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对此,下列哪一个选项的说法可以成立( )
A.习惯与现行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相抵触的,就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的意义
B.交易习惯的效力优先于合同法
C.我国法律规定习惯在特定情况下具有正式的法律渊源地位
D.习惯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依据
2.我国《合同法》中,在要约和承诺有关制度上大量吸收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这一现象在法理学术语上最恰当的称呼为( )
A.法的继承
B.法的转型
C.法的移植
D.法的现代化
3.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守法、执法、司法等环节。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哪一项不正确( )
A.公民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修养,是其自觉遵守法律的必要条件
B.法律实施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入实然状态
C.司法具有被动性、终极性、交涉性、公正优先性的特点
D.现代法治国家要求依法行政,保障行政活动的权威性,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4.下列关于守法的哪一选项不正确( )
A.守法不仅仅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个方面的结合
B.守法是遵守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公民向特定机关检举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行为是守法
D.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的法律渊源密切相关
5.关于法律推理,下列哪一选项不能成立( )
A.法律推理是在法律论辩过程中运用法律理由的过程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6.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
A.法律移植是法律发展的重要形式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状态
C.道德对人的要求比法律高
D.权力是必须的,义务是可能的
7.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揭示法律产生的规律( )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律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B.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自然法到国家法的发展过程
C.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律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D.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8.下列哪一选项没有正确揭示人权对法律的作用( )
A.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人权是保证法制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
C.人权可以诊断现实社会中非法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措施
D.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律关系有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之分,在以下法律关系中,属于横向法律关系的有( )
A.在父亲对儿子提起的民事诉讼中二人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B.婚姻关系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法律关系
C.A市公安局于春节前向B公司购买了一批葡萄酒,准备作为福利发放。因而产生在A市公安局与B公司之间的买卖法律关系
D.母公司与子公司达成原材料购销协议,因此形成的法律关系
2.“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下列哪些选项正确理解了这一段话( )
A.法律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
B.法律完全是客观规律的翻版
C.法既可以反映客观规律,也可以不反映客观规律
D.法律能否很好、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受立法者自身素质所决定
3.下列选项中,可以成立的表述是哪些( )
A.法律条文是表示法律规则的形式
B.正当防卫不属于法律责任减轻与免除的条件
C.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将法律划分为公法与私法
D.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
4.下列选项中,哪些选项正确说明了法律权利的特点( )
A.法律权利的本质是由法律规范所决定的
B.法律权利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C.法律权利与利益是紧密相连的
D.法律权利总是与义务相关联的
5.下列哪些不形成法律关系( )
A.热恋中的周某和女朋友租房同居
B.向某欠和某赌博款1000元
C.保某白天和王某吵架,晚上保某对妻子说,要去烧了王某的家
D.小赵贩卖黄色光碟的行为
6.下列哪些选项为法律的时间效力的体现( )
A.我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B.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C.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本法规定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
D.本法施行前发生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依照侵权或者违约行为发生时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处理。
7.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哪些选项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 )
A.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律出自于国家,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进行利益分配,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8.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也有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选项( )
A.法律只是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
B.法律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C.法律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如法律具有概括性、普遍性等
D.实施法律受其他社会条件的制约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作不同的分类。下列关于法律分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为特别法
B.按照法律的创制与适用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C.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普通法法系国家被普遍采用
D.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实体法中也可能有程序问题
2.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律责任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观点是:①违法行为和违约行为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但不是认定和归结法律责任的全部情况。②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并不意味着特定的违法行为是合理的、法律允许的或法律不管的。③责任自负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学生乙的观点是:①法律责任是社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条件而强制性的分配给某些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②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为免除法律责任的条件。③责任与处罚相当原则实际上是公平观念、公正观念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对上述论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学生甲的观点①和观点②
B.学生甲的观点③和学生乙的观点③
C.学生甲的观点①和学生乙的观点①
D.学生乙的观点②
3.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
A.某甲以自己未达法定结婚年龄为由,拒绝与女友结婚
B.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对贪污行为进行侦查
C.海关工作人员对有走私嫌疑的人进行扣留检查
D.法院审判员在办案中发现两人发生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进行劝解
4.根据报道,我国要研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这一改革最主要体现了哪一法的价值( )
A.效率 B.平等
C.秩序 D.安全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表述不能成立( )
A.国家运用强制力保障法律的实施,必须依法行使,并不是说每一个法律的实施过程都直接需要国家强制力
