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一、循环系统组成
为密闭式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组成
心脏
动脉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静脉
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系统 淋巴管
淋巴导管
二、心脏
1、心壁的结构
主要由心肌构成。其管壁从内向外
内皮
心内膜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
心肌膜
心外膜
(1) 心内膜(endocardium)
①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
② 内皮下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③ 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神经;在心室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2)心肌膜(myocardium)
① 由心肌(内纵、中环、外斜)构成。
② 心房肌纤维短而细,部分细胞含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排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
③ 心骨骼:心房肌和心室肌之间,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支架结构,称心骨骼,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其上。
④ 肌纤维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 心外膜(epicardium)
① 为心包脏层,为浆膜(间皮+ 结缔组织)。
② 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
③ 心包脏、壁两层间为心包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利于心脏搏动。
(4) 心瓣膜(cardiac valve)
① 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心内膜向腔内突起形成。
② 表面为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
③ 阻止血液倒流。
④ 患风湿性心脏病时,心瓣膜内胶原纤维增生,瓣膜变硬、变形,可发生粘连,不能正常关闭和开放
2、心脏传导系统
(1)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2)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房室束的左右分支及其终末支。
(3)发生冲动,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分,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有节律收缩。
(4)组成细胞有三种:起搏细胞、移行细胞、浦肯野纤维。
① 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A. 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心;
B. 细胞小, 梭形或多边形, 细胞器较少, 有少量肌原纤维, 较多糖原;
C. 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② 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
A. 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
B. 比心肌纤维细而短,细胞质内含较多的肌原纤维;
C. 传导冲动。
③ 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A. 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B. 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C. 短而粗, 形状不规则, 有1~2个核,位于中央,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肌原纤维较少, 缝隙连接发达;
D. 与心室肌纤维相连,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同步收缩。
三、动脉
1、动脉的分类
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
2、动脉管壁的组成
内皮
内膜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中膜
外膜
3、大动脉(large artery)(弹性动脉)
(1)内膜(tunica intima)
①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含特征性、长杆状的W-P小体(内含vWF,可同时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参与止血)。
②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含少量平滑肌纤维。
③ 内弹性膜:与中膜的弹性膜相连续,分界不清。
④ 内膜的营养由血管腔内血液渗透供给。
(2)中膜(tunica media)
很厚,40-70层弹性膜, 膜上有窗孔,由弹性纤维相连;弹性膜之间有平滑肌细胞。
(3) 外膜(tunica adventitia)
无明显外弹性膜,有营养血管,分支进入中膜。
4、中动脉(medium-sized artery)(肌性动脉)
(1)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2)中膜:较厚, 由10~40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3)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有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有外弹性膜。
5、小动脉(small artery)
(1)管径0.3-1mm;
(2)属于肌性动脉;
(3)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4)中膜有几层平滑肌纤维;
(5)一般无外弹性膜
6、微动脉(arteriole)
(1)管径在 0.3 mm以下;
(2)无内弹性膜;
(3)中膜由1-2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7、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大动脉:将心脏间断的射血转变为血管中持续的血流。
(2)中动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可调节分配到身体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
(3)小动脉和微动脉:在神经支配下收缩和舒张,能显著地调节组织局部血流量和血压。
名称 |
大动脉 |
中动脉 |
小动脉 |
微动脉 |
别 名 |
弹性动脉 |
肌性动脉 |
肌性动脉 |
无 |
管 径 |
>10mm |
1-10mm |
0.3-1mm |
<0.3mm |
内 皮 |
有 |
有 |
有 |
有 |
内皮下层 |
薄,结缔组织 |
薄,结缔组织 |
极薄 |
无 |
内弹性膜 |
发达,与中膜无明显分界 |
明显,在切片中常呈波纹状 |
明显 |
不明显 |
中 膜 |
主要为40-70层有孔弹性膜 |
主要为10~40层环行平滑肌 |
3~9层环行平滑肌 |
1-2层平滑肌 |
外 膜 |
薄,结缔组织构成,无明显外弹性膜,有营养血管、神经等 |
薄,结缔组织构成,有明显外弹性膜,有营养血管、神经等 |
薄,少量结缔组织,无外弹性膜,营养血管为毛细血管 |
很薄,无外弹性膜,无血管 |
四、静脉(Vein)
1、结构特点
(1)管径较粗,腔大、形状不规则、壁薄、弹性小;(2)管壁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分界不清;
(3)内弹性膜不明显,管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结缔组织较多。
(4)多具有瓣膜。
2、分类
根据管径的大小,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
3、大静脉(1arge vein)
(1)管径大于10 mm;
(2)内膜薄;
(3)中膜不发达,含几层稀疏的环行平滑肌,有些没有平滑肌;
(4)外膜较厚,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
4、中静脉(medium-sized vein)
(1)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
(2)管径2-9 mm;
(3)内膜很薄,内弹性膜不明显;
(4)中膜薄,含少量环行平滑肌束;
(5)外膜较中膜厚,有的可见少量纵行平滑肌。
5、小静脉 (small vein)
(1) 管径0. 2-2 mm;
(2)内皮外渐有一层完整的平滑肌纤维;
(3)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纤维;
(4)外膜较厚。
6、微静脉(venule)
(1)管径50-200 µm;
(2)管腔不规则,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3)外膜薄。
7、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结构似毛细血管,较毛细血管略粗,有些部位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
8、静脉瓣(valves of vein)
(1)管径2mm以上的静脉管壁所特有;
(2)内膜向腔内凸入而成的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
(3)表面覆以内皮,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
(4)功能为阻止血液逆流。
五、毛细血管(Capillary)
管径最细、管壁最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
1、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1)管壁最薄、管径最细(平均直径为6-8μm);
(2)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
(3)在横切面,细的毛细血管只由1个内皮细胞围成,而粗的毛细血管由2-3个内皮细胞围成;
(4)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有周细胞 。
(5)功能为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 周细胞(pericyte):位于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细胞突起紧贴内皮;含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具收缩功能;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再生。
2、毛细血管的分类
光镜下毛细血管的结构相似。电镜下,根据结构特点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
① 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
② 含细胞核的部分较厚,凸向管腔,不含核部位较薄。
③ 基板连续完整。
④ 细胞质内含许多直径60~70 nm的吞饮小泡。
⑤ 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ted capillary)
① 内皮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② 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此处具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厚的孔,孔上有或
无隔膜封闭。
③ 基板连续。
④ 分布: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
(3)血 窦(sinusoid)
又称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v)或不连续毛细血管(discontinuous capillary)。
① 腔大,直径可达40μm、形状不规则。
② 内皮细胞之间常有较大的间隙。
③ 分布:肝、脾、红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④ 不同器官的血窦差别很大:某些内分泌腺内的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基板连续。有些器官如肝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间的间隙较宽,基板不连续或不存在。
名 称 |
连续毛细血管 |
有孔毛细血管 |
血 窦 |
管 径 |
5-10μm |
不定 |
30-40μm |
管 壁 |
较厚 |
薄 |
较薄不规则 |
细胞连接 |
紧密连接或桥粒 |
较厚处有紧密连接 |
不明显 |
内皮胞质 |
含吞饮小泡多 |
含吞饮小泡少 |
含吞饮小泡很少 |
内皮小孔 |
无 |
有,较多 |
有,较大 |
基 板 |
连续而完整 |
连续 |
不连续或缺如 |
分 布 |
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
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 |
肝、脾、红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