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
油画的产生
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油画材料和工具
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
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技法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①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③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 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挫
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的方法,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拍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揉
揉是指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操合的方法,颜色操合后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线
线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油画勾线一般用软毫的尖头绪,但在不同的风格中,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也可勾画出类似书强中锋般的浑厚线条。东西方绘画开始时都是用线造型的,在早加油画中通常都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起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西方油画到后来才演变为以明暗和体首为主,但尽管如此,油画中线的因素也从未消失过。纤细、豪放。工整或随意不拘以及反复交错叠压的各种线条运用,使油画语言更为丰富,不同形体边线的处理更是十分重要。东方绘画的用线也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如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的高手。
油画
油画 是西洋绘画中的主要的一个画种。用快干油质调和颜料,绘制在经过处理的画布、板、厚纸或墙面上的绘画艺术。早期油画采有“坦泼拉”(Tempere)画法,即用鸡蛋黄或蛋清作为凋料溶合矿物颜料作画,再作薄而透明油色罩在画上。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 爱克兄弟改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等快干油作为调和剂,使颜色易于调和,被广泛地运用。特点为运笔自如,并可层层敷设,提高色彩亮度,能较充分地表现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很快流传全欧洲。凡? 爱克兄弟因此被称作欧洲油画的创造人。20世纪初我国出现研习油画者渐多,其中李叔同(1880—1952)最早研习油画并把种技法介绍到中国来。
扫
扫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跺
指用硬的猪鬃画笔蘸色后以笔的头部垂直地将颜料跺在画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时候才应用。
乳剂材料
乳剂材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材料,在现代得到了新的发展。乳剂型材料是兼含有水性和油性成分的混合型材料,两者的优点也兼而有之。各种坦培拉绘画材料如蛋彩、酪彩以及蜡质材料都是属于乳剂系列的。乳剂材料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类似水性材料;可以作不透明厚涂,干后不溶于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优点。各类现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颜料等既保留了传统乳剂材料的特点,又具备油性材料的长处,并且还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是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油性材料
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树脂作为绘画媒介剂的主要画种是油画,它是由传统蛋彩和酿蛋白等乳剂型材料演变发展而来的。油性材料的特点是干燥缓慢、有光泽并可反复覆盖厚涂。油性材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技法效果,可以说几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画种的技法特点。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许深入细微地刻画对象的造型,可以表现出对象丰富逼真的色彩关系,从而符合了14世纪以来人们再现视觉真实的愿望,促进了西方绘画向写实发展的进程。油画诞生后~直在西方画坛占主要地位,并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这也证明了油性材料的优越性。从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几乎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是绘画材料技法乃至艺术史上的重大突破。油与树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绘画材料技法区别于东方绘画材料技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拉
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即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擦
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抑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湿的颜色层上轻轻向下压后提起,颜色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画特殊质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水性材料
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水溶性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地以水、树胶或动物胶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是十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现技法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日本画等东方绘画的主要材料类型。
油画材料
油画材料可分为基底材料、油画颜料和媒介剂材料三大类。基底材料指承载绘画颜料层的依托材料和底子涂料。油画颜料是绘制时直接表达绘画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剂材料则是用于调整颜料性状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稀释剂、结合剂和上光剂等。
砌
砌的方法是用刀代替画笔,像泥瓦匠用泥刀环泥灰那样将颜色砌到画布上去,直接留下刀痕。用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厚薄层次变化,刀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用刀的方向不同也会产生丰富的对比。用画刀调取不同的颜色不作过多调合,任其在画面上自然地混合能产生微妙的色彩关系。起伏过大的色层也可用砌的方法将其砌平。砌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就会有很强的塑造感
