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中和
(一)基本内涵:对立因素的外在的统一和内在的融合
(二)中和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
多种区域文化汇聚交融和阴阳五行观念
(三)审美特征:
1.适中(情感的适中,人格精神的和谐)
2.多样统一(平和、宁静和渐进)
3.天人合一(生命观念、思想意识、审美理想)
(四)中和之美在人生与美学上的双重意义:
1.审美和伦理的理想和标准
2.生存的智慧:不断调和对立和差异
3.整体和谐
紫禁城
江南园林
气韵
(一)基本内涵: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活动的性格、情感以及气质、风度,具有一定的节奏和规律性,形成美的形象和美的感受。
(二)审美特征:生命的活力及自然形成的韵味
(三)气韵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的体现和发展
1.气韵的萌芽(先汉:气)
2.气韵与文气、风骨(魏晋)
3.气韵与老庄、自然、人物(魏晋)
4.气韵在绘画理论中确立为审美形态(魏晋)
(顾恺之:传神写照,谢赫:气韵生动)
5.气韵在唐诗中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
6.气韵的消解(宋:韵,雅文化与俗文化)
古代对艺术的品评,如《诗品》、《画品》、《书品》等,都是从艺术风格上研究美的。
[例]文品:衔华佩实;形神兼备
刘勰 “衔华佩实”(《征圣》),“舒文载实”(《明诗》), “为情而造文” (《情采》)
宋初欧阳炯:“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
画品:形神兼备。晋代顾恺之“以形写神”。
音乐:声情并茂;
白居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
诗品
例如唐朝司空图撰廿四《诗品》,论述诗歌的风格美,分为雄浑、冲淡、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等廿四目。
如描述“洗炼”的特征是:“犹矿出金,如铅出银”。描述“含蓄”的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等。
书品
“如清风出神,
明月入怀”,
“如松岩点黛,
蓊郁而起朝云;
飞泉漱玉,
洒散而成暮雨”。
“点如坠石,
画如夏云,
钩如屈金,
戈如发弩”
“筋骨舒挺,
体势劲媚”
吾师醉后
倚石床,
须臾扫尽
数千张,
飘风骤雨
惊飒飒,
落花飞雪
何茫茫
意境
(一)基本内涵: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
(二)“意境”的发展:
《易》:立象以尽意
《老》《庄》:象、言、意
佛:境,境界
唐代:意境(王昌龄?《诗格》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严羽《沧浪诗话》
明清:王世贞、王夫之、王士稹等
(三)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时空转换;有无相生。
(四)王国维的意境说
1.意境中的“真景物、真感情”
2.意境中的优美与壮美
3.意境与“三种境界”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人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四节 形成中西审美形态差异的原因
一、审美形态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和历史根基
中国:内陆农业文明-四季轮回,回归自然-时间意识-诗乐文明,自然伦理
西方:海洋商业文明-海洋气候,四季不明-空间意识-空间艺术,物我二分
二、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中国:神与物游,天人合一,体验感悟。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言(比兴)
西方:抽象逻辑,主客二分,认识对象世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
三、审美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中国:表意,重词汇-想象力,诗性的力量
西方:表音,重语法-(是)哲学本体论-逻辑性的力量
四、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中国:宗教:世俗化(上帝与祖灵合一),现世化。
哲学:中和
西方:宗教:上帝、理性与现实世界对立。
哲学:上帝一元论-人的理性-非理性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丑与与荒诞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