人参皂苷Rg1、Re、Rb1为对照品,用甲醇制成每1ml中各含2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厚500μm)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3个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1个黄色和2个橙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人参皂苷Re、Rg1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生晒参中人参皂苷Re(C48H82O18)和人参皂苷Rg1(C42H72O14)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25%,红参中人参皂苷Re(C48H82O18)和Rg1(C42H72O14)的总含量不得少于0.20%。
20.西洋参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来源】 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
    【产地】 原产加拿大和美国。主产东北、华北等地。
    【化学成分】 含人参皂苷类成分和多糖类成分、挥发油、酯类化合物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红棕色或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甜。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由4~6层木栓细胞。皮层外部有树脂道6~14个呈环状排列。韧皮部占根半径的1/2~1/3。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导管多为网纹,亦有梯纹及螺纹导管。树脂道内含棕色树脂。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长而尖。淀粉粒单粒。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 25ml,加热回流 1h,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 2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弃去乙醚液,水层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洋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人参皂苷F11、人参皂苷Rb1、Re、Rg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各合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六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醋酸乙酯一甲醇一水(15:40:22:10)5~10℃放置12h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rn)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 人参  取人参对照药材1g,照【理化鉴别】项下对照药材溶液制备的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水(13:7:2)5~10℃放置12h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不得显与对照药材完全相一致的斑点。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3.0%。
【含量测定】 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人参皂苷 Rbl(C54 H92 O23)不得少于1.0%。
   
21.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来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须根称“绒根”,支根称“筋条”,根茎称“剪口”。
    【产地】  广西,云南等。
【化学成分】含多种皂苷,主要为达玛烷型。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Rh1、Rd1,七叶胆苷,三七皂苷,止血成分田七氨酸。三七含总皂苷约8.19%。
【性状鉴别】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断面皮部与木部常分离;皮部有棕色树脂道斑点,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不明显。皮部薄壁细胞组织中有树脂道散在。形成层成环,有时呈波状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导管1~2列径向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射线细胞中尤多。草酸钙簇晶稀少。 
2.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网纹、梯纹或螺纹导管,树脂道碎片,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草酸钙簇晶棱角较钝。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滤过,滤液蒸干,加醋酐与硫酸,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的丙酮饱和溶液与10%枸橼酸溶液各1滴,干后,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约5滴,搅匀,再加以水饱和的正丁醇5ml,密塞,振摇约10min,放置2h,离心,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饱和的水,摇匀,放置使分层(必要时离心),取正丁醇层,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人参皂苷Rb1、Rg1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含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和Rg1(C42H72O14)的总量不得少于3.8%。
【附注】
1.三七根据每斤能称多少个数,习称多少“头”。加工时所得的“剪口”、“筋条”与“绒根”均为药材商品。其醇浸出物的含量较主根为高。绒根中除含有人参皂苷Rb1、Rg1等外,尚含槲皮素、黄酮苷、β-谷甾醇、β-谷甾醇一D一葡萄糖苷等。
2.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Lour.)Merr.的根茎,民间习称“土三七”。呈拳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鲜品常带紫红色,全体有瘤状突起。质坚实,切断面淡黄色,中心有髓部。韧皮部有分泌道,薄壁细胞含菊糖结晶。无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本品有止血作用,与三七相似。菊三七尚含生物碱菊三七碱,有抗疟作用。
3.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伪品以加工伪造的莪术为常见,其性状与三七不尽一致,区别点为呈卵圆形,圆锥形或纺锤形,体积比三七大,顶端不具茎痕,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常有雕刻刀痕,断面棕褐色或黄绿色,蜡烊。气微香,味微苦辛。
22.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
【来源】 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产地】 白芷主产于河南、河北。杭白芷主产于四川、浙江。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素衍生物。主要有比克白芷素,比克白芷醚,欧前胡素等。杭白芷尚含佛手柑内酯等。
【性状鉴别】
1.白芷  药材呈圆锥形,根头端略显方棱,体顺长略似胡萝卜,有支根痕。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可见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散在。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显棕色环,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2.杭白芷  药材呈圆锥形,有方棱,头大尾细,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疙瘩丁”),多排列成4行,断面形成层略呈方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白芷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栓内层由数层切向延长的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内散列有分泌道及淀粉粒,射线明显。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稀疏散在。2.杭白芷根横切面 形成层环略呈方形,射线较明显,木质部占根的1/2,导管稀疏散列。 
2.粉末特征  粉末淀粉粒众多。网纹导管,偶见螺纹导管(川白芷尚有具缘纹孔导管)。分泌道碎片易见。木栓细胞棕黄色。簇状结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h,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Na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在25℃以下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显色反应  取本品粉末 0.5g,加乙醚3ml,振摇5min后,静置20min,分取上清液lml,加 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3.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达0.42%,油中含多种化合物,主含藁本内酯(47%)、正丁烯酜内酯(11.3%)。
【性状鉴别】 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甜、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供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主根横切面:木栓层由4~7列细胞组成。皮层窄,有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有时见有少数小型分泌腔。韧皮部较宽广,散在多数类圆形油室,直径25~160μm,周围分泌细胞6~9个,近形成层处油室较小。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油室或油管碎片。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非木化,表面(切向壁)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梯纹及网纹导管,也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的螺纹导管。淀粉粒少数。
【理化鉴别】 药材断面皮部显蓝色荧光、木部显紫蓝色荧光;75%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显蓝色荧光(254nm)。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超过7.0%。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超过2.0%。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24.川芎  Rhizoma Chuanxiong
    【来源】 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均为栽培,平原栽培者称“坝川芎”或“川芎”,质佳;山上栽培者称“山川芎”,质次。
【化学成分】 川芎嗪(chuanxiongzine,即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藁本内酯,正丁烯酜内酯,川芎内酯,新蛇床内酯,阿魏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其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或不规则多角形的纹理(形成层),散有黄棕色的小油点(油室)。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川芎片为不规则的片状,形如蝴蝶者,俗称“蝴蝶片”,切面光滑,黄白色或灰黄色,具波状环纹(形成层)或有隐现不规则的筋脉纹,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质坚硬。
【显微鉴别】
1.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10余列扁平木栓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细胞呈切向延长,有类圆形油室,直径可达20μm。韧皮部较宽厚,筛省群散列。形成层环成波状。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成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于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
2.粉末特征  淀粉粒较多。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偶可见油室碎片。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
【理化鉴别】
1.本品横切面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2.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5ml,放置10h,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l,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 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25.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
【化学成分】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苷,补骨脂内酯,东莨菪内酯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或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粗糙。顶端钝尖,根头部多有密集的细环节如蚯蚓,习称“蚯蚓头”或“旗杆顶”,细环节上带有部分黄色纤维状毛须,细环节之下多纵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中间有黄色圆心,心外围有棕色环(习称“凤眼圈”)。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栓内层窄。皮层有较大的椭圆形油管。韧皮部较宽,有多数类圆形油管,周围分泌细胞4~8个,管内可见金黄色分泌物,射线弯曲,外侧常呈裂隙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甚多,呈放射状排列。
(2) 根头横切面:中心有髓。薄壁组织中散有少数石细胞。
2.粉末特征  油管,纤维束。网纹导管直,石细胞黄绿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升麻苷(C37H54O11)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C22H28O10)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26.柴胡  Radix Bupleuri
【来源】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胡”。
【化学成分】 柴胡皂苷a、b、c、d(saikosaponin a,b,c,d),柴胡皂苷元,槲皮素,异鼠李素,芸香苷等。
【性状鉴别】
1.北柴胡  药材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
2.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 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7~8列木栓细胞。皮层散有油室及裂隙。韧皮部有油室。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成几个环状。
(2) 南柴胡横切面:木栓层为6~10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油室多数。木质部中小型导管多径向排列,射线宽3~5列细胞,有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群,老根中有时连成圆环。
2.粉末特征 
(1) 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层纹不明显,初生壁碎裂成短须状,纹孔稀疏,有的呈人字形或十字形,孔沟隐约可见。油管碎片和油室碎片。网纹、双螺纹导管,偶见网状具缘纹孔导管。
(2) 南柴胡粉末:木纤维呈长梭形,末端渐尖或钝圆,纹孔细密,孔沟隐约可见,有的纤维初生壁碎裂,易与次生壁分离,并有稀疏螺状或双螺状裂缝。
【理化鉴别】
1.横切片用95%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溶液(1:1)封片,镜检,初呈黄绿色至绿色,5~10min后渐变为蓝绿色、蓝色;持续1h以上,变为浊蓝色而消失。北柴胡的显色部位在木栓以内至次生韧皮部之间。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h,放冷,滤过,浓缩至5ml,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对照品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浸出物】 按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1.0%。
【附注】 1.柴胡属植物在我国约有30多个种,很多种都可入药。如东北和华北地区用兴安柴胡B.sibiricum Vest;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用竹叶柴胡(膜缘柴胡)B.marginatum  Wall. Ex DC. 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用银州柴胡B.yinchowense Shan et Y. Li据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品质最佳的“银州柴胡”即为此种。
 2.大叶柴胡 B.longiradiatum Turcz.,分布于东北地区和河南、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南等省。根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使用。根含皂苷2.5%~3.8%。大叶柴胡根横切面滴加95%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皮部和木质部部有柴胡皂苷的特异显色反应。
 3.柴胡地上部分或带根的全草,商品称“竹叶柴胡”茎叶中含芸香苷(rutin)、槲皮素、皂苷0.29%和挥发油0.048%等。狭叶柴胡和柴胡的茎叶中还含山柰苷(kaempferitrin)及山柰酚一7一鼠李糖苷。
27.龙胆  Radix Gentianae
【来源】 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条叶龙胆、龙胆和三花龙胆主产于东北各地,故药材又习称“关龙胆”或“东胆草”。坚龙胆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龙胆苦苷(gentiopicrin),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獐牙菜苷(sweroside),龙胆碱(gentianine)等。
【性状鉴别】
 1.龙胆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多个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圆柱形,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细密的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木部有5~8个黄白色点状木质部束环列(筋脉点),髓明显。味极苦。
2.坚龙胆  根茎短,呈不规则结节状,疏生细长而稍弯曲的根。根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皱纹,无横皱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棕色,中央木部呈黄白色圆心,易与皮部分离。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龙胆根横切面:表皮微木栓化。皮层较窄,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外侧多具裂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8~9束,多呈“V”字形排列。中央有髓。薄壁细胞中不含淀粉粒,含微细的草酸钙针晶或方晶。
(2)坚龙胆根:外皮层及皮层薄壁细胞通常均已脱落。最外层为内皮层,由内皮层母细胞与子细胞组成。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发达,密布于根的中央。无髓。薄壁细胞中无草酸钙结晶。
2.粉末特征  龙胆粉末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数个小细胞。内皮层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甚大,每一细胞由纵壁分隔成数个小细胞。网纹及梯纹导管。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理化鉴别】 
1.本品甲醇提取液,酸化,加碘化铋钾试剂呈橘红色沉淀。
2.薄层色谱  以龙胆苦苷作对照品,硅胶GF254-CMC-Na薄层板,以醋酸乙酯 -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1.0%。
28.巴戟天  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
【来源】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成 9~13cm长段,晒干。
    【化学成分】 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大黄素-甲醚、2-羟基-3-羟甲基蒽醌、2-甲基蒽醌等蒽醌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糖类及树脂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柱形。表面灰黄色,粗糙,具纵纹及深陷横纹,外皮多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似连珠。质坚韧,折断面不平坦,皮部厚,易从木部剥离,皮部淡紫色,木部黄棕色。味甜、微涩。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内侧有石细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较宽,近形成层处草酸钙针晶束较多。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木纤维发达。
2.粉末特征  石细胞,薄壁细胞内有草酸钙针晶束,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呈交错十字形。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醚提取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水层显红色、醚层无色;置紫外光灯下显天蓝色荧光。
【附注】 常见的非正品巴戟天如下几种:
1.同属植物羊角藤 Morinda umbellata L.的根,在广东、福建和江西作巴韩天用;称建巴戟,原植物与巴戟非常近似,但根木质心大,肉少;小枝有明显的节,小枝和叶一般不被毛。叶基部楔形,上面光滑;有6个头状花序排列成伞形,花萼截平,无裂片。果实聚合成聚花果。每果有4个种子,种子有棱,横切呈“十”字形。根含有多种蒽醌衍生物,如α一羟基蒽醌、茜草素(alizaria)、茜草素-1-甲醚等。
2.同属植物假巴戟(副巴戟)Morinda shuanghuaensis C.Y.Chen et M.S.Huang根在广东、福建有做巴戟天用。本品根不呈念珠状,根皮菲薄、松脆、揉之易落。木心粗,约占根直径的80形,不能做巴戟天入药。
以上 3种(包括正品)巴戟天的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254 nm)灯下观察荧光:巴戟天暗棕色、假巴戟为天蓝色、羊角藤亮蓝紫色。
3.木兰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W all.)Baill.var.sinensis Oliv.的根及茎藤称香巴戟。在四川、贵州少数地区作巴戟天用。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分枝,木质心占80%以上。显微特正,淀粉粒众多,嵌晶纤维较多,并有粘液质块。
④恩施巴戟为茜草科植物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enarum Huang的根,湖北恩施地区以其作巴戟天入药,有时销入外地。根鲜时为念珠状肉质根,药材呈短圆柱形,略弯曲。长0.4~2cm,直径0.3~1cm,表面土棕黄色至棕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横断面肉质,黄白色或略带淡紫色,中心具一直径约1~2mm的去木心后留下的圆形孔洞。气微,味微甜。
以上四种非正品巴戟天的乙醇或丙酮溶液的紫外光谱最大吸收峰位与正品巴戟天不同,可作为一种鉴别方法。如巴戟天的乙醇溶液最大吸收峰为 228土Inm,恩施巴戟天为 219 urn,羊角藤为 270 nrn、303 nrn,铁箍散为280 nrn。
29.紫草  Radix Arnebiae,Radix Lithospermi
【来源】 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或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药材依次习称“软紫草” 、“硬紫草”、“内蒙紫草”。
【产地】 软紫草主产于新疆自治区,硬紫草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内蒙紫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  含羟基萘醌色素类成分:β, 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 acryl shikonin)、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等。
    【性状鉴别】 
1.软紫草  药材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表面紫红褐色,皮部疏松,易剥落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呈同心环层,中心木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2.硬紫草  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灰黄色,较大。微有香气,味微苦涩。
3.内蒙紫草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根头部略微粗大,其顶端有残茎一个或多个,被短硬毛。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整齐。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气特异,味涩。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软紫草根横切面:木栓层将韧皮部、木质部层层分隔。残留的韧皮部较薄。木质部导管2~4列,呈放射状排列。木栓细胞及薄壁细胞均含紫色素。
(2)硬紫草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内含紫色物。韧皮部有多数裂隙,裂隙附近的细胞常木栓化。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放射状排列,周围有纤维束。
(3)内蒙紫草:韧皮部较宽,有裂隙。形成层不明显。
2.粉末特征 
(1)软紫草粉末:非腺毛单细胞壁有纵细条纹,有的含紫色物质。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充满紫色物质。薄壁细胞大多充满紫红色色素物,遇水合氯醛液溶解。
(2)硬紫草粉末:与软紫草相类似,仅纤维管胞呈梭形,纹孔口斜裂缝状或人字形、十字形。
(3)内蒙紫草:具有非腺毛单细胞,其上有稀疏的疣状突起,基部扩大呈漏斗状。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置试管中,将试管底部加热,产生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浸渍1h,滤过,残渣用乙醇2ml洗涤,洗涤液加入滤液中,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左旋紫草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CMC-Na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再喷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斑点变为蓝色。
【含量测定】 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测定   用分光光度法在516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左旋紫草素(C16H16O5)的吸收系数为242计算。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30.丹参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来源】 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主产于安徽、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主要有效成分。酚酸类化合物:丹参酸A (salvianic acid A) 、丹参酚酸A等。
   【性状鉴别】 药材根茎粗短,顶端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筋脉点)。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粗大肥实,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含紫棕色物质。 皮层宽广。韧皮部较狭。形成层呈环,束间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8~10数束,呈放射状。
2.粉末特征  石细胞,木纤维长,木栓细胞黄棕色。
【理化鉴别】 
1.水提取液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溶解,滤过,点于滤纸条上,显亮蓝灰色荧光;将此纸条悬挂在氨水瓶中(不接触液面),20min后取出,显淡亮蓝绿色荧光。
