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集大成之作,在它之前的南戏无法与元杂剧相抗衡,它的诞生将南戏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划时代的阶段。它的作者是温州人名士高明。《琵琶记》是第一部受到统治者称赞的南戏,也是中国古典五大名剧(《琵琶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之一,又是其中争议性最大的作品。
1.高明简介: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生卒年不详,温州人,出自于书香门第,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早年拜元末理学家黄晋为师,黄晋是著名的孝子,这一点对高明影响很深,高明在浙江丽水为官时曾为当地一位少女的孝道请求过朝廷的旌表,影响很大。
高明一生仕途不算平顺,进士出身,游宦在东南沿海一带,时农民起义频发,由于与主帅在军事问题上不和遭受贬落,后转任他地做地方官,清正廉洁,但一直得不到升迁,最后愤而辞官,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年)之后,隐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琵琶记》是他归隐后第二年的创作,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从高明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仕途险恶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民间疾苦的了解和同情。另外,他还写了些表彰孝子节妇的诗文,通过宣扬儒家传统道德来纠正“恶化”的风俗,调和社会矛盾,是高明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他创作《琵琶记》的基础,在《琵琶记》开场词中,作者批评一般的戏剧“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宣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表明他有意识的利用戏剧作为道德教化的工具。
2.《琵琶记》分析:
(1)剧情简介:共42出,汉代文人蔡邕字伯喈,开封陈留人,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里,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进京赴试。他走后,家里遭了灾荒,生活日益困难,蔡妻赵五娘一人奉养公婆,艰难度日,蔡伯喈高中状元,蔡以家有父母妻子为由,拒绝皇帝授予官职,但是被皇帝说服,留在京里为官,紧接着被牛丞相招赘到牛府,蔡伯喈在牛府过着思念父母妻子的生活。写信至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伯喈夜谈琴抒发思念,被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被说服派人去迎蔡亲人。赵五娘任劳任怨,尽心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卖发买棺,罗裙包土。十指刨土,埋葬了公婆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进京城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中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蔡伯喈和五娘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着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圆。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2)题材演变及创作意图:《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宋代)《赵贞女蔡二郎》的改编,被称为“南戏之祖”,作者对原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旨进行了重新处理:蔡伯喈由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变成了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由原来不忠不孝的被谴责对象变成了全忠全孝的正面典型,原先的悲剧也被大团圆的结局所代替。作者这样做,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文人,不愿历史上著名人物蔡邕继续在民间背负恶名,二是可以更好的宣传他所信奉的儒家伦理观念。
(副末)“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仙幽怪,琐碎不堪观,正是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正是:骅骝方独步,万马敢争先?”——《琵琶记》卷首【水调歌头】
从中可见,高明主张戏曲应具有教化意义,并将教化民众作为戏曲最重要的功能,这实际上是将南戏视为一种“载道”的工具,有意提升了南戏的地位和价值。《琵琶记》的创作意图在于,通过塑造“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形象,树立道德楷模,宣扬封建礼教与封建道德。P105
(3)主题(思想内容)
A主题分析角度之一:对忠孝节烈的封建道德的宣扬。作者试图通过塑造“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节”的赵五娘的模范形象来达到教化民众,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目的,但同时作者有真实的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封建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从其反映的现实内容看,剧作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蔡伯喈的“全忠全孝”并没有完全实现,赵五娘的“有贞有烈”是不得已的,蕴含着无尽的心碎。
B主题分析角度之二:成功的负心翻案戏。从题材演变看,“赵贞女蔡二郎”在宋代是一出典型的文人负心戏,蔡二郎考中状元,不仅不认上京寻夫的赵贞女,反而放马踩踏赵贞女,最后激怒天神,蔡二郎被暴雷劈死,高明将原来一出负心戏改写为歌颂男主人公的戏曲,将一个负心汉塑造成一个身不由己,迫不得已的正面封建知识分子形象,目的:不及在于改变文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高明对于戏曲作用的认识。他把戏曲当作是一种“载道”的工具,用戏曲来教化民众。
