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与联合国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三国首脑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英国由于受大战的影响,实力下降,无法与美苏分庭抗礼,因此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寻求美英联盟一致。美国与苏联在雅尔塔会议上居于主导地位。
1945年2月11日,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雅尔塔协定》。该文件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 即 "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 "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美国总统将设法取得中国政府对有关中国问题协议的支持。《雅尔塔协定》有损中国的主权利益,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在美国的推动下,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它规定:三国政府要以一致的政策援助欧洲各国已解放的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三国政府认为必要协助被解放欧洲国家创造国内和平条件,成立民主临时政府;尽快进行自由选举等等。表明了三国政府奉行实现民主欧洲的政策。
在雅尔塔会议上,联合国的建立问题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安理会的表决程序上,美国的提议被普遍接受,即"程序事项方面的决议,以七理事国的多数票通过;其他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七理事国的多数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关于利用区域机构和平解决地方争端等事项的决议,争端当事国无权投票。这就是所谓的"雅尔塔公式"。在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上,三国一致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会议讨论制宪问题。美英中苏法是这一会议的发起国,凡在1945年2月8日前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以及1945年3月1日前向轴心国宣战的协同国家,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它们都将参加旧金山会议。苏美英三国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公报》。
此外,雅尔塔会议还讨论了托管制问题,并就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雅尔塔会议是苏、美、英三大国在战时所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首脑会议。它确定了最后歼灭德国和打败日本的战略方针,做出了一些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建立民主和持久和平愿望的决定,为联合国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会议的某些决定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和大国主义色彩,尤其美苏以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作秘密交易,这是对中国人民利益的严
德国战败投降后,美、苏、英对于处理战后有关事务日益表现出巨大的分歧。为了维持战时合作,彻底击溃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二战的最后胜利,三大国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最后签署了《波茨坦协定》。7月26日,中、美、英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美国总统罗斯福于会前逝世,新任总统哈里·S·杜鲁门(1884--1972)出席了会议并担任会议主席。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工党领袖新任首相克莱蒙特·艾德礼(Clement Attlee,1883-1967)接替丘吉尔参加会议。
苏美英三国首脑怀着不同的目的出席了这次会议。苏联的主要问题考虑是巩固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确定对德国处置的基本政治和经济原则,解决对苏赔偿数额的问题,促使英美承认东欧各国民主政权和领土变更。英国的主要意图是同苏联争夺欧洲胜利果实,遏制苏联在欧洲影响的扩大,维护大英帝国的传统势力和原有阵地。美国主要目的是促使苏联对日作战,尽量减少美国在对日作战中可能遭受的损失,同时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主导地位。
波茨坦会议决定设立外长会议,由英、苏、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以便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此外,会议还决定:迅速审判主要战犯;盟国立即从德黑兰撤军;丹吉尔及附近地区由国际共管;关于黑海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改。会议期间,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它表明了盟国结束对日战争和处置日本的基本方针。
波茨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最后一次国际会议。它对于加速日本投降和巩固反法西斯的胜利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会议也暴露出苏联和英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波茨坦会议之后,苏联和英美从战时盟友一步步转变为争霸世界的对手。
1945年4月25日,旧金山制宪会议正式召开。来自五十个国家的282名正式代表以及1726名顾问、专家及其他人员出席了会议。大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性发言阶段,第二阶段讨论和制定宪章,第三阶段由调整委员会在不更改内容的基础上对宪章条文进行修正。6月26日,50个国家的153名全权代表在宪章上签字。中国国民党代表顾维钧和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作为正式代表在宪章上签字。
《联合国宪章》以敦巴顿橡树园建议案为基础,部分条款做了修改。它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宪章还规定,各成员国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按照宪章规定,联合国设立6个主要机构,即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大会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组织之",可以讨论"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和宪章所规定的"任何机关之职权",就这些问题或事项可以向安理会或会员国提出建议。重要问题以2/3多数票决定,其他问题以简单多数票决定。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构成,美苏英中法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安理会被授权"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惹起争端之任何情势,以断定该项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并提供调停争端的方法。安理会的表决程序,采用"雅尔塔"公式,即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联合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和广泛原则的国际组织。它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为宗旨,制定了平等、善意、和平、非暴力、协作、世界、不干涉内政等七大原则,第一次以国际公法的形式赋予中小国家和大国同等的发展权利。与此同时,联合国的组织和章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比较浓厚,联合国及其活动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所谓雅尔塔体系,通常指的就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从1943年至1945年战时盟国领导人从德黑兰、雅尔塔直至波茨坦会议以及期间另一些重要的双边和多边会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一致确认的对战后世界秩序所作的安排。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时,大国之间尤其是美苏之间实力对比和妥协的产物。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丘吉尔与斯大林关于巴尔干问题的会谈,都可看成是雅尔塔会议的准备。雅尔塔会议继承和发展了上述会议的成果,对某些协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使之法律化。此后举行的旧金山会议,则是对雅尔塔会议所确定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当时的盟国领导人主要是面对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打败法西斯;二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具体说来就是(1)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旧的欧洲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开创了新的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着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二战争期间,罗斯福政府开始摆脱孤立主义的影响,推行美国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外交。罗斯福通过战时一系列大国首脑会议,力主把盟国的战时军事合作转变成由美国主导的大国合作体制。战后西欧的衰落促使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体系而进行大规模的全球干预。美国的实力使美国有能力放手追求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利益。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表明了这种意图,他在1947年4月5日的一篇演讲中声称:"全世界都在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苏联战后出于历史教训和现实政治的需要,把保障国家安全视为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了建立战略缓冲地带,苏联认为东欧国家的亲苏立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苏联不断发展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使苏联热衷于领土扩张和政治输出。这样,美苏两国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对立,而且在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上也产生了对立,矛盾难于避免。它们之间的冲突很容易波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性的对立和对抗。美苏都利用战后世界分化重组的时机,发起和组建了各种国际性或地区性的组织机构,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安排。
从大国决定一切这个意义上说,雅尔塔体系与以往历次国际体系的转变相差无几。大国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依然存在。但是,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性。首先,两次世界大战性质截然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协约国集团分赃的产物。它对战败国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掠夺和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民主力量的胜利,民主的原则在雅尔塔体系中反映出来。在处理战败国方面,规定了非军事化、非纳粹化原则。强调"用民主方式解决它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其次,联合国与国联截然不同。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超过国联。国联创立之初只有26个国家,苏联和美国都不在其中。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有51个国家,而且苏联和美国这两个社会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共处于同一个国际组织内。联合国规定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的原则,被联合国托管的地区后来陆续获得了独立。这与国联的委任统治截然不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第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虽然登上了世界舞台,但是,欧洲列强依然主宰着世界。英法在建立凡尔赛体系,操纵国联,反对苏维埃政权方面发挥着主要角色。在雅尔塔体系中,英国虽然是三巨头之一,但已无法与美苏相提并论,欧洲霸权体系彻底结束,美苏主宰东方与西方的两极对立时代已经来临。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