2.水提取液浓缩至黏稠状,放冷后,加乙醇溶解,滤过,取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相应的色谱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丹参酮ⅡA (C19H18O3)不得少于0.20%。
 
31.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地。
    【化学成分】 黄芩苷(baicalin)4.0%~5.2%,汉黄芩苷(wogonoside),千层纸素A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子芩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较枯芩高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细根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的茎基,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习称为“枯芩”。新根中央坚实习称“子芩”或“条芩”。气弱,味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外缘多破裂,木栓细胞扁平,其中有少数石细胞散在。皮层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有多数石细胞与韧皮纤维,石细胞多分布于外缘,韧皮纤维多分布于内侧。形成层成环。老根中央的木质部,有栓化细胞环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或成数个同心环的。薄壁细胞中含有淀粉粒。
     2.粉末特征  韧皮纤维呈梭形。木纤维较细长,两端尖,壁不甚厚。石细胞较多。网纹导管多见,具缘纹孔及环纹导管较少。木栓细胞棕黄色。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取乙醇提取液1ml,加10%醋酸铅试液即发生橘黄色沉淀;另取提取液 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含4%醋酸钠的竣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一丁酮一甲酸一水(5:3:1:1)为展开剂,预平衡30min,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相同的暗绿色斑点。
【含量测定】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芩苷(C21H18O11)不得少于9.0%。
32.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浙江。
【化学成分】 含环烯醚萜类成分哈巴苷(harpagide)、哈巴俄苷(harpagoside)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锥形,中部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似羊角状。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和横向皮孔。质坚硬。断面略平坦,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焦糖气;味甜、微苦。以水浸泡,水呈墨黑色。
一般以根条粗壮、皮细薄、肉肥厚、体重、质坚实、断面乌黑色、柔润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后生皮层细胞棕黄色,微木栓化;皮层有石细胞;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切面大部分。
2.粉末特征  石细胞,薄壁细胞内含核状物,木纤维细长,网纹与孔纹导管较多。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无水硫酸钠干燥)5ml,浸泡1h后,超声提取15min,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哈巴苷与哈巴俄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0.6μl,对照品溶液0.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无水乙醇-水(4∶1∶0.6)为展开剂,展开箱用展开剂预平衡15min,展距8cm,取出,晾干,喷Godin试剂(1%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热风吹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2个红紫色斑点。
33.地黄  Radix Rehmanniae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河南省。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及须根,洗净,鲜用者习称“鲜生地”;将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干生地”。酒炖或蒸至黑润,晒干,称“熟地黄”。
【化学成分】 含环烯醚萜苷类,如梓醇(catalpol)、二氢梓醇、乙酰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等。
【性状鉴别】 
1.鲜生地  药材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 2~9 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横曲纹、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的疤痕。肉质、断面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中部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微苦。
2.干生地  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 6~12 cm,直径 3~6 cm。有的呈长条形,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皱纹。体重,质较软,不易折断,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
3.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黏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有光泽。无臭,味甜。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木栓细胞一般为棕黑色。薄壁细胞中常含有棕色类圆形核状物,有时可见草酸钙方晶。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或橙黄色颗粒状物。有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取本品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 1ml,加入 50% α-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交界面现紫红色环。
2.薄层色谱 取干生地粉末2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放冷,滤过,滤液回收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4∶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茴香醛试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浸出物】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用冷浸法测定,本品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34.桔梗  Radix Platycodonis
【来源】 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 DC.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 含多种皂苷,如桔梗皂苷A、C、D(platycodin A,C,D)、混合皂苷水解产生桔梗皂苷元(platycodigenin),桔梗聚糖和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其上有数个半月形的茎痕。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全体有不规则纵皱及浅沟纹,并有横向皮孔样的疤痕。质硬脆,不易折断,折断面略不平坦,可见放射状裂隙,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木部淡黄色。味微甜而后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残留的木栓细胞黄棕色。皮层窄,常见裂隙。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散在,内含颗粒状黄色物质,常与筛管细胞伴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2.粉末特征  菊糖众多(乙醇装片或冷水合氯醛装片才可见)。乳汁管常互相连接,含黄色油滴样颗粒状物。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较多见。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 1g,加甲醇 10ml,于水浴上加热回流 30min,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加醋酐 2mL溶解,倾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沿管壁加入硫酸 1mL, 两液界面呈棕红色环, 上层由蓝色立即变为污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7%硫酸乙醇-水(1:3)混合溶液20ml,加热回流3h,放冷,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氯仿液,加水30ml洗涤,弃去洗液,氯仿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同上述方法制备,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桔梗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重量法。本品含桔梗总皂苷不得少于6.0%。
35.党参  Radix Codonopsis
【来源】 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产地】 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潞党参主产于山西。素花党参主产于甘肃文县,四川南坪、松潘等地。
【化学成分】 含大量糖类、苷类、蒲公英萜醇、蒲公英萜醇醋酸酯、木栓酮等。
【性状鉴别】 
1.党参根  药材呈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野生品的根头下有致密的横环纹,几达全长的1/2;栽培品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常称之为“豆豉尾”。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称“菊花心”。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2.素花党参根  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有致密的横环纹达全长的1/2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3.川党参根  表面灰黄色至淡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党参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十数列细胞,外侧有石细胞。皮层窄。韧皮部宽广,外侧常现裂隙,散有淡黄色乳汁管群,并常与筛管交互排列。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内含菊糖及淀粉粒。
2.粉末特征  淀粉粒。石细胞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壁不甚厚。节状乳管含淡黄色颗粒状物。网纹导管易察见。有菊糖。
【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1g,置具塞三角瓶中,加乙醚10ml,密塞,振摇数分钟,冷浸1h,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挥去乙醚,残渣加1ml醋酐溶解,倾取上清液于干燥试管中,沿管壁加1ml硫酸,二液接界面呈棕色环,上层蓝色立即变为污绿色。
【浸出物】 用热浸法测定,取45%乙醇作溶剂,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5.0%。
36.木香  Radix Aucklandiae
【来源】 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产地】 云南省,多为栽培品。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3%~3.0%,木香碱,菊糖。油中主成分为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等。
   【性状鉴别】  药材略呈圆柱形,枯骨状或为纵剖片。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细小网状纹理。质坚实,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棕色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气强烈芳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木栓细胞黄棕色。纤维黄色。网纹导管较多。油室多破碎。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醇提取液加硫酸显紫色。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香烃内酯(C15H20O2)不得少于0.60%。
37.白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来源】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霜降前后,挖取 2~3年生的根茎,烘干,习称烘术;晒干,习称“生晒术”。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1.4%左右,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atractylon)、苍术醇(atractylol)、白术内酯A、B(butenolide A,B)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肥厚拳状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和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下陷圆盘状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烘术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有裂隙;生晒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淡棕色,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微显油性。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显微鉴别】
1.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所组成,其内侧常夹有断续的石细胞环。皮层、韧皮部及木射线中有油室散在,油室圆形至长圆形,韧皮部外侧有时可见帽状纤维束(根茎顶端多见)。形成层环明显。导管群放射状排列,中部有纤组束围绕导管,略作菱形,半径向延长,靠近中央有时亦可见纤维束。中央有髓部。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
2.粉末特征  草酸钙针晶细小。纤维黄色。木栓层石细胞淡黄色。网纹及具缘纹孔导管。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本品粗粉 2g,置 100ml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 20ml,连续振摇 10min,滤过。滤液分别做以下试验:取滤液少许,挥干后加醋酐和硫酸呈蓝紫色至棕色。取滤液10ml,挥干,加10%香草醛浓硫酸液,呈紫色。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醇挥散后,加5%对二甲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于100℃烘5min,变为紫色。取滤液少许,挥干,加乙醇溶解,再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有黄色沉淀。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正丁己烷2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品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新制备的2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
【检查】 色度检查  精密称取本品最粗粉2g,置具塞烧瓶中,加55%乙醇50ml,用稀盐酸调至pH 2~3,连续振摇1h,离心15min(4 000r/min)。吸取上清液10ml,置比色管中,与同量的对照液(取比色用三氯化铁溶液5ml,加比色用氯化钴溶液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溶液0.6ml,用水稀释至10ml制成)同置白纸上,自上面透视,显色不得较深。
38.苍术  Rhizoma Atractylodis
【来源】 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
  【产地】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等地。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化学成分】 茅苍术根茎含挥发油 5%~9%。油中主要成分为茅术醇(hinesol)、β-桉油醇(β-eudesmol)、苍术素(atractylodin)等。
【性状鉴别】
1.茅苍术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及残留的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香气特异,味微甜、辛、苦。
2.北苍术  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棕黑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毛状结晶析出。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茅苍术根茎横切面:木栓层有10~40层木栓细胞,其间夹有石细胞带1至数条不等。皮层散有大型油室。韧皮部狭小。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内侧有纤维束,和导管群相间排列。射线较宽,射线和髓部均散有油室。薄壁细胞含有菊糖和细小的草酸钙针晶。
(2)北苍术根茎横切面:皮层有纤维束,木质部纤维束较大,和导管群相间排列。
2.粉末特征  茅苍术粉末  石细胞常和木栓细胞连在一起。纤维梭形。导管主为网纹,也有具缘纹孔。草酸钙针晶较小。菊糖表面常现放射状纹理。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醚  浸出液挥干,加5%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 10% 硫酸溶液,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出现绿色。
  
39.泽泻  Rhizoma Alismatis
【来源】 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
【产地】 主产于福建、江西、四川等地,多系栽培。
【化学成分】 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如泽泻醇A、B、C (alisol A,B,C)及其醋酸酯,表泽泻醇 A 、卵磷脂等。以及挥发油,胆碱,糖类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显淡棕色,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并散有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质坚实,折断面黄白色,颗粒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极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外皮多除去。皮层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和细胞间隙组成,间隙甚大;内皮层细胞壁增厚木化,有纹孔。中柱通气组织中散有周木型维管束和淡黄色的分泌腔。
2.粉末特征  淡黄色或略带棕色。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卵形、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10μm,脐点人字形、短缝状、十字状或三叉状,位于中央或较大的一端;复粒由2~3分粒组成。分泌腔及其碎片含淡黄色的分泌物。薄壁细胞多角形,细胞壁连珠状增厚,纹孔明显,有些薄壁细胞具椭圆形纹孔集成的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形大,垂周壁波状弯曲,壁厚,木化,有明显的孔沟。导管螺纹、梯纹、网纹及具缘纹孔,直径 10~24μm。纤维少见,壁较厚,木化。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5.0%。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0. 5 %。
40.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来源】 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及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外形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产地】 主产于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等,海拔 2800~4700 m。
   【化学成分】  多种甾体生物碱,有贝母素甲、贝母素乙(peninine,贝母宁碱)、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碱(sipeimine)等。
【性状鉴别】 
1.松贝  药材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先端钝圆或稍尖,高 3~8mm,直径 3~9m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微凹入,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药材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 0.4~1.4cm,直径 0.4~1.6 cm。外表白色或呈浅黄棕色;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内有圆柱形茎和心芽及小鳞叶2~3枚。
3.炉贝  药材呈长圆锥形,高 0.7~2.5 cm,直径 0.5~2.5 cm。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内有圆柱形茎残基、小鳞叶及心芽。断面粗糙。
   【显微鉴别】
   (1)松贝(暗紫贝母鳞茎)粉末:淀粉粒甚多,多为单粒,呈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或贝壳形,有的中部或一端凸出而略作分枝状,少数长圆形或类圆形,脐点呈点状、短缝状,少数呈马蹄形,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细密;复粒少,由2~4个分粒组成。螺纹导管。薄壁细胞中含方形或簇状草酸钙结晶。
(2)炉贝粉末:淀粉粒为单粒,呈梨形或椭圆形,脐点呈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及网纹导管。
【附注】
1. 伊贝母  同属植物伊犁贝母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的干燥鳞茎。主产于新疆。药材呈卵圆形、扁圆形或卵状圆锥形,高 1~1.8 cm,直径 1~2.5 cm,外层鳞叶心脏形或新月形,肥厚;一般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抱合,顶端稍尖而不开裂,或顶端钝圆而开裂,外皮淡黄色或类白色;质脆,断面白色,粉性。含西贝素(sipeimine)等。
2.平贝母  同属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主产于东北。药材呈扁圆形,高 0.5~1cm,直径 0.8~2 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大小相近,互抱,顶端略平而开口,内有小鳞叶和残茎;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化学成分含西贝素(sipeimine)、贝母辛( peimisine)和平贝碱甲、乙(pingpeimine A,B)等。
41.浙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来源】百合科植物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产地】 主产于浙江宁波地区,江苏、安徽、湖南亦产。多系栽培。
【采收加工】 初夏植株枯萎后采挖,洗净,按大小加工成2种规格:直径在 3.5cm以上者摘除心芽,取单瓣肥厚鳞叶加工成“大贝”;直径在 3.5 cm以下者不摘除心芽加工成“珠贝”。分别置于特制的木桶内,撞去表皮,每50kg加入熟石灰或贝壳粉1.5~2kg,使均匀涂布于贝母表面吸收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分】 含甾醇类生物碱,主要为贝母碱(peimine)、去氢贝母碱(peiminine)等。
   【性状鉴别】
1.珠贝  药材为完整的鳞茎。全体呈扁球形,直径 2~3.5 cm,高 1~2 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枚,其内有2~3枚小鳞叶及干缩的残茎。质脆而结实,易折断,断面白色,富粉性。味苦。
    2.大贝  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长 2~4 cm,宽1~2.5 cm,厚 0.6~1.5 cm。表面类白色至淡黄白色,被白色粉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淀粉粒多为单粒,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脐点均位于较小的一端,较大的淀粉粒,可见层纹。细小草酸钙结晶多呈方形、梭形或杆状。导管细小,多为螺纹。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置紫外光灯(365nm)下呈亮淡绿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的70% 乙醇提取液,加碘化铋钾试液则生成橘红色沉淀。另取提取液,加 20%硅钨酸试液1~3滴,即生成自色絮状沉淀。
42.麦冬  Radix Ophiopogonis             
   【来源】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Ker-Gawl.的干燥块根。
   【产地】 主产于浙江、四川等。
【化学成分】 多种甾体皂苷,如麦冬皂苷,皂苷元为鲁斯皂苷元(ruscogenin)和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另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麦冬黄酮、6-醛基异麦冬黄烷酮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 1.5~3 cm,中部直径 3~6 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中柱)。味甜、微苦,嚼之发黏。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表皮为 1列长方形薄壁细胞,其下有根被细胞 3~5列,壁木化。皮层有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均增厚。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辐射型维管束,韧皮部束16~22个。
2.粉末特征  根被细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黏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5~50μm。石细胞呈长方形,常成群存在,细胞壁木化,壁孔细密,细胞壁三面增厚。木纤维细长,细胞壁木化,壁孔呈稀疏点状。导管及管胞多单纹孔及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直径可至 35μm,常与木纤维相连。
【理化鉴别】本品切片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浸出物】 用冷浸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测定,本品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
43.山药  Rhizoma Dioscoreae
【来源】 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河南。
   【采收加工】 冬季采挖,切去芦头,除去外皮、须根,用硫黄熏后,晒干,即为“毛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化学成分】 含胆碱、3,4-二羟基苯乙胺、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甘露聚糖、16种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
1.毛山药  药材略呈圆柱形或稍扁。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斑点或须根痕,纵沟及纵皱纹,两头不整齐。质脆易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2.光山药  药材呈圆柱形,两端齐平,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圆润,粉性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主要为单粒,层纹明显。黏液细胞中有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80~240μm。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也有螺纹及环纹导管。纤维少数。
【理化鉴别】 取本品水提取液先加5% 氢氧化钠液2滴,再加稀硫酸铜2滴,呈蓝紫色;加斐林试剂 lml,水浴上加热,产生红色沉淀;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滴加 1%茚三酮丙酮液,加热后立即显紫色。(检查氨基酸)