划
划指用画刀的刀锋在未干的颜色上刻画出阴线条和形有时可露出底层色来。不同的画刀能产生深浅粗细不同的变与画笔的笔触及画刀利的技法产生的色面形成点、线、面的对起伏的肌理变化。
点
点——众法自点始,一切笔法均出发于点。早在古典坦培拉技法中,点画法就是~种表现层次的重要技法。在维米尔的作品中也使用了点的笔触来表现光的闪烁和物体质地。印象派时点彩笔法成了其基本特征之一,但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的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变化和个性。新印象派则走向极端,机械地将点作为其唯一的笔法。现代写实油画中也有沿用以点的疏密来产生明暗层次的,可以造成肯定又不死板的过渡。点的方法在综合性画法中与线条和体面结合可产生丰富的对比,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油画笔又可产生不同的点状笔触,对表现某些物体的质感能起独特的作用。
刮
刮是油画刀的基本用途,刮的方法一般是用刀刃刮去画面上画得不理想的部分,也可用刀刮去不必要的细节或减弱过于强的关系,让显得紧张的画面关系松弛下来。长期作业在一天作业结束时往往需要把本画完的部分颜色用刀刮去以便及时干燥,待第二天接着画。颜色干后也可用画刀或剃须刀把高低不平处刮得平整一些。还可在未干的颜色层上用刀刮,使之露出底色从而显现各种肌理。
涂
如果说点画法和勾画法是形成油画点与线的手段的话,那么涂就是构成油画体决,即面的主要方法。涂的方法有平涂、厚涂和薄涂等,也有把印象派的点彩法称为散涂的。平涂是画大面积色块的主要方法,均匀的平涂也是装饰性油画的常用技法。厚涂则是油画区别于其它画种用笔的主要特征之~,可以使颜料产生一定的厚度并留下明显的笔触而形成肌理。用画刀把极厚的颜料刮到或直接将颜料挤到画布上,可称为堆涂。薄徐是用油将颜色稀释后薄薄地涂上画面,可产生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散涂则使用笔显得灵活多变、气韵生动。结合揉扫的涂法也叫做晕涂。
摆
用笔将颜料直接放在画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动称摆,摆也是油画基本的笔法之一。摆的方法常用在油画开始和结束时,以较肯定的颜色和准确的笔触来寻找色彩与形体关系,往往关键处只需几笔就能使画面改观,当然下笔前应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 擦——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39.半油性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半油性底子又称半吸收性底子,这种底子通常是用乳剂涂料刷制,故又称乳剂底子或坦培拉底子。有用动物胶、乳胶、干酪素胶或蛋黄为乳化剂的多种做法。
(1)使用动物胶的传统做法:用7∶100胶和水混合溶液刷一层胶底,干燥后用一份大白粉或石膏粉,加上等量的锌白,再加上等量的胶水溶液充分搅拌,然后加入熟亚麻仁油,其加入量是大白粉量的1/2至1/3。这样调成的底涂料流动且又粘稠,在涂过胶的画布上涂刷一至三遍即可使用。
(2)使用乳胶的做法:用刮刀将现成的乳胶均匀地刮到绷紧的画布上,如果是兑水的乳液要多刷几遍。待干后用砂纸轻轻打磨,再用丙烯颜料(多用白色)加松节油和少量调色油涂于画布。或者在乳胶底层上用白油画色、立德粉、乳胶混合而成的底涂料涂或刮于画布上。
(3)干酪素胶底子:
①干酪素胶液的调制:干酪素50克+温水125毫升+15克碳酸铵。注意:先用温水搅拌干酪素,同时用极少量的水溶解碳酸铵,并把溶解的碳酸铵倒入搅拌中的干酪素液中。待干酪素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125毫升温水搅拌成浆糊状,然后,加入3克氯化钠(防腐),同样先用水溶解,再倒入胶液里搅匀。
②取合成干酪素胶液1份+水1~3份刷第一层胶底。
③待第一层干后,再刷涂料剂即成。
涂料剂的配制:1份大白粉+1份钛白或锌白粉+1份水+1份干酪素胶液,再取熟亚麻仁油半份滴入数滴氨水后震荡成乳状,然后使二者搅拌混合在一起即可使用。
(4)鸡蛋底子:在胶液中打入蛋黄或全蛋,然后慢慢滴入一些亚麻仁油,用搅拌法或震荡法形成“水包油”的粘稠乳液。白粉与水预先调成浆状,再与含油乳液搅合一起(可加一些蜂蜜),在涂过稀胶的画底上涂二至三层即可。胶液从前多用精制的骨胶或鳔胶,今天可以用乳胶、纤维素胶和107胶等。
目前国内美术商店出售的油画布,其性质多属于半吸油性画布。半吸油性画布的特性介于胶底与油质底子之间。
40.有色底子的制作及色底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如何?
制作有色绘画底子大概在哥特时代就有了。用红玄武岩土制作红色画布,从16世纪一直流行到19世纪库尔贝时代。有的在胶质底子上加涂含油与树脂的颜色隔离层,有的油质底子在涂最后一层时加入吸收性强的红土颜料。这样做不仅能减弱油质底子的油腻感,有利于色层速干,更主要的是有利于画家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
鲁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颜料和结合剂(可能是胶)混合在一起用海绵迅速涂于白石膏底子上,产生一种带纹理的银灰色层,使随后的着色层呈现轻松、愉快而又充满活力的效果。
下面介绍两种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
(1)在白垩底子上,用丙烯颜料加松节油和少量调色油涂于白色底层上,所用丙烯颜料根据画家需要自己配制,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质或半油质底子上,用调色油加速干剂加少许铁红粉(氧化铁)薄涂一层或随意涂一遍,保留刷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节油调油画颜料薄薄涂一层与最后色调相反的色层。比如天空是蓝色的,可先薄涂一层土红色。
有色底子必须是在白色底层上用薄涂罩染的方法制作。目的是为了保证画面色彩的透明性。无论随后的着色层有多厚,底色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
(1)白色底子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颜色的丰富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显得明确而肯定。各种颜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难恰当地有机结合,只能靠彼此相调和产生的灰色来调节,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画需要丰富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对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着色过于浓艳。白色底子适合透明画法和半透明画法,运用这种技法可以产生多种“视觉灰色”,这种视觉灰色曾被古代大师伦勃朗、凡·代克等画家采用。这种灰色比调出来的灰色具有更加诱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泥土气息,常被许多画家采用,它对人体肤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种色彩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银灰色底子介于白色与灰色之间,具有两种底色的共有特性。灰绿色底能减弱暖色,土红、赭石色底能使蓝绿色调减弱而使色彩趋于和谐。用色与底色形成的冷暖对比可获得极其微妙的效果。现在许多画家利用亚麻布原色——浅棕、褐色作底色,减少了做底色的麻烦,方便实用,但仅适用于细亚麻布和中密度亚麻布。粗纹理亚麻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纹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画会使画面产生暗淡的效果。一切浅颜色都会变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时要考虑到这一变化。深色底多为暖色,比如褐色、铁红色等。画家一般不用黑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采用。
41.石膏底子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如何?
