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8~16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3 19:55:5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   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1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具有思维能力          B.具有语言文字
C.制造使用工具          D.具有情感意志
18.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20.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1.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22.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2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24.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
A.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25.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手段是(    )。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占领殖民地      D、建立国际垄断同盟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A、可以完全克服     B、不可能克服    C、有可能克服     D、可以克服大部分
28、发达市场国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来调控(    )。
A、收入量        B、利息率        C、货币供应量        D、就业量
29、反映商品市场上最主要的指标是(    )。
A、物价水平        B、利息率        C、失业率        D、汇率
30.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  )
A.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B.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D.处理好目标和行动的关系
3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3、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5、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37、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40、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3.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5.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6.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D.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7.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 (    )实现。
A、运用经济杠杆  B、制定经济政策  C、经营管理国有企业   D、计划指导
10.下列各项影响个人价值实现的有(     )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个人所处的环境   C.个人所碰到的机遇  D.社会的需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简述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科学性。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4、简述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的统一?
2、试述认识过程反复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40 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0.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国家的起源是( )。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3.阶级的实质是( )。
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
14.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15.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
16.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
1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8.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19.价值规律是(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2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1.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2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       D.剩余劳动
2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 )。
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IIc                    B.I(v+m)>IIc
C.II(c+v-m/x)>(v+m/x)           D.I(v+Δv+m/x)=II(c+Δc)
25.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就是( )。
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
26.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
A.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商品价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生产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7.生产性流通费用是( )。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B.与商品的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
C.同商品买卖相关的费用 
D.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费用
28.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 )。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29.跨国公司是由( )。
A.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
3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4. 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3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37.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38.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关系;        B.经济规律;        C.商品        D.货币;
39.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
A.效用;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供求关系;
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     D.劳动力再生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
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
2.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
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4.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 )。
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社会管理机关
5.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 )。
A.商业交往         B.物质交往         C.人员交往         D.精神交往
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7.资本主义工资( )。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 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C. 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D.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8. 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    )
A.价格总以价值为基础;
B.一种商品的价格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但其平均水平与价值一致;
C.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则相反,但社会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基本一致;
D.价格与价值始终是一致的;              
9.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          B.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C.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属于资本家;       E.劳动力的价值属于资本家;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当代世界有哪些社会主义思潮?对他们如何评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哲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B.科学的哲学体系全部建成
C.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顶峰         D.产生了绝对真理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矛盾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 D.可知性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
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B.意识是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发展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7.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历史性的优点
C.抽象性的优点                     D.绝对性的优点
9.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0.生产方式是指( )。
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的统一           B.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统一
C.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1.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
A.自然环境       B.劳动者        C.生产资料         D.劳动产品
1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13.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1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5.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18.资本积聚是(  )。
A.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
B.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C.个别资本靠掠夺小生产者扩大资本规模
D.发行债券和股票
19.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20.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逐渐消失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21.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劳动力价值要还原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D.劳动力价值决定必须考虑道德的因素
22.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  )。
A.竞争和垄断                 B.竞争和信用
C.财政和信用                 D.财政和竞争
23.在商品价值c+v+m 中(  )。
A.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24.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 )。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创造商品全部新价值的时间
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25.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前提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直接带来剩余价值
26.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是通过(  )。
A.商品价值的创造获得的       B.剩余价值的形成获得的
C.商品价值的实现获得的       D.商品价值的增殖获得的
27.商业利润率的水平应相当于(  )。
A.银行贷款利息率             B.银行存款利息率
C.剩余价值率                 D.平均利润率
28.股票价格是(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股票的票面金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票买卖时的利息收入
29.“公开市场业务”是特指(  )。
A.商业银行向公司和消费者提供贷款         B.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C.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       D.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商业秘密
30.下列组织形式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政治经济联盟
3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3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3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3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3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3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38.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3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0.生产成本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转贴于:自学考试_考试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A.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B.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C.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D.能为人们认识
  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
A.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4.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
A.使猿脑变成人的大脑           B.使猿的前肢变成人手
C.使语言得以产生               D.丰富了意识的内容,锻炼了人的思维能力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 )。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         B.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C.都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6.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7.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        D.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8.下列现象哪些属于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
A.同类新机器的价格下降
B.机器、设备使用多年而磨损
C.厂房建成后,多年未用而被风化
D.氧气切割机由于激光切割机的使用而被淘汰
9.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
A.小工具       B.工资       C.奖金       D.汽油
10.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 )。
A.实现充分就业             B.维持价格基本稳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2.简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意义。
3.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何区别?