【附注】 1.同属植物参薯D.alata L.的根茎在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南等地作山药用。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或扁块状,长 8~15 cm,直径 2~4 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断面黄白色或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嚼之发粘。本品横切面,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带。
2.同属植物野山药 D.japonica Thunb.野生于我国各地。叶呈宽披针形至三角状狭卵形,基部心形,蒴果表面无白粉。其根茎也作山药入药,但质较逊。
3.近年来发现有将大戟科植物木薯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的块根伪充山药的,本品多切成段或片,外皮多已除去,表面类白色,残留外皮呈棕渴色或黑褐色。断面类白色,靠外侧有一明显的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的形成层环纹。向内可见淡黄色筋脉点成放射状稀疏散在,中央有一细小黄色木心,有的具裂隙,或形成一细小空洞。气微,味淡,嚼之粉性,不能作山药用。
44.半夏  Rhizoma Pinelliae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化学成分】 β-谷甾醇-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d-glucoside)、黑尿酸(homogentisic acid)、天门冬氨酸、原儿茶醛(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左旋盐酸麻黄碱、半夏蛋白Ⅰ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或稍扁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圆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粒由 2~6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众多。导管螺纹或环纹。
    【附注】 水半夏  为同科植物鞭檐犁头尖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药材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45.石菖蒲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
    【产地】 主产于四川、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1%~3%,油中主成分为β-细辛醚(β-asarone)62.38 %~81.2%、甲基丁香油酚、百里香酚、肉豆蔻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粗细不匀,节环疏密不均,节间长 2~8m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内皮层环纹及棕色的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棕色,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纤维束、叶迹维管束和根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少。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理化鉴别】 取石菖蒲和水菖蒲药材粗粉,分别进行水蒸气蒸馏,所得挥发油用乙醚提取,无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后即得挥发油。取0.1ml,分别溶于 lml乙醚供点样,以α细辛酸及甲基丁香酚的乙醚溶液作对照。吸附剂为硅胶G(250目以下)CMC-Na板。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显色剂1为碘蒸气和紫外灯(波长254nm)下观察。在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应的斑点。
【含量测定】 本品挥发油的含量不得少于1.0%(ml/g)。
【附注】 1.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的干燥根茎,称为九节菖蒲或节菖蒲。根茎是细长纺锤形,表面棕黄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断面白色,气微,味微酸而稍麻舌。其化学成分与石菖蒲不同,不能代石菖蒲用。
2.石菖蒲新鲜叶含挥发油约0.5%,油中主成分胡椒酚甲醚可达93.6%。
3.水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四川等省。根茎略呈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 5~15 cm,直径 1~1.5 cm,表面黄棕色,具环节,节间约 1~3 cm。上方有大形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样,类白色或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而特异,味辛。含挥发油1.3%~3.72%, 油中含α-细辛醚12.75%.β-细辛醚37.12%,尚含1-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顺-甲基异丁香油酚、反-甲基异丁香油酚及甲基丁香油酚等。此外还含有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烯酮(acorer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酮(acolamone)、水菖蒲素(acoradin)和水菖蒲草酮(+-calamusenone)等。性温,味辛。芳香开窍,和中辟浊。
46.郁金  Radix Curcumae
【来源】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等的干燥块根。药材商品因产地和品种不同,依次称为 “温郁金”(黑郁金)(浙江)或“白丝郁金”(四川)、“黄丝郁金”(四川)、“桂郁金”(广西)和“绿丝郁金”(四川)等。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6%,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莰烯等,还有姜黄素、香豆素、阿魏酸等。
   【性状鉴别】 
1.温郁金  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得稍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有角质;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2.白丝郁金  断面呈浅黄色或灰白色。
     3.黄丝郁金  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有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4.绿丝郁金  呈长椭圆形,较粗壮,根尖部断面中心柱部分显浅灰黄色。
5.桂郁金  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显微鉴别】 本品横切面:
温郁金 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稍厚。根被狭窄,为 4~8列细胞,壁薄,略呈波状,排列整齐。皮层宽约为根直径的1/2,油细胞难察见,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与木质部束各40~55个,间隔排列,木质部束导管2~4个,并有微木化的纤维,导管多角形,壁薄,直径20~90pm。薄壁细胞中的淀粉粒均糊化。
 黄丝郁金 根被最内层细胞壁增厚。有的木质部导管与纤维连接成环。油细胞众多。薄壁组织中随处散有色素细胞。
 桂郁金 根被细胞偶有增厚,根被内方有1~2列厚壁细胞,成环,层纹明显。导管类圆形,直径可达160μm。
绿丝郁金 根被细胞无增厚。中柱外侧的皮层处常有色素细胞。韧皮部皱缩,木质部束较多,64~72个,导管扁平。
【理化鉴别】
1.黄丝郁金在紫外光灯(254nm)下切面中心有亮黄色荧光,内皮层呈明显的蓝色荧光环。
    2.本品切片加乙醇及硫酸各2滴,含姜黄素细胞则呈明显紫色或紫红色。
47.天麻   Rhizoma Gastrodiae
【来源】 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冬、春二季采挖块茎,除去地上茎,洗净,除去粗皮,用清水漂洗,蒸至透心,晒干或低温烘干。
【化学成分】 含对羟基苯甲醇-β-d-葡萄吡喃糖苷(天麻苷 gastrodin,天麻素)、赤箭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长椭圆形。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或为残留茎基,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另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多个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具纵皱纹。质坚实,半透明,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气特异,味甜、微辛。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中心无空隙者为“冬麻”;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灰暗、空心者为“春麻”。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表皮组织浅棕色。皮层细胞靠外侧的1至数列壁稍增厚,有稀疏壁孔。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薄壁细胞含有多糖类块状物,遇碘液显暗棕色。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
2.粉末特征  厚壁细胞多角形,壁孔明显。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导管螺纹、环纹及网纹。薄壁细胞含黏液质及卵形或长椭圆形而无偏光现象的颗粒状物质,有的黏结成块,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
【理化鉴别】
1.本品水提取液(浸4h)加碘试液,溶液显紫红色或酒红色。本品45%乙醇提取液(浸4h)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发生黄色沉淀。
2.本品乙醇提取液在27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或出现1个肩峰。
【含量测定】 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含天麻素(C13H18O7)不得少于0.10%。
【附注】 1.天麻过去全为野生,现已野生变家种获得成功,开始大面积栽培供药用。最近又用密环菌的培养液做成制剂,经药理和临床证明具有与天麻的类似疗效。
2.天麻较常见的伪品过去有:茄科植物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的干燥块茎。菊科植物大丽菊 Dahlia pinnata Cau.的干燥块根。紫茉莉科值物紫茉莉 Mirabils jalapa L.的干燥根。菊科植物双舌蟹甲草Cacalia davidii(F.)Hand-Mazz的干燥根茎,称“羊角天麻”。均不能作天麻用。近年尚发现有美人蕉科巴蕉芋 Canna edulis ker.的根茎。圆锥形,顶端有残留茎基,其外包有叶鞘。表面黄色有粉霜,未去皮的可见轮状环节。质坚。断面牛角质状带粉性。有焦糖气,味甘。粉末可见草酸钙簇晶和糊化淀粉粒及分泌腔。天麻伪品较多,注意鉴别。
关 木 通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采收加工】 10月至次年2月采收,截取粗 1~6 cm的木质茎,除去栓皮,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分】 马兜铃酸A、D、B(aristolochic acid A,D,B)约 0.091%,尚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马兜铃苷(aristoloside)及木兰碱(magnoflorine)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约1m,直径 1.5~3cm,两端平截。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残余栓皮;具微膨大的节,节上有明显的枝痕。质坚体轻,不易折断;横切面黄色或黄白色,皮部较窄,色较浅,木部宽广,众多小孔状导管排成同心环层,与类白色射线相交而呈蜘蛛网状纹理;髓部扁缩成条状。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味苦 。切片一般以断面鲜黄色者为佳,断面颜色变黑者不可供药用。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细胞长方形。栓内层薄壁细胞扁平。中柱鞘部位有微木化的纤维群,并有极少数石细胞。韧皮部颓废的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呈层状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宽广,大型导管常单个横向排列,与小型导管相间交错形成明显的层次。髓部压缩成条状。髓射线宽而明显,次生射线短而窄。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淡黄色。中柱鞘纤维壁厚约至8μm,孔沟疏密不一。导管多为具缘纹孔,直径可达328μm,纹孔排列紧密。木纤维主为纤维管胞,具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口呈斜缝状或十字形交叉。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有具缘纹孔和单纹孔。石细胞少见,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壁较厚。草酸钙簇晶直径约40μm。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 取本品乙醇提取液,点在滤纸片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于点样处加稀盐酸1滴,干后显黄绿色荧光,用氨试液熏后复显天蓝色荧光。
2.化学定性 取本品乙醇提取液 1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 5%硫酸溶液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别滴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则生成棕色沉淀。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兜铃酸对照品,用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和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注:此药《大纲》为作要求。
48.槲寄生  Herba  Visci
【来源】 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福建等省亦产。
【化学成分】 齐墩果酸,β-醋酸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等。
【性状鉴别】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2~5叉状分枝,长约30cm,直径0.3~1cm;表面黄绿色、金黄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节膨大,节上有分校或枝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色,木部色较浅,射线放射状,髓部常偏向一边。叶对生于枝梢,易脱落,无柄;叶片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0.5~1.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表面黄绿色,有细皱纹,主脉5出,中间3条明显。革质。浆果球形,皱缩。无臭,味微苦,嚼之有部性。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本品茎的横切面:表皮细胞长方形,外被黄绿色角质层,厚 19~80μm。皮层较宽广,纤维数十个成束,微木化;老茎石细胞甚多,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韧皮部较窄,老茎散有石细胞;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射线散有纤维束;导管周围纤维甚多,并有少数异形细胞。髓明显。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
 2.粉末特征  本品茎的粉末淡黄色。表皮碎片黄绿色,细胞类方形,可见气孔。纤维成束,直径10~34μm,壁较厚,略成波状,微木化。异形细胞形状不规则,壁较厚,微木化,胞腔大。草酸钙簇晶直径17~45μm;方晶较少,直径8~30μm。石细胞类方形、类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42~102μm。
【理化鉴别】取本品 1~2g,切碎,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 3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无水乙醇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寄生对照药材1.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溶解,使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4μl及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8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盐酸乙醇溶液3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1.5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乙醇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5ml,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氯仿提取 5次(20ml、20ml、20ml、15ml、15ml),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氯仿5ml使溶解,加到氧化铝小柱(内径0.9cm,中性氧化铝5g,100~200目)上,用氯仿-甲醇(80: 1)30ml冲洗,弃去洗液,再用氯仿-甲醇(20: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即2μl和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冰醋酸(20:5:8: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2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不得少于0.17%。
49.鸡血藤  Caulis Spatholobi
【来源】 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干燥藤茎。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含异黄酮和查耳酮类成分,如大豆黄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阿佛罗莫辛等。尚有甾醇类和三萜类化合物。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近平行的纵沟。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部淡红色,小孔洞(导管)不规则排列,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的半圆形环。质坚实,折断面呈裂片状。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木栓细胞含棕红色物。皮层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棕红色物。中柱维管束异型,正常维管束柱位于中央,异型维管束数轮,偏心。有晶纤维。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
     2.粉末特征  红棕色。石细胞成群,淡黄色或黄棕色,类方形、类圆形、类三角形等;壁厚者层纹明显,有的胞腔内含红棕色物,壁稍厚者,常含草酸钙方晶,孔沟明显。纤维及晶纤维成束,红棕色、黄棕色或近无色,末端的壁易分裂成数条,呈针状纤维束。导管直径20~400μm,具缘纹孔为主,有的管腔内含红棕或黄棕色物。木射线细胞常与薄壁细胞垂直排列,类方形具纹孔。木薄壁细胞类长条形,纹孔细密。分泌细胞常与韧皮射线垂直排列,细胞界限不明显,胞腔内含红棕或黄棕色物。草酸钙结晶方形、类双锥形等,存在于石细胞或厚壁细胞内。木栓细胞多角形,壁具长圆形纹孔。
50.沉香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来源】  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及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含有树脂的心材。
    【产地】  白木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等国家。
    【化学成分】 白木香含挥发油及树脂。挥发油中含沉香螺萜醇(agarospirol)、白木香酸(agarospiric acid)及白木香醛(具有镇静作用)。沉香含油树脂。其醇浸提物达48%,经皂化后通水蒸气蒸馏得挥发油约13%。
受曲霉菌感染的沉香挥发油中分离得沉香螺萜醇、沉香萜醇等。
    【性状鉴别】 
1.白木香  药材呈不规则块片或长条,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间有棕黑色微显光泽的斑块或黄白色不含树脂部分交互形成的斑纹,并有树脂渗出固结面及凹凸状裂纹和蜂窝状小洞。质疏松、刀刮之有颗粒或粉末脱落。质坚硬,大多入水不沉,断面刺状。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2.沉香  药材呈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两端及表面有刀雕痕。表面黄棕色或灰黑色,密布断续棕黑色的细纵纹,有时可见黑棕色树脂斑痕。质坚硬而重,能沉水或半沉水。气味较浓,燃之发浓烟,香气浓烈。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白木香:1.横切面:木射线宽1~2列细胞,含棕色树脂状物质。导管呈圆形或多角形,有的含棕色树脂状物质。木纤维壁稍厚,木化。木薄壁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状物质或草酸钙柱晶。内含韧皮部薄壁组织常呈长椭圆状或条带状,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树脂状物及丝状物(菌丝)。2.切向纵切面:射线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3.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高4~20层细胞。
(2)沉香:径向纵切面木射线高1~5个细胞。
2.粉末特征
(1)白木香: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可达128μm,导管内黄棕色树脂块常破碎脱出。 纤维管胞长梭形,多成束,直径20~30μm,壁较薄。韧型纤维较少见,多散离,直径 25~45μm,径向壁有单斜纹孔。木射线细胞单纹孔较密。内涵韧皮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质, 细胞壁非木化,有时可见纵斜交错纹理及菌丝。草酸钙柱晶长68μm,直径9~15μm。
(2)沉香: 主要特征:木射线大多为1列细胞宽,高以5个细胞为多见,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150μm。韧型纤维较细,直径6~40μm。草酸钙柱晶极少,长至80μm。
【理化鉴别】
本品乙醇浸出物,进行微量升华,得黄褐色油状物,于油状物上加盐酸1滴与香草醛颗粒少量,再滴加乙醇1~2滴,渐显樱红色,放置后颜色加深。
【浸出物】 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用热浸法测定,95%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5%。
51.钩藤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来源】茜草科植物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 无柄果钩藤 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华钩藤  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毛钩藤  Uncaria hirsute Havil.的干燥带钩茎枝。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2%,主为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约占总碱的 14.7%,此二者为降血压的有效成分。
【性状鉴别】
1.钩藤  药材为带单钩或双钩的小段茎枝,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细纵纹,光滑无毛。枝节上对生2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另一侧为凸起的疤痕;钩略扁或稍圆,基部较阔,先端细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痕迹和环状托叶痕。质轻而坚韧,断面黄棕色,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髓部萎缩成空洞。无臭,味淡。
2.无柄果钩藤  茎枝呈方柱形,茎上有时有全缘的托叶宿存,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断面髓部黄白色。钩长1~23cm;断面略呈长方椭圆形。
3.大叶钩藤  茎枝方柱形,四面均有纵沟,表面绿棕色至棕色,被褐色柔毛,节部及钩端较多;钩长可达3.5cm,钩端有的膨大如珠。断面椭圆形。质坚韧,茎断面髓部常中空。
4.华钩藤  茎枝呈方柱形,四面微有纵沟。表面棕褐色或棕黄色,被疏毛,茎部及钩端较多。断面髓部淡黄白色。断面略呈长方椭圆形。
5.毛钩藤  茎枝呈方柱形或近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被长粗毛,以钩端为多。断面髓部淡棕色。断面呈长方椭圆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钩藤茎枝横切面 表皮细胞外侧角质层厚。皮层细胞内含棕色物质及少数淀粉粒。中柱鞘由纤维连成间断的环。韧皮部有厚壁性纤维及薄壁性纤维两种,常单个或2~3个成束;韧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单个散在,偶有2~4个相连;纤维细胞壁薄,与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别。髓部宽阔,约占切面直径的一半,髓周有1~2列环髓厚壁细胞,具明显的孔沟。2.钩藤钩的横切面 与茎枝基本相同,惟组织排列致密,钩尖端的木质部较宽,髓部狭窄。
2.粉末特征  表皮细胞棕黄色。韧皮纤维大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韧型纤维木化。导管为螺纹、网纹、梯纹及具缘纹孔。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0g,加氨试液20ml,研匀湿润,然后装入滤纸筒,置沙氏提取器内,加氯仿于水浴上回流提取3h,提取液浓缩至10~20ml,转移至装有氧化铝20g的层析柱中,任其自然流下,以氯仿-乙醇(8∶2)冲洗,收集冲洗液8~120ml,于水浴上蒸发浓缩至50ml左右,转移至125ml分液漏斗中,用0.25mol/L硫酸振摇提取,每次20ml,提5~6次,每次30ml。将各次所得氯仿提取液用10ml蒸馏水洗涤,合并氯仿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再次蒸干,然后加入氯仿2ml溶解,精密加入0.01mol/L硫酸20ml,稍加振摇,于水浴上挥去氯仿,冷却后加入甲基红亚甲蓝混合指示液2滴,用0.02mol/L氢氧化钠滴定,由棕红至黄绿色达到终点,以此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上述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85∶15)为展开剂,展开后,置荧光灯下观察后,喷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或对二胺基苯甲醛试剂,于110℃烘5min显色。
52.杜仲  Cortex Eucommiae
    【来源】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干燥树皮。
    【产地】 主产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剥取栽植近十年的树皮,趁鲜刮去粗皮,晒干;或将剥下树皮内表面相对层层叠放堆置于铺好草垫的平地上,使之“发汗”至内皮变紫褐色时,取出晒干。
【化学成分】 桃叶珊瑚苷(aucubin)、硬性橡胶(称杜仲胶Ggutta-percha,为反式异戊烯聚合体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扁平的板片状或两边稍内卷的块片。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未刮去粗皮者有不规则纵裂纹,并有斜方形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较厚的皮大多已刮去部分栓皮,显淡棕色而较平滑;内表面红紫色或紫褐色,光滑。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1cm以上才断。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感。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组织成2~7个层带,每层带由2~5列木栓细胞组成, 细胞内壁增厚木化,在木栓层之间有颓废皮层和韧皮部组织,散有石细胞群。次生韧皮部有5~7条石细胞环带,每环带有3~5列石细胞,并伴有少数纤维,近石细胞环处可见胶丝团块。射线2~3列细胞,穿过石细胞环向外辐射。纵切面:胶丝存在于乳汁细胞中。
2.粉末特征  石细胞众多,有的胞腔中含有胶丝团块。木栓细胞木化,细胞壁三面增厚。胶丝成条或扭曲成团,表面颗粒状。淀粉粒极少,类球形。
【理化鉴别】
1.本品水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喷洒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液,显蓝色斑点。
     2.本品乙醇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喷洒20 %氢氧化钠水溶液,显浅黄色斑点(红杜仲显紫色斑点,丝棉木不显色)。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1%。
53.厚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来源】 木兰科植物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及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 4~6月份剥取生长 15~20年树的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上盖青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取出,再蒸软,卷成筒状或双卷筒状,晒干或炕干。根皮及枝皮剥下后直接阴干。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 1%,油中主要含α,β-桉油醇(α,β-eudesmol),占挥发油94%~98%以上,有镇静作用。另含厚朴酚(有抗菌作用)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等。
