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医学检验技术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染色与染色剂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06 21:51:39

 染色与染色剂

 

未加染色的切片在显微镜下除了能够辨认细胞和包核的轮廓以外,看不清楚其他任何结构。即使由于组织内部各种物质的折射指数不同,从光线的明暗上能使我们看到一些组织结构,但也是极其简单而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观察和诊断的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显微镜视野来看到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而且还要通过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变化来研究它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染色的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为制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较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远为复杂,理论性强,技术要求严格,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在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

 

第一节 染色的基本原理

 

染色就是利用染料在组织切片上给与颜色,使其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某种成分发生作用,经过透明后通过光谱吸收和折射,使其各种微细结构能显现不同颜色,这样在显微镜下就可显示出组织细胞的各种成分。染色剂与组织细胞相结合而使组织细胞着色的过程与物理和化学作用两者都有关系。

.染色的物理现象

1.溶解性:

这种染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染色,苏丹类染色剂为脂溶性染料,它可以被脂质溶解,使脂质着色,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一特性。因此,当苏丹类的酒精溶液与组织细胞中的脂质接触时,染色剂就从溶液中“转移”到脂质中去,而使脂质着色。

2.吸附作用:

较大物体有从周围介质吸附小颗粒到自身的特性。有些染色则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和毛细管作用而被吸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胞的小孔中去而着色的。例如活性炭吸附各种分子,甚至胶质和微生物等较大的颗粒一样。

.染色的化学反应

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染色作用常是对立的,而不是一致的。任何染料均可电离,离解出阳离子或阴离子。酸性染料中的酸性部分有染色作用的是阴离子;碱性染料中的碱性部分有染色作用的是阳离子,细胞内同时含有酸性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中的阳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核(含有核酸)黏液和软骨基质呈酸性部分被盐基性染料苏木素所染、反之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的阴离子相结合,如细胞浆及其内部的某些颗粒物质被酸性染料伊红所染。染料的颜色基不是在阳离子,就是在阴离子上,这些离子将因组织反应不同而发生化学结合,如显示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兰反应是最典型的例子。但是,大量染色的化学反应并不象铁反应那样明确,实际情况远为复杂。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是个分子量自几万至几百万的大分子,每个分子中含有很多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因,在等电点时能形成游离的两性离子,如:

   COOH             COO-

P    P

  NH2                     NH3+        

P为蛋白质,是具有两性的胶体物质。它呈酸性或碱性与环境的PH值有关,如溶液的PH值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则此溶液对该种蛋白质即为酸性,蛋白质就带正电,将被酸性染色剂所着色。反之,溶液的PH值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则此溶液对该蛋白质来说即为碱性,蛋白质带负电,将被带有阳离子的染色剂所浸染   

  在日常工作中,长久固定于甲醛的组织切片,往往染色不良,尤其是核的着色欠佳。这是因为固定液甲醛氧化生成甲酸,组织亦随之变为酸性,所以不易被苏木素所着色,补救的办法是,先用流水冲洗组织块,然后用碱性溶液如稀氨酒精等处理使之中和,恢复正常PH值后再进行染色。

大多数染色的原理至今仍未搞清楚。有些可能是物理的,有些可能是化学的,有些则可能两种机制都起作用,正因为人们对染色的原理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原理来控制它。在相当程度上要凭借工作经验。因此“染色”成为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在进行每一种染色方法时,必须注意不断地有意识地去积累经验,从成功与失败中去真正掌握该染色技术。

三.进行性染色和退行性染色

组织成分着色由浅至深,当达到所需要的强度时,终止染色。这种方法称为进行性染色。一般所采用的染液浓度较低,染色过程中应该不时在镜下观察以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得到染色强度适中的效果。此种方法无需“分化”,例如,卡红染色。

退行性染色,则是先把组织浓度过度,超过所需的程度,然后再用某些溶液脱去多余的染色剂,以达到适当的深度,并使不应着色的组织细胞脱色,这个步骤称为“分化”。在分化中进行镜下观察,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H.E染色中用苏木素染核就是退行性染色。

四.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媒染剂

有些染色无需第三种物质参加,染色剂和组织即可直接结合着色,是为直接染色。直接染色最后达到的深度与染液的浓度和组织细胞对染色剂的亲和力相关。还有一些染色,单独燃料本身的水溶液或酒精溶液,几乎不能与组织细胞结合或结合的能力很弱,必须有第三种成分——媒染剂参与,才能使染色剂与组织细胞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染色方法称为间接染色。

