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美术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26 17:05:07

 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画颜料”。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00年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自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被广泛应用。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火将蜂蜡熔化、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后还可以打磨抛光。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璃拼装而成的,多用于装饰教堂。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4世纪到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干壁画。《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13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那么,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据记载,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月仍不会干燥。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13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树脂,使行笔流畅、媒剂速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23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Antonueuo De Mess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3.架上油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优越性是什么?
在欧洲,架上绘画是应宗教活动及商业需求而兴起的。中世纪的羊皮纸画和木板上的圣龛画可谓早期的架上绘画。15世纪油画颜料在架上绘画中得以广泛使用,从而产生了架上油画。当时尼德兰(指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的东北部)画在羊皮纸上的细密画和独幅木板画已相当盛行。在木框上绷装画布进行绘画是16世纪威尼斯画派兴起后被大量采用的。早期使用的画布是帆布,之后才有了亚麻布。在意大利等国,圣徒们就是抬着紧绷在木框上的宗教题材的亚麻布油画从事宗教活动的。
布面油画在表现能力、色层弹性、永久保存等方面均超过了水彩画、蛋胶画、湿壁画以及色粉笔画。
就技术而言,油画的优越性表现为:
具有可塑性的膏状油画颜料为画家带来了灵活多变、广泛自由的绘画空间。而且除画笔之外,画家可用刮刀等多种工具作画。画家能够在同一画面的全部范围内使透明与不透明的效果并存。
油性颜料干燥慢,画家可反复涂改画面,并能在画面上直接调色、运色。
油画色彩光亮,利于物象质感的刻画,能够充分表达物象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透明、浑厚而丰富的优越效果。
可用不同的调色剂控制颜色干燥时间,可运用色层的厚薄对比、笔触的变化产生丰富的画面肌理,或在有肌理的表面上作画,或在颜料中加颗粒状物质表现特质物体。
油画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和可塑性。可以一次性完成,也可以多层覆盖,色层不会脱落。油层干后坚实耐久、色彩光亮,颜料在干燥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
可绘制大型布面油画,易运输、易装饰、易收藏、易保存、易清洁。
4.油画的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油画虽然在欧洲绘画中占主导地位,但不足之处显而易见。比如:时间过长,保存不善会变暗、变黄、龟裂、脆化、粉化等。
发黄变暗的原因在于颜料中油的成分以及调色油、上光油的使用。无论使用的油质如何精制,都不能改变油层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发黄变暗的可能性。使用上光油来阻隔空气与色层油膜的接触,待光油变黄后将其洗掉重新上光是目前较为实用的改善油画发黄变暗的方法。为防止油画过早变黄,采用优质的颜料、调和剂、上光油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在油画干燥期间,把作品放于明亮干燥的地方;切忌在日光下曝晒和放置在黑暗、潮湿的地方;否则,也会使画面变黄。
表面龟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底子缺乏韧性;底层含油量大大超过表层;吸油量高的颜料(如煤黑)与含油量低的颜料(如锌白)调在一起画得遍数过多;硬树脂等易龟裂材料的使用;干燥剂使用过多;气候的剧烈变化;挤压等外因。
反光也是透明、有光泽的油画的相应不足。在一定光线角度下,流动的光影给欣赏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画家作画时不得不为避开反光而调整画面角度。亚光颜料和亚光油的使用又会使得画面缺少“湿润感”,而且易使色层变脆、粉化。
油画要求画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作画,否则会出现画面吸油的问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画家的作画激情。
此外,油画的保存与运输都需要适当的条件和设备。与中国画相比,油画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弊端。
5.油画是怎样分类的?
一般意义上的油画分为三类: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1)人物画是把生活中具体的人作为表现对象,揭示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会生活风貌。欧洲的宗教题材作品都是以人物为描绘对象。圣母、基督等形象都来源于生活中的人物形象。15世纪,油性颜料的兴起,使画家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皮肤和服饰的特质与光线和环境气氛的细微差别。贝里尼、达·芬奇、拉斐尔、提香等绘画大师的人物画作品,其真实感如见其人。17世纪的人物画,其形象更为自然、逼真、富有魅力。18世纪人物画技法更为娴熟。19世纪到20世纪,人物画的风格出现多样化。
人物画又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和军事画。
①肖像画包括头像、胸像、半身像、单人像、双人像和群体像等。就性质而言,肖像画又分为纪念性人物肖像、盛装人物肖像、生活人物肖像、自画像等。自画像是众多画家惯用的题材。荷兰肖像画巨匠伦勃朗一生以肖像画作为自己艺术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且作了大约七十余幅自画像。
③风俗画是以表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风俗画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如法国米勒的《拾穗》、《晚钟》等。
③历史画主要表现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意义的事件,其中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现代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达维特的《马拉之死》。
④军事画是以表现战争为主题的作品。如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布列达之降》。
(2)风景画作为一种独立体裁是17世纪荷兰画家始创的。在此之前,景物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油画风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以及现代象征性风景等几个阶段。法国画家柯罗、库尔贝,俄国画家列维坦均是优秀的风景画家。
(3)静物画多取材于日常用具、花卉、水果、食品以及猎获物等。画家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最早可以归入静物画范畴的绘画出现于罗马的庞贝时期,而作为独立画种始于17世纪的荷兰画派。艺术史上,对静画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画家有:卡拉瓦乔、柯尔内斯、夏尔丹、马奈、塞尚等。
6.油画的材质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油画是一种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艺术语言。特殊的品性和纯粹的意味,使它为人类视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油画的独特魅力首先体现在它的材质上。它冲出了湿壁画、坦培拉、蛋胶画等材料与制作上的局限性,在调色媒介的辅助下,通过优越材质的多层重叠及罩染产生出丰富的明暗层次和细微色彩变化,达到再现自然的目的。油画的材质美主要表现在色层和肌理两大方面。
(1)色层之美
色层美是指多次画法的油画中所具有的透明与不透明特性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层次美感,是油画色层固有的秩序与准则。它不像摄影作品靠明暗和色点颗粒记录自然的层次变化,而是靠丰富的色阶和透明的反复罩染产生千差万别的层次效果和画面美感。它是一种技法的结果。通过丰富的色层变化,对象的质感、体积、量感魔幻般地呈现出来。同时,在再现物象和技法制作上充满了美的韵律。
早期的油画依靠底层的单色表现形体结构和明暗层次,表层以透明色揭示物象的固有色倾向。后来,油画发展为有序的塑造与有序的透明罩染相结合产生色层上透明、形色上和谐的美感效果,使油画的材质美发挥出永久的魅力。
(2)肌理之美
肌理美是指由油画特殊材质呈现的突出于画面的立体纹理产生的美感,表现为运笔过程中产生的颜料厚薄堆积。有什么样的制作和塑造,便有什么样的肌理。因此,肌理在油画中是不可回避的。
肌理在油画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古典时期是一种没有起伏的肌理,笔触的厚薄差异极小,肌理美在一种微妙、含蓄的变化中体现出来。随着油画技法的变革,肌理美开始成为绘画中的生命自觉。狂放洒脱的笔触、凝重有力的色彩起伏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肌理美逐渐成为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恰当的视觉形式。
7.油画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1)再现自然美
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交流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艺术更是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
(2)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在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
8.油画有哪些基本要素?
油画属于视觉艺术,构成油画作品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有形体、线条、明暗、质感、空间与色彩。一幅成功的油画依赖于画家对构成油画最基本的视觉要素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独具匠心的油画作品则是对基本要素中某些要素突出的运用,从而形成了许多油画家独特的个人风格。
形体是油画最基本的要素,它包含形状和体积两个方面。形状是指物象外部的空间特征,体积是指物体的三度空间形态。在描绘客观物象时,形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性,要求画家善于把握物象的形态与特征,对物体具有敏锐的视觉反应能力以及深刻的表现能力,能发现并挖掘隐藏在形体深处的表现价值和审美意味。
线条是油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人类最早描绘自然物象就是从线条开始的。它是绘画艺术中不可取代的视觉要素,变化莫测的线条体现着画家对生命的情感体验。垂直挺拔的线条庄严、崇高,有永恒之感;水平线带给人平静、安宁、距离乃至死亡的情感;斜线富有张力、运动、不安和危险感;曲线则表达飘逸、柔情、浪漫的情绪;十字线静穆而庄重;不规则线条苦涩忧伤、躁动不安。
明暗分黑、白、灰三大调子,它也是绘画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丰富的明暗色调能够把物体的形状、空间和质感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从细致刻划到强烈对比,明暗色调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觉画面。明亮的色调平和而爽朗,灰暗的色调沉重而神秘。黑白交织体现着画家的主观情感世界。
质感在写实油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要素,它能在感官上给人以满足和愉悦,能使人产生抚摸的欲求。正因为质感能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引起人的兴奋和冲动,所以写实油画一直受到世人的偏爱。在现代绘画艺术中,质感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对物象的逼真描绘,同时又是所用材料本身质地的不同表现。画面的对视性和趣味性丰富了视觉语言,增强了画面本身的精神性。
空间是绘画艺术在二维画面上产生的视觉纵深度。画面空间并非现实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摹仿,是画家运用线条、明暗、色彩创造出来的虚幻空间,是人的视觉情感中产生的距离空间。大小、高低、虚实、冷暖都能让人产生空间感。在现代绘画中,画家更多地运用色彩创造画面空间。
色彩与明暗是不可分割的,明暗关系就是通过色彩明度体现的。调颜色不能只考虑色彩的明暗,缤纷的世界是由色彩构成的,色彩就是生命。然而视觉对色彩的感知因人而异。一方面有色弱色盲者,另一方面人的主观情感能直接影响视觉对色相、冷暖的敏感度,以及人对不同色彩的好恶。主观色彩形成了画家各自不同的色彩面貌。
9.油画需要哪些常备工具?
油画作画方法多样,其工具也有异同。几百年来油画艺术的历史演变,使绘画工具不断改进。总体而言,常使用的工具如下:
(1)画箱。用来装颜料、画笔、调色板及调和剂等绘画材料的一种工具箱。多为木质,有三条可伸缩开合的腿,用作室内绘画和外出写生。
(2)画架。用来固定画幅。根据画家需要,室内画架可以使画幅上下前后移动;折叠式画架用于野外写生。画架又可以和画箱或画桌结合在一起——画箱式画架。
(3)画桌。室内作画时用来摆放调色板、颜料及其它用具、物品等。专业画桌具备多种功能,能自由移动和调整高度的为最好。
(4)画凳。室内画凳可调整高度,外出写生用画凳可折叠。还有一种能上能下的梯形画凳,用于绘制大型油画。
(5)画伞。外出写生时专用,可以避雨,也可以阻挡阳光直射。专用画伞通常带有固定设置。
(6)画笔。有不同的笔型和大小型号,分动物毛和人造毛两类,用于调色和画面着色。
(7)画刀。有多种造型。主要用来调色、作画、刮色、清理画板等。
(8)调色板。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用于调色及摆置颜料。
(9)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底部装有弹簧片的小油壶可夹在调色板上。
(10)洗笔器。用于洗刷或搁置带颜色的画笔。
(11)画杖。又称支腕杖。作画时用于支撑手臂。
(12)绷布钳。钳口较宽,绷装画布时专用。
(13)订枪。用来固定画布,类似订书机。有大小两种钉型,比普通订书钉略长且坚硬。
(14)小锤和钉子。用于传统的绷装画布的方法。有的小锤一端带有磁性,可以吸钉子。
(15)砂纸或浮石。作底子时用来打磨画布。
(16)木炭、铅笔和橡皮。用来起画稿。
(17)画板。用于素描写生或创作。
(18)报纸或布头。用来擦笔或擦画刀。布头还有擦拭画面的特殊用途。
(19)电动搅拌器。用来制作底料或胶液。
(20)板刷和刮板。用来作画布底子。
(21)加热器。制作胶液或调和剂时用来加热。
(22)大理石板和研磨杵。用于研磨油画颜料。
(23)镜子。从镜子中反观画面,可以发现造型上的错误。缩小镜便于观察整体效果,黑片镜用于观察黑白关系。
此外,烧杯、瓶子、金属盒、金属罐等各种容器,以及尺子、剪刀、钳子、胶带、夹子、天平、铜臼、电吹风、喷枪等都能派上用场。
10.欧洲绘画大师的工作室是怎样的?