    【性状鉴别】 
1.干皮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栓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落,有明显的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内表面较平滑,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性。质坚硬油润,不易折断,断面外部灰棕色,颗粒性;内部紫褐色或棕色,纤维性,富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的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气香,味苦而辛辣。
2.支根皮(根朴)  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劈破,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表面灰棕色,有横纹及纵皱纹,劈破处呈纤维状。质硬,易折断。
3.枝皮(枝朴)  皮薄呈单筒状。表面灰棕色,具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细胞多列,木栓形成层细胞含黄棕色物质,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层。皮层较宽厚,散有多数石细胞群,纤维束少见;靠内层有切向延长的椭圆形油细胞散在,壁稍厚。韧皮部占极大部分,射线宽1~3列细胞,向外渐宽;纤维束众多,壁极厚。油细胞颇多,单个散在或2~5个相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已糊化,另含少数草酸钙方晶。
2.粉末特征  1.厚朴粉末:石细胞众多,呈长圆形、类方形者,不规则分枝者则较大,分枝短而钝圆或长而锐尖,有时可见层纹。纤维,壁甚厚,平直,木化。油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细胞壁木化。木栓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微弯曲。2.凹叶厚朴粉末:纤维细胞壁一边呈齿状凹凸。油细胞壁非木化或木化;木栓细胞壁菲薄而平直,常多层重叠。
【理化鉴别】
1.本品氯仿提取液,蒸去氯仿,残渣加乙醇溶解。乙醇溶液加5%三氯化铁的甲醇溶液(1׃1)1滴显棕黑色或蓝黑色;加米伦(Millon)试剂1滴,产生棕色沉淀。
2.本品氯仿提取液,在紫外光灯下,顶面观显紫色;侧面观显二层,上层黄绿色,下层黄绿色荧光。
【含量测定】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厚朴酚(C18H18O2)与和厚朴酚(C18H18O2)的总量不得少于2.0%。
   
54.肉桂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每年分两期采收,4~5月第1期,9~10月第2期,以第2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宽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制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品有:
     (1)桂通: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 30 cm,直径 2~3 cm。
     (2)企边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树龄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长约 40 cm,宽 6~10 cm。
     (3)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迭,加压,约1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桂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多供香料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2%。油中主要成分含桂皮醛 (cinnamyl aldehyde) 约85%,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等。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性状鉴别】 药材呈槽状或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时可见灰白色的地衣斑;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交界处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微甜,辛辣。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内散在多数细小针晶。
2.粉末特征  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壁极厚,木化。石细胞常有一面菲薄三面增厚的细胞壁。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射线细胞中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木栓细胞多角形,一边壁较薄,含红棕色物质,细胞壁木化。
    【理化鉴别】 本品氯仿提取液,挥干,滴加10%的盐酸苯肼液1滴,镜检,可见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55.牡丹皮  Cortex Moutan
    【来源】 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
    【产地】 主产于安徽、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 在10~11月挖取栽培3~5年的根部,除去须根及茎基,剖开皮部,抽去木部,晒干,称原丹皮;若先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后再剥取皮部晒干的,称为刮丹皮或粉丹皮。
【化学成分】 鲜皮中含牡丹酚原苷(paeonolide)5%~6%,易受自身含有的酶水解成牡丹酚苷(paeonoside)及一分子 L-阿拉伯糖;根皮含牡丹酚(paeonol)(具有镇痛、解痉、抑菌作用)、芍药苷(paeoniflorin)、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筒状或半圆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向内卷曲或略外翻。外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刮丹皮外表面淡灰黄色、粉红色或淡红棕色,有多数略凹陷的皮孔及细根痕;内表面淡灰色或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理及白色结晶(系针状、片状或柱状牡丹酚结晶)。质硬,折断面较平坦,粉性,粉白色至粉红色。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涩,有麻舌感。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壁棕色。皮层菲薄,皮层、韧皮部薄壁细胞以及细胞间隙中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
2.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草酸钙簇晶甚多,含晶薄壁细胞排列成行, 多有1个薄壁细胞中含有数个簇晶,或于1个细胞间隙中充塞数个簇晶。木栓细胞浅红色。可见牡丹酚针状、片状结晶。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微量升华,可见长柱形结晶或针状及羽状簇晶。滴加三氯化铁醇溶液,结晶溶解而呈暗紫色。
2.本品乙醚提取物挥干,加硝酸数滴,先显棕黄色,后变鲜绿色(芍药根皮粉末显黄色)。
3.取本品粉末 2 g,置 50 ml的小烧瓶中,加蒸馏水 15 ml,瓶口插有一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加热煮沸,产生的蒸气导入盛有氯亚胺基2,6-二氯苯醌试剂0.1g的蒸馏水 lml中,2min内溶液呈蓝色(芍药根皮不显色)。
【含量测定】 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皮酚(C9H10O3)不得少于1.20%。
56.黄柏  Cortex Phellodendri
    【来源】 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及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产地】 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黄檗主产于吉林、辽宁等地。
【化学成分】 小檗碱(berberine),黄柏碱,木兰碱,掌叶防己碱,黄柏酮(obacunone),甾醇类等。
【性状鉴别】 
1.川黄柏  药材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等,厚 3~7mm。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的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棕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断面深黄色,纤维性裂片状分层。气微,味苦,口尝黏液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2.关黄柏  厚2~4 mm。外表面深黄棕色,具不规则的纵裂纹,时有暗灰色的栓皮残留;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
  【显微鉴别】
1. 组织特征 
(1)川黄柏:横切面:残存木栓层由长方形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皮层散有纤维群及石细胞群,石细胞大多分枝状,壁极厚,层纹明显。韧皮部外侧有少数石细胞,纤维束切向排列呈断续的层带,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射线常弯曲。
(2)关黄柏:横切面:残存的木栓细胞呈方形,皮层比较宽广,石细胞较川黄柏少,射线较平直,硬韧部不甚发达。
2.粉末特征: 
(1)关黄柏:石细胞鲜黄色,长圆形、纺锤形或长条形、不规则分枝状,分枝端钝尖,
壁厚,层纹明显。纤维鲜黄色,形成晶纤维。黏液细胞多见。
(2)川黄柏:石细胞大多呈分枝状。
    【理化鉴别】
1.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断面显亮黄色荧光。
2.本品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冰醋酸1ml溶解后,在加浓硫酸1滴,放置,溶液呈紫棕色。(检查黄柏酮和植物甾醇)
3.本品乙醇提取液蒸去乙醇后,加硫酸1ml,再沿管壁滴加氯气饱和溶液1ml,在两液接界面显红色环。(检查小檗碱)
57.秦皮  Cortex  Fraxini
【来源】 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大叶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及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 或宿柱白蜡树 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等的干燥干皮和枝皮。
【产地】  主产于东北、河北及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 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含有秦皮甲素(aesculin,七叶苷,在 pH大于 5.8的水液中呈蓝色荧光),秦皮乙素 (aesculetin,七叶素,在碱液中显蓝色荧光),秦皮亭(fraxetin)、秦皮苷(fraxin)、宿柱白蜡树苷(stylosin)、丁香苷(syringin)等香豆精类成分。
    【性状鉴别】 药材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外表面灰棕色,有灰白色地衣斑,具龟裂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外表面绿灰色至黑灰色,密布细斜皱纹和多数细小的圆点状皮孔,或具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易成层剥离而呈裂片状。味苦。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苦枥白蜡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5~10列细胞,部分内壁增厚,木栓化或木质化。皮层外侧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内含黄棕色物质。次生皮层较宽,有纤维及石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断续环层。韧皮部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射线宽1~3列细胞。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醇提取液滴加1%三氯化铁溶液,显暗绿色;再加氨试液,摇匀,对光观察显深红色。
2.本品水或乙醇浸出液在日光下(反射光)显碧蓝色荧光。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 加乙醇10ml, 置水浴上回流10min, 放冷, 滤过,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秦皮甲素与秦皮乙素对照药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 以甲苯-醋酸乙酯-乙醇-甲酸(3:4: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秦皮甲素的含量测定  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秦皮甲素(C15H16O6)不得少于1.36%。
【附注】 胡桃科植物核桃楸Jun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的树皮有些地区曾用做秦皮药材。药材树皮厚 1~2 mm,呈卷筒状或扭曲成绳状;外表面平滑,灰棕色,皮孔少,有大形叶痕;内表面暗棕色;不易横断,易纵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水浸液显浅黄棕色,无荧光。味微苦略涩。
58.蓼大青叶  Folium Polygoni Tinctorii
【来源】 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干燥叶。
【化学成分】 含靛苷(indican),酸水解生成吲哚醇,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全草能产生靛蓝4%~5%,另含靛玉红(indirubin)、n-苯基-α-萘胺等。
【性状鉴别】 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蓝绿色或黑蓝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基部有膜质托叶鞘,托叶鞘透明、灰白色、其边缘有稀疏长毛。气微,味微涩、稍苦。
【显微鉴别】
1.叶片横切片  上下表皮各1列细胞,切向延长,有气孔分布,叶缘处可见多列式锥状多细胞非腺毛,壁木化增厚。叶肉为异面叶型,栅栏细胞2~3列,短柱状,不通过主脉;薄壁细胞内含大量的蓝色物质,有的含大型草酸钙簇晶。主脉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6~8个排列成环,上方一个较儿每个维管束韧皮部外围均有纤维束,纤维壁厚且本化。薄壁细胞内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及多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
2.粉末特征  叶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少数不等式。腺毛头部4~8个细胞,柄2个细胞并列,亦有多细胞构成多列的。非腺毛多列式,壁木化增厚。叶肉组织含大量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草酸钙簇晶多见。
【含量测定】 靛蓝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0.50%。
59.大青叶  Folium Isaditis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产地】 主产于河北、江苏等地。
【化学成分】 菘蓝苷(大青素B, isatan B),靛玉红,靛蓝,色胺酮,芥苷等。
【性状鉴别】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叶柄淡棕黄色。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叶中脉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栅栏组织不明显。主脉维管束3~9个,外韧型。分泌细胞类圆形,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2.粉末特征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成连珠状增厚。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无毛茸。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  取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荧光检查  取本品粉末水浸出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20ml,置水浴上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剂溶液。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毫升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靛蓝)和淡紫红色(靛玉红)斑点。
【含量测定】 靛玉红的含量测定  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080%。
60.番泻叶  Folium Sennae
【来源】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及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产地】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红海以东至印度一带,以印度南端丁内未利(Tinnevelly)产量最大。尖叶番泻叶主产于埃及尼罗河上游,我国广东、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亦有栽培。
【化学成分】 番泻叶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等。
【性状鉴别】
1.狭叶番泻叶  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端急尖,并有锐刺,全缘,叶基部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下表面主脉稍突出,有叶脉、叶片压叠线纹。革质。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2.尖叶番泻叶  呈披针形或长卵形,叶片边缘略反卷,叶端短尖或微凸,全缘,叶基不对称。上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微有细短毛茸。质地较薄、脆。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叶片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部分细胞内含黏液质,上、下表面均有气孔,下表面非腺毛较多。叶肉组织等面型。海绵组织细胞中常含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2.粉末特征  表皮细胞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个,少有3个。非腺毛单细胞,壁厚,具疣状突起,木化,基部稍弯曲。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和簇晶。
【理化鉴别】 
1.取粉末0.1g,加50%硫酸10ml,沸水浴上加热水解15min,放冷,用氯仿或乙醚提取,分取氯仿层或乙醚层,加4%氢氧化钠溶液提取,碱液加3%过氧化氢溶液2滴,沸水浴上加热4min,出现明显的红色。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min,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滤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min后,变紫红色。
3.本品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显棕红色荧光。
【含量测定】 总番泻苷的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本品含总番泻苷以番泻苷B(C42H38O20)计算,不得少于2.5%。
【附注】 1.番泻实,为以上两种植物的未成熟果实。亦含蒽醌衍生物约1.3%~1.4%。在国外药用。
 2.耳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耳叶番泻树 C.auriculata L.的干燥小叶。常混在进口的狭叶番泻叶中,有时甚至可达60%左右。本品含蒽苷量极微,应注意鉴别。与以上两种叶的不同点为:小叶片卵圆影或倒卵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陷,或具刺凸,叶基不对称或对称,表面灰绿色或红棕色,被有较多灰白色短毛。显微特征为上表皮内有栅栏细胞2列,而下表皮内无典型的栅栏组织,非腺毛细长,甚密,长约240~650μm,表面较平滑,含簇晶,棱晶较少。粉末遇 80%(V/ V)硫酸或与水含氯醛(5:2)共煮均显红色。
3.卵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卵叶番泻树 C.obovata Colladon的干燥小叶。主产于埃及、意大利。又称意大利番泻叶。叶片是倒卵形,具棘尖,被短毛。显微特征为下表皮细胞呈乳头状突出。栅栏细胞1列通过主脉,下面栅栏细胞类方形或近圆形。本品含蒽醌总量约3.8%,有报道尖叶番泻叶和卵叶番泻叶幼嫩小叶生长至90天左右时,叶中含蒽醌类成分最高;幼嫩的荚果亦较成熟的荚果为高;而卵叶番泻荚果中未发现含蒽醌类成分。
61.艾  叶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来源】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 5~7月花未开时采叶,晒干为“艾叶”;取嫩叶晒干,敲打或轧碾为粗粉,即为“艾绒”。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02%,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1,8-cineole)、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反式香苇醇(-trans-carveol)、α-萜品烯醇(α-terpineol),异龙脑等。
【性状鉴别】 
药材  多皱缩、破碎,具短叶柄,有时带嫩枝。叶片展开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叶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被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有密集的灰白色丝状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艾绒 呈棉絮状,绿白色。一般以质柔软、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绿褐色。非腺毛众多,一种呈“T”字形,顶端细胞长而弯曲, 两臂不等长, 臂细胞横生, 柄细胞2~4个; 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个细胞, 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由4、6个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表面观呈鞋底形,长20~45μm,宽9~23μm,侧面观呈成对叠生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草酸钙簇晶直径4~14μm,方晶边长2~7μm。有螺纹和网纹导管。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挥发油0.1ml,溶于1ml乙醚中,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配制成每毫升含20μl的对照品溶液。取上述2种溶液适量,分别点于硅胶G-5%CMC-Na薄层板(105℃活化30min)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距15cm,取出,晾干,喷5%香草醛硫酸溶液,105℃烘数分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注:此药《大纲》未作要求。
62.辛夷  Flos Magnoliae
【来源】 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望春花含d-乌药碱0.01%、d-纲状番荔枝碱(d-reticuline),挥发油3%~5%,木兰脂素,望春花素(magnolin),醋酸龙脑酯等。
【性状鉴别】
1.望春花  药材呈长卵形,似毛笔头,基部短梗上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苞片2~3层,每层2片,层间有小鳞芽,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茸毛,内表面类棕色,无毛;花被9片,3轮,每轮3片,类棕色;外轮花被片条形,内两轮花被片呈萼片状;雄蕊和雌蕊多数,呈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上。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2.玉兰  基部枝梗较粗壮,皮孔浅棕色。花被片9,内外轮同型。
3.武当玉兰  基部枝梗粗壮,皮孔红棕色。苞片外表面密被淡黄色或淡黄绿色茸毛,有的最外层苞片茸毛已脱落而呈黑褐色。花被片10~12~15,内外轮无显著差异。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望春花:外苞片主脉部位维管束5~9个,外韧型,呈半圆形排列。中层苞片主脉部位维管束4~5个,放射状排列。内层苞片主脉维管束1个。
(2)玉兰:外层苞片的主脉部位维管束7~9个。内层苞片的主脉维管束1个。
(3)武当玉兰:外层苞片的主脉维管束9~11个。中层苞片的主脉维管束3~4个。内层苞片的主脉维管束1个。
2.粉末特征  非腺毛有单细胞毛和多细胞2种,细胞壁均具明显螺旋纹或交叉双螺纹;多细胞毛由3~5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短,类方形,其周围有时可见十数个表皮细胞集成的球状体。花萼石细胞略呈分枝状。油细胞众多。草酸钙簇晶少见。
【含量测定】 木兰脂素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木兰脂素(C23H28O7)不得少于0.40%。
63.丁香  Flos Caryophyllatae
【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1.的干燥花蕾。其果实称母丁香。
【产地】 主产于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
【化学成分】 挥发油15%~20%,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丁香酚醋酸酯(eugenolacetate)、齐墩果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略呈研棒状,花冠圆球形,花瓣4枚,覆瓦状抱合,棕褐色至褐黄色。萼筒圆柱状,略扁,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投入水中,圆头朝上、萼管部垂直向下。
一般以个大、粗壮、色红棕、油性足、能沉于水、香气浓郁、无碎末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丁香萼筒中部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外侧散有2~3列径向延长的椭圆形油室,其下有20~50个双型韧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内侧为数列薄壁细胞组成的通气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中心轴柱薄壁组织间散有多数细小维管束,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2.粉末特征  纤维梭形,顶端钝圆,壁较厚。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具3孔。草酸钙簇晶众多。油室多破碎,含黄色油状物。
【理化鉴别】 本品氯仿提取液,加3%氢氧化钠饱和液1滴,加盖玻片,片刻即有簇状细针形丁香酚钠结晶产生。
【含量测定】 丁香酚的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于11.0%。
64.洋金花  Flos Daturae
【来源】 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药材习称“南洋金花”。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化学成分】 含总生物碱0.12%~0.82%,主要为东莨菪碱(scopolamine, hyoscine)即天仙子碱;莨菪碱(hyoscyamine)。尚有去甲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素(scopoletin)等。
【性状鉴别】 常数朵花捆成把。花萼呈筒状,长为花冠的2/5,先端5裂,基部具纵脉纹5条,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微有茸毛。花冠喇叭状,先端5浅裂,裂片有短尖,短尖下有明显的纵脉纹3条,裂片之间稍有凹陷;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陈旧者深棕色。雄蕊5枚,花药盾形或“个”字形。雌蕊1枚,柱头棒状。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有2~3个萌发孔,表面有条纹状雕纹。非腺毛1~3~10个细胞,壁具疣状突起;腺毛头部1~5个细胞,柄1~5个细胞。花冠裂片边缘非腺毛1~10个细胞,壁微具疣状突起。花丝基部非腺毛粗大,1~5个细胞,顶端钝圆。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砂晶、簇晶及方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碳酸钠2g,混匀,加水湿润。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醚提取液,水浴蒸干,加稀硫酸5ml溶解残渣,分取酸液,以碳酸钠碱化至pH为8,再以乙醚提取3次,每次5ml,合并醚液,水浴上浓缩至2~3ml备用。取上述醚提取液5滴,水浴蒸干,加发烟硝酸4滴,继续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及氢氧化钾1小粒,显紫红色。
