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
一、传播结构上的变化
从实体上来讲,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接收终端。人们不再需要报纸、收音 机和电视等传统的接收媒介,在电脑和手机上可以看报、听广播和看视频。
内容上来说,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既有其独特的传播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过去,对于 突发性事件传播最快的媒体是广播,而翦现,最快的传播媒介往往是互联网和手机。而且, 一些以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载或播出的新闻信息也可以流传出来,并并随着网友们频繁的 转发得到传播。 传统媒体的记者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通过博客和微博来寻找消息源, 这与之前记者发现消息来源的模式有很大区別。另外,当一则新闻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一定的 浏览量后,传统媒体虽然有时也会顾忌自身的传播纪律,但往往也会选择跟进,于是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成了一种“互动联盟”,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进一步扩大信 息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前者爆出的息如果没有后者跟进,很快就淹没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 而后者如果不去关注新媒体上正在热议的话题,也会在同行媒体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是,这些新媒体想要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真正地介入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去也并非易事。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媒体是有采访权的,这也部分决定了互联网媒体只能转载 或照搬传统媒上的新闻信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娱乐媒或者是传 统媒体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的形式存在,自身无法进新闻生产;而博客、微博等形式 的互联网技术运用,限于其传播范围传播内容的限制(如一条微博只能写 140 个汉字)也无 法作为一种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运作;此外,由于互联网和新兴媒体上对于信的传播更多 的是基于人际传播的方式,信息的可信度和媒介的公信都很难保障。因此,对于传媒业结构 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的生方式和信息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 媒体。或者说,从现在的发展状态来看,互联网和新媒体部分地扩展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 面,并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流程中的一些操作环节,但是距离宣布其是一支成熟独立的 传播力量还为时尚早,或许这一局面会在“三网融合”发展成熟之后得以改观。
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互联网和新媒体出现之趁后,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出现巨大的变化,新兴的媒体既是强有力 的竞争对手又是可以借力的工具。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往往得 不知所措、疲于应对,来,传统媒体逐渐找到了自身的“生态位”,即:在这样一个新型的 传格局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来保住原有的“传播高地”:“的同时扩展身的业务。在这个 过程中,不同的传统媒介对于自身的传播理念进了调整,选择不同的着)r 点来发挥其独特的 传播优势。
1.报业:回归精英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最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最不被看好的媒体就是报纸,而报纸在这轮 新媒体冲击下确实也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数年来积累起的传播公信力和专业的采编队伍却是皂互联刚和新媒体难以望其项的;而且由于互联网传播 瞬时性、快餐性的特点,不适合做大型的度报道和深度解读,而在信息泛滥的汪洋大海中,深度解读读的解释报道、揭示事件真相的调查性报道和深度评论恰恰是对事物全面、细致、深人了解的关键。通过透彻的分析和评论,人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重要的政策法规,将国家大事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勾连起;同时公众就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使报纸成严肃公正的多元意见交流平台。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互联网、手机的动态新闻只能 满足他们喲信息需求,对深度报道、评论感兴趣的基本上是社会精英阶层。这样一来,报纸 将回归它的初期状态:精英体。报纸看似放弃了以动态新闻为主的报道阵地,实则更加强化了公信力和权威性。
2.电视:主导娱乐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诞生之时,受到技术条件如带宽、屏幕硬件等方面的影响,电视并没有像 报纸那样受到如此巨大的冲击。2007 年中央电视台“第五次全国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显 示,电视是当今中国民众接触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品牌频道成为观众收友视的首要选择。 这说明,电视在当代还牢牢地占据着传媒业的第一把交椅。但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已经开始对其进行渗透。
作为同互联网和新媒体最为“相像”的传统媒体,是在“电视屏幕”收看节目还是在“电脑屏”甚至是其他“屏幕”上收看节目,其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2010 年 4 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放首批三张互联网电视牌照,获得牌照的企业将具备在数字电视网、通信 网和互联网上开展跨网跨屏融合新业务的条件。这一举措更加削弱了电视硬件方面和节目内 容制作方面的优势,强化了不倒媒介之间的竞争。但是,不管是在电视“屏幕”上看节目, 还是在其他“屏幕”上看节目,受众对于节目的视/听觉震撼性还是有很高的需求的。因此, 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在传输技术、使用习惯和内容制作方面的挑战,电视行业则要进一步加 强其高品质节目的制作,各种集声、画、音效、特技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节目、大场面 体育比赛、长时间电视剧等,将电视娱乐休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出来;另外高清电视、3D 电视等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广播:受众细分
曾几何时,在电视兴起的时候,广播就面临过一场生存危机。但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 广播业却重新找到了;发展的契机。这其中的缘由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都市化 的进程,公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家用轿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在来回奔流的过程中,通过广 播来接收信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各种音乐的易获性增强,人们对于音乐的 鉴赏力和审美程度有所提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频道;另外,新型的各种数码终端基本 上都配备收音机功能,客观上也培养了人们收听广播的习惯。
因此,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广播的潜在受众和真实受众人数都在增加,对于节目的专业化 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新闻信息、天气提醒、路况通报等都是司机、驾驶员和乘客共同 关注的话话题;而各类不同味和鉴赏能力发烧友则期待更加专业细分的音乐广播;另外,如 医疗健康、家居常识也是广播的传统受众——老年人和家庭妇女所需要的信息。针对不同群 体的内容细分,使得广播的目标受众定位更加明晰,更加能够把握受众的真实需求,“黏滞” 忠实受众,从而拉动广播的收听率增长。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