欧洲绘画大师的工作室是个什么样子呢?当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获取一些印象。他们的工作室都比较大。委拉斯开兹的工作室约六米高、五米宽、十米长。他的门徒戴尔、梅佐创作的《委拉斯开兹的家庭》是以这位大师的画室为背景的。委拉斯开兹的《纺织女》《宫娥》也同样是把自己的画室稍作结构上的改变之后描绘在作品中。他的大画室里有一个很小的旁门,里面有水、火炉和用来研磨颜料的桌子或长凳,各种工具包括装色粉的袋子,盛油、树脂和溶剂的瓶子、容器等,都放在搁板上和橱子里。作为绘画的创作场地,委拉斯开兹的工作室是无与伦比的。
19世纪末,画家的画室都类似小型博物馆和沙龙,内部装配着古老的家具、铜质器皿、东方风格的窗帘与纺织品。在这种“博物馆”式的工作室里,画家们常常举办招待会,同时出售自己的作品。无论是写实主义画家还是印象派画家皆利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并出售自己的作品。库尔贝在《画室》这幅画里所展示的就是他工作室内类似招待会的场面如图1;《巴齐耶的工作室》描绘的是19世纪末典型的画家画室,里面有钢琴、火炉等,宽敞的窗子挂有黑色的窗帘,用来控制光线,还有休息用的顶楼。
现代派画家的画室通常较小。例如毕加索在巴黎克里茨大街上的画室只有十几平方米,而且墙上没挂几幅画。毕加索在《蓝色的房间》这幅作品中描绘了这个房间。塞尚在埃克斯的画室放有适合制作大幅油画的画架,但墙上没挂任何作品。现代画家的画室内一般没有多余的装饰物,而有书架或书橱。
墨西哥画家芙琳达·卡尔芙因一次意外事故成为残疾人,她的许多作品是躺在床上完成的。她将卧室作为画室,并将镜子和特制的画架装配到一起用来作画。在这种环境下,她画出了一幅幅强有力的富有戏剧性的自画像作品。
11.画家的工作室应具备哪些条件?
画家的工作室在画家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画家必须具备特定的空间用来作画。充足良好的光线、适宜的空间、必需的家具和各式应用工具构成的优良环境有利于创作。
(1)空间条件
工作室的空间大小依据画家通常绘制作品的大小而论。也就是说,工作室的面积取决于画家本人的工作规模,一般不小于12m2。为了观察作品的整体效果,要有退后观看的距离空间。较为理想的工作空间是 5m×6m。除必备的绘画用具外,画室内还应有贮存作品的空间;存放书籍资料的书柜;用于阅读及勾画创作草稿或设计用的专用写字台;用于休息、聊天或摆放模特的折叠式沙发;用于遮挡或柔化光影的白色屏风等。
画室的墙壁可为白色,但天花板及地面不应使用反光强的材料。特别是天花板,最好不要使用白色装饰材料。可使用木质天花板,上光上油都无妨,因为木质天花板的暖色可以中和白色墙壁产生的冷色,能够平衡光线的色彩。同时,漫射进来的光线也不会因反光多而变成散光。地面的颜色以深色中性较好。
此外,工作室最理想的选择场所应是交通便利且僻静的地方。
(2)采光条件
颜色通过光线才能达到视觉感知,因此画室对采光的要求较高。现代画家更喜欢在自然光下工作,自然光的光源充足且强柔相宜。画室的采光窗户以背阴为佳,若是朝阳则需要用白色帐幔柔化太阳光。画室内采光应避免平光,因为平光不利于写生,理想的写生光线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从位置较高的窗户投射进来的光线有一定的斜度。顶光是人体写生较理想的光线,可以用天窗采光获取顶光,在顶光下人体微妙的结构变化较为清晰,易于观察和表现。因此,画室内设天窗是很有必要的。
大多数画家在白天利用自然光作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画家不能利用人造光作画。有些画家利用灯光进行创作或写生,但由于白炽灯的光线偏暖,而日光灯的光线偏冷,所以利用灯光作画最好两种光线并用,60瓦的日光灯可加上100瓦的电灯泡。由于日光灯的灯体太长,所以用较短的日光灯并列起来使用可以集中光线。人造光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写生需要随意调节光线的照射方向。
12.油画架有哪些类型?
油画架是画家写生和创作油画时用来支撑画幅的。它能够使画幅直立,便于画家工作。画架是伴随着架上绘画的兴起而产生的,它的实用功能几经改变。发展到今天形式已多种多样。油画架大体分三类:室内型,户外写生型和写字台上用微型画架,如图2。
(1)、(2)是欧洲较古老的画架样式,它只能使画幅上下调整和稍作前倾。
(3)、(4)两种样式在欧洲流行已达几个世纪,现在美术院校里仍在采用。
(5)也是欧洲传统画架中的一种,顶部装备有鹅颈型的白炽灯,可根据画家需要调整光线角度。
(6)这种画架能上下前后调整画幅,功能齐全,但无法绘制大幅作品。
(7)、(8)这两种样式是目前专业画家较多采用的类型,底部装有万向轮,可随意选择摆放地点,能绘制较大尺寸的油画。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这类画架,有的安装了金属丝杠,可通过手柄来调节画幅的高度,并设有可放置画笔、颜料等用品的托板,工作起来舒适惬意。最近又有一种可使画幅平躺的油画架上市、功能更是齐全,免除了画家需要作品平放时,在画架上卸下又安装的烦恼。
(9)、(10)属于户外作业型画架,具备下列条件:轻便、坚硬、可折叠、有高度,以便在需要时站着作画,而且要确保支撑在画架上的画幅牢固而稳定。传统的户外写生型画架多为木质,现在市场上也有铝合金材料制做的写生画架,造型更为轻巧。
(11)专业风景画家曾使用过的带有太阳伞的金属写生画架。这种画架易于拆卸组装,便于携带,太阳伞也能随意调节角度。
(12)微型画架是一种摆放在桌子上使用的小画架,多用于绘制小幅细密画。
13.调色板有几种类型?
调色板是用来调和并搁置新鲜颜料的平整板面。木板、玻璃板、塑料板、卡纸、大理石板、白色瓷砖均可作调色板用,这完全根据画家的个人爱好及特定时间选用。调色板的产生时间很难确定,但作为油画的必备工具,它能代表画家的个性和工作精神。有的画家在着色前用调色板作颜色稿,探求色彩大的结构关系,然后调足量将这些颜色搬上画面。
调色板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现在出售的调色板以长方形居多,可能因为长方形调色板易于制作而且这种形状适合放进油画箱内。调色板多为木质,由三合板或薄木板加工而成,长约四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靠边有一个可供拇指伸出的卵圆孔,边缘向内弯曲适于手握。拇指孔处有一木垫,托起来轻便、舒适。木质调色板与亚麻布的颜色近似,调出来的颜色用于画布无需进行色调转换。较为讲究的调色板是用梨木、苹果木或胡桃木制成的,不易变形且表面光滑、易清洗,如图3。
(1)椭圆形调色板。这是最正规最方便的手握式调色板,产生于19世纪。
(2)较大的椭圆形调色板,具有阿拉伯式的浪漫曲线造型。手握时可以用小臂支撑。
(3)长方形调色板。现代画家常用的一种样式。为适应小型油画箱,市场上有折叠式调色板。
(4)簿子式可撕页的调色板。由许多层防漆纸或不透水的白色羊皮纸装订而成,可一页页地撕下来,避免了清洗的麻烦。目前国内市场未见有售。
(5)英国画家乔书亚·雷诺兹(1723-1792)使用过的调色板。形状奇特,有一只手柄。
(6)法国当代画家克劳德·伊维尔使用的调色板。手握处较厚,托色处较薄。较大些的调色板手握处镶有金属块,以使板面重量均衡。
画家们并不都使用调色板。点彩派画家修拉用锡盖代替调色板;毕加索在报纸上调色。另外,用玻璃作调色板有两大优点:一是为防止未用完的颜料干燥结皮,用完后可将玻璃板浸入水中存放。二是可根据画面的底色更换玻璃板下的衬托物(白纸、灰色纸或亚麻布等)。但玻璃板必须摆放于平整而稳固的支撑物上。
14.木质调色板使用前如何处理?
因木质调色板吸油,所以使用前必须特殊处理。
方法之一:刮胶。刮胶是最直接的处理方法,但无论动物胶还是白乳胶都有水分,单面刮胶有可能使木板卷曲变形,所以需要反正面同时刮胶。所使用的胶越浓越好,不得兑水。同时注意防水。由于胶的可溶性,刮胶处理的调色板怕水,湿水部位易变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不要急于擦拭,待自然晾干或烤干后就会恢复原样。
方法之二:涂油。这是一种较传统的处理方法。具体作法是:在调色板上反复涂擦熟油,直到调色板不再吸油为止。油干后将调色板用刀刃刮平或用砂纸磨平,最后用布蘸生亚麻仁油或核桃油在板面上擦一遍即可使用。简便的涂油方法是直接在新调色板上刷一遍亚麻仁油,然后用布反复用力擦,调色板就不会再渗油了。
方法之三:用清漆或桐油将调色板刷一遍,可以只刷使用的一面。
方法之四:打鞋油。将无色多功能鞋油涂于调色板上,先让木板吸收一下,再用布像擦皮鞋那样将调色板擦亮。注意,涂上鞋油后,停留时间不要过长,以防鞋油干后不易擦掉。可以多擦几遍,直至板面发亮。只擦使用的一面即可。
方法之五:打蜡。将蜂蜡或石蜡放入金属容器(如易拉罐盒),加热熔化后涂于调色板上,再用火烤的办法,使蜡液渗入木板中,最后用布擦拭。这样处理的调色板光亮、防水、不油腻,木板色质好。
处理调色板的方法很多,只要能使调色板不吸油均能采用。市场上出售的高质量调色板一般都是处理过的,可直接使用。
15.调色板上的油画色应怎样排列?
调色板上的颜色排列并无一定的法则,可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定。一般习惯于从右至左,按暖冷两大系列由浅色到深色排列。如白、中黄、土黄、朱红、土红、赭石、熟褐、翠绿、群青、黑等。还有一种色相较全面的排列方式,从右上角开始,逆时针方向排列:白、柠檬黄、淡黄、中黄、桔红、朱红、大红、深红、玫瑰红、紫红、紫罗兰、群青、普蓝、酞青蓝、钴蓝、湖蓝、粉绿、草绿、翠绿、深绿、橄榄绿、土绿、生褐、生赭、土黄、赭石、土红、熟褐、黑。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颜色同时挤在调色板上,除非有足够大的调色板。画家可根据自己的用色习惯进行选择。总的原则是白色、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灰色由浅至深或由深至浅的排列,将明度及色相相近的颜色靠在一起,便于调色
16.如何清理调色板及保存多余颜色?
画家在调色前挤到调色板上去的颜料不要太多。根据一次性用量的多少来定,不常用的颜料可以随用随挤。白色用量较大,可多挤一些。
每次作画结束后可以将多余的颜色刮下来,依次放到玻璃板上,然后将玻璃板放入水中,以备下次使用。如果调色板的反正面都被油类物质彻底处理过或者是不怕水的塑料质调色板,也可以直接放入水中。由于水中也有氧气,故不可长时间放置。亦可将刮下来的废颜料贮存于密封的瓶内,瓶内加些亚麻油或核桃油,下次作画时当灰色使用,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调色板中间的调色部分要在每次作画之后清理干净,可用布蘸松节油清洗。特别是对优质调色板更要善加保养。如果油画颜色放置过久干在上面,用刀硬刮会损伤调色板,这时可先在火炉上烤一会儿,再用刮刀清理就变得很容易了。或者将软皂薄薄地涂于调色板上,停留一段时间可以使干油画颜料层溶解。
17.如何选用油画笔?