【含量测定】 东莨菪碱的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生物碱以东莨菪碱(C17H21NO4)计算,不得少于0.30%。
65.金银花  Flos Lonicerae
【来源】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产地】 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芳樟醇(linalool)等。
【性状鉴别】 
1.忍冬花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密被短柔毛。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开放的花花冠呈筒状,二唇形,上唇4裂,下唇不裂。雄蕊5枚,黄色;雌蕊1枚,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2.红腺忍冬花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
3.山银花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4.毛花柱忍冬花  表面淡黄微带紫色,无毛。花萼裂片短三角形。开放者花冠上唇常不整齐,花柱下部多密被长柔毛。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忍冬花:腺毛有2种类型。一种头部倒圆锥形,顶端平坦,侧面观排成2~4层;柄部2~5个细胞,与头部相接处偶有2细胞并列。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6~20个细胞。非腺毛极多,单细胞或2个细胞,有2种类型,一种长平直或稍弯曲,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较短,有的具单或双螺旋。草酸钙簇晶散在。花粉粒类圆形或三角形,外壁表面有细密短刺及圆形细颗粒状雕纹,具3孔沟。
【含量测定】 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1.5%。
66.红花  Flos Carthami
【来源】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
【产地】 主产于河南、四川、云南、浙江、新疆等地。
【采收加工】 于5~6月间,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收,通常于早晨日出不久露水未干时摘取管状花。注意勿伤基部的子房,以便继续结子。将摘取的花在弱阳光下晒干、阴干或微火烘干。
【化学成分】 红花苷(carthamin),新红花苷(neocarthamin),红花醌苷(carthamone),红花黄素A(safflomin A,safflor yellow A),槲皮素,山柰酚,芸香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黄红色或红色,花筒呈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常见有雄蕊高出花冠筒之上。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气微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鲜黄色,有3个萌发孔,外壁有刺齿及疣状雕纹。分泌管碎片可见,其旁常有螺纹导管。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花瓣碎片上表皮细胞多为狭长方形,壁呈波状弯曲。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小方晶。
【理化鉴别】 
1.取本品1g,加70%乙醇10ml,浸渍15min,滤过。将滤液置于10~20ml小烧杯中,剪一宽5~10mm滤纸条,将其下端浸入烧杯中3~5min,取出滤纸条放入水中随即取出,滤纸条上部显淡黄色,下部显淡红色。
2.紫外光谱
(1)黄色素吸收度测定:水提取物,摇匀,用分光光度法在401nm的波长处测吸收度,
不得低于0.40。
(2)红色素吸收度测定:80%丙酮提取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在518nm的波长处测吸收度,不得低于0.20。
67.西红花  Stigma Croci
【来源】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
【产地】 主产于西班牙、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 开花期早晨采集花朵,然后摘下柱头,在55~60℃烘干,习称“干红花”(生晒西红花);若再进行加工使油润光亮,习称“湿红花”。
【化学成分】 西红花苷(crocin 1~4),西红花苦苷(picrocrocin),西红花酸(crocetin),挥发油等。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西红花醛(safranal),其次为蒎烯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线形,三分枝,长约3c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在放大镜下观察,顶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偶有残留一小段橙黄色花柱。体轻,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1)湿红花:全体有油润光泽,手摸有油腻感,易黏结成团;柱头常单一或2~3个与一短花柱相连。
(2)干红花:无光泽及油润感,柱头不黏连。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表面有稀疏纹理。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
【理化鉴别】
1.取本品少许置于水中,放置后则柱头膨胀,开口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物。
2.本品甲醇提取液,滤过,浓缩。取浓缩浸液2滴点于滤纸上,待溶剂挥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橘红色荧光。
3.本品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4.紫外光谱  本品甲醇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32nm的波长处测吸收度,不得低于0.50。
取上述溶液,在458nm的波长处测吸收度,458nm与432nm波长处的吸收度比值应为0.85~0.90。
【附注】 本品为进口药材,价格昂贵,曾发现伪品或掺伪。如以其他植物花丝、花冠狭条或纸浆条片灯染色后伪充,可于显微镜下检识;若掺有合成染料或其它色素,则水溶液常呈红色或橙黄色,而非黄色;淀粉及糊精等的掺伪,可用碘试液检识;若有矿物油或植物油掺杂,则在纸上留有油渍;若有甘油、硝酸铵等水溶性物质掺杂,则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增高掺杂不挥发性盐类,则灰分含量增高。
68.蒲黄  Pollen Typhae
【来源】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产地】 主产于浙江、江苏。
【化学成分】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isorhamnetin-3-O-neohesperidoside),香蒲新苷(typhanosid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芸香苷,原儿茶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醇提取液,加镁粉少量与盐酸2~3滴,溶液渐显樱红色。本品水提取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淡绿棕色。
2.本品水溶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淡绿棕色。
【含量测定】 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干燥品计算,本品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C28H32O16)不得少于0.10%。
69.五味子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化学成分】  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素(schizandrin)、伪γ-五味子素(pseudo-γ-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五味子素、枸橼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暗红色或黑红色,皱缩,油润,有的表面出现“白霜”。果肉柔软。种子1~2粒,肾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纹孔较大。种皮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黄色油滴。油细胞下为3~5列小细胞。种皮内表皮层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2.粉末特征  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
【理化鉴别】将本品压成饼,称取1g,加水100ml,时时振摇,浸1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小体积,加5倍量95%乙醇,强烈搅拌5min,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100ml,加活性炭滤过,得无色或浅粉红色澄明溶液。取上述溶液1ml,加甲红指示剂1滴,溶液即变为红色。取上述溶液1ml,紫色立即消退,溶液变成浅橙黄色,放置1h后,溶液渐变为无色。取上述溶液2ml,加氢氧化钠试剂中和后,加硫酸汞试液1滴,加热至沸,再加高锰酸钾试液1滴,紫色立即消退,并发生白色沉淀。
【含量测定】五味子素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五味子素(C24H32O7)不得少于0.40%。
70.木瓜 Fructus Chaenomelis
【来源】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安徽等地。
【化学成分】 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过氧化氢酶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的深皱纹;剖面边缘向内卷曲,果肉红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黄色。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气微清香,味酸。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果肉横切面:花托部分表皮为1列较小的细胞,外被厚角质层,皮层占整个果肉厚度的1/2以上,其外层7~8列细胞以下有多数石细胞群排列成断续的环节,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孔沟明显。外果皮为石细胞层,由十余列排列紧密的石细胞构成。中果皮为薄壁组织,其间贯有细小维管束。内果皮为多列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
2.粉末特征  粉末棕红色。石细胞类圆形或三角形,长48~72~114μm,宽28~35μm,壁厚 5~15μm,纹孔明显。中果皮薄壁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浅棕色。草酸钙方晶长13~15μm,宽 8~10μm。外果皮表皮细胞多角形,内含棕色物质。
【理化鉴别】
1.本品70%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待干,喷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2.取上述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溶解,沿管壁加硫酸,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棕黄色。
3.本品用酸度测定法测定,pH值应为3~4。
71.山楂   Fructus Crataegi
【来源】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山楂酸(crataegic acid),酒石酸,黄酮类,皂苷类,金丝桃苷,黄烷聚合物,绿原酸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2~4mm。外皮红色,具皱纹和灰白色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果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醋酸乙酯4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4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30%硫酸乙醇溶液,在8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紫外光灯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1.有机酸的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C6H8O7)计,不得少于5.0%。
2.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以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O12)一般在0.02%以上。
72.苦杏仁   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来源】  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  苦杏仁苷(amygdalin),苦杏仁酶(emulsin),Δ24-胆甾醇,雌性酮,蛋白质等。苦杏仁酶包括苦杏仁苷酶及樱苷酶,在热水或醇中煮沸即被破坏。苦杏仁苷经水解后产生氢氰酸(约0.2%)、苯甲醛及葡萄糖。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心形。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种皮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种皮外表皮薄壁细胞黄棕色,多皱缩与种皮石细胞相连。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较大的糊粉粒中可见拟晶体。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内含糊粉粒等。
【理化鉴别】
1.取本品数粒,加水共研,即产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2.取本品数粒,捣碎,取约0.1g置试管中,加水湿润,试管中悬1条三硝基苯酚试纸,加塞,温浴10min,试纸显砖红色。
【含量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银量滴定法。本品含苦杏仁苷(C20H27NO11)不得少于3.0%。
73.决明子   Semen Cassiae
【来源】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大黄酚,大黄素,钝叶素,决明苷,大黄酚-9-蒽酮,决明素等。
【性状鉴别】
1.决明种子  药材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形似马蹄。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面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种皮薄,中间有“S”形折曲的黄色子叶,2枚重叠。气微,味微苦。
2.小决明种子  呈短圆柱形,较小。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条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理化鉴别】  本品酸性氯提取液,加入氢氧化钠试液,碱液层显红色。若显棕色,则分取碱液层加过氧化氢试液,再置水浴中加热,即显红色。
74.补骨脂   Fructus Psoraleae
【来源】  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  补骨脂内酯(psoralen)(能促进皮肤色素新生,治疗白癜风),异补骨脂内酯,补骨脂定,补骨脂甲素(coryfolin,bavachin),补骨脂乙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黄棕色,光滑,种脐位于凹侧的一端,呈突起的点状;另一端有微突起的合点。
【显微鉴别】  粉末与表面特征  大型圆形壁内腺,表皮细胞多达数十个至百个,中心细胞较小,多角形,周围细胞径向延长,辐射状排列,腺体腔内有众多油滴。非腺毛胞壁密布疣点,腺毛多呈梨形,腺柄多单细胞,腺头多细胞或单细胞。气孔平轴式,表皮细胞具条状角质纹。果皮细胞含草酸钙小柱晶及小方晶。种皮栅状细胞众多。支持细胞哑铃状。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醇提取液,加新配制的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和20%氢氧化钾醇溶液,水浴加热,加10%盐酸使呈酸性,再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红色。
2.本品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挥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可见斑点边缘为蓝紫色,中央为暗红色,氨熏后,边缘亮蓝色,中央灰棕色。
75.枳壳   Fructus Aurantii
【来源】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产地】  主产于江西、四川等地。以江西清江产品最为闻名,商品习称“江枳壳”。
【化学成分】  酸橙枳壳含挥发油及黄酮类成分。油中主要为d-柠檬烯、柠檬醛等。黄酮类成分有橙皮苷、柚苷(即异橙苷,naringin)。尚含辛弗林(synephrine)和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
【性状鉴别】  药材呈半圆球形,翻口似盆状,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顶端有明显的花柱基痕,基部有果柄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气清香,味苦而后微酸。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果皮表皮由1列极小的细胞组成,外被角质层,有气孔。 中果皮发达, 有大型油室不规则排列成1~2列,油室呈卵形或椭圆形,径向径410~1330μm,切向径250~790μm。中果皮外侧细胞散有较多草酸钙方晶或棱晶;内侧细胞排列极疏松,维管束纵横散布。
2.粉末特征  黄白色或棕黄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方形或狭长,直径13μm。 气孔近环式,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汁囊组织淡黄色或无色,薄膜状。表皮细胞表面观狭长,皱缩,并与下层细胞交错排列。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呈多面体形、类双锥形或类斜方形,直径6~30μm。可见油室碎片。导管为螺纹、网纹。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醇提取液加盐酸及镁粉适量,置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即现红色。
2.本品甲醇提取液加四氢硼钾约5mg,摇匀,加盐酸数滴,溶液显樱红色至紫红色。
【含量测定】柚皮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本品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于4.0%。
76.吴茱萸   Fructus Evodiae
【来源】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 吴萸烯,罗勒烯,吴萸内酯,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球形或略五角状扁球形。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残留被有黄色绒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非腺毛2~6个细胞,壁疣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有棕黄色至棕红色物质。腺毛头部7~14个细胞,椭圆形,常有黄棕色内含物,柄2~5个细胞。草酸钙簇晶较多,偶有方晶。石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油室碎片有时可见,淡黄色。
【理化鉴别】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0.5g,加10%盐酸10ml,用力振摇数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入碘化汞钾试液1滴,振摇后,生成黄白色沉淀。另取滤液1ml,缓缓加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2mL,水浴加热,两液接界面生成红褐色环。
【含量测定】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吴茱萸胺(C19H17N3O)和吴茱萸次碱(C18H13N3O)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77.小茴香   Fructus Foeniculi
【来源】  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  茴香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α-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柱形,有的稍弯曲。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黄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边形。外果皮为1列呈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背面纵棱间各有大的椭圆形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6个油管。纵棱处有维管束柱,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及纤维束连接而成,维管束柱的内外两侧有多数大形而特异的木化网纹细胞。内果皮为1列镶嵌状细胞。
2.粉末特征  网纹细胞棕色。油管碎片呈黄棕色至深红棕色。镶嵌状细胞为内果皮细胞狭长形,由5~8个细胞为1组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糊粉粒中可见细小簇状拟晶体。
【理化鉴别】 
1.本品乙醚冷浸液,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和20%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水浴微热,冷却后以盐酸调pH值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显紫色。 
2.电泳检测  本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4个特征性谱带。
【含量测定】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用药典法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78.连翘   Fructus Forsythiae
【来源】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干燥果实。
    【采收加工】  秋季当果实初熟、颜色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采收熟透的果实,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化学成分】 连翘酚(forsythol),齐墩果酸,6,7-二甲氧基香豆精,连翘苷,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卵圆形,稍扁,顶端锐尖。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青翘多不开裂,绿褐色,表面突起的灰白色的小斑点较少。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尖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外壁及侧壁增厚,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薄壁组织中散有维管束,内侧为多列石细胞;内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
2.粉末特征  纤维短梭状,稍弯曲或不规则状。石细胞甚多,有的三面壁较厚,一面壁较薄。果皮细胞表面呈多角形,有不规则或网状角质纹理。中果皮细胞类圆形,壁略念珠状增厚。
【理化鉴别】本品70%乙醇浸出液蒸干,冰醋酸和浓硫酸,两液层间呈紫红色环。
    【含量测定】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连翘苷(C29H36O15)不得少于0.15%。
79.马钱子  Semen Strychni
【来源】  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主产于印度、越南、泰国等国。
【化学成分】 含总生物碱2%~5%,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strychnine, C25H22O2N2)、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伪番木鳖碱、伪马钱子碱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纽扣状,通常一面微凹,另一面微隆起。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密生匍匐的丝状毛,自中央向四周射出,底面中心有圆点状突起的种脐,边缘有微尖凸的珠孔,有的种脐与珠孔间隐约可见稍隆起的线条。质坚硬。沿连缘剖开,可见细小菲薄子叶有叶脉5~7条。味极苦,有毒。
    【显微鉴别】 种子表皮毛茸特征  单细胞毛茸平直不扭曲,细胞壁强烈木化,具纵条纹,毛肋不分散,毛茸基部膨大略似石细胞样(云南马钱的毛茸平直或多少扭曲,毛肋常分散)。
【理化鉴别】本品的胚乳部分切片,加1%钒酸铵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紫色;加发烟硝酸1滴,胚乳即显橙红色。
【含量测定】士的宁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士的宁(C21H22N2O2)应为1.20%~2.20%。
80.栀子  Fructus Gardeniae
【来源】  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  9~11月间摘呈红黄色的成熟果实,入沸水中烫,随即捞出,晒干;也可蒸熟后晒干。
【化学成分】栀子苷(geniposide)、羟异栀子苷、山栀苷等多种环烯醚萜苷类,还有绿原酸、藏红花素(crocin)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棕红色或红黄色,具有6条翅状纵棱;顶端残留萼片,另一端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呈鲜黄色,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侧膜及假隔膜,内有多数种子,黏结成团。种子扁长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果皮纤维斜向镶嵌状排列。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1.本品1∶20的热水浸出液,蒸干,加浓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渐转为紫褐色。
2.本品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挥干,显天蓝色荧光。
   【含量测定】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2H24O10)不得少于1.8%。
    【附注】 商品中有时可见一种混淆品,水栀子,又称大栀子。系大花栀子G.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 的干燥果实。主要区别为果大,长圆形,长37cm,棱高。不作内服,可外用作伤药。主为无毒染料。
81.枸杞子   Fructus Lycii
【来源】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宁夏等地。
【化学成分】  甜菜碱,胡萝卜素,玉蜀黍黄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陈久者紫红色,具不规则皱纹,略有光泽。一端有白色的果柄痕,另一端有小凸块状花柱痕迹。质柔软而滋润,内藏种子多数,黄色,扁平似肾脏形。气微,味甜;嚼之唾液呈红黄色。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外果皮细胞表面具平行的微波状角质层纹理。中果皮细胞含红棕色或橙红色球形色素,有的含砂晶。种皮石细胞垂周壁深波状或微波状弯曲,层纹清晰。
82.槟榔   Semen Arecae
【来源】  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  主产于海南省。
【化学成分】  含6种与鞣质结合而存在的生物碱,总生物碱量0.3%~0.7%,而以槟榔碱(arecoline)含量最多,是槟榔的有效成分。其余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鞣质、红色素槟榔红等。
【性状鉴别】  药材近圆锥形或扁圆球形。外表淡黄棕色至淡红棕色,粗糙,具稍凹下的网状浅沟纹;表面常附着少量灰白色内果皮碎片,基底中央有一凹窝(珠孔),近珠孔之侧,有一新月形或三角形疤痕(种脐),常见清晰的维管束迹。质坚硬,断面呈棕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细小石细胞,呈长圆形,切向延长,含有棕色物质;内层为数列薄细胞含棕色物质(鞣质)。错入组织系种皮内层不规则伸入胚乳中形成,其中有维管束组织,导管非木化。胚乳为白色多角形细胞,壁厚,壁孔大,略作念珠状,细胞中含有油滴及糊粉粒。
2.粉末特征  种皮石细胞形状不一。内胚乳碎片形状不规则有大的类圆形壁孔。糊粉粒含拟晶体1粒。
【理化鉴别】本品酸水提取液,加碘化铋钾试滴1滴,即显混浊,镜检可见石榴红色的球晶或方晶。
    【含量测定】槟榔碱的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法。本品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C8H13NO2)计算,不得少于0.30%。
83.砂仁   Fructus Amomi
【来源】  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  阳春砂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以广东的阳春、阳江产品最为著名。绿壳砂主产于云南,海南砂主产于海南。
【采收加工】  阳春砂、海南砂在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连壳低温焙干。绿壳砂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即为“壳砂”;剥除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并上白粉,即为“砂仁”。
