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血液
一、血液 约占人体7%,成人循环血容量约5升
红细胞
血细胞(45%) 白细胞
组成 血小板
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
血浆:由水(90%),血浆细胞,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组成。
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
二、红细胞
1.红细胞的结构
(1)双凹圆盘状
(2)无核
(3)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2.红细胞的特征
(1)概念: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2)原因: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的网架结构,称血红细胞膜骨架,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
3.血型:
红细胞膜中有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ABO血型抗原系统
A型:有血型抗原A
B型:有血型抗原B
AB型:兼有血型抗原AB
O型:没有血型抗原
4.血细胞的寿命
5.平均寿命约120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网织红细胞:
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
在血流中一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正常值:占血细胞总数的0.5%~1.5%(成人)或3%~6%(新生儿)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
三、白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
白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
1.中性粒细胞
形态:直径10——20um,胞质内含许多细小颗粒(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核呈杆状或分叶(2——5)
核左移(1——2):严重细菌感染
核右移(4——5):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嗜天青颗粒: 浅紫色,20%体积大,为溶解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体等酸性水解酶类
特殊颗粒: 浅红色,80%体积小,为分泌颗粒,含碱性磷酸酶、溶解酶、吞噬素等
(1)功能:趋化作用、吞食细菌和异物
2.嗜酸性细胞
直径5-10um。细胞核常为两叶,细胞质内常充满粗大均匀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
颗粒内含有: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
组胺酶:分解组胺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3.嗜碱性粒细胞
(1) 形态:直径10~15 µm ,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1)形态:直径10~15 µm ,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
(2) 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4、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1)形态:直径10~12 µm ,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
(2)分泌物(同肥大细胞)
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3)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
5、单核细胞(monocyte)
(1)形态:直径14~20 µm;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
(2)功能:有一定的吞噬能力,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
6、淋巴细胞(lymphocyte)
(1)形态
① 小淋巴细胞:6~8 µm ,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② 中淋巴细胞:9~12 µm ,胞质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
③ 大淋巴细胞:13~20 µm
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有部分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2)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
五、血小板(blood platelet)
1、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
2、形态
(1)光镜下
① 无细胞核;② 呈双凸圆盘形;③ 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④ 中央有密集的蓝紫色颗粒,称颗粒区;周边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 。
(2)电镜下
细胞内有小管系、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细胞器等。
3、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
4、寿命:7~14天。
六、血细胞发生
*原始血细胞于胚胎第3周在卵黄囊壁的血岛生成;第6周于肝造血;第4个月于脾造血;胚胎后期和出生后,主要于红骨髓造血。
1、骨髓的组成
网状组织
造血组织
红骨髓 造血细胞
血窦
骨髓
黄骨髓
(1)红骨髓
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的骨松质内,造血功能活跃。
① 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架。网孔内含少量造血干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类血细胞。
※ 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包括骨髓神经成分、微血管系统、纤维、基质以及各类基质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成分。
※ 基质细胞:是造血微环境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网状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② 血窦(sinusoid)
位于造血组织之间,管腔大、形状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 幼红细胞岛:发育中的幼稚红细胞常位于血窦附近,成群嵌附在巨噬细胞表面,构成幼红细胞岛。
(2)黄骨髓
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存有少量幼稚血细胞,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身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2、血细胞发生
造血干细胞经增殖、分化直至成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又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① 起源: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
② 形态
类似小淋巴细胞,即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
③ 特性
a.强增殖潜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复分裂,大量增殖;但在一般生理状态下多数细胞处于静止状态(G0期)。
b.多向分化: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能分化形成不同的祖细胞。
c.自我复制:即细胞分裂后的子代细胞仍具原有特性,使造血干细胞可终身保持恒定的数量。
(2) 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分化方向确定,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己确认的包括: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由肾等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作用下才能形成红细胞集落,又称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粒细胞生成素(granulopoietin)作用下形成该种细胞的集落,又称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集落生成单位(CFU-GM)。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需在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作用下形成巨核细胞集落,又称巨核细胞系集落生成单位(CFU-M)。
(3)血细胞发生过程
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早幼、中幼、晚幼) 成熟阶段
(4)血细胞形态演变规律
①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反之;
② 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粒细胞核由圆形变成杆状、分叶,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着色由浅变深,核仁由明显渐消失;
③ 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渐变弱,单核和淋巴细胞除外;特殊结构从无到有,逐渐增多;
④ 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除外
(5)红系发生过程
原红 早幼红(血红蛋白出现) 中幼红 晚幼红(脱去细胞核) 网织红 成熟红细胞
(6)粒系发生过程
原粒 早幼粒(出现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成熟粒
(7)单核发生
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8)巨核发生
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
(9)淋系发生
① 部分淋巴性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皮质,增殖分化为T细胞;
② 部分停留在骨髓内发育为B细胞和NK细胞。
* 淋巴细胞的发育主要表现为:①细胞膜蛋白和功能状态的变化
②形态结构的演变不明显
故很难从形态上划分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分化阶段。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