油画笔在油画绘制过程中发挥着最基本的功能。得心应手的画笔,能给艺术家的工作带来情趣。油画笔的选用取决于作画手法。不同质地、形状、型号的画笔,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1)质地与作用
鬃毛画笔:多为猪鬃,弹性强、结实、有强度。着色时常会留下鬃毛印痕,能挑起浓稠的颜料。可搓、擦、刷,一般不会出现笔毛粘在一起的现象。多用于厚实的有笔触肌理的画法。
貂毛或獾毛画笔:属于高级油画笔,软硬适中,着色时较柔和、均匀,没有笔触痕迹,适于画面的细部刻画。松鼠毛、猴子毛油画笔也属于软毛画笔。
牛毛和骆驼毛画笔:属于软毛油画笔,多用于罩色。
人造毛画笔:具有貂毛、獾毛等高级油画笔特性。人造毛可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画笔,这种笔既能柔和局部颜色,又能进行细部刻画。但它不能放入水中浸泡,其毛在水中易变形。
(2)形状与作用(图5)
①圆形画笔:最古老的一种油画笔。它有一个钝的笔尖,可用来制造较圆润柔和的笔触;小号圆形油画笔可用来勾线,侧锋使用能出现大面积的模糊的色晕,也可用于点彩技法。
②平头画笔:扁身平头油画笔直到19世纪才出现。用于制造宽阔、拖扫式的笔触;可用平头侧边画出粗糙的线条;转动笔身进行拖扫式用笔,可出现粗细不均的笔触。
③榛形画笔:扁身圆头,又叫“猫舌笔”。兼有圆头、扁平两种画笔的特性,但难以控制。在表现曲线状的笔触时,它是一种更优雅、更流畅的画笔。
④扇形画笔:属于新型特制油画笔,笔毛稀疏,呈扁平的扇状。用于湿画法中的轻扫与刷,或柔化过于分明的轮廓。喜欢薄画法的画家常使用这种画笔。使用扇形笔揉色时,必须保持清洁,否则会妨碍它的灵巧性。
(3)型号与作用
画笔型号与用途的关系最为明确。大型号画笔通常用于制作大笔触肌理和铺大色块,而小型号画笔通常用来画细线与色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画笔型号不统一,不同品牌、质地的同型号画笔差异很大。并且型号的划分也不一样,有0~24号、0~12号、0~16号等。鬃毛等硬质画笔大小型号齐全,貂毛等软质画笔一般没有大号笔,而扇形画笔(多为鬃毛或人造毛)没有小号的。
(4)特型工具的使用(图6)
①板刷:特别适宜画大幅画,有时小板刷可替代大号画笔使用。板刷另外一个作用是给干透的画面上光。
②油画滚子:用来铺开颜色和创造质感。使用油画滚子从刚画过的地方轻轻滚过可以将笔触压平,并使颜色扩散开来,产生其它绘画工具难以达到的效果。
油画笔的选用与画家的作画习惯有很大关系。现代画家常常只用一种笔型(多用平头笔),或仅用一只大号笔从头画到尾。但专家们仍建议油画写生者拥有下列笔型(型号按0~24号区分):
4号貂毛圆头笔1支 4号鬃毛平头笔1支
6号人造毛圆头笔1支 6号獾毛平头笔2支
6号鬃毛榛形笔1支 8号鬃毛平头笔3支
12号鬃毛平头笔2支 14号鬃毛棒形笔1支
20号鬃毛平头笔1支
18.怎样操握油画笔与调色板?
(1)操握油画笔的方法,如图7。
画笔是画家用来着色的主要工具,画家持笔作画时,手、腕、臂都应自然伸展。在刻画细部时,通常握住笔杆的前部。大面积地铺色时,一般握住画笔的尾端。具体的用笔方式有六种。
①稀薄画法中的持笔方法,手握笔的末端,手势轻松,用笔柔擦自如。辅大色调时,常用此法。
②属于常规持笔法。手指握住画笔的中央部位。
③用掌心握笔。(2)与(3)两种常规持笔方法交替使用,是画家采用最多的方法。
④在干画法或原画法中要将画笔抓在手掌之中,使笔杆与画面几乎处于平行状态。运用臂力作画,有一定的力度。
⑤这种持笔法,特别适合精致的细部处理,手指捏住画笔前端接近金箍处。在使用细小的貂毛画笔刻画细部时采用此法。
⑥手指捏笔的位置离金属箍远些,运笔也轻松了一些。点彩画法多用这种持笔方法。既能用笔尖点,也能将画笔侧于画布之上,用笔毛的侧面点画。
(2)操握调色板的方法。
现代画家多数喜欢将调色板搁在桌上进行调色,绘制巨幅作品或野外写生时,才持调色板作画。持握调色板的传统方法如图8,手里的布块用于擦笔。
19.如何选择与保养油画笔?
油画笔由三部分组成:笔杆、金属箍和笔毛。油画笔的质量关键在笔毛,购买时要检查笔毛是否粗细均匀、自然,不应当是修剪过的。商店出售的画笔笔毛通常是用胶粘在一起的,用手捻开后不应呈散开状,同时要查看金属箍是否牢固,有横向波纹的较好。最后要看画笔握在手中是否舒适。
油画笔如果保管得当,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画笔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以免颜料干在笔毛上,长期不用时应彻底清洗并用纸封存。
(1)若短时间不使用,可先用布或纸把残留在画笔上的颜料擦掉,再用松节油清洗后浸于水中。
(2)用松节油清洗使用过的画笔,可准备两个盛松节油的广口瓶(如果酱瓶),一个用来初步清洗,除去画笔上存留的颜料;另一个用于进行第二次清洗。
(3)彻底清洗的方法,如图9。
①用松节油清洗后,将笔蘸清水或温水在肥皂上摩擦(注意:不能用开水,因开水对画笔的金属箍有损害)。
②用手指挤压或在手心里转动笔毛。
③反复上述动作,直到皂沫变白。
④用清水冲洗后,理顺笔毛,用稍硬一点的纸条将笔包起来存放,以备后用。
清洗画笔时,用力要适度,否则易伤笔毛。所用皂液必须是弱碱皂(国外有专用的画笔清洗皂),以防笔毛硬化。可以使用丝毛洗涤剂,绝不可使用油漆稀料,它会使笔毛因失掉油质而脆化。磨短了的油画笔通常会被丢掉,如果在火苗上加热金属箍,将笔毛拉出一点而不改变笔毛的形状,便可延长画笔的使用寿命,这样做不仅节约而且有趣。
20.洗笔器的作用及制作方法如何?
洗笔器并非只用于清洗油画笔,它还是作画过程中用来短时间存放画笔的容器,容器中盛有松节油,可溶解悬垂于容器上油画笔的残余颜料,美中不足是松节油容易挥发。洗笔器的另一个用途是能够使画笔悬垂,笔头垂于容器中,而笔毛又不触及容器,可维持笔头的形状,一旦笔头变形是很难恢复如初的。
许多画家喜欢将使用中的画笔暂存于水盘中,这样笔杆的前部常因浸水而脱皮。如果使用洗笔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无论是松节油,还是水,画笔都不能长时间置于洗笔器中,时间过长松节油对笔毛也会产生伤害,况且一旦松节油挥发掉画笔可能作废。虽然水挥发慢,但水含氧,同样会使笔中的颜料变硬。一旦画笔上有变硬的颜料,应用香蕉水等溶剂软化处理之后再进行清洗。
洗笔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0。上面一层的底盘上满是小孔,松节油、溶剂汽油等清洗液将画笔上溶解下来的颜料,通过小孔落于底层,这样以来,被上端弹簧固定而悬垂的油画笔能够始终处在干净的溶剂里。
洗笔器可以自制,并且自制的洗笔器更实用。用广口的玻璃瓶作溶剂容器,再用一个恰好能置于其中的小油漆筒或易拉罐,剪去顶部,倒置后用铁钉在筒底部打若干小孔,筒底向上放入玻璃瓶中,并加以固定,注入松节油即可使用。使用方法:将含有颜料的画笔在自制洗笔器中涮洗干净之后,拧好瓶盖搁置一旁,颜料将逐渐沉入瓶底,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瓶中松节油仍旧是清的。因有隔层,底部沉淀的颜料不会泛上来。每次使用后用盖子封好瓶口,可防止松节油挥发。之所以使用玻璃瓶作容器,是因为能察看出沉淀了多少颜料,过多时就要清理一番。
21.油画刀的种类有多少?
在绘画工具中,油画刀也是常用的工具。刀片多为钢制,也有塑料制品,一般没有锋利的刀刃。油画刀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如图11。刀片的形状或圆、或方、或尖,甚至还有锯齿形边缘的。但无论刀型如何变化,就其功能分三种类型:调色刀、画刀和刮刀。但在使用过程中,每一种油画刀都兼有多重功能。
(1)调色刀。用于在调色板或平板上调和油画颜料。一般刀身较长,头圆,柄直,硬度与弹性适中。刀面平滑而光洁,有利于擦拭。圆头刀片设计是一个重要特征,调和颜料时,可以很快抹开颜料,刮颜色时又不会伤及底板。
(2)画刀。绘画用刀刀片轻薄、精巧、极富弹性。刀面与柄之间有弯曲的金属杆连接,这种特殊设计避免作画时手指触及画面颜色,同时又使画刀在控制上更为灵活自由。刀刃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三角形、钝角形等,长短大小亦有区别。用画刀作画能达到画笔难以达到的效果。画笔的使用往往与画布垂直或呈一定的角度,而使用画刀时,刀片几乎与画布平行。画刀是现代画家的常用工具。
(3)刮刀。主要用来清理调色板上的废旧颜料。刀片较硬,形状类似工人用的铲刀。但在实际运用中,大号调色刀、画刀也常常用来刮色。但不能刮调色板上的干颜色,因为刀片较薄、易折。有一种直柄的塑料刮刀,能确保使用时不会损伤调色板,特别是纸性调色板。
(4)辅助性刀具。
手术刀或纸工刀:用来修理画布上凸起的线头,清除画面的小颗粒或污点。
大刮刀:主要用于制作大型画布底子,在现代绘画技法中用于大面积涂色,如图12。图12中的(1)是16、17世纪欧洲画家使用的旧式的大画刀。(2)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伊维尔所使用的大刮刀。
22.怎样使用支腕杖和油壶?
支腕杖主要用于作画时支撑手臂,又称“画杖”如图13,它是长度不同的细圆棍,两端粗细不同,较细的一端呈圆球状。较高档的支腕杖镶有象牙球或环形软垫。作画时,一只手握住较粗的一端,另一端靠在画幅的外框上,持笔的手就可以倚在画杖上作画了。画杖最好用坚硬而轻盈的木材制作,要求外表光滑笔直,可以在绘画时作直线尺用。画杖是画家刻画细部非常重要的工具。较长的画杖还可以在审阅作品时作手杖用。
小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可以固定于调色板上,有单独的,也有两个并置在一起的,还有在带格子小盒中装不同油剂的。油壶底部大都带有夹子,密封盖可防止油的挥发,如图14。许多画家自行制作小油壶,比如将装胶卷的塑料盒固定于调色板上(可用乳胶固定),用水泡一下就可以取下来。
如果固定不好,一旦碰倒就会造成许多麻烦。作大画时通常以稍大一点的敞口玻璃瓶或其它容器代替小油壶。调色油、松节油、润色油、上光油等可以放置一起备用。
23.油画箱的类型与功能有哪些?
油画箱是画家作画的重要工具之一,多为木质,如图15。
(1)最常见的油画箱形式。有三支可伸缩开合的腿,能够将箱体架起一定的高度。箱内可存放颜料、画笔、刮刀、调色剂、擦笔纸等多种绘画用品。调色板即使不清除剩余颜料也能装入箱内,而不会污染其它用品。在箱盖内还有一张备用木板,可以存放外出写生时未干的小幅纸板画。能够前后倾斜的箱盖可以充当画架之用。
(2)19世纪欧洲画家使用过的油画箱,由工厂生产、出售并被画家普遍采用。
(3)小型油画箱。轻巧、坚实,倍受部分画家青睐。
(4)野外画风景小色稿最为实用。
(5)内部铸模的塑料油画箱。
(6)配有小型画架的油画箱。这种架式油画箱的特点是画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使画面倾斜;可通过调节来固定不同尺寸的画幅,但画幅尺寸不能超过 92cm×65cm;可以通过折叠腿架调整高度;可以使贮存颜料的抽屉处于半开状态,这样就有了一个放置调色板的牢固的平台;画架式油画箱,省去了画家外出写生既要带画架又要带画箱的烦恼。
24.油画桌的类型与功能有哪些?
在室内作画,需要一个可放置调色板、画笔颜料、调色液等绘画用品的画桌。部分画家通常利用普通桌子,或者将油画箱支起来用。但专用油画桌更为实用,如图16。
(1)欧洲画家使用过的画桌类型。
(2)欧洲画家使用过的简易型画桌。
(3)将医用小推车稍做改装后的画桌。
(4)日本产的多功能画桌。它有两个可开启的扇形门。里面可放各种调色液、上光液、胶、洗笔器等物品,中间的抽屉可放置画笔、颜料、刀具、书具等。桌面分两部分,能向两侧滑动,空开的中间部分可用来调色。
(5)画架式画桌。它将画架、画桌结合在一起,绘制小幅作品时,非常实用。
(6)写字台式画桌。它由两个带四个抽屉的小橱和一个倾斜桌面组成。画家在这种画桌上看书、写字、设计、勾画创作草稿等。
25.画凳的类型与功能有哪些?
专业画凳比普通的凳子要高些,并且能够调节高度,类似医用圆凳,通过旋转进行上下调整,如图17。
(1)传统的样式。画家能够半坐或半站着作画。
(2)带有包皮座垫和后背的金属画凳。不仅可以调节高度,还可以通过四个脚轮使画凳在室内任意移动。底端的圈梁用于歇脚。
(3)绘制巨幅油画时的梯形画凳。市场上出售的铝合金三角架能够替代。
(4)外出写生型三脚画凳。可折叠,易携带。凳面通常是厚帆布的。
26.内框的形式及结构是怎样的?