【化学成分】  阳春砂种子含挥发油3%以上。油的主要成分为龙脑,樟脑,醋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芳樟醇等。
【性状鉴别】 
1.阳春砂  呈卵圆形,具不明显的三钝棱。外表棕褐色,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短钝软刺,纵棱(维管束)隐约可见;顶端留有花被残基,基部具果柄断痕或带果柄,果皮薄,易纵向撕裂,内表面淡棕色,纵棱明显。种子团圆形或长圆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互相黏结成团块。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深棕色或黑褐色,外具膜质而粗糙的假种皮;背面平坦,在较小一端的侧面或斜面有明显凹陷(种脐),合点在较大的一端,种脊沿腹面而上,成一纵沟。气芳香浓烈,味辛凉、微苦。
2.绿壳砂  呈椭圆形或长卵形。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密具刺片状突起,种子团(砂仁)形状较圆,表面灰棕色至棕色。
3.海南砂  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表面被片状、分枝状的软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内种皮厚壁细胞红棕色或黄棕色,断面观为1列栅状细胞,非木化,胞腔内含硅质块。种皮表皮细胞淡黄色,下皮细胞含棕色或红棕色物。色素层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含红棕色或深棕色物。外胚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充满细小淀粉粒集结成的淀粉团,有的包埋有细小草酸钙结晶。内胚乳细胞含细小糊粉及脂肪油滴。油细胞无色。
【含量测定】  挥发油测定法  阳春砂、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ml/g);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84.豆蔻   Fructus Amomi Rotundus
【来源】  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  白豆蔻多从柬埔寨、泰国、越南、缅甸等国进口。爪哇白豆蔻多从印度尼西亚进口。药材按产地不同常依次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2.4%,油中主要成分为桉油素伞花烃等。
【性状鉴别】 
1.白豆蔻果实  近球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槽及许多纵线,顶端及基部有浅棕色毛茸。果皮薄、木质,易开裂,种子团3瓣,每瓣有种子7~10粒,纵向排成2~3行。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暗棕色,外被膜质假种皮,种脐圆形凹陷。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2.爪哇白豆蔻果实  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白豆蔻种子:表皮细胞壁较厚。下皮细胞呈长方形,与表皮细胞垂直排列,内含深浅不一的红棕色色素。油细胞略呈方形或长方形,常与表皮下皮细胞相重叠。内种皮碎片红棕色,呈多角形(顶面观),壁厚。外胚乳细胞呈长多角形,充满细小淀粉粒(2~5μm),有细小菱形、方形或柱形结晶。假种皮细胞含有细小颗粒状、球形或方形草酸钙结晶。
【含量测定】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ml/g)。
85.麻黄   Herba Ephedrae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草麻黄含生物碱1.315%,主要为左旋麻黄碱(l-ephedrine)、右旋伪麻黄碱 (d-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麻黄噁唑烷酮等。
    木贼麻黄含生物碱l.02%~3.33%,中麻黄含生物碱0.25%~0.89%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茎的髓部。
【性状鉴别】
1.草麻黄  药材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折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黄绿色,髓部红棕色。气微香,味涩、微苦。
    2.木贼麻黄  较多分枝,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 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3.中麻黄  多分枝,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 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草麻黄茎横切面:形成层环类圆形。外韧维管束8~10个,有少数环髓纤维。表皮、皮层细胞及纤维壁均有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2)木贼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3)中麻黄茎横切面: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2. 粉末特征  草麻黄粉末:表皮细胞呈长方形,含颗粒状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状。纤维附有细小众多的砂晶和方晶。髓部薄壁细胞木化或非木化,常含红紫色或棕色物质。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板。
   【理化鉴别】
1.取本品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2.本品粉末约0.2g,加水5ml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数滴使成碱性,再加氯仿5ml,振摇提取。分取氯仿液,置2支试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铜试液与二硫化碳各5滴,振摇,静置,氯仿层显深黄;另一管为空白,以氯仿5滴代替二硫化碳5滴,振摇后氯仿层无色或显微黄色。
   3. 取本品酸性水浸液各1ml, 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黄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不产生沉淀。
【含量测定】 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中和滴定法。本品含生物碱以麻黄碱(C10H15 NO) 计,不得少于0.80% 。
86.细辛   Herba Asari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var.mandshuricum (Maxim.) Kitag、 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前两种习称“辽细辛”。
【产地】 北细辛与汉城细辛主产东北地区。华细辛主产于陕西、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1),其他尚有黄樟醚、优香芹酮、l-细辛脂素(l-asarinin)、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和芝麻脂素等。 
   【性状鉴别】
1. 北细辛  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具短分枝。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1~3片,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完整者心形至肾状心形,全缘,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裂片反卷与花被筒几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栽培品的根茎多分枝,叶甚多。
    2.汉城细辛  基生叶多为2,叶柄有毛,叶片较厚。花被裂片开展。果实半球形。
    3.华细辛  基生叶1~2片,叶片较薄,心形,先端渐尖。花被裂片开展。果实近球形。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北细辛根横切面:后生表皮为1列类方形细胞。皮层有淀粉粒和油细胞。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点。较粗的根中有时可见石细胞。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2.北细辛叶片表面观  表皮上有油细胞、非腺毛和气孔。油细胞为上凸或下凹的圆形细胞。非腺毛圆锥形,由1~4个细胞组成。气孔不定式。海绵组织含少量草酸钙砂晶及小方晶。
【含量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87.金钱草   Herba Lysimachiae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产地】 主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 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山柰素等。
【性状鉴别】茎棕色或暗棕红色;表面具皱纹,扭曲。叶对生,卵形或心脏形,全缘;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背面色较浅,主脉1条背面突起;叶片用水浸后,透光可见黑色或棕色条纹;有的叶腋具长梗的花或果。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  淀粉粒众多。腺毛常破碎,只有一个细胞头,或带有柄细胞的断片,细胞头中常充满红黄色分泌物,偶可见非腺毛碎片。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可见角质纹理和腺毛脱落后的圆形痕,含有红棕色物质。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等式或不定式。薄壁细胞碎片中有的含有红棕色块状或长条状物质。纤维木化。螺纹、网纹或孔纹导管。
   【附注】全国各地以金钱草名入药的药材种类繁多,主要有:江苏金钱草,又称“连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江西金钱草,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全草。
同科植物点腺过路黄、聚花过路黄和巴东过路黄的全草在部分地区有作金钱草收购或混用现象,应注意区别。
点腺过路黄:枝端延伸成细长鞭状,叶片具淡黄色或橘红色颗粒状的腺点。
聚花过路黄:花聚生于茎端的叶腋,全体被多节卷曲的长柔毛。叶片卵形至宽卵形,具红色或黑色颗粒状的腺点。
巴东过路黄: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具透明或带淡红色短线状的条纹。
88.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
    【来源】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广东。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1),占油中含量52%~57%,另含广藿香酮(pogostone)、广藿香吡啶碱、丁香酚等。
近年报道,海南产广藿香叶含挥发油3%~6%,茎0.5%~0.7%;石牌产广藿香叶含挥发油0.3%~0.4%,茎0.1%~0.15%;广藿香酮为石牌所产油中的主成分,但海南产品中含量甚微。
    【性状鉴别】  药材多分枝。嫩茎略呈方柱形,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髓;老茎近圆柱形,被灰褐色栓皮,质地坚实,不易折断。叶对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近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两面均被茸毛。香气特异,味微苦。
    (1)石牌广藿香:枝条比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叶痕较大而突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成类圆形。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2)海南广藿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皱缩较浅,断面呈钝方形。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茎纵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表皮下由3~5列木栓化细胞组成。皮层的外层为4~10列厚角细胞,内层有细胞间隙腺毛;腺毛常纵向排列,腺头单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内含黄色至黄绿色挥发油,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纤维成束,断续环列。木质部四角处较发达。髓部细胞微木化,含草酸钙针晶束及片状结晶,稀有淀粉粒。
【理化鉴别】
1.本品挥发油l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液数滴,石牌广藿香褪色,继显绿色;海南产广藿香褪色,继显紫色。
2.本品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于残留物上加乙醇1~2滴,放置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的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89.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
【采收加工】8~9月当花开到顶端,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为荆芥。北方将穗与梗分开,称为“荆芥穗”与“荆芥梗”。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穗含挥发油4.11%,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左旋胡薄荷酮等。
【性状鉴别】 药材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紫红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片大多脱落或仅少数残留。枝顶端着生穗状轮伞花序,花冠多已脱落;宿萼钟形,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辛凉。
【显微鉴别】 叶表面特征  腺鳞头部由8个细胞组成。小腺毛头部1~2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由l~6个细胞组成,大多具壁疣。气孔直轴式。
【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90.薄荷   Herba Menthae
    【来源】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江苏的太仓等地,以及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采收加工】 7~8月割取地上部分(称头刀),供提取挥发油用;10~11月割取(称“二刀”)供药用。选晴天,割后,晒干或晾干。
【化学成分】 含薄荷油,油中主含l-薄荷脑(l-mentho1)77%~87%,其次为l-薄荷酮(l-menthone)约10%及薄荷酯3%~6%等。温度稍低时即析出大量无色薄荷脑晶体。
    【性状鉴别】 药材茎方形,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有节和棱;断面白色,中空。叶对生,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灰绿色,有时可见腋生的花序上残留花萼。气芳香,味辛、凉。
    一般以叶多(不得少于30%)、色绿深、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扁球形腺鳞、单细胞头的腺毛和非腺毛。皮层四棱脊处有厚角细胞,内皮层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薄壁细胞中含橙皮苷结晶。
    2.粉末特征  表皮细胞壁呈波状。直轴式气孔。腺鳞的腺头由8个分泌细胞组成,腺柄单细胞。腺毛为单细胞头,单细胞柄。非腺毛由2~8个细胞组成,壁厚,有疣状突起。
   【理化鉴别】本品经微量升华得油状物,加硫酸 2滴及香草醛结晶少量,初显黄色至橙黄色,再加水1滴,即变紫红色。
【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91.穿心莲   Herba Andrographis
【来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 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当年开花初期采收,质量较好(穿心莲总内酯含量最高),晒干。
【化学成分】穿心莲内酯( andrographolide ) 1.5%以上,新穿心莲内酯 ,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等。
   【性状鉴别】茎方形,多分枝,节稍膨大。叶对生,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叶两面光亮。全株绿色。味极苦。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1.茎横切面  呈方形,四角外突。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圆形,外壁加厚,角质化;有的细胞内含碳酸钙结晶(钟乳体);腺鳞及气孔可见。皮层甚薄,细胞切向延长,含叶绿体,外侧有厚角组织,于角隅处较多;内皮层明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多单个散在。木质部发达,导管散生,木纤维多,木射线细胞1列,内含淀粉粒。髓部薄壁细胞排列疏松,环髓部位有的细胞含钟乳体。
2.叶片中部横切面  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上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多切向延长;下表皮细胞较小,形状不规则。上下表皮较大的细胞中含钟乳体。均被腺鳞,有时可见非腺毛。叶肉栅栏细胞1列,并通过中脉;海绵细胞4~5列,形状不规则,细胞间隙大。主脉上面突起三角形,上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形;呈凹槽状;木质部导管3~5列,每列2~3个,上方薄壁细胞内含钟乳体。
2.叶粉末特征  含钟乳体晶细胞甚多,有2个相接的双钟乳体。气孔直轴式,少数为不定式。腺鳞头部4、6或8个细胞。非腺毛呈圆锥形,1~3个细胞,具角质线纹。另有细尖的单细胞毛,平直或先端呈钩状,表面光滑。
【浸出物】用热浸法测定,本品含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8.0%。
 【含量测定】  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测定  薄层扫描法。脱水穿心莲内酯波长:λs263nm,λR370nm;穿心莲内酯波长:λs228nm,λR370nm。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脱水穿心莲内酯(C20H28O4)和穿心莲内酯(C20H30O5)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92.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来源】  菊科植物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青蒿素(arteannuin, qinhaosu)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青蒿内酯,青蒿酸,青蒿醇,挥发油等。
   【性状鉴别】  药材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折断有白色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  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表皮密布丁字毛及腺毛。
93.石斛   Herba Dendrobii
   【来源】  兰科植物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 oculatum Hook.、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和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或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 等的新鲜或干燥茎。
    【产地】  主产于广西、贵州、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集者为好。鲜用者采收后以湿沙贮存。干用者去净根、叶,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干燥,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搓去叶鞘,边炒边扭成螺旋形或深窝状,烘干。习称“耳环石斛”。
【化学成分】  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6-羟基石斛碱,石斛醚碱,石斛醌,黏液质等。
   【性状鉴别】 
1.鲜石斛  原植物多为金钗石斛。茎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30 ~ 45 cm,直径0.4 ~1.2cm 。表面光滑或有纵皱纹,黄绿色,多节,节上有膜状叶鞘。易折断,断面绿色,平坦。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带黏性。
    2.金钗石斛  茎直径4~ 6mm,节间长2.5~3 cm。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呈“之”字形弯曲。气微,味苦。
    3.马鞭石斛  茎长圆锥形,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呈纤维性。味微苦。
    4.环草石斛  茎细长圆柱形,常弯曲或盘绕成团,节间长1~2cm。表面金黄色,具细纵皱纹。质柔韧而实,断面较平坦。
    5.黄草石斛  茎细长圆柱形,表面金黄色或淡褐色,具纵沟。体轻质实,断面呈纤维性。嚼之有黏性。
    6.耳环石斛  茎螺旋状或弹簧状,一般2~4个旋纹。表面金黄色,具细而密的纵皱纹。质坚,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有黏性。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金钗石斛茎横切面  表皮为1列细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橙黄色,易与细胞分离。皮层细胞6~8列,外方1~2列细胞壁木化。中柱宽广,散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呈半环状,壁甚厚,有的内含圆簇状硅质块。
2.粉末特征  金钗石斛:含硅质块的细胞较小,排成纵行,内含圆形簇状硅质块。草酸钙针晶存在于黏液细胞中。表皮细胞垂周壁连珠状增厚,角质层黄色或金黄色,表面有网状裂纹。为网纹、梯纹导管。中柱鞘纤维长梭形,微木化,单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纤维多成束,常与导管、木薄壁细胞相连。
【附注]1.近据报道,全国商品石斛的原植物有出七种,其中产量较大,使用最广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同属植物重唇石斛D.hercoglossum Rchb 钩状石斛D. aduncum Wall.ex Lindl.和罗河石斛D.lohohense Tallg et Wang等。
 2.在商品石斛中曾多次发现有兰科石仙桃属值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的根状茎及假鳞茎混作石斛入药。干品呈黄棕色,根状茎圆柱形、直径约3 mm,节间长 2~5 mm,上生假鳞茎略呈长圆柱形,有纵横纹,长 2~4 cm,粗约 5 mrn,肉质,易折断,断面平坦。
94.冬虫夏草   Cordyceps
   【来源】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ür.幼虫上的子座(子实体)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d-甘露醇(即虫草酸 coraycepic acid),虫草菌素(即3′- 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 ),粗蛋白(25%~30%),尿嘧啶,腺嘌呤核苷等。
【性状鉴别】   药材虫体似蚕。外表土黄色至黄棕色,环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20~30条环纹;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近尾部1对,以中部4对最为明显。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折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菌柄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基部常将虫头包被。表面有细纵向皱纹,子实体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多中空。气微腥,味微苦。
    【显微鉴别】  组织特征 1.虫体横切面:不规则形,四周为虫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锐刺毛和长绒毛,有的似分枝状。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2.子实体横切面: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又有 2~8个线形的有横隔的子囊孢子。中央充满菌丝,其间有裂隙。不育部分则完全见不到子囊壳。
【理化鉴别】本品加乙醚溶解,用氯仿提取,提取液挥去,滴加冰醋酸2滴,再加醋酸酐2滴,最后加浓硫酸,显棕黄色→红紫色→污绿色。
    【含量测定】腺苷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少于0.010%。
   【附注】 
1.冬虫夏草分布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甸区。其形成过程为:夏季,子囊孢子从子囊内射出后,产生芽管(或从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穿入寄主幼虫体内生长,染病幼虫钻入土中,冬季形成菌核,菌核破坏了幼虫的内部器官,但虫体的角皮仍完整无损。翌年夏季,从幼虫尸体的前端生出子实体。
 2. 易混品种 
(1)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的干燥子实体及虫体。本品菌柄单生或有分枝,长5~8cm,柄多弯曲,黑色,有纵皱或棱,上部光滑,下部有细绒毛;子实体头部短圆柱形,长1.2cm,茶褐色。所含成分与冬虫夏草相似。民间用作滋补药。据临床实验报道,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都有止咳、化痰、定喘的作用。以前者为强;两者都有镇静安神的效果,以后者为强。但后者普遍出现不良反应,以头昏、恶心、呕吐为最突出。发现于湖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区混充作虫草用,注意鉴别。
(2)凉山虫草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 Liu et Hu的干燥子实体及虫体。虫体细而长,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被锈色绒毛,菌柄多单一,分枝纤细而曲折,长20~30cm,直径1.5~2.5mm,子实体头部圆柱形或棒状。其化学成分与冬虫夏草类似,作地方用药。
3.伪品  在华南、中南等多数地区,发现用唇形科植物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 C.Y.Wu及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 叶的块茎伪充。呈梭形,略弯曲,有3~15环节,外表淡黄色,长2~5 cm,直径0.3~1cm。质脆,断面类白色。用水浸泡易膨胀,呈明显结节状。此外,在广东发现还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等经加工压模而成伪充虫草,但外表显黄白色,虫体光滑环纹明显,断面整齐,淡白色,体重,久尝粘牙。遇碘液显蓝色。
95.茯苓  Poria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产地】 主产于湖北、安徽、河南等省地。
有栽培与野生2种,栽培者产量较大,以安徽为多,故有“安苓”之称;野生者以云南为著,称“云苓” 。
【采收加工】 
1.采收  野生茯苓常在7月至次年3月到松林中采挖。人工栽培茯苓于接种后第2年7~8月间采挖。
 2.加工  将鲜茯苓除去泥沙,“发汗”,使水分析出,摊凉,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鲜茯苓去皮后切片,为“茯苓皮”;切成方形或长方形块者为“茯苓块”;中有松根者为“茯神”;皮为“茯苓皮”;去茯苓皮后,有的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为“白茯苓”。
【化学成分】  β-茯苓聚糖 (β-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茯苓酸(pachymic acid),齿孔酸,块苓酸等。
茯苓聚糖对抗肿瘤无活性;若切断其支链,成为单纯的β-(1→3)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对抗肿瘤则显活性。
【性状鉴别】 
1.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体重,不易破裂,断面呈颗粒状,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抱有松根。断面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嚼之粘牙。
2.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多为长条形,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3.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4.茯神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的一块茯神木,质坚实,色白。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担子柄和担孢子)。用5%氢氧化钾液装片,可见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丝细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横壁偶可察见。
【理化鉴别】 
1.本品丙酮提取液,水浴上边加热边振摇,10min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
2.取本品块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数滴,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 ml,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显蓝色或紫红色。
96.猪苓  Polyporus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 的干燥菌核。
【产地】主产于陕西、云南省。