本文来自3.67art
纯粹的石膏底子——皮胶石膏底子产生于中世纪,对于硬支承材料(木板等)来说它是最好的底子。石膏有很强的附着力,与大多数调色媒介都相溶。除了丙烯,它特别适合于油画颜料,因为它是一种完全无油的底子。
中世纪末,也就是油画之初,大多数架上绘画是画在木板上的,多采用石膏底子。石膏底子不含油,不易变黄,并能保持纯白色。因此,从14世纪到15世纪的古典透明油画迄今仍闪烁着珠宝般的光泽。
传统的石膏底子制作方法如下:
(1)底料。动物皮胶或水胶70~100克,水1升。涂二至三遍。必须等第一遍胶完全干燥后才能涂随后各层。
(2)底涂料。胶液、锌白、石膏各1份。
第一层要尽量薄涂,如一层面纱。这样做有利于以后各层获得较强的附着力。
第二层涂刷方向要同第一层成‘十’字交叉。在第一层干燥半小时后再涂,同样不能涂得过厚。
第三层及之后各层以此类推,直到底子平滑、光亮、洁白、任何地方都显露不出木头纹理为止。一般需要涂5~6层。
多涂几遍对于石膏底子来说绝对有必要。涂八到十层都是正常的。只涂一至二层的底子虽然也能使用,但有可能在干燥后剥落或产生裂纹。由于无须等上一个涂层完全干燥即可涂下一层,所以很方便,在一个上午就能完成石膏底子的制作。切勿在阳光下或加热器上速干,以免以后色层剥落。
在硬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许多画家习惯于在底板上先贴一层纱布或其它布料,这样既可使涂料与底板结合得更加牢固,又因有一层纱布,涂料不必涂得过厚,同时会使板面产生手触感。可选择的布料有:亚麻布、白布、包装布、纱布等。
石膏底子使用的石膏粉为熟石膏或天然的水合地石膏粉。生石膏遇水会硬化。为了增加涂料的强度,使用熟石膏粉时可加入十分之一的轻质碳酸钙粉(简称轻钙粉)。
纯石膏底子不适合软支承材料。若使用软支承材料可与钛白粉、锌白粉或立德粉混合使用,并且加入少量甘油(蜂蜜更好)增加其柔韧性。
在石膏底子上着色,可能会出现吸油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好现象,因为它意味着油与底子真正融合在一起。如果需要一个不吸油的底子,可以在石膏底子上涂一层非常稀薄的上光油或胶液。
42.怎样使用油画纸和木板?
除画布外,油画家还使用油画纸、木板等材料作画。
油画纸是在厚纸板表面粘一层麻布制作而成,厚度一般在4~6毫米。市面出售的油画纸在使用前一般要用稀释过的乳胶刷一遍,以免吸油。油画纸多用于外出写生、制作色稿、应急写生课等。欧洲绘画大师小荷尔拜因、伦勃朗、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都曾留下纸本油画,但那时用的油画纸是用碎布制成的,不像今天的纸多数用草木浆制成,有些纸本油画贴在木板或布上。
木板是布面油画产生之前古代欧洲大师选用的主要绘画材料。多选用松木、杉木、柏木、椴木、白杨木等。现在画家们很少在木板上作画。有些画家使用胶合板(三合板或五合板),把胶合板(多用三合板)钉在木框上,将乳胶兑少量水和立德粉或大白粉混合成半流质状,用刮刀将乳液刮到板面上,干后用砂纸轻轻打磨一遍,再用乳胶水刷一层,即可使用。胶合板也可以做油胶底。为了增加胶合板对颜色的附着力,在板面上贴一层薄亚麻布(棉布亦可)之后再做底子是较好的办法。首先将布在乳胶水中浸泡一下,同时在板面上薄涂一层胶水,再将浸泡过的布平铺到板面上并用板刷刷平。胶合板必须先固定在木框上,否则变形。如果画幅小,胶合板面积不大,不钉木框时,可以反正面同时刷胶。
外出写生携带画框很不方便,使用油画纸又不易保存。将亚麻布贴在胶合板上用来作画很实用。由于外出写生不需要很大的画幅,胶合板不必用木条固定。如果画幅稍大些可用五合板。
43.油画颜料怎样分类?
油画颜料就其色相可分为白色类、黄色类、红色类、绿色类、蓝色类、棕色类和黑色类。
按颜料的制作原料和化学性能可分三大类:
(1)矿物质颜料。极其稳定,耐光性强,不易褪色和变色,覆盖力强,透明度差。纯度不高,接近中性,如赭石、生褐、土黄、土红等。
(2)有机颜料。色泽艳丽而明亮,有良好的染色力、透明度和显色性。但耐光性差,久晒易褪色。如大红、玫瑰红、柠檬黄、酞青类颜料等。
(3)无机颜料。色彩稳定,耐光性较好,久晒会变得灰暗,如钛白、锌白、群青、天蓝、普蓝、镉色、钴色等。
油画颜料根据色彩属性(色相、纯度、明度)可以分为:
44.铅白、锌白、钛白有何不同?
铅白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铅,做成油画色覆盖力较好。铅白粉常被用来作底子材料。铅白是目前油画色里最佳的白颜料,纯净的铅白非常稳定,若成分不纯则久后会发黄、铅白油画色干得快,干后色层结实,它是欧洲传统油画色中最好的一种白色,许多油画大师都使用过。但铅白有很强的毒性,即使吸入含有铅白的粉尘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铅白的研磨会给人带来危险。现在生产的白油画颜料多为锌白、钛白或锌钛白。
锌白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锌,学名锌氧粉。锌白粉稍轻于铅白粉,比铅白色白,经久不变黄、稳定,干后色层较坚固,但吃油多,覆盖力也没有铅白强,干得较慢,易脆易裂。欧洲画家自1840年才开始使用锌白颜料。锌白受热(阳光下直晒)会变成柠檬黄,冷却时则又会恢复白色。锌白没有毒性,比铅白显得冷些,有蓝色倾向。
钛白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钛,是惰性颜料,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有很强的覆盖力,是近代生产出的颜料。纯钛白颜色干得快,干后容易变黄,所以经常和锌白混合使用。锌钛白既减轻了锌白的易脆性,又改善了钛白单独使用的缺点。钛白和锌白一样具有无毒的优点。锌钛白是目前我国用量较大的白颜料。
45.铬黄、镉黄、藤黄、土黄有何不同?