在画布上作画,需要先将画布绷在木框上,这种木框称为内框。内框要求用料干燥、挺直、耐久不变形,易于钉钉子。最常用也较理想的木料是白松木,但要尽量避免节疤,如图18。
(1)最传统的标准型内框。四个角均为直角,外边缘略高于内边缘。尺寸较大的内框还要增加内撑。
(2)内撑的厚度不能超出内框内边缘,以免触到画布,影响作画。制作内框的木条厚度要根据内框的大小来定。通常木条的宽度约为3~4cm,外边缘厚度约为2~2.5cm,内边缘厚度约为1.5~2cm。
(3)内框四角的传统连接方式。标准的连接处不能上胶,穿插起来即可。并且有一个木楔从结合处的内角插入,目的是一旦绷好的画布松弛,可以通过木楔将内框撑开些,画布自然会拉紧。
(4)绷紧后的大型画布,最好在木框背部再用三合板将四角固定一下。如果内框的四角绷布之前就是固定死的,那么绷装画布时要尽量紧一些。
27.欧洲、美国、日本、台湾的通用内框尺寸是多少?
用于绷装画布的内框本应根据画家构图的需要来定制,欧洲绘画大师的许多作品即如此。大约17、18世纪、画布制造商和画商们为了市场交易的需要,编制了国际通用画框尺寸表,用于绘制商品油画。现今许多画家使用标准画框只是为了方便,从事油画创作时仍然常常自行设计画框尺寸。
在通用内框尺寸中,人物、风景、海景的内框比例各不相同。风景与海景画框要比人物画框扁长,这是为了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有些画家也常采用方形画框,如60×60cm,80×80cm等。大陆画家更多采用欧洲通用画框尺寸。
欧洲、美国、日本、台湾通用画框尺寸如下:
28.绷装画布的工具与方法是怎样的?
绷装画布的传统工具是小锤和鞋钉。画布裁剪时要比内框长出三至四公分,宁大勿小。首先从内框四边的中间部位开始(注意画布要钉装在有斜面的内框一侧)。将画布拉紧,每边先钉三颗钉子,如图19。然后从中间部位依次钉向四个角,钉子的间隔约为3~4公分。不要把钉子全部钉入木条中,以便调节或拆卸画布。
枪式钉书机、钉枪、宽嘴钳等专用工具的问世,使绷装画布的方法变得省力而有趣。如图20,先用钉枪在木框长边的中间部位钉上三颗钉,然后将木框倒置用宽嘴钳将画布拉紧,在相对的一边再钉三颗钉。用同样的方法钉紧两个短边。借助钳子依次将画布由中间到边角拉紧,包角时将画布折叠一下用钳子紧一紧,再用钉枪钉实。边缘多余的画布固定于画框后面即可,如果没有枪式钉书机,可以用普通订书机代替使用。使用普通订书机时要注意将底座拆下,用普通钳子绷画布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画布。
用传统方法绷装画布,可以用图钉代替鞋钉,既方便又实用。
对于不需要装外框的画框,绷装画布时,画布要大于内框五厘米左右,钉子钉在内框的背面,包角时布角内藏,如图21。
29.如何防止绷装画布时画框走形?
画布绷好以后,画面不平、画框走样变形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内框本身质量不好,四角的接合不规范。二是画布歪斜。画布如果用手撕很容易走样变形,致使画布四边与内框四边不平行。三是绷装画布时用力不均。
解决办法:如果是内框的问题,那就更换一个质量好的,或者在四角钉上大一点的直角三角木板。如果是画布问题,绷装之前要检查画布四角是否成直角。将画布从中间对折,察看四角是否两面对齐,若不能对齐,则说明画布倾斜,要通过拽拉等方法,使画布恢复方正,同时改变从中间开始绷装画布的方法。首先将画布四角包好固定,然后用宽嘴钳一一将四边拉平固定,关键在于拉出的画布边缘要与内框外边缘距离均等,这样画框就不易变形。另一种方法是先将画布的一边固定好(先固定好该边的两个角),再固定另两个角和对应的布边,之后再固定两侧的布边,同时注意用宽嘴钳拉紧画布时不能生拉硬拽,用力要均匀。只要画布经纬线与木框外边平行,就不会出现画框走形现象。
29.如何防止绷装画布时画框走形?
画布绷好以后,画面不平、画框走样变形的原因大致有三个:一是内框本身质量不好,四角的接合不规范。二是画布歪斜。画布如果用手撕很容易走样变形,致使画布四边与内框四边不平行。三是绷装画布时用力不均。
解决办法:如果是内框的问题,那就更换一个质量好的,或者在四角钉上大一点的直角三角木板。如果是画布问题,绷装之前要检查画布四角是否成直角。将画布从中间对折,察看四角是否两面对齐,若不能对齐,则说明画布倾斜,要通过拽拉等方法,使画布恢复方正,同时改变从中间开始绷装画布的方法。首先将画布四角包好固定,然后用宽嘴钳一一将四边拉平固定,关键在于拉出的画布边缘要与内框外边缘距离均等,这样画框就不易变形。另一种方法是先将画布的一边固定好(先固定好该边的两个角),再固定另两个角和对应的布边,之后再固定两侧的布边,同时注意用宽嘴钳拉紧画布时不能生拉硬拽,用力要均匀。只要画布经纬线与木框外边平行,就不会出现画框走形现象。
30.画布做底后易松怎么办?
由于画布的质量问题,湿水后容易出现松紧变化。作为湿水后收缩性较大的画布一般不要采用湿绷法。如果使用带底子的成品油画布,绷装之前需将画布均匀地喷些水,待画布松软后再绷到内框上,这样不会使底料破裂。
有木楔子的画框,要在绷好画布以后再将木楔打入内框内角,做好底子后轻轻敲打木楔就会使画布绷紧。如果是带死角的大型画框,画布做底后变松,是令画家头痛之事。采用粗线精织的纯亚麻布一般不会出现松弛现象,名画家多使用优质亚麻布。若使用普通亚麻布或棉麻混纺布,先用图钉将画布固定到画框上,用水将布面打湿,待布面干燥后再将画布拉紧一次。使用图钉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拆卸。如果第一次湿水后画布松弛较大,可重复一次,最后再用枪式订书机将画布固定死。注意不要一次性将图钉全部起下来,应边起图钉边固定。
大型画框的绷装方法应先固定四角,由外及内依次固定画布。或是四角固定好以后,四边简单固定一下,湿过水待画布干松以后再认真固定,这样画布就不易变松了。如果第一次将画布绷得过紧,木框有时会凹凸变形。棉质画布湿水后易紧缩,干燥后才松弛,所以先采用简单固定的办法较好。
阴天空气潮湿,画布常出现松弛现象。如果稍稍松弛,天晴后会自然绷紧,不影响作画。如果松弛得厉害,就要再绷紧一些,但不能过紧,免得晴天后画布收缩,木框被强拉变形。
31.为什么亚麻是油画布的首选材料?
16世纪以后,画布成了油画的主要依托材料,在众多的麻、棉织物中,纯亚麻布是最理想的优选画布。
(1)除合成纤维外,亚麻布是纺织品中最结实的一种。其纤维强度高,不易撕裂或戳破,可任由调色刀在上面刮、压。
(2)由经纬线交叉编织而成的密实亚麻布,有着良好的着色性能。
(3)亚麻布是经亚麻捻成线织成的,表面不像化纤和棉布那样平滑,具有生动的凹凸纹理,画家常常利用亚麻布这一微妙有趣的材质美感。
(4)亚麻布与亚麻仁油取自同一植物,有着相同的化学特性,能相互支持。
(5)亚麻布有单线织(SW)和双线织(DW)之别,易于处理成不同厚度、不同粗细、不同纹理的多种规格。粗纹理亚麻布适合用大笔、刮刀作画,是呈现大刀阔斧、酣畅淋漓笔意的理想画布。中密度亚麻布平整,纹理均匀,最适宜写实风格中揉搓罩染的表现方法。细纹理亚麻布多用小幅作品,适于细密绘画风格。
(6)在保存和修复方面,布面油画优于其它支承物上的油画,其中亚麻布居首位。亚麻一般生长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比利时和爱尔兰即是亚麻的主要产地。成熟后的亚麻从根到叶完整地收割,让其腐烂,留下坚实的纤维,然后纺织成布。由于纹理和厚实程度不同,出售的亚麻布从幅宽一米左右到三米多不等,特制品幅宽达四米多。
纯亚麻价格较高,因此有半亚麻和棉麻混纺等廉价品种。由于棉和麻随湿度变化而涨缩,因此,混纺织品不适合做大幅画布。
32.如何鉴定亚麻布的质量?
市场上出售的优质纯亚麻布价格较高。价格也能体现亚麻布的质量。廉价的亚麻布大都以麻絮织成,纤维较短。个别商家把半亚麻布、棉麻布混同亚麻布出售,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加以区分。
(1)透光检看经纬线的粗细是否均匀。如果经纬线过于均匀,可能是棉类织物。
(2)拉紧布纹检看编织的密实度。
(3)优质原色亚麻布呈棕色,有光泽感,吸水均匀。麻质不好,被处理成柔顺纤维的亚麻布,吸水不均匀,弄湿后会变黑。
(4)外精纺亚麻布,表面毛绒越少越好。
(5)半亚麻布的纵横松紧度不同。
(6)扯一根线头,如果两端有弯曲和分叉现象,该线为棉线。被扯断的亚麻线,两端应是平滑的,否则不纯。
(7)如把烧碱水涂于画布,那么亚麻会呈现棕黄色,棉布呈浅黄色。
33.画布为什么要做底子?
以亚麻布等纺织品作画布,必须经过预先处理方能使用。所谓“处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纺织物纹理之间的孔隙,创造一个既节省颜料又适宜绘画的纹理表面。纺织物孔隙多,对于较精致的绘画作品来说,直接在上面作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画布上作画,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画颜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与颜料色层隔离开,以免颜料中的油侵蚀纤维,同时防止色层受到从画布后面渗透潮气的损害。油画颜料中的酸性物质能使画布变脏,而潮气又会氧化色层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画布底子的处理与作品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3)良好的画布底子,能保证着色层的明亮度与鲜艳度。不合格的底子或没有做底子的画布,着色后会使画面灰暗。
(4)亮底子能够提高画面颜色的鲜明度。(详见“底色对画面有哪些影响?”)
(5)做过底子的油画或坦培拉绘画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蚀,可以通过“换背术”,将色层从旧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34.做油画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胶类
用于制作画布底子的胶类有:动物胶(骨胶、皮胶等)、植物性树脂乳胶、白乳胶等合成胶。
(2)油类
用于制作油质画布底子的油类有:松节油、亚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剂。
(3)支承材料
软支承材料:纯亚麻布、半亚麻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胶合板、纤维板、纸板、金属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称白垩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市场上出售的大白粉为60%碳酸钙与40%碳酸镁的混合物。做底料时只能与胶结合,若与油结合会变成油腻子。可用大理石粉替代大白粉。
铅白粉(碳酸铅):中国古称官粉、胡粉。古代欧洲画家多用它制作底子或白颜料。因有毒,现代画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钙):做底子多用天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垩密实、明亮,但柔韧性差。在木板等硬质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钛白粉(二氧化钛):有较强的覆盖性,常与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锌与碳酸钡):学名为锌钡白。有的材料专家不主张单独使用立德粉,可与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涂料
“GESSO”意大利语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涂料,可直接涂于绷好的画布上。传统的GESSO由兔皮胶、大白粉与白颜料(钛白或锌白)混合而成。现代合成胶(丙烯类)与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于丙烯画,也可以用于油画。它干得快、不开裂,操作简便。市场上出售的成品底涂料有白色、土红色和银灰色。
(6)辅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许能增加粘合剂的弹性。
明矾:一公斤胶液中加入10克明矾,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喷涂画布的两面,能防腐、防虫、抗湿。
35.古典油画的底子类型有多少?
古典油画无论在木板或画布上作画,都需要进行涂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结材料和填充材料两类。根据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画有八种制底方法。
(1)胶底。古代大师常使用动物胶,如骨胶、兔胶等。最好的是羊皮纸胶,可用清水浸泡、加热熔化。
(2)白垩底子。白垩(碳酸钙)粉、锌白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垩底子。白垩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亚麻籽油,使用这种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胶涂底层。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术记载起,画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一种易碎而柔软的物质,作底子时需要用水稀释,并溶入少量碳酸铵。
(5)鸡蛋底子。鸡蛋黄能增加底子的柔软性。蛋黄底作为最后涂层使用时,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蛋清蛋黄都可以作白垩底子的添加剂。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钙)也称轻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异常的明度,制法与白垩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制作半白垩底子一样,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两份熟亚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垩、半白垩和油底子上,根据画家的需要,薄涂各种透明色来制作色底子。鲁本斯曾把木炭、白颜料、结合剂混合后涂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银灰底子。
36.如何使用乳胶做底子?
