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摘要艺术是“表现”,作为一个新的艺术理论和文学批评。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当时许多年轻的德国人和欧洲人试图打破那“艺术是模仿”的观念从而能够创作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关注的是一些概念、想法的表现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对于“艺术是表现”的新的进一步的释义,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这种新的种类。
关键词表现的观点艺术是表现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
自古以来,艺术创作的理论,一直摇摆于模拟论和创作力之间。西方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艺术是模仿或模拟的理论,被后人尊为摹拟论(theory ofmimesis,or theory of imitation)的鼻祖:而柏拉图则是创造力理论(theory of creativity)的大师。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作品是由抄袭模拟表层外观,选用不同的材质,经过不同人即艺术家的手而制作完成的。柏拉图鄙视艺术是出名了的。他反对意识艺术是摹仿或模拟的理论。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认为艺术创造的源泉是人的创造能力,艺术是人为了捕捉抽象化和单纯化理念的工作。柏拉图把艺术看为抽象化的理性工作,艺术被形容为理念的神奇的掌握,只能理性地,自觉地由哲学家来完成。但是从西方艺术史来看,亚里士多德的模仿/摹拟理论一直占上风,此后几百年里,一直是西方艺术理论和美学的主导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对于柏拉图的学说有了新的认识,一方面又复兴了古希腊的艺术模拟论。18世纪,威廉·布雷克(WilliamBlack)再度回到柏拉图的理论,批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模仿真实的作法,是没有生命地不断地重复自己,导致艺术停止不前。从19世纪末期,法国印象派画家,试图以自己的艺术创作来突破艺术模拟论,但直到20世纪的后期印象派的梵高和高更才真正地使得艺术创作从模拟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艺术可以是表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欲望,希望,理想等可以通过艺术品得以抒发。因此,从美学理论来讲。梵高和高更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艺术表现论可以说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核心思想。现代艺术尽管派系繁多,但无论康定斯基(Kandinsky),蒙德里安(Mondrlan),马列维基(Malevich)或格林伯格(Greenberg)等艺术家和美学家都喋喋不休地坚持柏拉图的理性观念:艺术是由灵感或想象得来的理念和真实的印对。而我们前面所介绍过的达达派艺术家杜尚在1913年,以颠倒放置自行车车轮。第一次反对了西方文化艺术领域内的长久以来的艺术对于形而上的无尽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杜尚应该算是西方当代最伟大的美学大师。后来到后现代时期的“解构主义者”则更进一步地粉碎了杜尚的对于艺术能够达到形而上的理念和现实能合而为一的存疑与追求。一提到艺术是表现的理论观念,人们就不能不提到德国的表现主义画派,和后来出现的新表现主义等。
1、德国表现主义
任何有西方艺术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德国在现代艺术的贡献:德国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国家。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波伊斯,以及包豪斯和后表现主义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中,随着希特勒法西斯纳粹1933年获得政权之后。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希特勒把现代艺术称为“颓废艺术”,下令严禁现代艺术的公开展览,更有甚者,一些现代艺术家受到迫害和镇压。纳粹之所以对现代主义恨之入骨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德国现代主义艺术家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政治色彩由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断被强化,而战争中出现的德国的达达主义和战后出现的表现主义特别是新客观现实派,更把矛头直指德国资产阶级的丑恶的阴暗面,这就使得德国纳粹政府绝对不允许现代主义在德国境内存在。
1933年希特勒纳粹法西斯政权强行通过并发布了新政府的对于艺术家的法规——据说参加制定该法规的有希特勒,格林大元帅,宣传部长格培尔等。1933年11月,成立了《德国视觉艺术会》的组织。德国政府再次依据法规,规定所有在德国境内的艺术家以及和艺术有关的职业人士等,都限期登记入会。所有会员都必须效忠德国政府,推动德国文化艺术“健康发展”。截至到1938年,该艺术会拥有大约3200名雕塑家和15000多名画家,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艺术团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的该艺术会的中心领导机构,决定正式审核登记的会员资格,并制定会规,审查合格的授予会员资格,不合格者不允许进行艺术活动;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艺术家被认为是“异己分子和颓废派”等,被放逐和逮捕入狱。在第一批被批评和被攻击迫害的艺术家中有贝克曼,迪克斯,葛罗兹,克其那,马克,诺尔德等人——他们大多为德国表现主义流派艺术家:此外不是德国人的毕加索。马蒂斯,梅金杰,鲁阿特等也被列入其中。