【化学成分】 猪苓葡聚糖Ⅰ(不同组成的葡聚糖被命名为Gu-2、Gu-3、Gu-4),麦角甾醇,α-羟基廿四碳酸,粗蛋白等。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的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表面乌黑色或棕褐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质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按之较软,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菌丝团大多无色(内部菌丝),少数棕色(外层菌丝)。散在的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及结节状膨大部分。草酸钙结晶呈双锥形或八面形,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者,有时可见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min,搅拌,呈黏胶状。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搅拌呈悬浮状,不溶成黏胶状。
97.乳香  Olibanum
【来源】  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ood.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
【化学成分】 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
【性状鉴别】 药材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或不规则小块状,有时粘连成团块。半透明,有的表面无光泽并带有一层类白色或淡黄色的粉尘,久贮色加深。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时开始碎成小块,后迅速软化成胶块状,粘附牙齿,唾液成乳白色,并微有香辣感。 
【理化鉴别】 
1.本品遇热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
2. 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
3.本品粗粉0.05g, 置小蒸发皿中,加入苯酚-四氯化碳(1:5)液1滴,即显褐色或紫色。取本品1g,研碎,加入甲醇10ml,摇24h,滤过。取滤液5ml,蒸干,残渣加稀硫酸10ml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用氯仿振摇提取2次,每次10 ml,合并氯仿滤液,并浓缩至除尽氯仿,残渣加醋酸1 ml溶解,再加醋酐-浓硫酸(19:1)试剂1ml,溶液很快变成紫色。(检查乳香酸)
98.没药   Myrrha
【来源】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及同属其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南部以及印度等地。
【化学成分】 含有树脂25%~35%,树胶57%~61%,挥发油7%~17%。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颗粒状或毡结成团块,大小不一。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气香而特异味苦微辛,嚼时粘牙。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2.本品粉末加硝酸,呈紫色。
3.本品粉末与细沙研匀,用乙醚振摇提取,将提取液置蒸发皿中挥干,残留有一层薄膜,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触皿底残渣,即显紫红色。
4.本品粉末少许,加新配置的香草醛盐酸试液数滴。挥发油含量高者立即显紫红色;挥发油低者,则初显黄色,渐渐变成紫红色。
99.血竭  Sanguis Draxonis
【来源】  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的果实渗出树脂经加工而制成。
【产地】 原产于土耳其、叙利亚、埃及、索马里和波斯湾附近各国。
【采收加工】采收成熟的果实,充分晒干,加贝壳同入笼中强力振摇,松脆的红色树脂及脱落,筛去果实鳞片等杂质,用布包起树脂,入热水中使软化成团,取出放冷,为“原装血竭”。将原装血竭加入敷料加工,为“加工血竭”。
【化学成分】 含红色树脂酯约57%,主要成分有血竭红素(dracorubin)、血竭素(dracorhodin)、去甲基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等。红色树脂为血竭树脂鞣醇(dracoresino tannol)与苯甲酸及苯甲酰醋酸的化合物。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圆四方形或方砖形。表面暗红色,有光泽,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红粉。质硬而脆,破碎面红色,研粉为砖红色。
一般以表面黑红色、不粘手、粉末鲜红色、燃烧呛鼻、无松香气、无杂质者为佳。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在水中不溶,在热水中软化,易溶于乙醇、二硫化碳、氯仿及碱液中。
2.进口血竭乙醚提取物测定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是1 120 cm-1、1 610 cm-1(掺假物达马胶的红外吸收峰是1 380 cm-1、1 460 cm-1、1 707 cm-1,以1 707 cm-1为特征吸收峰;松香的特征吸收峰主要是1 692 cm-1、1 280 cm-1)。
3.本品乙醇提取液,在270±1nm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总灰分  不得超过6.0%。
【含量测定】血竭素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照品:血竭素高氯酸盐(每1ml中含血竭素26μg,血竭素的重量=血竭素高氯酸盐重量/1.377)。本品含血竭素(C17H14O3)不得少于1.0%。
【附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标准(1986年)规定,血竭可采用薄层色谱法与标准品标准药材对照,在相同位置应显有血竭素、黄烷醇及血竭红素的斑点。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70±1nm波长处应有最大吸收。本品粉末经石油醚(60~90℃)浸取,滤液加新配制的0.5%醋酸铜溶液,振摇后分层,石油醚层不得显绿色。(检查松香)
2.加工血竭习用品有手牌、皇冠牌。后来杂牌血竭先后有 B级、AA牌、三A牌、鸡牌、金鱼牌、手牌A等进口,因质量低劣均不准订购。1979年曾进口太阳牌及金星牌,质量较优。
3.《中国药典》1995年版将血褐的药用部位改为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④国产血褐为百合科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的含脂木质部提取而得的树脂。
100.青黛   Indigo Naturalis
【来源】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产地】主产于福建。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在植物的叶生长茂盛时,割取茎叶,置容器中,加入清水,浸泡2~3昼夜至叶腐烂、茎脱皮时,捞起茎叶渣,每50㎏加石灰4~5㎏,充分搅拌,待浸液由乌绿色变为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
【化学成分】 靛蓝(indigo,5%以上),靛玉红(indirubin),靛黄,靛棕,色氨酮等。
【性状鉴别】 药材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的多孔性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
一般以色蓝、体轻能浮于水面、火烧紫红色烟雾发生时间较长者为佳。
【理化鉴别】
1.本品用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产生。
2.本品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含量测定】靛蓝的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2.0%。
【附注】 有的地区生产青黛的原料还有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 和野青树I. suffruticosa Mill. 的叶或茎叶。
101.儿茶  Catechu
【来源】  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 (L.)f. 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产地】  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
【采收加工】 冬季落叶后、春季萌芽抽枝前采收枝干,将树或枝砍伐后,除去白色边材,取褐色心材破碎后,加4倍水煮沸提取6次,每次1.5h,合并6次提取液,浓缩成流浸膏,置入特制模具中干燥成形,习称“儿茶膏”。
【化学成分】 儿茶鞣质20%~50%,儿茶素2%~20%,表儿茶素,黏液质等。
【性状鉴别】  药材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味涩、苦,略回甜。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可见针状结晶及黄棕色块状物。
【理化鉴别】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使轻微着色,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杆上即显深红色。
【含量测定】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本品含儿茶素(C15H14O6)和表儿茶素(C15H14O6)的总量不得少于21.0%。
102.五倍子   Galla Chinensis
【来源】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肤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 Rehd. Et Wils 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Baker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化学成分】  五倍子鞣质(gallotannin,亦称五倍子鞣酸gallotanninic acid)50%~78%,肚倍高于角倍。另含没食子酸、脂肪、树脂、蜡质等。
【性状鉴别】
1.肚倍  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特异,味涩。
2.角倍  呈菱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显微鉴别】 
1.组织特征  横切面外表皮细胞1列,间生多数非腺毛。表皮内侧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并可见少数草酸钙晶体。外韧形维管束散在,每个维管束外侧有大型树脂道。
2.粉末特征  非腺毛众多,有的顶端弯曲呈鸟喙状。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粉粒。树脂道碎片及树脂块儿散在,黄棕色。偶见草酸钙晶体。螺纹导管。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本品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没食子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酸乙酯-甲酸(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用鞣质含量测定法测定,本品按干品计,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
二、要求熟悉的内容
103.虎杖
【来源】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及根。
【化学成分】主含游离蒽醌及其苷类,茋三酚(白藜芦醇)、茋三酚苷(虎杖苷)、槲皮素等。
【性状鉴别】 药材多呈圆柱形短段或厚片;断面皮部薄,棕褐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棕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根茎的髓呈空洞状。
104.威灵仙
【来源】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
【化学成分】含多种三萜类皂苷,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或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的衍生物,如威灵仙次皂苷等。此外,尚含原白头翁素等。
【性状鉴别】
1.威灵仙根及根茎  根茎呈柱状,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气微,味淡。
2.棉团铁线莲根及根茎  根茎呈短柱状,长1~4cm,直径0.5~1cm。根长4~20cm,直径1~2mm。表面棕褐至棕黑色,断面木部圆形。味咸。
3.东北铁线莲根及根茎  根茎呈柱状,长1~11cm,直径0.5~2.5cm。根较密集,长5~23cm,直径1~4mm。表面棕黑色,断面木部近圆形。味辛辣。
105.赤芍
【来源】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芍药苷:芍药根含3.5%~8.0%,川赤芍根含1.86%~5.76%。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黑棕色,有横向凸起的皮孔和纵沟纹,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类粉红色,木部约占根的大部分,射线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稍苦、酸涩。一般以根长、外皮易脱落、断面白色、粉性大、习称“糟皮粉碴”者为佳。
106.葛根
【来源】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总黄酮含量可达10%。主要有葛根素(puerarin)、葛根苷、大豆苷元、大豆苷等。
【性状鉴别】
1.野葛根  药材为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味微甜。
2.粉葛根  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
107.远志
【来源】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或除去木部的根皮。
【化学成分】远志皂苷(onjisaponin)A-G,远志碱,远志醇等。
【性状鉴别】根皮呈圆管筒状,略弯曲;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全体有较深而密的横皱纹,蠕虫状;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108.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含皂苷约1%。并含一种蛋白质“天花粉蛋白”和多种氨基酸。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皮孔横长略凹陷。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小孔(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剖面可见黄色筋脉纹。味微苦。
109.白蔹
【来源】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形、近纺锤形或纵瓣。外表红棕色或红褐色,外皮易层层脱落,内表面为淡红棕色。纵切片有一凸起的棱线。断面粉白色或浅红棕色,折断时有粉尘飞出。 
110.羌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干燥根茎及根。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2.3%,主要有β-罗勒烯、γ-萜品烯、柠檬烯、α-萜品油烯。
【性状鉴别】
1.羌活根茎  为圆柱状,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断面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根茎及根  根类圆锥形,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
一般认为蚕羌质优,条羌和竹节羌次之;大头羌、瘩瘩头最差。
111.前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axim.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含香豆素类和挥发油成分,主要有白花前胡甲素、乙素丙素等。
【性状鉴别】
1.白花前胡根  呈不规则圆锥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根头部中央多有茎痕,外围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上端具密集的横向环纹,习称“蚯蚓头”;下部有纵沟或纵纹,并有凸起的横向皮孔。质硬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可见1棕色环(形成层);皮部约占根面积的3/5,散有多数棕黄色小点(油室);木部黄棕色,显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先甜后微苦、辛。
2.紫花前胡根  常有支根。根茎上端无纤维毛状物,有时残留圆柱形茎基。断面类白色,皮部较窄,油点少,木部占根面积的1/2或更多,放射状纹理不明显。气微芳香,带油腥气,味淡而后苦辛。

112.北沙参
【来源】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欧前胡素,佛手内酯,伞形花子油酸,棕榈酸,补骨脂素,花椒毒酚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顶端常留有棕黄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表面淡黄白色,粗糙,偶有残存外皮,全体有细纵皱纹或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甜。带皮生晒者,外皮淡棕色,断面白色粉性。
113.徐长卿
【来源】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iatum (Bunge) 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
【化学成分】含牡丹酚及黄酮苷等。
【性状鉴别】药材根茎呈不规则柱状,有节,四周着生多数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弯曲;表面淡褐色或淡棕黄色,具微细的纵皱纹,并有纤细的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细小,黄棕色,粉性;香气特异,味辛,有麻舌感。
114.茜草
【来源】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化学成分】含蒽醌类成分:茜草素(alizarin)、羟基茜草素、异茜草素、大黄素甲醚等。
【性状鉴别】药材根茎呈结节状,下部着生数条根。表面红棕色或棕色,具细纵皱纹,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可见多数小孔。气微,味微苦。
115.胡黄连
【来源】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 P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1l的干燥根茎。
【化学成分】胡黄连苷(picroside),阿魏酸和肉桂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节间短而形成密生环纹,具芽痕,或有疣状突起的细根残基,顶端常有叶柄残基,密集成鳞片状。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棕黄色至棕黑色,中间有4~10个黄白点(木质部),中央灰黑色(髓部)。味极苦。
116.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三萜类皂苷,花椒毒素(xanthotoxin)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顶端具1个或2个根茎(芦头)。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下部有纵纹及纵沟。体轻,质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味微甜。
117.川木香
【来源】菊科植物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或灰毛川木香 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 var.cinerea Ling的干燥根。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川木香内酯、土木香内酯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油点较少,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118.知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
【化学成分】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如知母皂苷(timosaponin),其皂苷元有菝葜皂苷元、马尔可皂苷元和新吉托皂苷元。知母须根中总皂苷的含量达9.5%,芒果苷达1.028%,毛知母的总皂苷含量较知母肉高。
【性状鉴别】
1.毛知母  药材呈长条状,微弯曲,顶端有残留的浅黄色的芽胞或茎痕,习称“金包头”;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纤维状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较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2.知母肉   药材表面黄白色,有扭曲的沟纹,有的可见叶痕及根痕。
119.百部
【来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
【化学成分】直立百部碱(sessilistemonine),霍多林碱(hordonine),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等。
 【性状鉴别】
1.直立百部根  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
的深纵沟,间有横皱纹。质脆,易吸潮变软,断面微带角质,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宽广,中柱多扁缩。
2. 蔓生百部根  两端较细长弯曲,表面有不规则深纵皱纹。
3. 对叶百部根  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
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120.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 Schott. 、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 或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的干燥块茎。
【化学成分】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淀粉,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有的块茎周边具球状侧芽。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有的可见筋脉(维管束)。气微,味麻辣。
121.香附
【来源】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成分为香附烯、香附醇、广藿香酮等。
【性状鉴别】药材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数个略隆起的环节;“毛香附” 的节上常有棕色的毛须,并残留须根痕;“光香附”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的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直接晒干者断面色白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点状维管束清晰可见。气芳香,味微苦。
122.莪术
【来源】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d  Valeton. 、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及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5%,为多种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等组成,其中以莪术酮(curzerenone)为主要成分。此外,尚含有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吉马酮、龙脑等。
 【性状鉴别】
1.莪术  药材呈圆锥形或卵圆形。表面灰黄色,有明显的节,中部较稀,基部较密,节上有须根残基或除去须根后的痕迹。体重,质坚实,断面黄绿色或灰褐色,角质状,有蜡样光泽或稍带粉性,内皮层环状,黄白色维管束呈点状。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2.温莪术  断面黄褐色至棕褐色。味苦而微辣。
3.毛莪术(桂莪术)  断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123.姜黄
【来源】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4%~6%,油中主要成分为姜黄酮(turmerone)、芳姜黄酮(arturmerone)、姜烯(zingiberene)、桉油素、龙脑等;黄色物质为姜黄素(curcumin),含量为1.8%~5.4 %。
【性状鉴别】
1.圆形姜黄(蝉肚姜黄)  呈卵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棕黄色至淡棕色,有多数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质坚重,破断面深黄棕色至红棕色,角质,有蜡样光泽和点状维管束。香气特异,味辛、微苦。
2.长形姜黄  呈扁圆柱形,略弯曲,常有短分枝,一端钝圆,另一端为自主根茎断落的痕迹,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
124.川木通
【来源】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
【化学成分】含皂苷、植物甾醇、内酯及香豆精等。
【性状鉴别】
1.小木通  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扭曲。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棱线,粗皮多已除去,残余皮部易撕裂,节膨大。质坚硬。圆柱形或斜切片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棕色或浅黄色,宽广,小孔排列成若干同心环状,射线类白色放射状。髓类白色或黄棕色,有时中心有空洞。体轻,难折断,断面不整齐。
2.绣球藤  断面大小维管束相间排列。
125.大血藤
【来源】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主产江西、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安徽、浙江、福建等地亦产。秋、冬二季采割其藤茎,去细枝及叶,有些地区趁鲜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鞣质,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胡萝卜苷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纹及疣状突起;栓皮剥落处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内皮,有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细孔(导管)排列不规则。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气微,味微涩。
126.苏木
【来源】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
【化学成分】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红色色素成分巴西苏木色素。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d-α-菲兰烃、罗勒烯(ocimene),为苏木的香气成分。
【性状鉴别】药材多呈圆柱形,连接根部的则呈不规则稍弯曲的长条状或疙瘩状。表面暗红棕色或黄棕色,有刀削痕和红黄相间的纵条纹,及细小油孔。质坚硬、沉重、致密,断面强纤维性,平整横断面有明显年轮,中央色最深。髓部有点状的闪光结晶物。气微香,味微涩。
 【理化鉴别】本品投入热水中,水呈桃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加碱变成红色。
127.桑白皮
【来源】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为桑皮素,桑皮色烯素,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平坦,偶有未除净的橙黄色或棕红色鳞片状栓皮;内表面黄白色,有细纵纹,有时纵向裂开,露出纤维。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成片,撕裂时有粉尘飞扬。味微甜。
128.香加皮
【来源】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杠柳毒苷(periplocin,glycoside G),杠柳皂苷 K、H1、E(glycoside K,H1,E), 4-甲氧基水杨醛(香气成分)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卷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块片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成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淡红棕色,有细纵纹。质地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整齐。有浓厚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129.地骨皮
【来源】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
【化学成分】肉桂酸和多量酚性物质。
【性状鉴别】药材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具纵横皱纹或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130.枇杷叶
【来源】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干燥叶。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含有反式苦橙油醇(trans-nerolidol)、反-反式麝子油醇(trans-trans-farnesol)等,尚含苦杏仁苷、熊果酸、齐墩果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有光泽;下表面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羽状网脉。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叶片革质、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131.罗布麻叶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的干燥叶。