乳胶有植物树脂乳胶和合成树脂乳胶两类。以水作溶剂,干后胶膜有弹性且透明,是制作画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胶属合成树脂乳胶——乙烯胶。最适宜作绘画材料的白乳胶为聚醋酸乙烯乳液,这种胶浓度高,干后胶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韧性,不开裂。
乳胶的质量对于画布底子至关重要。胶底干后,用手在画布背面按一下,若有开裂声,说明乳胶质量不好。购买乳胶时,应打开盒盖察看其浓度,浓度越高越好,兑水的乳胶不易保存。若盒盖的边缘有干透的乳胶皮,检查其透明度和柔韧性,坚硬易断者不能使用。
使用乳胶做底子的常见方法有:
(1)若画幅较小,用刮刀将未兑水的乳胶在画布上刮两遍即可使用。或者先用兑水的胶液刷一遍,略干后再刮一遍纯乳胶。
(2)先用兑水较多的稀薄胶液涂第一遍,干后多加胶少兑水(以能在画布上拖动刷子为准)涂第二遍。涂第三遍之前用细砂纸将布面打磨一遍,清除掉凸起的线头。这样涂刷四五遍即可。反复涂刷胶液是为了减少画布的松弛度。但用胶不能过多,只要确认布孔全都填充为准。用胶过多会影响画布着色。
(3)粗纹理画布不能单纯刮胶,必须在涂刷第二遍胶液时加入大白粉或立德粉,水、胶、粉的比例约等量。用同等比例的胶粉液刷第三遍。其间用砂纸对表面稍作修整。最后用稀释过的胶再涂一至二遍。无论粗纹理画布、中密度画布还是细纹理画布,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来做白色底子。在做白色底子时,专业画家习惯于将大白粉与钛白粉按等量混合使用。因为大白粉易于画布吸收(填孔),钛白粉能提高明度。
涂胶液的工具一般为宽板刷,上下或左右刷到边,不要用力过大。除板刷外,画家常使用刮板(装修工具)来刮胶。刮板有塑料和金属二种,在涂胶粉混合底料时,使用不同的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刮出来的底子较平滑,而刷更能体现画布的纹理特质。
为了长久保存,一般认为绷装在内框上的画布四周应涂上胶液。但胶干后,四周的画布会粘在木框上,不利于拆卸,因此不主张在四周刷胶。
37.胶质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胶质底子的制作,用料与程序都较简单造价底,所需时间短,着色牢固,柔韧性强,最适于表现性较强的厚涂画法。胶底画布是现代画家写生与创作的理想材料,它不仅适于油画,也适合坦培拉、蜡画、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绘画。曾风行于古典透明油画技法时代,后来又被印象派画家所采用。
胶质底子的缺点是不抗潮,在潮湿的环境下,画布易松弛;不具备石膏底子那鲜明、耐久的白色;不及纯油底子有弹性。
古代欧洲画家采用动物皮胶(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胶须用冷水浸泡,然后加热溶解。动物胶液的浓度可根据加水的多少来调整,用于作底的胶液一般采用45~80克动物胶加一升水。
现代画家多用乳胶作底胶,使用方法详见“怎样使用乳胶做底子”。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成品底涂料(GESSO)均为胶质涂料,可直接涂底作画。
除动物胶、乳胶外,还有少数画家使用工程用胶,但不能含酸性物质,不能有腐蚀性、白色立邦漆作为胶质漆也可以做底子。
专业画家在制作底子上各有自己的习惯和方式,这与画家的作品风格有关。下面介绍几种中国油画家制作胶底子的方法:
(1)画家杨飞云使用中密度亚麻布,将乳胶用水稀释,用板刷在布面上刷一遍作为底层,干后再用乳胶加水和大白粉刷二遍,干透之后用细砂纸稍作打磨,平整布面,最后用乳胶加水稀释薄涂一至二遍,布面底子呈亚光效果。
(2)全山石先生使用的是粗纹理亚麻布。先用牛皮胶刮底层,再刮一层鱼皮胶,第三层是上底色(立德粉+胶),一般至少刷五遍。这种胶质底基本不吸油。
(3)画家朝戈使用中密度亚麻布。由于布纹不是很粗,经几遍胶粉薄涂之后呈半吸油状态,露出亚麻布纹理。如果表层有颗粒,将画布靠在平地上,取硬物从背面顶一下即可。不要用砂纸过多打磨布面,以免使画布表面过于光滑妨碍用笔。
(4)画家韦尔申选用“4215”型工程用胶(用于粘陶瓷、木板、石板等材料)刷底子。他通常用刮刀将胶在画布上刮一遍即成。若布面缝隙太大,则需在胶中加水用板刷再刷一遍。
(5)画家何多苓常选用中纹理化纤布。先用胶液涂刷底层,再用GESSO涂第二遍。
(6)画家刘小东习惯用粗纹理亚麻布。先用白乳胶一份,加水三份薄涂底层,干后按上述方法多加些乳胶再刷一遍,隔天用细砂纸整理布面,将线头颗粒磨掉,接着用GESSO涂料加水稀释薄刷二遍。布面呈亚光效果,半吸油状态。
(7)罗尔纯先生通常选择粗纹理亚麻布。先用乳胶加水薄刷,干后用砂纸略作修整,再用立德粉加胶加大白粉加水刷一至二遍,最后薄涂一遍胶液。
39.半油性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半油性底子又称半吸收性底子,这种底子通常是用乳剂涂料刷制,故又称乳剂底子或坦培拉底子。有用动物胶、乳胶、干酪素胶或蛋黄为乳化剂的多种做法。
(1)使用动物胶的传统做法:用7∶100胶和水混合溶液刷一层胶底,干燥后用一份大白粉或石膏粉,加上等量的锌白,再加上等量的胶水溶液充分搅拌,然后加入熟亚麻仁油,其加入量是大白粉量的1/2至1/3。这样调成的底涂料流动且又粘稠,在涂过胶的画布上涂刷一至三遍即可使用。
(2)使用乳胶的做法:用刮刀将现成的乳胶均匀地刮到绷紧的画布上,如果是兑水的乳液要多刷几遍。待干后用砂纸轻轻打磨,再用丙烯颜料(多用白色)加松节油和少量调色油涂于画布。或者在乳胶底层上用白油画色、立德粉、乳胶混合而成的底涂料涂或刮于画布上。
(3)干酪素胶底子:
①干酪素胶液的调制:干酪素50克+温水125毫升+15克碳酸铵。注意:先用温水搅拌干酪素,同时用极少量的水溶解碳酸铵,并把溶解的碳酸铵倒入搅拌中的干酪素液中。待干酪素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125毫升温水搅拌成浆糊状,然后,加入3克氯化钠(防腐),同样先用水溶解,再倒入胶液里搅匀。
②取合成干酪素胶液1份+水1~3份刷第一层胶底。
③待第一层干后,再刷涂料剂即成。
涂料剂的配制:1份大白粉+1份钛白或锌白粉+1份水+1份干酪素胶液,再取熟亚麻仁油半份滴入数滴氨水后震荡成乳状,然后使二者搅拌混合在一起即可使用。
(4)鸡蛋底子:在胶液中打入蛋黄或全蛋,然后慢慢滴入一些亚麻仁油,用搅拌法或震荡法形成“水包油”的粘稠乳液。白粉与水预先调成浆状,再与含油乳液搅合一起(可加一些蜂蜜),在涂过稀胶的画底上涂二至三层即可。胶液从前多用精制的骨胶或鳔胶,今天可以用乳胶、纤维素胶和107胶等。
目前国内美术商店出售的油画布,其性质多属于半吸油性画布。半吸油性画布的特性介于胶底与油质底子之间。
40.有色底子的制作及色底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如何?
制作有色绘画底子大概在哥特时代就有了。用红玄武岩土制作红色画布,从16世纪一直流行到19世纪库尔贝时代。有的在胶质底子上加涂含油与树脂的颜色隔离层,有的油质底子在涂最后一层时加入吸收性强的红土颜料。这样做不仅能减弱油质底子的油腻感,有利于色层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于画家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
鲁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颜料和结合剂(可能是胶)混合在一起用海绵迅速涂于白石膏底子上,产生一种带纹理的银灰色层,使随后的着色层呈现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
(1)在白垩底子上,用丙烯颜料加松节油和少量调色油涂于白色底层上,所用丙烯颜料根据画家需要自己配制,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质或半油质底子上,用调色油加速干剂加少许铁红粉(氧化铁)薄涂一层或随意涂一遍,保留刷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节油调油画颜料薄薄涂一层与最后色调相反的色层。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可先薄涂一层土红色。
有色底子必须是在白色底层上用薄涂罩染的方法制作。目的是为了保证画面色彩的透明性。无论随后的着色层有多厚,底色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1)白色底子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颜色的丰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显得明确而肯定。各种颜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难恰当地有机结合,只能靠彼此相调和产生的灰色来调节,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画需要丰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对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着色过于浓艳。白色底子适合透明画法和半透明画法,运用这种技法可以产生多种“视觉灰色”,这种视觉灰色曾被古代大师伦勃朗、凡·代克等画家采用。这种灰色比调出来的灰色具有更加诱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气息,常被许多画家采用,它对人体肤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种色彩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银灰色底子介于白色与灰色之间,具有两种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绿色底能减弱暖色,土红、赭石色底能使蓝绿色调减弱而使色彩趋于和谐。用色与底色形成的冷暖对比可获得极其微妙的效果。现在许多画家利用亚麻布原色——浅棕、褐色作底色,减少了做底色的麻烦,方便实用,但仅适用于细亚麻布和中密度亚麻布。粗纹理亚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纹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画会使画面产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浅颜色都会变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时要考虑到这一变化。深色底多为暖色,比如褐色、铁红色等。画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采用。
41.石膏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纯粹的石膏底子——皮胶石膏底子产生于中世纪,对于硬支承材料(木板等)来说它是最好的底子。石膏有很强的附着力,与大多数调色媒介都相溶。除了丙烯,它特别适合于油画颜料,因为它是一种完全无油的底子。
中世纪末,也就是油画之初,大多数架上绘画是画在木板上的,多采用石膏底子。石膏底子不含油,不易变黄,并能保持纯白色。因此,从14世纪到15世纪的古典透明油画迄今仍闪烁着珠宝般的光泽。
传统的石膏底子制作方法如下:
(1)底料。动物皮胶或水胶70~100克,水1升。涂二至三遍。必须等第一遍胶完全干燥后才能涂随后各层。
(2)底涂料。胶液、锌白、石膏各1份。
第一层要尽量薄涂,如一层面纱。这样做有利于以后各层获得较强的附着力。
第二层涂刷方向要同第一层成‘十’字交叉。在第一层干燥半小时后再涂,同样不能涂得过厚。
第三层及之后各层以此类推,直到底子平滑、光亮、洁白、任何地方都显露不出木头纹理为止。一般需要涂5~6层。
多涂几遍对于石膏底子来说绝对有必要。涂八到十层都是正常的。只涂一至二层的底子虽然也能使用,但有可能在干燥后剥落或产生裂纹。由于无须等上一个涂层完全干燥即可涂下一层,所以很方便,在一个上午就能完成石膏底子的制作。切勿在阳光下或加热器上速干,以免以后色层剥落。
在硬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许多画家习惯于在底板上先贴一层纱布或其它布料,这样既可使涂料与底板结合得更加牢固,又因有一层纱布,涂料不必涂得过厚,同时会使板面产生手触感。可选择的布料有:亚麻布、白布、包装布、纱布等。
石膏底子使用的石膏粉为熟石膏或天然的水合地石膏粉。生石膏遇水会硬化。为了增加涂料的强度,使用熟石膏粉时可加入十分之一的轻质碳酸钙粉(简称轻钙粉)。
纯石膏底子不适合软支承材料。若使用软支承材料可与钛白粉、锌白粉或立德粉混合使用,并且加入少量甘油(蜂蜜更好)增加其柔韧性。
在石膏底子上着色,可能会出现吸油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意味着油与底子真正融合在一起。如果需要一个不吸油的底子,可以在石膏底子上涂一层非常稀薄的上光油或胶液。
42.怎样使用油画纸和木板?