C主题分析角度之三: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社会悲剧。封建伦理是统治者赖以维护封建秩序的支柱,儒家以血缘为基础,推衍出一套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以规范人的行为准则,实现社会和谐,然而伦理纲常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即伯喈顺从了皇帝朝纲,便照顾不了父母家庭,反过来,他要做“孝子”则做不了“忠臣”。至于个人意愿,则遭到了无情的践踏,这样,一个努力按照封建伦理行事的“孝子”却因伦理纲纪的不合理及伦理纲纪的自身矛盾,成为可怜可悲的牺牲品。“强试不从——科举制度——孝;强官不从——君权制度——忠;强婚不从——婚姻制度——情”。可知,从剧中解读出来的除了二人的崇高节气外,更有浓重的家庭悲剧和婚姻悲剧的意味。
(4)人物形象:
①蔡伯喈:A从作者主观创作意图来论,这是一个“全忠全孝”的封建伦理楷模。虽然他对自己的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对妻子也有“不忠”的嫌疑,但在古代,忠则被视为“大孝”,实现了忠就是实现了“大孝”,所以成伯喈为“全忠全孝”在封建伦理语境下是说得通的。B从客观角度分析,蔡伯喈是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不仅努力践行了封建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更集中体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但是,封建伦理道德本身存在缺陷,在封建伦理与人的情义与基本情感需求发生冲突时,他们多数选择退让。
②赵五娘:从作者创作意图来看,赵五娘是一个“有贞有烈”的封建女性形象。她温顺善良,吃苦耐劳,忘我牺牲,坚忍不拔。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A就其真实性一面来说,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忍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在这过程中,她们往往需要忍受巨大的苦难。赵五娘的形象刻画在多方面做了强化,作者为她设计了极端困难的处境:被丈夫遗弃,必须奉养公婆,家境贫寒而又遭遇灾年,竭力尽孝仍被婆婆猜疑。。。。。B但从作者本意来看,即使作者对赵五娘这样的人物也有同情,主要的还是为了借助严酷的处境来突出男性社会要求于妇女的以自我牺牲来维持家庭的品格。而且,他还进一步在赵五娘性格中加入明确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说教:赵五娘的种种行为,根本上都是“代夫行孝”,而“代夫行孝”又被解说为妇女的本分,作者甚至借五娘之口说:“索性做个孝妇贤妻,也得名书青史。”这样看来,赵五娘的“有贞有烈”是无奈的选择,其中蕴含着一个封建女性的心酸与无奈,是个封建伦理和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这就超越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而成为理念的表达,成为一种道德规劝。
所以说,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5)艺术成就:
《琵琶记》作为一部有意识宣扬道德教化的剧作,在后世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据说朱元璋认为它的可贵甚至超过四书五经。另外《琵琶记》也代表了南戏在进入明清“传奇”阶段之前的发展的顶峰,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如下:
A结构上:结构严谨,两条线索交错发展,相互对照,自伯喈离家赴试后,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展开:P107
蔡伯喈(生) 赵五娘(旦)
入赘牛府——喜 赈粮被抢——悲
花前畅饮——贵 糟糠自咽——贱
仲秋庆赏——喜 艰难葬亲——悲
双线结构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作品展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许多场面交错出现,互相对映,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
B语言上:运用相当出色,其曲白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还能根据剧中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调。P109.剧中语言,“都在性情上着工夫,并不以词调巧倩见长”。大多本色自然,能够较深入的写出人物的心理及感情活动。如《糟糠自咽》中赵五娘两唱词:《孝顺歌》“呛得我肝肠痛,珠泪重,喉咙尚兀自牢嘎住。糠!遭砻被舂杵,筛你簸扬你,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苦人吃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前腔》“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白)丈夫,你便是米么?(唱)米在地方没寻处。(白)奴便是糠么?(唱)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奴供给得公婆甘旨?”曲子写赵五娘触物生情,从糠的难咽想到自己和糠一样受尽颠簸的命运,又从糠和米想到自己和丈夫分离,引起对丈夫的思念和埋怨。从口头语写心间事,委婉尽致。
C在戏曲声调格律方面,《琵琶记》改变了早期南戏不讲究宫调配合的做法,根据剧情的需要,考虑曲牌的缓急,性质的粗细,声情的哀乐,以及相互之间的搭配,加以妥帖安排,对句格,四声的运用,也较严密细致。所以它在这方面也较被明清传奇奉为圭臬。
总之,经过高明这位著名文人的加入,南戏从民间俚俗的艺术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在戏曲史上有重要意义。
(6)悲剧意蕴:
A社会悲剧:二人悲剧是由于个人与社会(伦理规范)的冲突。
B性格悲剧:伯喈的家庭悲剧和婚姻悲剧是由于蔡伯喈的软弱犹豫的性格造成。
综上,《琵琶记》虽以大团圆结尾,但蔡伯喈父母双亡,妻子受尽苦难,本身
已使这出戏具有了浓重的悲剧氛围。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