值得称赞的是德国现代派艺术家从来没有放弃过艺术创作。早在1920年,他们就举办了德国的达达主义画展,约翰·赫尔弗尔德创作的拼贴画《格林:第三帝国的行政管理》直接把矛头指向法西斯纳粹的头子格林。为了打击德国的现代派艺术,同时鼓吹纳粹的新艺术政策,1930年。由格林亲自出马举办了《德国艺术之家》大型艺术展,在开幕式上希特勒发表了要绞杀德国现代派艺术地的疯狂叫嚣。但这丝毫没有吓掉正直的德国艺术家。1937年,他们在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了《当代德国艺术展》,德国艺术家的勇敢也赢得德国人民的支持,竟然有200多万人前来参观:而同时举办的由德国官方支持的《伟大德国艺术展》,只有不到60万人来参观。而且占大多数的是纳粹党组织的观众。
当时比较活跃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有麦克斯·贝克曼(Max Becimann),早在战前。他已经出名了。在20世纪30年代中。他是德国的“新客观主义”(New Obiectivity)的积极份子。在希特勒法西斯纳粹政权当政时。他不畏权势,暴力,恶势力等。以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良心,批评、抨击德国的反动的社会现象。他时常以德国的古典神话史实,民间传说等为题材和原始素材,透过象征隐喻的手法,将形象压迫容纳在一个画面的空间之内。达到接触观众的情绪几乎到窒息的程度。但他的画作具有时代、民族和政治批评的价值。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之一。
欧托·迪克斯(Otto Dix)也是德国“新客观主义”流派画家。他没有贝克曼等人的直截大胆的抨击和火辣,他的风格近乎古典。但他以自己的洞察入微冷眼旁观社会的百态,然后以一丝不苟的认真。把它们描绘在画面上,他忠于西欧的具像传统,技巧援引德国、荷兰古典大师们的范本。
著名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还有乔治·葛罗兹(George G rosz),厄恩斯特·路德维 格·克其那(Ernst-Ludwig Kirchner),佛朗兹·马克(Franz Mark)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等。
2、约瑟夫·波伊斯:伟大的艺术家
在现代——当代艺术史中,有不少杰出的,真正的艺术伟人,他们不但具有伟大的艺术创作天才。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的人文主义精神。毕加索,齐白石,张大千等就是如此,这就是联合国称他们是文化伟人、巨匠的原因。德国的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是被公认可以同毕加索并驾齐驱的大师。
约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出生于1921年,早年学习生物,自然科学,昆虫学,动物学等,热爱自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征集入伍,成为一名德国空军驾驶员。1943年,他驾驶飞机执行任务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空被炮火击中,坠机落地摔成重伤。幸亏当地土著——波西米亚人的解救,得以绝处逢生。战后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他参加了多种的流派。包括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的创作。
1961年,波伊斯成为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教授,他认为教育是实现自己艺术理念的最好地方,他以极其天真的严肃,把自己的民主思想和社会雕塑的理念投入到教育之中,他把教室变成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并使得学生能全面塑造自己的殿堂。他说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全面塑造。1967年,也就是在中国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波伊斯宣布成立德国大学生党,后来转变成德国民主党,目前依然活动。在法国学生运动高涨时,波伊斯领导德国学生造反,占领了学校办公室,后来他被警察抓走,学校解除他的教职长达六年,而不久波伊斯已经成为红遍西欧的艺术大师。从1962到1967年,波伊斯多次举办激浪派的艺术展。1964年。他在亚圳工业大学的舞台上,向一架钢琴中添加洗衣粉和垃圾,让钢琴发出刺耳的沉闷声,一个学生不解何意,上台殴打波伊斯,鼻子被打出血,但他并没有还手,而是从怀中拿出一个基督像,用左手高举头顶上,右手示意大家安静,全场顿时肃然了。这个形象后来成为他的标准像——体现出他的艺术具有精神治疗作用的艺术观。波伊斯是一位积极的,甚至于有些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他声称:我没有兴趣去掩盖疾病和弊端,我把唤醒和教育更多的人看作是我的民主义务。他所关注的是艺术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以及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教化作用。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和艺术,不止一次地公开批评。