铬黄是中性的铬酸铅,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略带暖性的颜色,无毒。按照不同的制作方法生产的铬酸铅可以从最浅的柠檬黄、浅黄、中黄、深黄直到橙色。市场销售的铬黄都注有铬色,如中铬黄。铬黄色覆盖力强、不透明且干得快,其稳定性随其颜色深浅而呈明显变化,颜色越深越耐久,浅铬黄受热或年久会变暗,所以凡·高的(向日葵》等油画作品中的铬黄色,最初远没有现在神妙,而是明亮刺目。铬黄与普蓝调和后稳定性会提高,但铬黄不能与带硫的颜色相调,调后容易变暗发黑。铬黄更不能与铅白调配。现在市场上铬黄已不多见。
镉黄的化学成份是硫化镉。中黄油画色就是镉黄,其耐光性很好,能经久不变色,无毒,非常稳定,干得较慢。除中黄外,油画色中的浅黄、深黄、桔色也是镉色或硫化镉与其它颜料的混合色,这些都是很稳定的颜色。还有一种镉柠檬黄,比柠檬黄稳定性要好得多,但着色力差。在阳光直晒下会变成橙色。镉黄的覆盖力较强,几乎能和所有的颜料调和使用,对不常见的铜颜料有反应,调和后容易变黑,与铬绿调和,干后色泽也会加深。
土黄属矿物质颜料,是天然的含铁化合物,可以人工合成。国产的有金土黄、土黄二种。国外生产的还有浅土黄和深土黄,是黄颜色中稳定性最好的,有很强的着色力和覆盖性,干后色层坚实,可以和任何颜料混合使用。
铬黄、镉黄、藤黄的稳定性都不够好,国产的永固黄较稳定,可替代其它浅黄色使用。此外,钴黄是一种鲜艳的透明色,较稳定,但制造困难,且不易与群青相调,国内不生产。
46.红色油画颜料分别有什么特性?
朱红即朱砂,其化学成分为硫化汞,略有毒性。国产的朱砂质量稳定,属上乘颜料。油画朱红颜料干得慢,覆盖力强,单独使用较耐久,但阳光直射下会变暗。古代大师使用朱红时,表面涂一层蜡或一种透明保护色,朱红与含铜的颜色调和容易变黑,和比重较轻的颜色(如普蓝)调和会出现泛色现象。
镉红是硫酸镉和镉的硒化物,可替代朱砂,能制成大红、深红、紫红等颜色。镉红色彩鲜明、浓裂,有良好的覆盖力,干燥时间长,阳光下曝晒会逐渐变暗,镉红可与镉黄调配成桔色,忌与含铜的颜色调和,除此之外可与任何颜色调和且耐久不变色。
西洋红即胭脂红,是从胭脂虫中提取出的颜色,无毒,非常鲜艳漂亮,但稳定性较差,无论散射还是直射都褪色。
玫瑰红过去是从植物茜草的根部提取的。现在工厂生产的玫瑰红已经是人工合成的茜素红,比较稳定,干燥时间长,单独使用不能厚涂,太稠厚色泽易变暗,调得稀薄干后容易褪色。
土红属于矿物颜料,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极强的覆盖力,干后较结实。质量差的土红,干后易脆裂。
所有红颜色粉比重都较轻,与比较高的颜色相调,往往容易泛色。在使用红油画色过程中,一般不能调得太稠厚或太稀薄。欧洲古代大师使用的红颜料与现在有所不同。红火山灰和红土常被画家采用,它们稳定且坚固,但色泽不够鲜艳。铁红粉(氧化铁)现在画家只用它来作底色。永固红是煤焦油色淀颜料,类似朱红,色泽鲜明,较稳定。
47.蓝、绿色油画颜料备有什么特性?
群青:最早是用天然的半宝石(玉青石)磨制而成,它具有漂亮晶莹的色泽,价格昂贵。今天使用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群青,稳定性极强,附着力差,覆盖力一般,干得较慢,适合于透明画法。除与铜颜料(宝石翠绿)略有反应之外,可以调和其它任何颜料。紫罗兰是由群青生产的,和群青具有相同的性能。
钴蓝(氧化钴):是蓝颜色中稳定性最好的,覆盖力和干燥度中等,适用于透明画法,单独使用效果最好。切忌在没有干透的色层上使用,调得过厚,容易干裂。钴紫和钴蓝的特性相同,属于同一类性质的颜料。
天蓝:是与钴蓝相近似的色彩,有一定的稳定性,微带绿色,明亮、纯净而又密实。耐久,易干燥。
普蓝又称巴黎蓝,是铁和氰的化合物,着色力极强。稳定、干得较快。与铅白、镉色、土红调和,会起氧化作用,久后会使画面发褐。
青莲:是一种砷酸盐颜色,稳定性一般,耐光性差,易褪色。
宝石翠绿:稳定性强,覆盖力弱,色彩晶莹透明,是一种比重较轻的透明色,可用于透明画法。
翡翠绿也叫翠绿:色彩浓郁,是绿色中最稳定的颜色,干得较慢。
中铬绿:有很好的覆盖性,干得很慢,稳定性极好,与镉黄调和有反应。
钴绿:覆盖力一般,干得快,能与各种颜色调和,稳定性较好。
土绿:是一种带褐色的土质颜料,较易干,有较好的覆盖力,色彩偏暖但不很鲜明,可与任何颜料调和,很稳定。
粉绿:是从含铁的天然矿物中提取研制而成的,有较好的覆盖力,可与任何颜色调和,较稳定。
48.棕、黑色油画颜料备有什么特性?
