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1、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从宣传或说服的角度而言,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处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1.传播者的信誉。2.专业权威性。
霍夫兰 韦斯 “四项主题”实验
霍夫兰 凯尔曼 “如何对待失足少年”主题实验
提出了“可信性效果”概念: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小,说服效果越小。说明: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2、“休眠效果”
霍夫兰
“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说明了,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3、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的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一种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效果,两种给人一种公平的效果。(霍夫兰)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给人一种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给人一种免疫效果 。(拉姆斯丁、贾尼斯)
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给人一种观点鲜明,但同时也给人一种比较生硬而引起反感。而另一种给人一种理解的困难性。(霍夫兰、曼德尔)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前者指摆事实讲道理,后者指营造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感染对方。 “诉诸感情”的说服效果略好于“诉诸理性”,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性的支配程度有差异。无论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H.H.哈特曼)
5)警钟效果——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效果不同。所唤起的心理紧张效果大小与诉求的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变化效果与之相反。“敲警钟”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贾尼斯)
4、传播对象的属性
传播效果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不仅传播主体、内容和技巧会对效果生产影响,传播对象自身的属性也同样重要的制约作用。
传播对象的属性包括: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2).人际传播网;3).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4).人格、性格特点;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经历等。
所有这些属性都作为人们接触特定媒介或信息之际的“既有倾向”或背景,规定着他们对媒介或信息的兴趣、情感和看法,同时对传播效果发生重要的影响。
5、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基本特征:
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意见领袖的影响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
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测定指标:生活阅历、社交性和社会经济地位。(卡兹)
2)群体归属
考察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有两个基本视角:1、作为现实社会关系网络的群体2、作为个人行为的精神依托点的群体,即由过去和现实的群体归属关系所产生的观念、价值、行为准则的内在化,统称为“群体规范”。
3)受传者的个性
“可说服性”—— “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
① 饱户宏 日本 传播学者
可说服性包含三个方面:1、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2、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3、一般可说服性。
② 贾尼斯
“自信心假说”——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高低之间促在密切相关,即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反之亦然
③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个人寻求、接触和处理信息的各种行为。(求知欲、性格和习惯)。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