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戏剧与影视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元代的舞台成就---理论与舞台成就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7 13:09:04

 一、元代戏曲理论溯源

唐代:《教坊记》——崔令钦著;《乐府杂录》——段安节著。

宋代:《碧鸡漫志》——王灼著;《东京梦华录》——孟元老著;

《都城纪胜》——灌园耐得翁;《梦梁录》——吴自牧著;《武林旧事》——周密

二、元代戏曲理论著作概述

1.第一本戏曲创作者的史料专著:钟嗣成的《录鬼簿》(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戏曲论著)。元代后期的杭州书生钟嗣成,于元至顺初年为戏曲家立传,作《录鬼簿》,记录“书会才人”“名公才人”散曲,杂剧作家152人,录戏曲作品名录(主要为元杂剧)四百四十余种,保存了许多元代戏曲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作者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介绍,按时间顺序记述他们的简历和剧目。它是最早全面著录元杂剧的著作,此书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元杂剧史的重要文献。

2.第一本戏曲曲韵专著:《中原音韵》

  元·周德清创作,江西高安人。《中原音韵》创作于元代中后期(后序作于元泰定元年,此时距元灭亡还有四十五年)。他虽是南方人,却很重视和北曲相关联的北方口语。全书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在后部分里,是关于韵谱编体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如:知韵,造语,用事,用字等“十法”。

3.第一本专门记载,评鉴演员的专著:夏庭芝《青楼集》。成书于1355年,全书1卷,记录了元代大城市110余名女艺人的生活片段,其中60余人为杂剧演员。

4.第一本关于戏曲声乐的研究专著:芝庵《唱论》。其中关于歌唱问题的论述涉及面广,作者重视歌唱艺术中的风格,节奏,气息,咬字,音色等问题,推崇声乐艺术的表情力。对戏曲声乐进行系统研究,对戏曲的演唱方法和歌唱理论进行了初探。

5.胡祗遹论杂剧表演;

   胡祗遹是第一位从戏曲表演方面评价演员的研究者,字绍开,号紫山,河北磁县人,元代中后期在元代中央和地方历任要职,胡祗遹虽然身处高位,但是他非常喜欢戏曲,有散曲创作流传。他与当时很多杂剧艺人有密切交往,与著名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相熟。

A胡祗遹论杂剧演员对角色的把握。

形似:一个好的演员应能够扮演社会各种人物,模拟各种情理人物,方言异俗,并要模仿的“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P131

神似:戏曲演员装扮人物,都要能够惟妙惟肖,曲尽其态,而且必须能够突出他们各自的特点。演员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去仔细观察,细心品味和体悟。

B对戏曲演唱的论述:

在《黄氏诗卷序》里特意为说唱艺人提出“九美”说(P132)。“九美”标准的提出,包括了对演员表情形体,风度气质,生活积累,演唱技巧等方面的要求。

中国戏曲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所以中国戏曲演员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对个人的天资要求非常严格。

C戏曲的社会功用:

三、表演的进展

1.表演的定型  2.时空处理方法  3.乐队伴奏 

四、服饰化装

1.“行头”与“砌末” 

“行头”:中国戏曲中的服装道具,在明初成为“穿关”。

“砌末”:在中国戏曲中,砌末就是演出中要用的道具的专称。

2.面部化装

搽土抹炭:元代净、丑等行当有了面部化装,一般是将眉毛抹黑,加粗,眼部画蝴蝶拌黑色块,在脸上用白色打底。

髯口:表演中国传统戏剧时演员口上所挂的假髯,即戏曲中的假胡须。元代的髯口有挂上去的,也有贴上去的。在形状上,有满口髯,露口髯,三髭髯等。

额楼(额头)贴片子:用纱布(多是黑色的)将额头缠上,头上可以插“头面”等装饰物品。

五、创演活动:

1.书会和才人:

A书会:书会是一种与城市勾栏瓦舍相始终的商业性创作组织,书会将一批低等的文人(才人)组织起来,为勾栏瓦舍的演出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如编写剧本,记录演出的底本、剧本等,其特点举其大端:一是民间组织;二它的任务就是编撰话本、戏曲、曲艺作品;三它的成员有“先生”、“才人”、“名公”、“老郎”之分;四是成员出身较复杂;五是他们的活动场所在同一个勾栏瓦舍,混迹于诸色伎艺人间,彼此可随时进行艺术交流。因此,他们编撰的作品无不打上民间集体创作的鲜明印记,带有世代相传的显著烙印。

书会从北宋初年开始,南宋以后,正式成为一项文艺职业,到元代达到成熟,明代走向衰亡。从宋到明,书会组织大约前后存了二百年。

B才人:才人是加入书会的底层文人,他们不属于文人集团,他们多是没有功名,不能进入上层社会,但他们又能用笔写作,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华,他们通过书会为戏班提供文学服务,获取商业报酬以维持生活。所以他们的创作直接以商业为目的,他们的审美观念贴合着大众的审美观念。

2.戏班活动:

A戏班组织:宋代戏班编制已经初见雏形,宋元时期戏班多是4-8人,多是家庭性质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进行组合,宫廷的演出团体多以“甲”为单位,是根据演出的需要的各姓艺人共同组织起来的。

B流动作场:宋元时期的民间职业戏班多是流动性的(路岐艺人)他们带着“行头”、“砌末”,“冲州撞府,求衣觅食”。活动范围:山东河南一带;山西平阳一带;江苏浙江一带;湖北湖南一带。

六、剧场的繁荣:

   元代戏曲演出场所有两种:半固定的勾栏瓦舍和固定的戏台。两者都反映出元代剧场的繁荣,元代剧场的繁荣与元杂剧的兴盛是互动的:

1.勾栏瓦舍:城市里的商业演出地点,一般用木材和砖瓦临时搭建的建筑,圆形或方形,内设戏台(乐床)、观众席(腰棚、神楼)、三面环绕的形式,门口有人售票(座儿钱)。勾栏瓦舍是民众的商业娱乐场所。

2.固定的戏台:庙台是一种依附于城乡庙宇的固定建筑,是定期举行祭祀和庙会的地方。元代开始,庙台已经成为大中庙宇的必备建筑,一方面在固定的节日举行祈神、敬献(娱神),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城乡小民的娱乐需求(娱人)。

3.庙台简介:

   宋元时期,称庙台为“舞亭”,建筑形制比较小。元代开始,出现了三面或两面面向观众的庙台,庙台后面一面用墙垒起,用以挂“守旧”,“守旧”前站立的是乐队,乐队前进行杂剧演出。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