赭石:是由铁矿石衍生而成,稳定性极好,有黄赭石和红赭石之分,是古代画家最常用的颜色,覆盖力强、易干、坚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人工合成的赭石,比天然赭石透明,强度高且耐久。生赭和熟赭是含有铁和锰的化合物制成的颜色,熟赭在水彩色里比较稳定,在油画色里不太稳定,尤其不要调得太稠厚。生赭的稳定性比熟赭还差一些,这两种颜色的覆盖力都不太好。
生褐和熟褐:这两种颜料的色彩都偏暗,均为天然土质颜料。生褐色含有淡淡的绿色倾向,熟褐色略带红色倾向,年长日久倾向性会更强。熟褐的比重较轻,容易从色层里泛上来。这两种油画色干得快,与其它颜色混合干得更快,单独使用时切忌在它的色层未干透之前画其它颜色,不然画面干后易龟裂。也就是说用它做油底子时,必然干透之后才能使用,并且单独使用不能调得过于稠厚。由于它比重较轻,古典油画家往往用它进行透明画法,在煤焦油和沥青里提取的棕色类颜料,由于含有不纯的物质,稳定性不佳。若调和光油在画面上进行透明画法,可用来临摹欧洲古典作品。
象牙黑:是将动物骨骼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焙烧而成的骨黑。作为油画色稳定性很好,干后不易龟裂,是最纯正的黑色颜料。它可调和任何颜料使用,是我国目前生产的黑颜料中最好的品种,单独使用时有产生裂纹的可能。只有稍微调和一点其它颜料就可以避免裂纹。
煤黑:是从煤烟里生产出来的颜料。具有冷的色调,有很好的稳定性,干得较慢,可调和各种颜料使用。
49.怎样自行研制油画颜料?
欧洲古典绘画大师都是自己制作颜料,这样能使画家更加熟悉自己所用材料的性质。手工研制的颜料具有厂家生产的颜料常常缺乏的魅力。现代画家几乎无人自行制作油画颜料,因为市场上出售的油画颜料丰富而齐全,较稳定,基本能满足画家的需要。国内油画家虽然对国产颜色性能不满意,也不会自行制作颜料,宁愿全部使用进口产品,包括画布和工具。尽管自己研制油画颜料很麻烦,但作为油画创作者了解欧洲古典油画大师研制颜料的过程是非常有益的。
油画颜料的基本成分是颜料和结合剂。古代大师所用的颜料粉多来源于土质和矿物质。另一部分来源于植物或动物。结合剂是由树脂、干性油及油脂、香脂和蜡制成,但通常直接使用亚麻仁油。
研磨油画颜料的常用工具:一块厚玻璃或大理石板、一根碾槌(研杆)、一把调色刀和贮存颜料用的玻璃瓶或空锡管,如图22。
将颜料粉倒在玻璃板上,如果是颜料块应先压成碎末粉,再慢慢地加入亚麻仁油,同时进行圆圈式研磨,并用调色刀调和,直到获得油画颜料特有的浓稠度。必须仔细研磨,消除颗粒,使颜料粉与亚麻仁油充分完美地结合。
不同的颜料粉所需要的油量不同,将颜料粉研磨成膏状即可。有渗透性的颜料不可研磨过细,否则泛色。研磨含铅等有毒性颜料时要预防粉末入鼻。用亚麻仁油研制出来的颜料,只有在底层颜料完全干燥时才能涂覆盖层,因此绝对不能用极厚涂画法来作画,最适合一次性画法和单色作画法。要改变这种纯油性颜料的缺点,需要在亚麻仁油中加10%树脂光油与2%溶解于松节油的蜡。加蜡是为了增加颜料的粘稠度(如果使用罂粟油则不必加蜡)。同时既能减轻亚麻仁油变黄,又能防止比重大的颜料与油分离。部分研磨好的颜料存放几天后可能出现板结现象,需要作进一步研磨。
关于颜料粉(国内部分化工商店和美术用品商店有售),也可自行制作,生活中所能看到的具有漂亮颜色的土质或矿物质皆可试制。
50.常用的调色媒介有哪些?
油脂是油画颜料的媒介,也用于坦培拉乳液和上光材料中。根据干燥方式,用于调色媒介的油类分两大类:一是挥发性油,如松节油、薰衣草油、精炼汽油等。二是干燥性油,如罂粟油、亚麻仁油、核桃油、红花油、葵花籽油等。不同的油脂所配制的调色媒介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要掌握油画技法,就必须了解怎样使用调色媒介。目前常用的调和剂与稀释剂主要有下列几种:
(1)松节油
松节油是通过对松树脂的蒸馏提取的一种挥发性强、无色透明的液体,亦称树脂松节油。在绘画中可以用作颜料和调色液的稀释剂,也可用作树脂的溶剂。优质松节油迅速挥发后不会留下残余物。国内画家多使用医用松节油,药店有售。起稿与涂底层大色块,它是最佳的稀释剂。
威尼斯松节油与树脂松节油毫不相干,它是非常稠密的琥珀色液体,添加在油彩和调色油中,能产生坚固的、珠宝般的结膜。因此常作为上光媒介来使用。
(2)亚麻仁油
亚麻仁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从亚麻植物的籽中提取的,是油画颜料的主要媒介。
冷榨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最纯的形式。其基本用途是作为油画颜料的调和剂。