4.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45.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6. 列宁一国胜利论包含着怎样的内容,为什么这一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
转贴于:自学考试_考试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了解事物的量             D.认识事物的本质
5.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
  A.折中主义     B.辩证法        C.诡辩论        D.形而上学
6.真理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
7.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实践是正确认识的来源           B.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C.实践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9.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0.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马列主义指导             B.共产主义理想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 )。
  A.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12人民群众的主体是( )。
  A.每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
  D.被剥削阶级
13.从历史观上看,人类解放就是(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一切规律的制约
   C.不受任何束缚           D.摆脱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14、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目的是(    )。
A、实现供求总量平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B、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充分就业
D、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1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1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
17.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1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9.生产成本是(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20.利润本质上是(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2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2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表现为(  )。
A.劳动力的价值                       B.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
C.全部劳动的报酬                     D.部分劳动的报酬
23.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
A.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
C.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                   D.资本吞并和资本联合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25.生产成本是资本家(  )。
A.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和
B.实际耗费的劳动量
C.预付的全部资本
D.预付的可变资本
2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27.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的资本有机构成
D.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28.商业店员的工资( )。
A.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                B.属于纯粹流通费用
C.是商业店员自己创造的价值          D.是商业资本家无偿给予商业店员的价值
29.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是( )。
A.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B.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
C.金融资本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D.跨国公司形成后的必然结果
30.利润率是(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31.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3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3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3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3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37.1.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关系;        B.经济规律;        C.商品        D.货币;
38.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
A.效用;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供求关系;
39.简单商品生产是(    )
A.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      B.以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C.以公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      D.以公有制和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
40.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值;            D.使用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
  A.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干扰
  C.提供直接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方法
  D.提供具体资料和直接结论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3.辩证的否定是( )。
  A.事物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统一       B.由事物内部矛盾决定的自我否定
  C.主观任意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是多重的要包括(    )。
A、稳定经济          B、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
C、稳定币值与物价          D、实现充分就业
5.下列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原理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7.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
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V+M)>IIC
C. I(C+V+M)=IC+IIC
D.II(C+V+M)=I(V+M)+II(V+M)
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1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竟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简述社会形态的含义及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3.怎样理解货币流通规律?
4.什么是利息率?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这一原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意义。
2. 怎样从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渐进改革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
(   )
A.社会实践基础        B.阶级条件
C.思想理论来源        D.自然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持续                   B.广延性
C.客观实在性              D.可知性
5.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C.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认为意识是静止不变的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可知性   B.可变性       C.客观实在性   D.相对稳定性
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发菜,过度放牧,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然而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人们(   )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现象是客观的,本质是主观的
B.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C.现象是可以认识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D.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
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是(   )
A.为人民                  B.实事求是
C.立党为公              D.勤政廉洁
17.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伦理关系
19.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  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
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  D.用什么劳动工具进行生产
20.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国家政权管理经济的形式
C.国家政权管理各种社会事务的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21.国家政权主要代表(   )
A.剥削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统治阶级的利益  D.先进阶级的利益
2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   )
A.人们的科学技术素质
B.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C.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
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23.社会发生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一部分人用暴力掠夺另一部分人的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的私有制
C.人们私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D.脑力劳动者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产品
24.生产力之所以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物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精神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经济因素,生产关系是政治因素
25.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26.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7.从实质上说,社会交往是(   )
A.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C.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思想交流    D.不同个人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的文化水准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9.人生观是指人们对(   )
A.社会的总观点   B.人的生命运动的总观点
C.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观点  D.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观点
30.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   )
A.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人文价值和功利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1.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     )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D.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
32.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
3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34.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35.在20尺布=1件上衣的公式中,20尺布处于(     )
A.扩大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等价形式
36.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3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39.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40.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
B.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D.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具有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重复性               D.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说明量变是质变前提的有(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
6.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    )
A.传统的农业社会   B.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   D.物的依赖性社会
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基本含义有(    )
A.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因素可以代替自然资源
C.科学技术是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D.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8.商品是(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9.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10.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A.说明了平均利润是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
B.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关系的本质
D.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3.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何异同?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整个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试述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和社会进步曲折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
3. 试分析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
A. 客观性             B. 矛盾性(    )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2.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   )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3.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变化性
C.可知性         D.广延性
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
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6.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规律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有人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认为科学研究应只研究必然性,不研究偶然性。从哲学上看,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进化论观点
13.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 农民播种小麦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 法官审理案件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1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   )
A.认识具有前瞻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
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6.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说明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全面性
17. 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劳动                       D. 社会意识
1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民主的发展程度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9. 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    )
A. 所有制结构                     B. 产业结构
C. 分配结构                       D. 生产方式结构
20.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是(   )
A.生产方式    B.政治关系
C.生产关系    D.思想关系
21. 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A. 它们具有阶级性                   B. 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 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22.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
A.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它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C.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它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