媒染剂通常是双价或三价金属如铝,铁的硫酸盐或氧化物。媒染剂有的加在染液中,媒染作用在染色的同时进行(如Ehrlich氏苏木素染色);有的则用于染色前,媒染剂单独配成溶液,固定液本身就起着媒染的作用(如W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素染色用Zenker Helly氏固定);有时则用于染色后。媒染剂在染色中起着架桥作用,既能与染料结合又能与组织相结合,达到了促进染色的效果。例如苏木素就需要明矾作媒染剂,才能使组织着色。媒染剂往往在一些间接染色反应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五.促染剂

用以加强染料和组织细胞结合能力的物质称为促染剂。如染胞浆时伊红液中滴加的冰醋酸,有加强其染色作用,增加了有色酸对蛋白质碱基的结合力。促染剂与媒染剂不同,有时为了加快染色过程,可在染液中加入接触剂促进染料与组织细胞着色,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染色反应。

促染剂有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少量存在就有明显的促染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也许是降低表面张力或是改变了染液的PH.

六.分化剂

在退行性染色中,附在组织细胞上多余的染色剂需用某些特定的溶液把目的物以外的部分脱去,从而使目的物与周围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使目的物本身的色泽也深浅适当。这种选择性地除去多余染色剂的过程称为“分化”,所使用的溶液即是“分化剂”。

分化剂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

(一)酸性分化剂:如冰醋酸和盐酸。它们能与媒染剂(金属)相结合形成可溶性盐类,从而打开了媒染剂和组织细胞的结合,使组织细胞脱色,另外,它能分解和防止形成染料的沉淀色素。如Ehrlich氏苏木素液当酸性时,溶液为褐红色,正是由于色素根来与铝化合成兰色的“沉淀色素”,之故,一旦将切片投入碱性溶液,则组织立刻呈现蓝色,说明沉淀色素已经形成,但若以1%盐酸酒精分化,则又恢复了红色,此即表示沉淀色素又被溶解。

(二)氧化分化剂:其作用实际上是种简单的漂白,如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高铁氰化钾和过锰酸钾等,这些都是一些氧化剂,可将组织上所有的染色剂无选择地氧化而呈无色,犹如漂白作用。但由于这种氧化作用的速度较慢,首先脱去的必是染色较浅的,染色较深的组织细胞还可保留部分染色剂,这样就达到了分化的效果。

(三)媒染分化剂:媒染剂能促使组织细胞和染色剂相结合。如果将已染色的切片再放到媒染剂的溶液中,则可使已经和组织相结合的染色剂脱去,这是媒染剂的另一种功能。从这个角度看,又可称之为“媒染分化剂”。它对组织既能使染料附着,又能脱去染料,二者初看似乎矛盾,其实不然,这是因为染色剂和媒染剂的比例关系不同,当溶液中媒染剂的量超过了染色剂的量时,占有压倒优势的媒染剂就把已经和组织细胞相结合的染色剂夺取过来,使组织细胞脱色,即为分化现象。当然,含染料较少的组织必然先被脱色,而着色较浓的组织随着分化时间的控制,即可保留必要的颜色,从而达到分化的目的。

既然分化剂有脱色的作用,因此分化剂本身也是脱色剂。一张褪色的切片,需要再染时,第一步就是用脱色剂加以处理。在常规染色中,分化剂必须严格掌握,再根据经验进行镜下观察,控制染色效果。

.变色反应和正色反应

大多数染料可将组织染成同一颜色的不同深度;例如:酸性品红总是将组织染成不同色调的红色。淡绿染成不同色调的绿色。这些染色反应最后目的所呈现的颜色和染色剂的颜色相同,称为正色反应。然而有些组织成份可被煤焦类,某些碱性染料染成与染料不同的另一种颜色;如黏液用甲苯胺蓝可染成红色,而其余组织则染成不同色调的蓝色。此种染色反应最后目的物所呈现的颜色和染色剂当初的颜色不同,则称为变色反应。也叫做异染现象。这种组织称为显示异染性,这种染料叫做异染染料。显示异染现象的主要组织成分有黏液,软骨和肥大细胞颗粒。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