除画布外,油画家还使用油画纸、木板等材料作画。
油画纸是在厚纸板表面粘一层麻布制作而成,厚度一般在4~6毫米。市面出售的油画纸在使用前一般要用稀释过的乳胶刷一遍,以免吸油。油画纸多用于外出写生、制作色稿、应急写生课等。欧洲绘画大师小荷尔拜因、伦勃朗、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都曾留下纸本油画,但那时用的油画纸是用碎布制成的,不像今天的纸多数用草木浆制成,有些纸本油画贴在木板或布上。
木板是布面油画产生之前古代欧洲大师选用的主要绘画材料。多选用松木、杉木、柏木、椴木、白杨木等。现在画家们很少在木板上作画。有些画家使用胶合板(三合板或五合板),把胶合板(多用三合板)钉在木框上,将乳胶兑少量水和立德粉或大白粉混合成半流质状,用刮刀将乳液刮到板面上,干后用砂纸轻轻打磨一遍,再用乳胶水刷一层,即可使用。胶合板也可以做油胶底。为了增加胶合板对颜色的附着力,在板面上贴一层薄亚麻布(棉布亦可)之后再做底子是较好的办法。首先将布在乳胶水中浸泡一下,同时在板面上薄涂一层胶水,再将浸泡过的布平铺到板面上并用板刷刷平。胶合板必须先固定在木框上,否则变形。如果画幅小,胶合板面积不大,不钉木框时,可以反正面同时刷胶。
外出写生携带画框很不方便,使用油画纸又不易保存。将亚麻布贴在胶合板上用来作画很实用。由于外出写生不需要很大的画幅,胶合板不必用木条固定。如果画幅稍大些可用五合板。
43.油画颜料怎样分类?
油画颜料就其色相可分为白色类、黄色类、红色类、绿色类、蓝色类、棕色类和黑色类。
按颜料的制作原料和化学性能可分三大类:
(1)矿物质颜料。极其稳定,耐光性强,不易褪色和变色,覆盖力强,透明度差。纯度不高,接近中性,如赭石、生褐、土黄、土红等。
(2)有机颜料。色泽艳丽而明亮,有良好的染色力、透明度和显色性。但耐光性差,久晒易褪色。如大红、玫瑰红、柠檬黄、酞青类颜料等。
(3)无机颜料。色彩稳定,耐光性较好,久晒会变得灰暗,如钛白、锌白、群青、天蓝、普蓝、镉色、钴色等。
油画颜料根据色彩属性(色相、纯度、明度)可以分为:
44.铅白、锌白、钛白有何不同?
铅白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铅,做成油画色覆盖力较好。铅白粉常被用来作底子材料。铅白是目前油画色里最佳的白颜料,纯净的铅白非常稳定,若成分不纯则久后会发黄、铅白油画色干得快,干后色层结实,它是欧洲传统油画色中最好的一种白色,许多油画大师都使用过。但铅白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吸入含有铅白的粉尘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铅白的研磨会给人带来危险。现在生产的白油画颜料多为锌白、钛白或锌钛白。
锌白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锌,学名锌氧粉。锌白粉稍轻于铅白粉,比铅白色白,经久不变黄、稳定,干后色层较坚固,但吃油多,覆盖力也没有铅白强,干得较慢,易脆易裂。欧洲画家自1840年才开始使用锌白颜料。锌白受热(阳光下直晒)会变成柠檬黄,冷却时则又会恢复白色。锌白没有毒性,比铅白显得冷些,有蓝色倾向。
钛白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钛,是惰性颜料,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有很强的覆盖力,是近代生产出的颜料。纯钛白颜色干得快,干后容易变黄,所以经常和锌白混合使用。锌钛白既减轻了锌白的易脆性,又改善了钛白单独使用的缺点。钛白和锌白一样具有无毒的优点。锌钛白是目前我国用量较大的白颜料。
45.铬黄、镉黄、藤黄、土黄有何不同?
铬黄是中性的铬酸铅,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略带暖性的颜色,无毒。按照不同的制作方法生产的铬酸铅可以从最浅的柠檬黄、浅黄、中黄、深黄直到橙色。市场销售的铬黄都注有铬色,如中铬黄。铬黄色覆盖力强、不透明且干得快,其稳定性随其颜色深浅而呈明显变化,颜色越深越耐久,浅铬黄受热或年久会变暗,所以凡·高的(向日葵》等油画作品中的铬黄色,最初远没有现在神妙,而是明亮刺目。铬黄与普蓝调和后稳定性会提高,但铬黄不能与带硫的颜色相调,调后容易变暗发黑。铬黄更不能与铅白调配。现在市场上铬黄已不多见。
镉黄的化学成份是硫化镉。中黄油画色就是镉黄,其耐光性很好,能经久不变色,无毒,非常稳定,干得较慢。除中黄外,油画色中的浅黄、深黄、桔色也是镉色或硫化镉与其它颜料的混合色,这些都是很稳定的颜色。还有一种镉柠檬黄,比柠檬黄稳定性要好得多,但着色力差。在阳光直晒下会变成橙色。镉黄的覆盖力较强,几乎能和所有的颜料调和使用,对不常见的铜颜料有反应,调和后容易变黑,与铬绿调和,干后色泽也会加深。
土黄属矿物质颜料,是天然的含铁化合物,可以人工合成。国产的有金土黄、土黄二种。国外生产的还有浅土黄和深土黄,是黄颜色中稳定性最好的,有很强的着色力和覆盖性,干后色层坚实,可以和任何颜料混合使用。
铬黄、镉黄、藤黄的稳定性都不够好,国产的永固黄较稳定,可替代其它浅黄色使用。此外,钴黄是一种鲜艳的透明色,较稳定,但制造困难,且不易与群青相调,国内不生产。
46.红色油画颜料分别有什么特性?
朱红即朱砂,其化学成分为硫化汞,略有毒性。国产的朱砂质量稳定,属上乘颜料。油画朱红颜料干得慢,覆盖力强,单独使用较耐久,但阳光直射下会变暗。古代大师使用朱红时,表面涂一层蜡或一种透明保护色,朱红与含铜的颜色调和容易变黑,和比重较轻的颜色(如普蓝)调和会出现泛色现象。
镉红是硫酸镉和镉的硒化物,可替代朱砂,能制成大红、深红、紫红等颜色。镉红色彩鲜明、浓裂,有良好的覆盖力,干燥时间长,阳光下曝晒会逐渐变暗,镉红可与镉黄调配成桔色,忌与含铜的颜色调和,除此之外可与任何颜色调和且耐久不变色。
西洋红即胭脂红,是从胭脂虫中提取出的颜色,无毒,非常鲜艳漂亮,但稳定性较差,无论散射还是直射都褪色。
玫瑰红过去是从植物茜草的根部提取的。现在工厂生产的玫瑰红已经是人工合成的茜素红,比较稳定,干燥时间长,单独使用不能厚涂,太稠厚色泽易变暗,调得稀薄干后容易褪色。
土红属于矿物颜料,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极强的覆盖力,干后较结实。质量差的土红,干后易脆裂。
所有红颜色粉比重都较轻,与比较高的颜色相调,往往容易泛色。在使用红油画色过程中,一般不能调得太稠厚或太稀薄。欧洲古代大师使用的红颜料与现在有所不同。红火山灰和红土常被画家采用,它们稳定且坚固,但色泽不够鲜艳。铁红粉(氧化铁)现在画家只用它来作底色。永固红是煤焦油色淀颜料,类似朱红,色泽鲜明,较稳定。
47.蓝、绿色油画颜料备有什么特性?
群青:最早是用天然的半宝石(玉青石)磨制而成,它具有漂亮晶莹的色泽,价格昂贵。今天使用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群青,稳定性极强,附着力差,覆盖力一般,干得较慢,适合于透明画法。除与铜颜料(宝石翠绿)略有反应之外,可以调和其它任何颜料。紫罗兰是由群青生产的,和群青具有相同的性能。
钴蓝(氧化钴):是蓝颜色中稳定性最好的,覆盖力和干燥度中等,适用于透明画法,单独使用效果最好。切忌在没有干透的色层上使用,调得过厚,容易干裂。钴紫和钴蓝的特性相同,属于同一类性质的颜料。
天蓝:是与钴蓝相近似的色彩,有一定的稳定性,微带绿色,明亮、纯净而又密实。耐久,易干燥。
普蓝又称巴黎蓝,是铁和氰的化合物,着色力极强。稳定、干得较快。与铅白、镉色、土红调和,会起氧化作用,久后会使画面发褐。
青莲:是一种砷酸盐颜色,稳定性一般,耐光性差,易褪色。
宝石翠绿:稳定性强,覆盖力弱,色彩晶莹透明,是一种比重较轻的透明色,可用于透明画法。
翡翠绿也叫翠绿:色彩浓郁,是绿色中最稳定的颜色,干得较慢。
中铬绿:有很好的覆盖性,干得很慢,稳定性极好,与镉黄调和有反应。
钴绿:覆盖力一般,干得快,能与各种颜色调和,稳定性较好。
土绿:是一种带褐色的土质颜料,较易干,有较好的覆盖力,色彩偏暖但不很鲜明,可与任何颜料调和,很稳定。
粉绿:是从含铁的天然矿物中提取研制而成的,有较好的覆盖力,可与任何颜色调和,较稳定。
48.棕、黑色油画颜料备有什么特性?
赭石:是由铁矿石衍生而成,稳定性极好,有黄赭石和红赭石之分,是古代画家最常用的颜色,覆盖力强、易干、坚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人工合成的赭石,比天然赭石透明,强度高且耐久。生赭和熟赭是含有铁和锰的化合物制成的颜色,熟赭在水彩色里比较稳定,在油画色里不太稳定,尤其不要调得太稠厚。生赭的稳定性比熟赭还差一些,这两种颜色的覆盖力都不太好。
生褐和熟褐:这两种颜料的色彩都偏暗,均为天然土质颜料。生褐色含有淡淡的绿色倾向,熟褐色略带红色倾向,年长日久倾向性会更强。熟褐的比重较轻,容易从色层里泛上来。这两种油画色干得快,与其它颜色混合干得更快,单独使用时切忌在它的色层未干透之前画其它颜色,不然画面干后易龟裂。也就是说用它做油底子时,必然干透之后才能使用,并且单独使用不能调得过于稠厚。由于它比重较轻,古典油画家往往用它进行透明画法,在煤焦油和沥青里提取的棕色类颜料,由于含有不纯的物质,稳定性不佳。若调和光油在画面上进行透明画法,可用来临摹欧洲古典作品。
象牙黑:是将动物骨骼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焙烧而成的骨黑。作为油画色稳定性很好,干后不易龟裂,是最纯正的黑色颜料。它可调和任何颜料使用,是我国目前生产的黑颜料中最好的品种,单独使用时有产生裂纹的可能。只有稍微调和一点其它颜料就可以避免裂纹。
煤黑:是从煤烟里生产出来的颜料。具有冷的色调,有很好的稳定性,干得较慢,可调和各种颜料使用。
49.怎样自行研制油画颜料?
欧洲古典绘画大师都是自己制作颜料,这样能使画家更加熟悉自己所用材料的性质。手工研制的颜料具有厂家生产的颜料常常缺乏的魅力。现代画家几乎无人自行制作油画颜料,因为市场上出售的油画颜料丰富而齐全,较稳定,基本能满足画家的需要。国内油画家虽然对国产颜色性能不满意,也不会自行制作颜料,宁愿全部使用进口产品,包括画布和工具。尽管自己研制油画颜料很麻烦,但作为油画创作者了解欧洲古典油画大师研制颜料的过程是非常有益的。
油画颜料的基本成分是颜料和结合剂。古代大师所用的颜料粉多来源于土质和矿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结合剂是由树脂、干性油及油脂、香脂和蜡制成,但通常直接使用亚麻仁油。
研磨油画颜料的常用工具:一块厚玻璃或大理石板、一根碾槌(研杆)、一把调色刀和贮存颜料用的玻璃瓶或空锡管,如图22。
将颜料粉倒在玻璃板上,如果是颜料块应先压成碎末粉,再慢慢地加入亚麻仁油,同时进行圆圈式研磨,并用调色刀调和,直到获得油画颜料特有的浓稠度。必须仔细研磨,消除颗粒,使颜料粉与亚麻仁油充分完美地结合。
不同的颜料粉所需要的油量不同,将颜料粉研磨成膏状即可。有渗透性的颜料不可研磨过细,否则泛色。研磨含铅等有毒性颜料时要预防粉末入鼻。用亚麻仁油研制出来的颜料,只有在底层颜料完全干燥时才能涂覆盖层,因此绝对不能用极厚涂画法来作画,最适合一次性画法和单色作画法。要改变这种纯油性颜料的缺点,需要在亚麻仁油中加10%树脂光油与2%溶解于松节油的蜡。加蜡是为了增加颜料的粘稠度(如果使用罂粟油则不必加蜡)。同时既能减轻亚麻仁油变黄,又能防止比重大的颜料与油分离。部分研磨好的颜料存放几天后可能出现板结现象,需要作进一步研磨。
关于颜料粉(国内部分化工商店和美术用品商店有售),也可自行制作,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具有漂亮颜色的土质或矿物质皆可试制。
50.常用的调色媒介有哪些?