他还是一位环境保护运动积极分子,1980年他参加欧洲议会选举大会时,带头组织清扫大街和森林,1982年,在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他拿出一个题为《700棵橡树》的行为展,号召艺术家和观众共同植树,并亲自动手种下第一颗橡树,虽然由于他的死亡。他未能看到700棵树苗种植的局面,但他唤醒了人们保护自然的良知:植树计划终于在1987年完成,来参加植树的不仅是艺术家们,还有欧洲各国的元首,联合国的官员,孩子,老头,军人和医生们。现在,当人们观看这一片茂盛的橡树林时,没有人不怀念波伊斯这个最具人性的伟大艺术家。
3、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到了70年代末期,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新流派。大多数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之间。这一代人已经抛弃了世纪初期那些前卫艺术家所具有的革命精神,而变得现实得多。他们不在乎什么惊奇的艺术手法和孤高的理想,他们从当代社会的现实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源流:商业咨询广告,流行时装,影视图像,广告。插图,摄影照片,杂志,什么都行。飞利浦·葛斯顿(Philip Guaston)就是这样的新表现主义画家。他画电灯泡,香烟,雪茄,鞋子,成衣,衬衣衬裤,没有鼻子和眼睛的肖像,鬼脸,面罩,钉着钉子的木棒等这些暗含着个人寓意的具象绘画。
此后出现的德国的新表现主义(Nouvelle Expressionism),是以乔治·巴塞利兹(Geo rg Baselitz)和西格玛·波克(Sigmar Polke)二人为两大代表的新艺术运动。乔治·巴塞利兹(1938-)出生在东德,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当时东德已是前苏联社会主义联盟的一部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影响着整个东欧,巴塞利兹不满和反对当时东德的艺术潮流,被以政治不成熟为理由从东柏林艺术学校开除,19岁时来到西德,马上投入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创作之中。他致力追求真理,但他个人是悲剧的,不幸的,他独居在德国北部的一座修道院的古堡中。这里原是蒙斯特王子的府第,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战后驻军的摧残,已经破烂不堪。在这里,巴塞利兹发展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形象是倒置的。这种倒置不仅仅是针对观众的观看,艺术家本人在创作时也是倒着画的,用巴塞利兹自己的话,这种创作方式是为了“引发出迷惑和震撼,表现出一种挑战的姿态。”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画面本身,而不专注于主题,巴塞利兹的画面中的形象是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狂的笔触绘制而成,看起来很粗鲁、悲怅。
西格马·波克(1942-)是另一类艺术家,他熟悉几乎所有的视觉媒介,可以任意选择创作,他自己也说,他可以用任何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创作,他甚至使用过一种有毒的颜料进行绘画,是一种含有砒霜成分的颜料。他以极端辛辣的态度,毫不留情地讽刺美国的商业艺术和学术霸气,他以玩笑的态度用自己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自己的理念。
德国年轻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主要包括有潘克。约尔格·伊门多夫,安塞尔姆·基弗等人。对于这些年轻一代人,波伊斯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波伊斯给他们以巨大的影响。伊门多夫曾经是波伊斯的学生,他参加了波伊斯的许多艺术活动,也试图通过艺术造成社会和政治影响。但总感到势孤力单无法行事,最终选择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德国现状的担忧和不满。基弗是战后废墟中诞生的一代。他一心想振兴德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并以他自己的创作来体现对于德国历史的看法和思索。他的一个重达7吨的大型装置艺术《打碎的容器》就是一例:基弗用铅钣制成书的形状,并且在上面印上一些历史照片排列在书架上,书架前面散落着玻璃碎片。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原始犹太教义:人把上帝拥有的10种神秘物放置在容器内。其中包括爱,知识,死亡,生存,性等。但人不安分,想知道上帝的秘密,在收集过程中打碎了6个器皿,因此,美德和邪恶就同时散落出来。而基弗的作品中有9种神秘的名称被写在架子上。漏掉的一种就是知识,这样地上散落的玻璃象征的就是散落在世界上的知识,艺术家正是通过这样的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类弱点以及人类当前处境的批评和反思。
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卢西·史密斯对于德国新表现主义有这样的感想:“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似乎形成一个完整的轨道——由完全的抵制到世界性的全盘接受。前辈们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新一代德国艺术家行进更为艰难。新表现主义对他们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学院艺术。”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