热炼亚麻仁油:是用蒸气加热和榨压方法提炼的,也称汽榨亚麻仁油,产量高于冷榨。目前我国美术用品商店出售的多为热炼亚麻仁油,分脱色与原色两种。
日晒稠化亚麻仁油:冷榨与热炼亚麻仁油主要用于制做油画颜料的调和剂。用于绘画的是稠化亚麻仁油。一般采用阳光照射的方式进行稠化(详见“调色液的配制”)。它是一种优良的快干调色油。
聚合亚麻仁油:是亚麻仁油在密封状态中加温至300℃以上制成的透明而稠厚的极佳绘画调色油。虽然干得不是特别快,但干后产生的色层有着不寻常的强度和抗裂的性能。适合古典透明画法罩染之用。
亚麻调色油:是熟亚麻油,其中加有10%的光油、15%的松节油和0.5~3%的钴催干剂。
(3)核桃油(胡桃油)
欧洲18世纪以前的画家都采用此油,之后被亚麻仁油取代。它流动性好,但干得慢。当代画家用它作古典油画的调和剂。市场上有冷榨和熟化冷榨两种核桃油。
冷榨纯生核桃油:是最优质的调色油之一。可用此油加松节油起稿,也可以自配三合油或直接调色。
熟化冷榨核桃油:在不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将冷榨核桃油加温后制成,其中含有氧化铅,供自制调色剂时使用。干燥速度较快。
(4)红花油和罂粟油
红花油:有良好的色彩持久性,不因时间久而发黄,是生产白色和其他浅色颜料的优质油。多被著名颜料厂家用于生产白色油画颜料。
罂粟油:从鸦片籽中提取,主要用于制作白色和浅色颜料。干燥较慢,结膜欠坚固。日晒稠化罂粟油是最好的调色油。
(5)乳状亚光调色剂(亚光调色油)
内含纤维素、达玛树脂。将其调入颜色内,可使着色层产生亚光效果。与三合油交替使用,适于古典透明画法。干燥速度快。
(6)三合调色油(“三合一”调色油)
它是具有光泽的调色油,用其调色作画或作润色使用。由一份亚麻仁油、一份达玛树脂光油和一至三份松节油混合而成。干燥度适中。
(7)油画调色膏
调色膏是更加稠浓的媒介。可使不透明的油画色变为透明色,最适于透明薄染画法,而且干燥速度特快,用其调色薄染,可立即用不同色再画。
(8)醇酸树脂媒介
属于新型材料,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调色媒介剂。在国外有许多品牌,它有明显的优势:与油画色调和时,能加速干燥时间;能增加透明度;使色层更有光泽;使颜色更加饱和;色层也更耐久。它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浓的半透明流体和极稠厚的膏状。它既能用于厚重的直接画法,也能用于平滑的上光。
(9)矿物酒精
矿物酒精是石油的副产品,作为油画的稀释剂,与松节油的功能一样。像水一样纯净,挥发最充分,但溶解力略逊一些。
51.如何配制调色油等媒介?
内容来自367art.com
依维尔所教授的古代画家的制油(熟油)方法如下:
将0.25升核桃油或亚麻油,倒入稍大一点的陶器或耐高温的玻璃器皿中,用文火加热,为使加热均匀,最好在火源上放置一张金属网。在油里放一个去皮的小洋葱,加盖盖好。用中等文火煮15分钟。取15克黄丹粉末(一氧化铅)逐量注入温热的油内(油温约70℃),小心搅拌以免外溢。继续用文火煮一个小时45分钟,前后共计需要两个小时。在煮熬的过程中,以小洋葱冒小泡为最佳油温(110℃左右)。洋葱冒泡不能过多,绝不能将油煮沸,过热油会变黑。加入黄丹粉末后油的颜色应当呈桔黄色,煮到最后逐渐变成浅棕色,在最后的15分钟里如果油色尚未变成浅棕色,要略微提高油温,但不能超过120℃。熟油煮好后,将洋葱去掉,趁热用过滤纸滤掉黄丹等杂质,把油注入玻璃瓶内,瓶满密封,隔绝空气。之后将油瓶放置于朝阳处长久晾晒,油色会逐渐变得清亮,瓶底也会伴有白色沉淀物出现。晒清的熟油即可用于绘画。
将玛蒂树脂和松节油6∶4的比例文火加热熔解后,与等量的净化过的油(熟油)搅拌合成膏状媒剂,可用于古典透明画法。如果将熟油和树脂油各存放一段时间(熟油一个月,树脂油十天左右)再拌合,其色泽将更明净。
国内老一辈油画家曾采用欧洲古典大师日晒炼油法来制作调色媒剂,方法如下。
将亚麻仁油或核桃油与等量的水(或盐水)一同倒入广口玻璃瓶内,搅拌使之混合,瓶口封一层薄纱布,用来透气防尘,放到太阳下晒几个星期或两三个月。第一周尽量将油和水多混合几次,有人在油水中放入干净的沙子,有助于油中杂质的沉淀。之后将油水分开,滤掉杂质,被净化的油可用来配制调色媒剂。净化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将油放入无色玻璃瓶中,加入一块干面包或干馒头,用薄布封口,放在太阳下照晒,两三个月之后油色即可变清。干面色对油中杂质起吸收和助沉淀作用。油在装瓶之前经100~110℃加温处理,也有助于净化。净化过的油加入10%的光油和15%的松节油即可配成调色油。
52.绘画用树脂材料有哪些?
