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
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从本质上看,科学是( )
A.知识的理论体系 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D.一切知识的总汇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
A.从现实的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经济的人出发 D.从政治的人出发
3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3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3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35.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将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36.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必须分割为 ( )
A.利息和企业利润 B.租金和企业利润
C.工资和剩余价值 D.利息和超额利润
37.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38.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 )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4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
A.机械运动 B.物理运动
C.化学运动 D.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4.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可能导致( )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 )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8. 二战以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影响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有 (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9、剩余价值是 ( )
A. 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创造的价值
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C.商品价值中补偿劳动力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D.商品价值中补偿资本消耗后的剩余部分
10.下列各项属于衡量社会进步标准的有(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B.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C.一种经济体制代替另一种经济体制 D.一种政治制度演变为另一种政治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2.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4.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流通量时主要运用的手段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公司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
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0.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3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32.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33.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是通过 ( )
A.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C.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 )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35.剩余价值是 ( )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36.从发展趋势看,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中 ( )
A.资本的技术构成会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会降低
B.资本的价值构成会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会降低
C.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降低
D.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
3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目的是要说明 ( )
A.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条件
C.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基本方法
3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会形成 (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价格 D.部门的平均利润率
39.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40.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 )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D.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
A.控制论 B.细胞学说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
A.量体裁衣 B.对症下药 C.因材施教 D.因地制宜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B.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7.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表现为( )
A.它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B.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C.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D.它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8.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下列属于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是 (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借贷利息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当前的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
A.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
C.我国改革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
D. 我国的改革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
10.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9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 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D.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28、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29、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0、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1、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碎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的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3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A.实现科技的飞跃 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37、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是( )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3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0、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3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 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8、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9、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A.明确指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B.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D.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永恒不变的社会
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B. 出发点不同
C.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D.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三、简答题: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3、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4、简述“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
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试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0
一、单项选择题: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8、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2、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4、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 )
A.知识分子 B.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我国社会新阶层
39、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
A.本质 B.特征 C.目标 D.原则
4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 )
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8、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生产剩余价值所必要的物质条件
9、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 )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 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0、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唯一的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的专政是( )
A.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B. 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三、简答题:
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与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2、简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4、简述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四、论述题:
1、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试论四项基本原则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卷21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4、空间的特性是(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
A.科学性和阶级性 B.原则性和灵活性
C.实践性和阶级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
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9、事物的质是指( )
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10、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3、现实可能性是指(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实现的可能性
14、爆发式飞跃是( )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 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15、法律规范的贯彻( )
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 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
C.靠国家强制执行 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
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9、人口因素是指( )
A.一定质量的人口 B.一定数量的人口
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 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A.个人心理 B.社会心理
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 D.道德、艺术和哲学
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
A.按需分配的原则 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人道主义原则 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
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26、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9、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30、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2、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6、我国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 )。
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C.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社会 D.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主要的是要把工业化和( )结合起来
A.商品化 B.信息化 C.市场化 D.经济现代化
38.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
A.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C.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D.发展科技和教育
39.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键是依靠( )。
A.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 B.引入国外先进生产技术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D.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
4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是 ( )
A.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发展科学技术 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暂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2、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的量的规定性,下列属于工厂的量的规定性是( )
A.劳动生产率 B.生产方式 C.领导体制 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4、区分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它是否( )
A.反映一切阶级要求和愿望 B.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C.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 D.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
5、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纸上谈兵 B.画饼充饥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从产生上说,意识主要是( )
A.理性的产物 B.感性的产物 C.社会的产物 D.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体现在( )。
A、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它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矛盾
C、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它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调整的表现形式是( )。
A、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B、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股份公司的出现 D、国民经济计划化的实行
9、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 )
A.莫尔 B. 圣西门 C.傅立叶 D.欧文
10、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 )
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B. 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
C.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三、简答题:
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的原因。
4、简述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