23. 国家的政体是(    )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 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24.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   )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B.各种生产力的总和
C.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
2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6.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是(   )
A.革命领袖的产生                       B.革命队伍的形成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D.革命思想与反动思想之间的撞击
27.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2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0.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先天禀赋    B.人所处的自然环境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个人的主观努力
31.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
A. 生产关系的单一性        B. 经济结构的一元性
C.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D. 现代经济的多元性
32.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 欧洲联盟               B. 黑海经济合作区
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非洲经济共同体
33. 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发展 (    )
A. 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 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D. 既无积极作用,又无消极作用
34.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求我们(     )
A. 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东西
D. 借鉴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35.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
A. 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 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 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6.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提高劳动生产率
C. 一部分社会成员先富起来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37. 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和构成生产关系基础的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B. 产品的分配及分配方式
C. 产品的交换及交换方式
D. 产品的消费及消费方式
38.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 货币转化为资本
39. 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40. 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细胞学说
2.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重复性         D.稳定性
3.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风来雨至,电闪雷鸣
C.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6.“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  )
A.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B.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D.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惟一源泉
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8.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    )
A. 劳动者及其后代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B. 平均的劳动强度  
C. 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D.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9. 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
A. 简单的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一般价值形式
10. 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
A. 货币资本                B. 流通资本
C. 生产资本                D. 商品资本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
2.简述人民群众范畴的含义和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构成。
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 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意识能动性的含义、表现及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和途径。
2. 试论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
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时间是(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6. 意识的本质是
A. 各种感觉的综合               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   )
A. 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
C. 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D. 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9.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20.生产力是反映(   )
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
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   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23.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6.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
27.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28.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29.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   )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眼前价值和长远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
A.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 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3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32. 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     )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无酬劳动                  D. 抽象劳动
33.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
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    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        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
34. 资本的不同部分按其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 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35.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36.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A. 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 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38.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A. 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 资本家预付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和
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D.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之和
39.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
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
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
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40.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目标的经济调节机制主要是(     )
A. 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          B. 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C.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D. 国家指导企业,企业引导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其表现有(   )
A.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3.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5.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
A. 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 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6.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7.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 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 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 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达到完全一致的过程
8.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
A. 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9.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它的价值(     )
A. 由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 由工人的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 由工人的生产中重新创造出来
D. 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出售一次收回
10. 垄断利润的来源包括(     )
A. 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 非垄断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 垄断本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通过再分配手段获得的收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 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理论意义是什么?
4. 简述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及其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2.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3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3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重商主义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33.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
A. 货币的出现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34.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现实的货币
C. 足值的金属货币             D. 纸币
35.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36.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8.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3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0.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8. 大量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 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 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使输出国变成了食利国         D. 造成大量资本外流
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      )
A. 贸易领域                    B. 投资领域
C. 金融领域                    D. 生产领域
10.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 人们既不能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C. 人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 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3.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歌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审理案件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A.能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幼尊卑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2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28.社会进步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       )
A. 重工业优先增长
B. 工业生产比农业生产增长的快些
C. 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的快些
D. 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孤立增长
32. 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3. 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关系    B. 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之间的关系
C. 不同部门资本之间的关系          D. 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34.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是(     )
A. 生产性流通费用                 B. 纯粹流通费用
C. 消费性流通费用                 D. 一般性流通费用
35.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   )
A. 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的平均利润
B. 银行雇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 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 存贷款利息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的余额
36.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     )
A. 垄断资本家制定的垄断价格      B. 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 垄断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        D. 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3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A. 参与制                       B. 个人联合
C. 代理制                    D. 建立垄断同盟
38. 当今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     )
A. 生产力水平低             B.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C. 经济发展的依附性         D. 经济成份比较复杂
39.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发达的生产力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共同富裕
40. 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生产力一定高度的发展
C. 按劳分配原则           D. 实行计划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   )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6.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   )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8. 当货币具有了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
A.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 到期支付总额               D.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9.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 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D. 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0. 股份公司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A. 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                B. 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
C.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D.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3.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4. 简述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满分共20分)
1.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 试述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