树脂在欧洲传统绘画技法中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一是将树脂溶于溶解剂中,做成保护画面用的上光材料或定画液。二是与油脂和胶类结合,经过乳化制造各种坦培拉乳液。三是配制各种绘画媒介。
(1)天然树脂
古代欧洲画家使用的树脂皆是天然的。天然树脂根据熔点和软化点高低不同,又分为硬树脂和软树脂两类。
①硬树脂。应用于绘画的硬树脂主要是琥珀和珂巴脂。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多用它保护硬底画画面或加入绘画媒介中使用。
②软树脂。应用于绘画的优质软树脂有玛蒂树脂、达玛树脂、小玛脂、松香脂、虫胶等。其中玛蒂树脂和达玛树脂使用最为广泛。
玛蒂树脂Mastic(乳香树脂):产于地中海沿岸各国,尤以产于希腊启奥斯岛(Chios)的质量最好,它提炼于一种名为“阿月洋子”的树,树脂从树皮割口处流出,形如水滴,故称“泪珠玛脂”。外呈白色,内呈清澈透明的黄色,是欧洲应用最广泛的树脂,其溶液为绘画光油。之所以又称乳香树脂,是因为在当地被用于制做口香糖。
达玛树脂 Damar:主要产于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地,取自于达玛冷杉树。可溶于松节油和苯,部分溶于酒精,乙醚和汽油。常被用作上光材料,清澈透明,块状的达玛树脂为上品,颜色越黄越深,质量越差,呈粉状者多含有杂质。因其价格比玛蒂树脂便宜得多(约十分之一),所以多为画家所用。
(2)人工合成树脂
现代画家开始试用人工合成树脂,因为许多人工树脂的透明性、稳定性和隔潮防湿等方面超过了天然树脂。目前用于绘画的合成树脂主要是醇酸树脂(Alkyd Resins)和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s)。国外已有完整的醇酸树脂颜料和媒介系列以及丙烯色和丙烯媒介系列。另外,甲酮树脂也开始用于上光材料。
53.上光油的种类及各自的作用如何?
上光油就作用而言有上光、调色、隔离、亚光之别。就材料而言分为天然、合成和蜡质等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上光油有不同的用途。
(1)天然软树脂上光油
天然软树脂上光油涂于已完成并干透的作品表面,会形成一层有光泽、坚韧的透明薄膜,既能防止灰尘污染、潮气侵蚀,又能保护着色层,使画面保持永久的美感。
①达玛树脂上光油:是最好的多用途天然树脂上光油,干燥速度快,薄涂一遍即可。这种上光油能够清洗和更新油画作品表面因时间长久发黄变脆的油膜。目前市场上有两种:(1∶3)达玛上光油用于绘画上光;(1∶2)达玛上光油可配制乳状亚光调色剂、三合调色油及坦培拉乳液等。
②玛蒂(乳香)树脂上光油:它是19世纪较为普遍使用的上光油,能给画面带来一种高光泽的金色表层,特别适于古典油画。其金色特性能使着色层产生古色古香的效果。它是修复古画的理想上光材料。
(2)天然硬树脂上光油
天然硬树脂在19世纪曾被用作绘画上光油,因结膜极硬,不可逆转,且难以制作,如今已很少使用,但其坚韧度与不可溶解性在调色媒介中占一定优势。目前国外美术用品市场上有珂巴树脂和琥珀两种硬树脂上光油。
①珂巴树脂上光油:直接调入油画颜料中使用,颜色会更加流畅、光亮,画面平滑、速干、不变形,油膜发出诱人的光泽。
②琥珀上光油:琥珀是已知最坚硬的天然树脂,呈铜色和金色。琥珀上光油是强有力的一种上光油,作为调色媒介使用,它会使着色层闪闪发亮,产生珐琅质的光泽。早期尼德兰细密画具有珠宝般的“神圣”特性,就是因为使用了稀薄的琥珀上光油。如今它在国外美术用品市场上也极少见,其价格昂贵,一般只作为其它调色液或上光油的添加剂使用。
(3)合成树脂上光油
20世纪发明的合成树脂是一种全新的绘画材料。合成树脂上光油与传统树脂上光油相比,不会因时间久而发黄,也不会变硬和发脆,并且具有优质树脂上光油的的所有特长。有些新型合成上光油含有防紫外线材料,能为画面的着色层提供保护以遏制褪色,从而延长色层的寿命。目前,用于绘画的合成上光油有:醇酸树脂系列、丙烯酸树脂系列和甲酮树脂上光油。部分已在国内有售,但还没有国产品牌。
(4)润色(修正)上光油
润色用修正上光油是达玛树脂与玛蒂树脂的高稀释形式。其主要职能是在作画过程中恢复因吸油而变得灰暗的色彩光泽,是直接画法中最有用的润色剂,可自行配制。成品树脂上光油用松节油加倍稀释即成。
(5)蜡质上光油与亚光油
用蜂蜡与稀释剂(一般为矿物酒精)混合而成的奶白色糊状上光油,薄而均匀地涂或刮于画面上,干燥几分钟后,用一块软擦布(纯丝绸最好)像擦皮鞋那样擦拭表面,使画面变得闪亮、光滑。因其特殊的使用方法,蜡质上光油适用于木板等硬支承材料。
除合成亚光材料外,艺术家也用溶解于松节油的蜂蜡和达玛上光油混合配制亚光油,其中蜡的多少决定着亚光的程度。
54.如何配制上光油?
自行配制上光油对于油画家来说非常有趣而且较实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如下:
将达玛或其它固体树脂弄碎并磨成细粉末,放入细纱布缝制的口袋或尼龙丝袜中,取广口玻璃容器装入精制松节油,再把装有树脂粉末的口袋悬挂于玻璃容器里的松节油中,这样树脂便会渐渐溶解于松节油中,而杂质则会被纱布袋过滤掉。为防止松节油的挥发和尘埃的侵入,应将容器盖严。容器的大小应能放入口袋并能使口袋中的树脂粉末完全浸没于溶液里,且口袋又不能触到容器底部。如图23所示。为加快溶解的速度,可时常将口袋提起,待溶液流尽后再放入。这样配制出来的光油颜色微黄或无色。对于绘画上光而言,树脂应以1∶3的比例溶于松节油,在普通情况下,树脂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全部溶解。有人用文火加热的方法来加速溶解是不可取的,因为加热配制的光油有粘性而且颜色深黄。市场上出售的1∶3达玛光油有粘性,可能是热溶解或加入了大量的亚麻仁油。急需使用上光油时有一种快捷的制作方法。将超过量的树脂粉末放入松节油中不断搅拌,数小时内就能制成足够浓的溶液,然后用尼龙丝袜过滤。剩余的树脂可用来配制新的上光油。
玛蒂脂上光油比达玛树脂上光油流动性好,易于涂刷,油膜平滑均匀,也容易清洗掉。但达玛上光油可以通过添加5%的熟油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
55.如何上光?