油脂是油画颜料的媒介,也用于坦培拉乳液和上光材料中。根据干燥方式,用于调色媒介的油类分两大类:一是挥发性油,如松节油、薰衣草油、精炼汽油等。二是干燥性油,如罂粟油、亚麻仁油、核桃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不同的油脂所配制的调色媒介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要掌握油画技法,就必须了解怎样使用调色媒介。目前常用的调和剂与稀释剂主要有下列几种:
(1)松节油
松节油是通过对松树脂的蒸馏提取的一种挥发性强、无色透明的液体,亦称树脂松节油。在绘画中可以用作颜料和调色液的稀释剂,也可用作树脂的溶剂。优质松节油迅速挥发后不会留下残余物。国内画家多使用医用松节油,药店有售。起稿与涂底层大色块,它是最佳的稀释剂。
威尼斯松节油与树脂松节油毫不相干,它是非常稠密的琥珀色液体,添加在油彩和调色油中,能产生坚固的、珠宝般的结膜。因此常作为上光媒介来使用。
(2)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从亚麻植物的籽中提取的,是油画颜料的主要媒介。
冷榨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最纯的形式。其基本用途是作为油画颜料的调和剂。
热炼亚麻仁油:是用蒸气加热和榨压方法提炼的,也称汽榨亚麻仁油,产量高于冷榨。目前我国美术用品商店出售的多为热炼亚麻仁油,分脱色与原色两种。
日晒稠化亚麻仁油:冷榨与热炼亚麻仁油主要用于制做油画颜料的调和剂。用于绘画的是稠化亚麻仁油。一般采用阳光照射的方式进行稠化(详见“调色液的配制”)。它是一种优良的快干调色油。
聚合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在密封状态中加温至300℃以上制成的透明而稠厚的极佳绘画调色油。虽然干得不是特别快,但干后产生的色层有着不寻常的强度和抗裂的性能。适合古典透明画法罩染之用。
亚麻调色油:是熟亚麻油,其中加有10%的光油、15%的松节油和0.5~3%的钴催干剂。
(3)核桃油(胡桃油)
欧洲18世纪以前的画家都采用此油,之后被亚麻仁油取代。它流动性好,但干得慢。当代画家用它作古典油画的调和剂。市场上有冷榨和熟化冷榨两种核桃油。
冷榨纯生核桃油:是最优质的调色油之一。可用此油加松节油起稿,也可以自配三合油或直接调色。
熟化冷榨核桃油:在不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将冷榨核桃油加温后制成,其中含有氧化铅,供自制调色剂时使用。干燥速度较快。
(4)红花油和罂粟油
红花油:有良好的色彩持久性,不因时间久而发黄,是生产白色和其他浅色颜料的优质油。多被著名颜料厂家用于生产白色油画颜料。
罂粟油:从鸦片籽中提取,主要用于制作白色和浅色颜料。干燥较慢,结膜欠坚固。日晒稠化罂粟油是最好的调色油。
(5)乳状亚光调色剂(亚光调色油)
内含纤维素、达玛树脂。将其调入颜色内,可使着色层产生亚光效果。与三合油交替使用,适于古典透明画法。干燥速度快。
(6)三合调色油(“三合一”调色油)
它是具有光泽的调色油,用其调色作画或作润色使用。由一份亚麻仁油、一份达玛树脂光油和一至三份松节油混合而成。干燥度适中。
(7)油画调色膏
调色膏是更加稠浓的媒介。可使不透明的油画色变为透明色,最适于透明薄染画法,而且干燥速度特快,用其调色薄染,可立即用不同色再画。
(8)醇酸树脂媒介
属于新型材料,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调色媒介剂。在国外有许多品牌,它有明显的优势:与油画色调和时,能加速干燥时间;能增加透明度;使色层更有光泽;使颜色更加饱和;色层也更耐久。它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浓的半透明流体和极稠厚的膏状。它既能用于厚重的直接画法,也能用于平滑的上光。
(9)矿物酒精
矿物酒精是石油的副产品,作为油画的稀释剂,与松节油的功能一样。像水一样纯净,挥发最充分,但溶解力略逊一些。
51.如何配制调色油等媒介?
依维尔所教授的古代画家的制油(熟油)方法如下:
将0.25升核桃油或亚麻油,倒入稍大一点的陶器或耐高温的玻璃器皿中,用文火加热,为使加热均匀,最好在火源上放置一张金属网。在油里放一个去皮的小洋葱,加盖盖好。用中等文火煮15分钟。取15克黄丹粉末(一氧化铅)逐量注入温热的油内(油温约70℃),小心搅拌以免外溢。继续用文火煮一个小时45分钟,前后共计需要两个小时。在煮熬的过程中,以小洋葱冒小泡为最佳油温(110℃左右)。洋葱冒泡不能过多,绝不能将油煮沸,过热油会变黑。加入黄丹粉末后油的颜色应当呈桔黄色,煮到最后逐渐变成浅棕色,在最后的15分钟里如果油色尚未变成浅棕色,要略微提高油温,但不能超过120℃。熟油煮好后,将洋葱去掉,趁热用过滤纸滤掉黄丹等杂质,把油注入玻璃瓶内,瓶满密封,隔绝空气。之后将油瓶放置于朝阳处长久晾晒,油色会逐渐变得清亮,瓶底也会伴有白色沉淀物出现。晒清的熟油即可用于绘画。
将玛蒂树脂和松节油6∶4的比例文火加热熔解后,与等量的净化过的油(熟油)搅拌合成膏状媒剂,可用于古典透明画法。如果将熟油和树脂油各存放一段时间(熟油一个月,树脂油十天左右)再拌合,其色泽将更明净。
国内老一辈油画家曾采用欧洲古典大师日晒炼油法来制作调色媒剂,方法如下。
将亚麻仁油或核桃油与等量的水(或盐水)一同倒入广口玻璃瓶内,搅拌使之混合,瓶口封一层薄纱布,用来透气防尘,放到太阳下晒几个星期或两三个月。第一周尽量将油和水多混合几次,有人在油水中放入干净的沙子,有助于油中杂质的沉淀。之后将油水分开,滤掉杂质,被净化的油可用来配制调色媒剂。净化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将油放入无色玻璃瓶中,加入一块干面包或干馒头,用薄布封口,放在太阳下照晒,两三个月之后油色即可变清。干面色对油中杂质起吸收和助沉淀作用。油在装瓶之前经100~110℃加温处理,也有助于净化。净化过的油加入10%的光油和15%的松节油即可配成调色油。
52.绘画用树脂材料有哪些?
树脂在欧洲传统绘画技法中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树脂溶于溶解剂中,做成保护画面用的上光材料或定画液。二是与油脂和胶类结合,经过乳化制造各种坦培拉乳液。三是配制各种绘画媒介。
(1)天然树脂
古代欧洲画家使用的树脂皆是天然的。天然树脂根据熔点和软化点高低不同,又分为硬树脂和软树脂两类。
①硬树脂。应用于绘画的硬树脂主要是琥珀和珂巴脂。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多用它保护硬底画画面或加入绘画媒介中使用。
②软树脂。应用于绘画的优质软树脂有玛蒂树脂、达玛树脂、小玛脂、松香脂、虫胶等。其中玛蒂树脂和达玛树脂使用最为广泛。
玛蒂树脂Mastic(乳香树脂):产于地中海沿岸各国,尤以产于希腊启奥斯岛(Chios)的质量最好,它提炼于一种名为“阿月洋子”的树,树脂从树皮割口处流出,形如水滴,故称“泪珠玛脂”。外呈白色,内呈清澈透明的黄色,是欧洲应用最广泛的树脂,其溶液为绘画光油。之所以又称乳香树脂,是因为在当地被用于制做口香糖。
达玛树脂 Damar:主要产于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地,取自于达玛冷杉树。可溶于松节油和苯,部分溶于酒精,乙醚和汽油。常被用作上光材料,清澈透明,块状的达玛树脂为上品,颜色越黄越深,质量越差,呈粉状者多含有杂质。因其价格比玛蒂树脂便宜得多(约十分之一),所以多为画家所用。
(2)人工合成树脂
现代画家开始试用人工合成树脂,因为许多人工树脂的透明性、稳定性和隔潮防湿等方面超过了天然树脂。目前用于绘画的合成树脂主要是醇酸树脂(Alkyd Resins)和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s)。国外已有完整的醇酸树脂颜料和媒介系列以及丙烯色和丙烯媒介系列。另外,甲酮树脂也开始用于上光材料。
53.上光油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如何?
上光油就作用而言有上光、调色、隔离、亚光之别。就材料而言分为天然、合成和蜡质等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上光油有不同的用途。
(1)天然软树脂上光油
天然软树脂上光油涂于已完成并干透的作品表面,会形成一层有光泽、坚韧的透明薄膜,既能防止灰尘污染、潮气侵蚀,又能保护着色层,使画面保持永久的美感。
①达玛树脂上光油:是最好的多用途天然树脂上光油,干燥速度快,薄涂一遍即可。这种上光油能够清洗和更新油画作品表面因时间长久发黄变脆的油膜。目前市场上有两种:(1∶3)达玛上光油用于绘画上光;(1∶2)达玛上光油可配制乳状亚光调色剂、三合调色油及坦培拉乳液等。
②玛蒂(乳香)树脂上光油:它是19世纪较为普遍使用的上光油,能给画面带来一种高光泽的金色表层,特别适于古典油画。其金色特性能使着色层产生古色古香的效果。它是修复古画的理想上光材料。
(2)天然硬树脂上光油
天然硬树脂在19世纪曾被用作绘画上光油,因结膜极硬,不可逆转,且难以制作,如今已很少使用,但其坚韧度与不可溶解性在调色媒介中占一定优势。目前国外美术用品市场上有珂巴树脂和琥珀两种硬树脂上光油。
①珂巴树脂上光油:直接调入油画颜料中使用,颜色会更加流畅、光亮,画面平滑、速干、不变形,油膜发出诱人的光泽。
②琥珀上光油:琥珀是已知最坚硬的天然树脂,呈铜色和金色。琥珀上光油是强有力的一种上光油,作为调色媒介使用,它会使着色层闪闪发亮,产生珐琅质的光泽。早期尼德兰细密画具有珠宝般的“神圣”特性,就是因为使用了稀薄的琥珀上光油。如今它在国外美术用品市场上也极少见,其价格昂贵,一般只作为其它调色液或上光油的添加剂使用。
(3)合成树脂上光油
20世纪发明的合成树脂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材料。合成树脂上光油与传统树脂上光油相比,不会因时间久而发黄,也不会变硬和发脆,并且具有优质树脂上光油的的所有特长。有些新型合成上光油含有防紫外线材料,能为画面的着色层提供保护以遏制褪色,从而延长色层的寿命。目前,用于绘画的合成上光油有:醇酸树脂系列、丙烯酸树脂系列和甲酮树脂上光油。部分已在国内有售,但还没有国产品牌。
(4)润色(修正)上光油
润色用修正上光油是达玛树脂与玛蒂树脂的高稀释形式。其主要职能是在作画过程中恢复因吸油而变得灰暗的色彩光泽,是直接画法中最有用的润色剂,可自行配制。成品树脂上光油用松节油加倍稀释即成。
(5)蜡质上光油与亚光油
用蜂蜡与稀释剂(一般为矿物酒精)混合而成的奶白色糊状上光油,薄而均匀地涂或刮于画面上,干燥几分钟后,用一块软擦布(纯丝绸最好)像擦皮鞋那样擦拭表面,使画面变得闪亮、光滑。因其特殊的使用方法,蜡质上光油适用于木板等硬支承材料。
除合成亚光材料外,艺术家也用溶解于松节油的蜂蜡和达玛上光油混合配制亚光油,其中蜡的多少决定着亚光的程度。
54.如何配制上光油?
自行配制上光油对于油画家来说非常有趣而且较实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如下:
将达玛或其它固体树脂弄碎并磨成细粉末,放入细纱布缝制的口袋或尼龙丝袜中,取广口玻璃容器装入精制松节油,再把装有树脂粉末的口袋悬挂于玻璃容器里的松节油中,这样树脂便会渐渐溶解于松节油中,而杂质则会被纱布袋过滤掉。为防止松节油的挥发和尘埃的侵入,应将容器盖严。容器的大小应能放入口袋并能使口袋中的树脂粉末完全浸没于溶液里,且口袋又不能触到容器底部。如图23所示。为加快溶解的速度,可时常将口袋提起,待溶液流尽后再放入。这样配制出来的光油颜色微黄或无色。对于绘画上光而言,树脂应以1∶3的比例溶于松节油,在普通情况下,树脂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全部溶解。有人用文火加热的方法来加速溶解是不可取的,因为加热配制的光油有粘性而且颜色深黄。市场上出售的1∶3达玛光油有粘性,可能是热溶解或加入了大量的亚麻仁油。急需使用上光油时有一种快捷的制作方法。将超过量的树脂粉末放入松节油中不断搅拌,数小时内就能制成足够浓的溶液,然后用尼龙丝袜过滤。剩余的树脂可用来配制新的上光油。
玛蒂脂上光油比达玛树脂上光油流动性好,易于涂刷,油膜平滑均匀,也容易清洗掉。但达玛上光油可以通过添加5%的熟油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
55.如何上光?