【化学成分】芸香苷(rutin),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金丝桃苷(hyperoside)等。
【性状鉴别】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132.槐花
【来源】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
【化学成分】芸香苷(rutin),槐花甲素、乙素、丙素(sophorin A,B,C),白桦脂醇(betul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槐花皂苷等。
【性状鉴别】
1.槐花  花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雌蕊圆柱形,弯曲。味微苦。
2.槐米  花蕾呈卵形或椭圆形,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味微苦、涩。
133.款冬花
【来源】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未开放的头状花序。
【化学成分】款冬二醇,山金车二醇,降香醇,蒲公英黄色素,金丝桃苷等。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圆棒状。单生2~3个基部花序连在一起,习称“连三朵”;基部有浅紫色的鳞片状叶。花序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外表面呈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有白色绵毛状物。体轻,将花序折断有白色丝状绵毛。气清香,味微苦而带新性,嚼之呈棉絮状。木质老梗及已开花者不可供药用。
       
134.菊花 
【来源】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含菊花酮(chrysanthenone)、龙脑(borneol)、龙脑醋酸酯、樟脑(camphor),并含菊油环酮(chrysanthemon)、刺槐苷等。
【性状鉴别】
1.亳菊  药材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气清香,味甜、微苦。
2.滁菊  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类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
3.贡菊  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
4.杭菊  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黏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135.葶苈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或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称“南葶苈子”,后者称“北葶苈子”。
【化学成分】南葶苈子含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丁烯腈、毒毛旋花子苷元、葶苈苷等。北葶苈子含芥子苷(sinigrin)等。
【性状鉴别】
1.北葶苈子  呈扁卵形,长约1.5mm,宽0.5~1mm,一端钝圆,另端渐尖而微凹,凹处有一白色点状种脐,表面具细微颗粒状突起及两纵列的浅槽。无臭,味微辛辣,黏性较强,遇水黏滑。
2.南葶苈子  呈长圆形而略扁,长约1mm,宽约0.5mm,外表棕色或红棕色。一端钝圆,另端微凹或近楔形。味微辛、苦,略带黏性。
【理化鉴别】膨胀度测定  北葶苈子不得低于12;南葶苈子不得低于3。

136.桃仁
【来源】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苦杏仁苷,尿囊素酶(allontoinase),苦杏仁酶,脂肪油等。
【性状鉴别】
1.桃仁  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气微,味微苦。
2.山桃仁  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
137.金樱子
【来源】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苹果酸,枸橼酸,鞣质(lavigatin A,B,C,D)等,树脂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倒卵形。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甜、微涩。
138.沙苑子
【来源】豆科植物扁茎黄芪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黄酮类,脂肪油,糖类,三萜或甾醇类,蛋白质,氨基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略呈肾形而稍扁。表面光滑,绿褐色至灰褐色,近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139.巴豆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种子含巴豆油约40%~60%,主要为巴豆油酸(crotonic acid)及巴豆酸(tiglic acid)等的甘油酯。油中尚含十余种亲水性的巴豆醇(phorbol)双酯化合物,有强刺激性(泻下)和促致癌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巴豆毒素(crotin)为一种毒性球蛋白,结构类似蓖麻子毒蛋白;还含有二种外源凝集素、有巴豆苷等
【性状鉴别】果实呈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子叶2片菲薄。无臭,味辛辣。
140.酸枣仁
【来源】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
141.瓜蒌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苷、有机酸、糖类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表面橙红色或浅棕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有残存的果柄;剖开后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黏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142.女贞子
【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的干燥成熟果实。
【化学成分】齐墩果酸,乙酰齐墩果酸,熊果酸,女贞子苷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灰黑或黑紫色,皱缩不平,外果皮薄,中果皮稍疏松,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内有种子1~2枚。种子略呈肾形,紫黑色,两端尖;破断面类白色,油性。无臭,味甜而微苦涩。
143.菟丝子
【来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胆甾醇,菜油甾醇,槲皮素,金丝桃苷,菟丝子苷(cuscutinoside)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扩大镜观察表面有细密深色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用开水浸泡,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气微,味微苦、涩。
144.牵牛子
【来源】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n(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
【化学成分】牵牛子苷(pharbitin),为一种泻下树脂性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性状鉴别】药材呈三棱状卵形,似橘瓣,两侧稍平坦,背面弓状隆起。表面黑灰色(黑丑)或浅黄白色(白丑),背面正中有纵直凹沟,两侧凸起部凹凸不平,腹面为1棱线,棱线下端有类圆形浅色种脐。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本品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气微,味辛、苦,有麻舌感。
145.薏苡仁
    【来源】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性状鉴别】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顶端钝圆,基部较宽而凹入,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味微甜。
146.石韦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的干燥地上部分。前两者习称“大叶石韦”,后者习称“小叶石韦”。
【化学成分】芒果苷(mangiferin),异芒果苷(isomangiferin),延胡索酸,咖啡酸,槲皮素等。
【性状鉴别】
1.庐山石韦   叶柄近方柱形,有纵槽,叶片披针形,叶缘常向内卷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耳形,且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 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叶片具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成多行,几布满叶背。厚革质气微,味微苦、涩。
2.石韦  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
3.有柄石韦  叶片卷曲成筒形,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长圆形,基部楔形,对称,侧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布满叶背。
                              
147.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 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次苷Ⅰ、Ⅱ(icariside Ⅰ,Ⅱ)及淫羊藿新苷,淫羊藿3-O-α-鼠李糖苷,金丝桃苷等。几种淫羊藿叶中的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均高于茎,有的可高达10倍以上。
【性状鉴别】
1.淫羊藿  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先端渐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
2.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硬而脆。
3.柔毛淫羊藿  小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下表面灰色,密被白色网状茸毛,叶脉两侧密生长毛,叶脉亦被柔毛。
    4.巫山淫羊藿  小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刺齿,侧生小叶基部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
    5.朝鲜淫羊藿  小叶较长,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148.紫花地丁
【来源】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
【性别鉴别】主根圆锥形。叶丛生,灰绿色,湿润展开后,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呈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花紫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通常三角状裂开,内有多数淡黄色种子。气微,味微苦而带黏性。
149.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益母草碱(leonurine)约0.05%(开花初期仅含微量,期中逐渐增高),水苏碱,芸香碱,延胡索酸等。
【性状鉴别】药材茎方柱形,表面灰绿或黄绿色,上端有柔毛,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白色髓。叶多皱缩,灰绿色。轮伞花序腋生;苞片刺状,萼宿存,上端5尖齿。味微苦。
150.茵陈
【来源】菊科植物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茵陈蒿含香豆素[scoparone,即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rin )]、茵陈黄酮、蓟黄素等;挥发油中含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二炔、茵陈炔酮等。滨蒿尚含滨蒿素、对羟基苯乙酮等,但幼苗不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而含对羟基苯乙酮等。
【性状鉴别】
1.绵茵陈  药材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株密被灰白色茸毛,绵软如绒。叶多为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全缘。茎细小。气微香,味微苦。
   2.茵陈蒿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断面类白色。基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丝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条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瘦果长圆形,黄棕色。
3.滨蒿  基生叶有长柄,较窄,叶片长圆形或宽卵形,裂片稍卵状。茎生叶线形。头状花序外层雌花5~7朵,中部两性花常4朵。
  
151.蒲公英
【来源】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碱地蒲公英 Taraxacum sinicum Kitag.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带根全草。
【化学成分】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苦素等。
【性状鉴别】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片呈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味微苦。
152.海藻
【来源】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Setch.或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 (Turn.) C. Ag.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小叶海藻”,后者习称“大叶海藻”。羊栖菜
【化学成分】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马尾藻多糖(sargassan),ATP-硫酸化酶等。
【性状鉴别】
1.小叶海藻  呈卷曲皱缩团块状。棕黑色或黑棕色,表面带一层白色盐霜,质脆易破碎。用水浸软后膨胀,黏滑柔韧,固着器假根状,主干粗糙,有分枝,枝上生叶,叶线形或棍棒形,气囊球形、卵圆形或梨形。生殖托圆柱状或长椭圆形,有柄,丛生于小枝或叶腋间。气腥,味咸。
2.大叶海藻  固着器盘状(常已除去),主干及枝上有小刺。基部的叶披针形,全缘或有粗锯齿,革质,上部的叶狭披针形或丝状。气囊球形或卵圆形,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
153.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化学成分】脂肪油,海金沙素(lygodin)等。
【性状鉴别】药材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
154.冰片
【来源】樟脑、松节油等化学原料经化学合成而得的结晶状物(合成龙脑),习称“机制冰片”。
【化学成分】龙脑(dl-borneol),异龙脑等。
【性状鉴别】药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或整碎不一、或为粉末;表面有裂冰样纹理。质松脆,可剥离成薄片,手捻易粉碎。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一般以片大、菲薄、色洁白、表面无光泽,有裂纹、质松脆、气清香、凉气大者为佳。
附:龙脑冰片的成分为右旋龙脑;艾片的成分为左旋龙脑。
三、要求了解的内容
155.银柴胡
【来源】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表面淡黄色,全体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多数圆形凹陷小孔,习称“砂眼”。质硬而脆,断面有放射状纹理(菊花心)。气微,味甜。栽培品味甜、微苦。
156.川牛膝
【来源】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药材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偶有分枝。表面棕黄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和许多横向突起的皮孔。质韧,不易折断,横切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多数筋脉点排列成多轮同心环。气微,味甜(甜牛膝)。
157.草乌
【来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顶端常有残茎或茎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皱缩有纵皱纹,有时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切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粉性,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气微,味辛辣麻舌。
158.北豆根
【来源】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药材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脱落。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木质部黄色放射状,中央髓部类白色。味苦。
159.山豆根
【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坚硬,断面粗糙,纤维状,皮部浅棕色至类白色,木部淡黄色至黄白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160.藁本
【来源】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状鉴别】
1.藁本根茎  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数点状突起的根痕和残根。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呈纤维状。气芳香,味苦、辛、微麻。
2.辽藁本根茎  体形较小,呈不规则的柱状或团块状。根茎上的圆形孔眼不明显,有多数细长而弯曲的根。
161.秦艽
【来源】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1.秦艽  药材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2.麻花艽  药材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断面多呈枯朽状。
3.小秦艽  药材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表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
162.续断
【来源】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扁,微弯曲。外表灰褐色或棕褐色,有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软,久置干燥会变硬;易折断,端面不平坦,皮部外侧呈褐色,内侧黑绿色或棕色,木部黄色具放射状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163.紫菀
 【来源】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状鉴别】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顶端有多数茎基及叶柄残痕;底部簇生多数细根,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断面有紫边。气微香,味甜、微苦。
164.三棱
    【来源】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削去外皮的干燥块茎,习称“荆三棱”。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略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
    【附注】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商品称为“黑三棱”。呈近圆形,多带有黑色外皮。体轻而坚硬,入水中漂浮水面。
165.黄精
【来源】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1.鸡头黄精  药材呈不规则的圆锥形,头大尾细,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细皱纹及稍隆起呈波状的环节,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中心常凹陷,根痕多呈点状突起。断面淡棕色,稍带角质,并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筋脉(维管束。味甜,有黏性。
2.姜形黄精  药材呈结节状,分枝粗短,形似生姜。表面较粗糙,有明显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茎痕呈凹陷的圆盘状。
3.大黄精  药材呈肥厚块状或串珠状,每一结节都有茎基痕,呈凹陷的圆盘状。
                                                                          
166.玉竹
【来源】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受潮后变韧,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状。味甜而有黏性。
167.天冬
【来源】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纺锤形,两端渐细,略弯曲。表面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细纵纹及纵沟,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对光透视,可见1条细小木心。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味甜、微苦。
168.射干
【来源】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结节状。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169.白及
【来源】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以茎痕为中心有数圈同心环节,节上残留棕色点状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的点状维管束。味苦,嚼之有黏性。
      【附注】同属植物黄花白及的块茎,部分地区作白及使用。其形较小,表面呈淡红棕色。
170.降香
【来源】豆科植物降香檀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主产于广东、海南。
【性状鉴别】药材呈长条形或不规则碎块,大小不一。表面紫红色至红褐色,有致密纹理。质坚硬,富油性。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气香,味微苦。
 
171.通草
【来源】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长短粗细不等。表面白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中央有直径为 0.3~1.5 cm半透明圆形的薄膜分隔开的空洞;纵剖面隔膜呈梯状排列。无臭,无味。
172.白鲜皮
【来源】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
【性状鉴别】药材呈卷筒状。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对有白粉飞扬,断面略显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173.侧柏叶
【来源】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
【性状鉴别】药材多分枝,小枝扁平,叶呈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174.紫苏叶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干燥叶(或带嫩枝)。
【性状鉴别】叶片卵圆形,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质脆,带嫩枝者,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175.乌梅
【来源】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球形或扁球形。表面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176.蛇床子
【来源】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药材呈椭圆形。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177.天仙子
【来源】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状鉴别】药材呈类扁肾形或扁卵形。表面棕黄色或灰黄色,有细密的网纹,略尖的一端有点状种脐。剖面灰白色,油质,有胚乳,胚弯曲。无臭,味微辛。
178.鹤虱
【来源】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鹤虱”
【性状鉴别】药材圆柱形,细小。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顶端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基部稍尖。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附注】(1)南鹤虱: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干燥成熟果实。双悬果椭圆形。表面淡绿棕色或棕黄色,背面隆起,具4条窄翅状次棱,翅上密生1列黄白色钩刺,次棱间凹下处有不明显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有3条脉纹,上被柔毛。
(2)华南鹤虱:伞形科植物窃衣的果实。分果背面密生钩刺,刺长短及排列均不整齐;接合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一条脉纹。
179.牛蒡子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药材呈倒长卵形,稍弯曲。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散有不规则紫黑色斑点,具较明显的纵脊5~8条,中肋有时明显突出;两端平截,较粗大的一端圆盘状,有1凹窝,为果柄痕。果皮坚硬,种皮淡黄白色,中央的胚具肥厚的子叶2枚,胚根位于子叶基部的接合面之间,富油性。无臭,味苦微辛,久嚼稍麻舌
   
180.益智
【来源】姜科植物益智干燥成熟果实。
【性状鉴别】药材呈纺锤形或椭圆形,两端稍尖。表面棕色或灰棕色,有维管束13~20条,形成纵向断续状棱线。果皮薄而韧,与种子紧贴。种子团分3瓣,中有薄膜,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不规则略呈扁圆形,略有钝棱,棕色,具淡棕色假种皮;腹面中央有凹陷的种脐,沟状的种脊经侧面而转向背面终于合点。气芳香刺鼻,味辛微苦。
181.鱼腥草
【来源】三白草科植物蕺莱的干燥全草。
【性状鉴别】药材扁圆柱形,扭曲。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叶皱缩,展平后呈心形,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破有鱼腥气,味微涩。
   
182.广金钱草
【来源】豆科植物广金钱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小叶1或3,圆形或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气微香,味微甜。
  
183.车前草 
【来源】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
【性状鉴别】
1.车前   须根丛生。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浅齿。穗状花序数条,花葶长。蒴果盖裂。气微香,味微苦。
     2. 平车前   主根直而长。叶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
     【附注】同属植物大车前植株较大,叶卵形或宽卵形。
184.肉苁蓉
【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性状鉴别】药材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色或黑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通常鳞片先端已断,各叶基间有纵槽纹。体重,质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或波状,有时中空。表面和断面在亮处可见结晶样小亮点。味甜、微苦。
一般以肉质茎粗壮肥大、密被鳞叶、表面棕色、内碴棕黑色显油润者为佳。
185.灵芝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性状鉴别】
1.赤芝   药材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栽培品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2.紫芝   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
186.松萝
【来源】松萝科植物松萝和长松萝的干燥地衣体。
【性状鉴别】
1.松萝  呈丝状缠绕成团。灰绿色或黄绿色。主枝向下呈二叉式分枝,向先端分枝愈多愈细。粗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纹。质柔韧,略有弹性,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的中轴。味酸。
2.长松萝  呈丝状,主轴单一,不呈二叉式分枝,主枝两侧有细短的侧枝密生。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