B.法的价值判断,指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
C.法律规则是明确的、具体的,它预先设定了明确、具体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D.法律规则的内容可以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示
6.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没有正确地说明“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 )
A.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法律关系
B.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态
C.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
D.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合法关系
7.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但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包括在内( )
A.江苏省的地方性法规 B.深圳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
C.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例 D.国家政策
8.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作用的选项哪一项不能成立( )
A.法律原则是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B.法律原则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和为司法机关提供审判案件的确定依据
C.理解法律原则有助于完整地把握法律整体,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更好的适用法律
D.公民理解法律原则也能够更好的保障自身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容某与贾某签订了一份有效的买卖合同,约定容某20天后向贾某提供20吨优质大豆,用于豆油生产。贾某又于三天后与刘某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贾某将20吨大豆制成油后全部卖给刘某。对于贾某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规范作用( )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2.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有联系,但是也有区别。下列哪个选项说明了二者的区别( )
A.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拘束力,法律实效表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实际实施状况
B.法律具有统一的效力,而法律实施却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实效
C.法律效力强调秩序,而法律实效则突出公平
D.法律效力着重讨论静止状态的法律的“应然要求”,法律实效关注行动中的法律的“实然结果”
3.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调解制度的规定,以下哪种理解不正确( )
A.司法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调解则不具有程序性,所以不属于司法活动
B.只要当事人同意,调解结果可以不符合法律规定,所以调解不符合“司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要求,不是司法活动
C.这种调解属于司法,不过它是比较特殊的司法活动
D.如果达成调解协议并以调解书的形式生效,则属于司法,反之,调解不成则不属于司法
4.下列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辩证推理( )
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B.法律有缺陷,出现了法律漏洞
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有抵触,发生冲突
D.某些法律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现实,出现了“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5.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既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
A.扩大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自由解释
6.下列关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说法,哪些是成立的( )
A.当代中国进行法治建设并不意味着法治是万能的
B.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C.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的过程
D.当代中国法治是一种自下而上推进的法治,主要依靠民间推动
7.法律与道德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这一点( )
A.法律许可而道德不许可,如时效制度
B.道德不反对,而法律不许可,如为亲复仇
C.道德赞成,而法律不赞成,如见危不救
D.道德反对,而法律采取放任态度,如无配偶的人与人通奸
(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学体系
B.法理学体系
C.法系
D.法律体系
2.罗马法复兴时期出现的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法学流派是( )。
A.罗马法学派
B.社会法学派
C.注释法学派
D.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3.在西方,认为法学应主要研究法的形式的学派称为( )。
A.哲理法学
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
D.自然法学
4.法的概括性是指( )。
A.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向人们提供一个评价人们是非的标准
C.法总结和概括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D.法为人们提供一个行为模式
5.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上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法经》
C.《国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6.法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 )。
A.自己的行为 B.他人行为
C.相互间行为 D.组织行为
7.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C.国务院备案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8.我国最重要的法律部门是( )。
A.民法部门
B.宪法典
C.宪法部门
D.刑法部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0.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概括为( )。
A.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B.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C.它是法学的方法论
D.它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2.以下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的是( )。
A.理性论
B.社会控制论
C.客观论
D.规范论
3.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
A.产生方式不同
B.体现本质不同
C.适用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4.关于法的指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指引所通过的机制是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机制
B.法的指引作用是个别的指引
C.法的指引是规范的指引
D.法的指引需要借助于法律责任条款
5.我国的立法程序包括(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议案的审议
C.法律议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
6.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是( )。
A.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部门法内容的形式
B.部门法是表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载体
C.部门法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
D.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
7.从法律实施上看,法律原则的作用有( )。
A.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定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B.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C.补充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
D.限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范围
8.司法的原则包括( )。
A.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B.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合理性原则
9.公民的行为能力根据其内容不同分为( )。
A.权利行为能力
B.义务行为能力
C.责任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具体体现是( )。
A.民主政治制度化