给完成的油画作品上光的目的,在于使画面的各个部位都保持同样的清晰度,并且保护色层油膜不受空气中有害气体及水汽的伤害。不同材料的上光油其光亮度不同,画家要根据作品的需要来选择。被上光的作品必需等色层完全干透,否则起不到上光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裂纹。未干燥的色层(仍有粘性)绝对不能使用上光油。因为上光油一般是由树脂溶解于松节油而制成的,松节油会溶解未干的色层。油画作品的干燥时间因使用的颜料以及画法的不同而相异。薄画法通常四天就基本干燥,彻底干透需要几周时间;厚画法则要一两个月或半年时间。油画的干燥受光、空气、温度的影响,画家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加速干燥度都有损作品寿命,尤其是在阳光下直晒,最好是让作品自然干燥。
给画面上光时,为确保表层清洁,最好用湿毛巾先擦拭一遍,干后将作品平放,用板刷蘸取上光油从一角开始薄涂。上光油最好倒入小盘中以便蘸取。采用纱布包裹棉团上光也是很好的办法,将吸有上光油的布包在画面上轻拍轻擦。如图24此法特别适合含有色彩光油的罩染。为使画面色调统一或进行局部色调调整,有的画家常在光油中加入颜色。上光油不应一次涂得太厚,光亮不够时可涂二层。第一次上光的作品,存放数月后应再上一遍光油。
另外,上光最好选择一个没有灰尘的环境,还要避免潮湿的空气。如果有湿气潜藏在上光油的表层下面,会使画面上“繁殖”出不舒服的蓝白色层。
本页内容来源于 367艺术网|www.367art.com 原文链接:http://367art.com/html/msxt/youhuajiaocheng/youhuajichuzhishi_xia__8291.html
欣赏一幅油画作品要懂得什么样的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四序惊秋原创油画作品展厅:
http://hi.baidu.com/sixujingqiu
近年,油画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装饰居所墙面时,常常会选用一些水彩画,中国画和油画。尤其是油画,更受人们青睐。
在我国,绘画市场大体分为三类:中国画,西洋画与民间绘画。中国画讲求气韵,意趣,笔墨,西洋画则不然。西洋画包括油画,木版,铜版,素描,水彩,水粉等画种。其中油画是表现力,实用性与装饰性最强的画种。
西洋油画被引进我国仅有三百多年,而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过是上个世纪初叶的事。改革开放后,各种风格,流派的油画创作都有了一席之地。
油画创作就其题材划分,可分为主题画,风俗画,风景画,人物肖像画与静物画等。但不论何种题材,作品主要是依靠造型与色彩两大要素。也就是说,油画使用的是形,光,色这三大表现手段。
形,也就是形体。这就要求画家首先要具有造型能力,要有深厚的素描功底。没有很好的素描基础,要想画好油画,如同没有地基的高楼,是立不起来的。
光,也就是光效的表现。法国印象派兴起之后,引发了人们对光的研究与表现。画家对光的理解趋于了科学与理性。因而对光影的表现也就更加逼真生动。光与光影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这个道理只要看看戏剧舞台的灯光效果就不难理解了。
油画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色彩不同于调色板上的颜色。画家从来不会把调色板上的颜色,也就是工厂制造出来的颜料,原封不动地搬上画布的。这些颜色必须经画家精心地加以艺术化的调制,以求得色彩的柔和,逼真,色块与色块之间搭配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子或色调。一幅油画的颜色不能是五颜六色的胡乱拼凑,也不能是纷繁庞杂,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应该形成能体现出某种色彩倾向的,并且变化无端,微妙细腻的画面效果。
色调是油画的灵魂。没有调子,也就是说一幅油画如果没有形成一种基调,没有和谐统一且又富于变化的色块组合,那末,这幅油画可以说没有达到及格线。
除以上要求外,油画还讲究构图,笔触,节奏等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现代油画创作大致上分为两大类: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
所谓抽象油画,就是在画面的表现上抽掉了摹写自然物的形,代之以一种意念,意象的表现。这种绘画没有具体的自然界的形象,只有色块,线条,点面等等。读画者仅仅从这些色块的组合中引发联想与想象。如赵无极大师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种。抽象绘画的艺术理论形形色色,但可用一句我国古人的话来概括,即" 大象无形 "。
通常,人们有一个误区,以为印象派,野兽派,未来派都叫抽象画。其实,这些艺术流派,不过是突破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的框架,并没有把形象抽取掉,至多只是把现实的形象加以现代化的表现,加以变形与夸张罢了。
当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自诩为抽象派的画家,有些画家形成了一定风格,作品也有相当深度,但有些人可能缺乏素描基础,又没受过现实主义绘画的严格训练,误以为随便涂涂抹抹就是抽象画了。这样的作品含义不深,意趣不浓,既无装饰趣味,又没有刻意匠心,仅仅流于了形式。其实,它大大歪曲了抽象绘画的主旨。
在具象绘画中,除了全然写实的之外,有浓郁装饰趣味的,有变形的,或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多种形式。
总之,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油画创作不论就内容或就表现形式来说,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要让各种流派的作品在油画的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以上谈的主要是指原创的油画作品。那种电脑绘画,临摹品,限量印刷的的印刷品或者那种粗制滥造,采用工厂方式"生产"出来的"行画",就不在讨论的范畴了。 其实专业画师临摹的油画名片还是比较好的,印刷品是不能和其相提并论的。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