给完成的油画作品上光的目的,在于使画面的各个部位都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并且保护色层油膜不受空气中有害气体及水汽的伤害。不同材料的上光油其光亮度不同,画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选择。被上光的作品必需等色层完全干透,否则起不到上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裂纹。未干燥的色层(仍有粘性)绝对不能使用上光油。因为上光油一般是由树脂溶解于松节油而制成的,松节油会溶解未干的色层。油画作品的干燥时间因使用的颜料以及画法的不同而相异。薄画法通常四天就基本干燥,彻底干透需要几周时间;厚画法则要一两个月或半年时间。油画的干燥受光、空气、温度的影响,画家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加速干燥度都有损作品寿命,尤其是在阳光下直晒,最好是让作品自然干燥。
给画面上光时,为确保表层清洁,最好用湿毛巾先擦拭一遍,干后将作品平放,用板刷蘸取上光油从一角开始薄涂。上光油最好倒入小盘中以便蘸取。采用纱布包裹棉团上光也是很好的办法,将吸有上光油的布包在画面上轻拍轻擦。如图24此法特别适合含有色彩光油的罩染。为使画面色调统一或进行局部色调调整,有的画家常在光油中加入颜色。上光油不应一次涂得太厚,光亮不够时可涂二层。第一次上光的作品,存放数月后应再上一遍光油。
另外,上光最好选择一个没有灰尘的环境,还要避免潮湿的空气。如果有湿气潜藏在上光油的表层下面,会使画面上“繁殖”出不舒服的蓝白色层。
57.防止画面吸油与润色处理的方法如何?
绘画过程中的吸油现象一直是令画家头痛的问题。粗糙、无光、灰暗的色彩会影响画家的情绪。吸油的原因大致有二方面:一是画布底子刮胶不均匀,局部吸油,补救的办法是在背面刮一层胶,干后再画。二是底层色未干,新色层会出现吸油现象。反复涂改也会出现吸油现象,这与颜料的干燥性能及质量有关。因此,当代画家多采用一次性作画法,从局部入手,逐渐将画面铺满颜色。需要调整时要等色层干透以后再画。如果需要铺大色块,一般采用松节油稀释颜料后薄涂,干后再从局部铺色的作画方法。
油画写生过程中,作画时间集中,需要反复调整画面,吸油现象难免出现,这时可借用润色剂(润色光油)来处理。
润色剂是由人工合成的树脂及挥发性溶剂制成,能使吸油的色层恢复原先的光泽。用喷或刷的方法直接将润色剂涂在吸油的色层上就能起到润色的作用,润色剂不能涂得过多,因为任何油质都会对颜料的色泽有损害。润色剂还能使表层油膜软化。在铺新色层之前,将润色剂涂在已干的色层上,会使新旧色层粘合在一起。全山石先生在已干的大色调上进行深入塑造之前就使用润色剂衔接;画家何多苓则直接用干净的画笔蘸上亚麻仁油,涂在干透的画面上来衔接新色层。用亚麻仁油做润色剂时,一定要在涂完之后用吸水性较强的软纸或布将多余油质吸掉,保留油层越薄越好。
蒜汁也曾被画家用来润色。方法是:将大蒜切开,用切面涂擦画面吸油部位。蒜汁有一定的溶解和复原作用。此方法简便,但只能用于小部位,因有刺鼻的气味,已很少为画家所用。
58.催干剂、稳定剂与清洗剂的作用是什么?
常用的催干剂为硼酸钴(亚油酸钴),也称作钴催干剂或钴干剂,是挥发性液体,呈透明紫色,表层助干力强。我们使用的调色油中,一般配有2%左右的钴干剂,可促使色层结膜、快干,但不能过量使用,否则色层表面易起皱皮。除钴干剂外,还有铅干剂和锰干剂。但钴干剂是目前油画材料中较理想的催干剂。任何催干剂既能加速油膜的形成,又能对油膜的寿命起反作用,当小心使用。在绘画过程中用玛蒂或达玛树脂光油调色,同样有催干作用。
稳定剂:厂家生产的油画颜料一般都加有稳定剂,避免颜料在长期存放过程中与油的分离。用作稳定剂的材料多为蜡、金属皂和类似蜡的材料。最理想的稳定剂是蜂蜡。蜡既能增加颜料的温度,又能起润滑和缓冲作用。
清洗剂有两种功能:一是用来清洗已干透画面的灰尘和污渍;二是用来清除发黄的油膜或色迹。充当清洗剂的溶剂有无水酒精、乙基醋酸脂、松节油、混合二甲苯(或甲苯)等。较理想的清洗剂是丙酮、苯和松节油的混合液。使用方法详见“油画的保存与清洗”。
59.如何清洗画面及清除旧光油?
画面清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作品存放过程中画面上容易出现灰尘和污迹。二是画面表层光油易发黄变暗,影响画面效果。
清洁处理的一般方法:先用软毛刷或鸡毛掸清扫一遍,再用洁净的棉布或海绵块湿水擦拭。如果画面较脏,可在水中滴入餐洗净(过去常用中性软皂),然后再用清水擦拭一遍。水对未被损伤的新画几乎没有影响,而对有裂纹的画面会产生损害作用。特别是胶底油画,用水清洗必须把棉布中的水挤净后再擦拭。在欧洲清洗前人留下的名作时,常用松节油等非水质溶剂。松节油虽然对油膜无溶解力,但能溶解树脂光油,凡用树脂光油上光的作品,用松节油清洗后需要重新上光。
油画作品在保存过程中难免会发黄变暗,这是由于表层光油被氧化的结果。至今还没有一种不会被氧化的光油,清除掉旧光油层重新上光是恢复作品原貌的唯一办法。常用的清洗溶剂有:
(1)松节油。对旧油画作用弱,而对新色层作用强,尤其用热水加温后使用效果更佳。
(2)精制汽油和苯(甲苯、二甲苯)。对树脂的溶解力比松节油强。
(3)乙醇(无水酒精)和甲醇(木醇)。是树脂的强力溶剂。
(4)丙酮和氯仿。能迅速溶解树脂和油层。美术用品商店出售的清洗剂一般是几种溶剂混合而成,强溶剂不能单独使用。现代油画多采用树脂光油,用松节油就能清洗掉。国内老一辈油画家多使用油质上光油,需要松节油和无水酒精混合使用。而丙酮只有在清洗古代作品时作为添加剂使用。
擦拭的方法:用白色脱脂棉球(医药商店有售)蘸清洗洁剂从画面的一角做圆周式擦拭,每一部分擦拭的时间不易太长,以免损伤色层。棉球被染满黄色光油之后要马上更换新的。第一遍大部分旧光油能被清洗掉,清洗第二遍时对于顽固部分可加入强溶剂。因挤压而损伤造成的污痕以及蝇屎污点可使用刀具清除。
60.制作油画肌理的材料与方法有哪些?
油画常借用肌理来充分表现物体的外在特征。肌理能使画面产生可触摸的特殊艺术效果,是平涂着色难以达到的,它包括画布的纹理、粗糙的底子、笔触的变化、刀法的应用以及添加物的使用。
古代油画作品不乏利用肌理的典范,伦勃朗的肌理制作是其技法的一部分。古典绘画大师多数运用自己调和的白色制作肌理,然后用透明画法一层一层地画上去。现代画家通常利用大白粉调和乳胶在底子上做肌理或直接用白油画颜料制作肌理。比如画家艾轩用白颜料调快干油(日本产的快干油,与白颜料调和使用24小时内干透),使用大号狼毫油画笔在画面需要的地方运用揉搓等表现方法铺设有蓬松感的肌理。画家何多苓则用“Modeling”塑造软膏(具有可塑性强、易干等特点)来制作肌理,根据物象的质感变换笔意。
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有:
(1)石灰粉。可研制成细粉状和沙粒状,能与油画颜料混合使用,但不能添加过多,否则将减弱附着性。
(2)大理石粉。类似石灰粉,但此石灰粉硬且重,不易磨碎。
(3)沙子。使用前需用水清洗,易于油画颜料混合。
(4)赤铁粉。需和油画颜料调和充分才能获得均匀的肌理。不适合浓厚用法。
(5)其它。玻璃、锯末、杂草等均匀使用。
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添加物,都会影响颜色的附着力。若使用极多的添加物,可利用上光油增加此媒材的附着力,而且使表面产生光泽。下面介绍几种制作肌理的简单方法:
(1)利用大白粉或立德粉调白乳胶成膏状,利用画笔或画刀在需要的地方制作出斑驳的笔痕肌理,或将白粉膏涂于底层,用刀具、梳子、滚子等制作出所需要的肌理。
(2)将达玛或玛蒂树脂溶解于松节油再调和白颜料,达到一定粘稠度时再用画笔或大画刀在刮过胶的画布上制作理想的肌理。松节油挥发后,铅白会很快变硬(约二分钟),因此要恰当地掌握时间,如果太迟,涂料变硬,肌理制作就难以进行。
(3)使用丙烯颜料或丙烯塑型膏制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干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着色后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颜料易剥落,所以使用前应先用砂纸打磨一下。
(4)作画过程中可以通过稀、稠、薄、厚等色彩变化,借用笔触与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颜料中掺入砂子、锯末、玻璃碎末、面包渣等颗粒状材料制作肌理
67.什么是混合技法?
古代欧洲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也渐渐发现并意识到了它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颜色之间难于融合晕接以及使用小笔排线过于费力等。于是有人尝试着用油脂调和颜料作画,并与坦培拉颜料交替使用。后来,凡·爱克兄弟创造了坦培拉与油画的混合技法。
混合技法是以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然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进行油性树脂颜料的多层晕染。在获得饱和的色彩之后,再用坦培拉颜料在油性颜料上面进行精细刻画。这种混合技法既利用了坦培拉颜料干得快,坚固、又有一定油性、描绘精细的特性,又结合了油画颜料融合迅速、色彩饱和、再现颜色快、易于晕接的特点。
现代画家采用混合技法的方法是:
(1)在底板上贴纱布,做石膏底子。
(2)用坦培拉乳液调和黑色画出基本的明暗关系。
(3)用达玛光油与松节油等量混合,再调上少许黄赭油画颜料涂在画面上作为透明底色层。要薄涂,只为获得略带油性的基底。
(4)用坦培拉白色和少量黑色进一步描绘。待素描画充分后,开始用油画颜料调和媒介剂(或三合油)进行层层透明罩染。
(5)经油画色多层罩染,画面色彩基本确定。再用坦培拉白色将亮部及细部进行描绘(提白)。
(6)反复进行提白与罩染直到满意为止。完成的作品需放置一年左右再进行上光
混合技法要求程序严密、制作严谨,故不适于时间性较强的绘画风格。
如图28为丢勒板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作品《自画像》。
68.什么是透明画法和“光学灰”?
透明画法是已知架上绘画最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它是19世纪以前欧洲传统的绘画技法。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前者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在运用透明画法的作画过程中,一幅画的素描关系是在不使用颜色的情况下完成的。所谓不使用颜色,指的是以单色高调的形式将构图与物象的体积感确定下来。然后,将颜色以透明的稀薄色或上光色添加上去。
透明画法包括:
(1)透明色重显。一般在背景及主体物的暗部用不调粉或少调粉的油彩进行多层罩色,透露布纹及底色。
(2)薄底透明罩色。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用深棕色或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素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透明色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为此,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3)厚底透明罩色。指在底画厚涂平滑的表面及底画厚涂凹凸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待未干时扫平,干后罩透明色。此法多用于古典风油画。例如肌肤受光部分多用厚涂颜料,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笔触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
“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著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
69.古典透明画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1)素描初稿。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着色。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
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第二步:用大笔蘸乳液(甲基纤维素乳液或干酪素乳液,详见“坦培拉乳剂的制作”),调钛白粉画出物体受光部分,趁白色未干时用笔轻扫,向暗部过渡,制造飞白效果显出中间色调,此时画面的明暗对比应概括、强烈。第三步:白色干后接着用“三合一”油调色粉釉染,即所谓的“上光术”。如果没有色粉可将油画颜料用高丽纸吸去油份再用。第二步的提白与第三步的釉染反复进行,直到造型与色彩完美结合为止。
由于此技法使用乳胶调白,所以干燥迅速,釉染后能在短时间内结膜,故可连续作业。应当注意:最初釉染不能用油过多。另外,画布底子要有吸油性,初画干涩,渐呈光泽。
古典透明画法需要一个熟悉材料的过程,作画者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