B.民主政治规范化
C.民主政治程序化
D.民主政治正规化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法律的部门进行分类,法学可分为( )。
A.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B.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
C.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D.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
2.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或法律现象,就有了研究这一社会现象的法学
B.法学在西方发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法家、儒家等许多专门研究法律问题的法学派别
D.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承认法是永恒的和超历史的
3.法律调整的对象为( )。
A.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
4.从法律的特征来看,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 )。
A.权力与权利
B.法律条文和规范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权利和义务
5.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系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6.直接体现法律的本质和目的的法的作用是( )。
A.规范作用
B.指引作用
C.社会作用
D.强制作用
7.决定一国立法体制的首要因素是( )。
A.历史传统
B.法制传统
C.国家的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
D.经济基础
8.下列法律不属于我国经济法部门的是( )。
A.财政法
B.继承法
C.竞争法
D.产品质量法
9.根据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
A.保护性规则和制裁性规则
B.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C.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10.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在法学上称为( )。
A.法律效果 B.法律适用
C.法律效益 D.法律实效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B.法学是随着法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C.法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层次,最深的层次是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
D.法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是法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2.从法律产生的经济因素来看,法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氏族习惯的发展
B.铁器的出现
C.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社会大分工的发展
D.产品交换扩大
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无强制性规范的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规范的调整
B.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C.由原始社会的习惯发展为习惯法再发展为判例法
D.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和私法并重
4.代表确定的指引作用的法律规范有( )。
A.授权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
C.禁止性规范
D.强行性规范
5.作为国家专门活动的立法,它包括( )。
A.制定各项法律法规
B.修改法律、法规
C.废止法律法规
D.清理法律法规、解释法律法规
6.下列选项中,属于诉讼法部门的有( )。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仲裁法》
C.《行政诉讼法》
D.《兵役法》
7.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8.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 )。
A.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
B.企事业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9.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
A.物
B.人格
C.精神产品
D.行为
10.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有( )。
A.靠法律还是道德来约束权力
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来指引行为
C.实行民主还是专制
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
(五)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其分类角度是( )。
A.各种类别的法律
B.认识论
C.法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D.法律的制定到实施
2.对研究法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是( )。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词义分析的方法
C.分析和比较法律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这表明法具有( )。
A.规范性的属性
B.连续性的属性
C.概括性的属性
D.效率性的属性
4.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法产生的是(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49年《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法的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专门的评价又称为( )。
A.道德性的评价 B.政治性的评价
C.效力性的评价 D.舆论性的评价
6.我国有权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
7.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为( )。
A.单一制 B.多元制
C.一元制 D.“一元、两级、多层次”
8.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 )。
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系
9.《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10.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 )。
A.某法官审理案件 B.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C.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二、多项选择题
1.揭示法律现象的矛盾特殊性且在法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
A.阶级分析的方法
B.价值分析的方法
C.实证分析的方法
D.逻辑分析的方法
2.下列关于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法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B.在阶级社会,一国范围内的法与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根本变化,法也不会发生变化
D.法所体现的意志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其他因素不能对这种意志的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3.按照法的历史类型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4.法的评价作用中,所使用的标准除具有规范性外,还具有( )。
A.统一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综合性
5.立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民主原则
B.宪政原则
C.法治原则
D.人权原则
6.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 )。
A.法律的调整方法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法律所调整的机制
D.法律的制定时间
7.法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程序
D.法律概念
8.下列符合执法的合法性原则的有( )。
A.执法主体要有法律授权
B.执法内容要有法律依据
C.执法的程序要合法
D.诚实信用
9.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的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 )。
A.基本法律关系
B.隶属型法律关系
C.相对法律关系
D.普通法律关系
10.某县人民法院为向企业提供经常性的法律服务,制定了国有企业司法联络员制度,为全县50家企业每家确定一名司法联络员。联络员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为企业营销人员上法制课。针对这一事件的评论表述正确的有( )。
A.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的中立立场,不利于审判独立
B.这反映出地方人民法院的“地方化”色彩
C.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
D.这表明司法机关的审判力量富余,可以大量减少法官编制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