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内部审计的流程
内部审计流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一般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步骤,这些步骤联系起来构成了完成审计项目工作的审计流程。
⒈内部审计的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初步调查审计对象的情况、组建审计小组、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实地调查、编制审计计划等。
(1)选择审计对象
确定审计项目的性质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还是经营审计之后,就应该根据审计目的选择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被审计的某个部分,可以是某个子公司、某项经营活动或某个项目,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环节、活动或情形。有些情况下,审计对象不是由审计人员自行选择的,而是由组织中的其他人员根据管理需要来选择的。在选择审计对象时,风险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风险越大,越需管理层关注,以此引发的审计项目也就越重要。
内部审计部门通常有三种选择审计对象的方法:一是系统选择法,由审计部门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表,以风险评估作为基础来安排审计项目,也就是说要优先审计风险高的对象,再审计风险低的对象。二是警示事项的审计。管理层或董事会发现急需关注和处理的问题,从而替代内部审计人员选择审计对象,形成计划外的审计事项,有时内部审计人员发现严重问题时也会自行提出计划外审计事项。三是由被审计单位自行提出审计要求。例如,经理认为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来评价本部门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效果性。
(2)初步调查
在确定了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之后,审计人员应该确定审计范围,有些审计项目可能只涉及经营活动的某个方面,有些则涉及经营活动的多个方面,有些项目要求深入审计,有些相对而言则显得表面化。审计人员应该在该审计范围内展开对审计对象的初步调查,目的是获得关于审计对象的目标、环节、风险、控制的了解。
审计人员通常利用三种方式获得对审计对象的了解:一是查阅以前的审计报告及有关文档资料。如对审计对象不是初次审计,那么审计人员一般会查阅以前的审计工作底稿、备忘录和审计报告等,熟悉审计项目中的重要问题。另外,审计人员还可以调阅章程、经营方针和政策、组织机构图、预算、财务和经营报告、控制制度、相关政府法律和条例等等,初步形成对审计对象各方面现状的初步认识。审计人员还可以阅读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资料,开阔思路,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方法。二是实地观察审计对象。通过实地询问和观察,审计人员可以切身感受到审计对象经营活动的性质、工作气氛、工作流程、实物资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以此可以证实文档资料以及管理当局声明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三是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当局进行会谈。通过会谈,审计人员可以向审计对象的管理当局解释所要执行的审计项目的目的和方法,可以向经理询问目标、运作标准以及潜在风险等,还可以洞察到审计对象所处的管理风格和控制环境。
审计人员在这一步骤中,可以运用流程图、调查表或文字说明等调查技术来记录调查结果,了解或证实审计对象的目标、环节、风险和控制。
(3)成立审计小组
选用适当的审计人员是审计计划阶段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要保证审计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审计项目,满足审计质量管理的要求。在选择审计小组成员时,需要考虑:审计项目对人力资源、时间预算和费用预算的要求;审计项目的性质和业务量大小;上一次审计结果,尤其是对审计中所发现问题的纠正行动和效果;审计对象自上次审计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某些特殊领域需要外部专业服务的需要。审计小组内部要合理分工:一名审计主管——负责选择审计对象、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对审计结果负责;一名负责协调各项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通常由审计部门经理担任,任命小组成员,处理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复核工作底稿;一名外勤工作负责人——负责指挥和协调审计外勤工作,通常由高级审计人员担任;最后一类审计人员,负责大部分的例行性审计工作。
(4)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记录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执行的时间以及人员安排,这一步骤所确定的具体审计目标以及拟收集的审计证据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当然,审计计划并不是一经制定就不得改变的,在审计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形,发现新的证据线索,这时就要及时修正审计计划。
⒉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就是运用各种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识别、分析、评价和记录足够的信息。内部审计实施阶段的核心环节是现场审计或称外勤审计,其工作本质就是内部审计师要在现场审计中收集用来计量和评价审计目标的证据。
审计目标虽与经营目标相关,但是却与经营目标不同,就像审计程序与经营程序不同一样。经营目标是经营管理层所追寻的结果,例如:以恰当的价格、在恰当的时间、在恰当的地点获得恰当的材料;只接受符合产品规格的、所订购数量的材料等。为达到经营目标就应设计与实施保证经营目标实现的经营程序,例如:编制清楚明确的产品规格说明;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来确定所收到材料的数量等。审计目标与经营目标相关,但是却有不同的目的。设定审计目标是为了确定特定的经营目标是否得到实现。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来确定经营程序是否遵循当初的设计运作,是否可实现目标。经营目标是由管理层设定的,而审计目标是由内部审计人员确定的。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过程中寻找计量经营目标的计量单位以及衡量经营程序的方式,将收集到的这些计量资料与可接受标准,即参考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经营目标实现或失败的程度。
审计人员在对交易或环节进行审查时,常用的六种审计方法是:
(1)观察
审计人员现场查看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工作人员、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情况,形成对所审计事项的初步印象和判断。观察法一般先于其他方法使用,通过观察获得的认识一般还需通过分析或调查进行证实。
(2)询问
询问法是审计人员在审查经营活动时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口头的形式(例如电话、会议),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例如问卷调查)。审计人员向相关人员询问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业务活动的执行情况,问卷调查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被审计经营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简称SOP)手册。
(3)分析
分析是将一个复杂的事项进行分解,以确定其真正的本质,揭示所审计的职能、行为或者交易的内在运作方式,确定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审计师可以发现事项的性质、原因、影响、动机以及发生概率,通常触发进一步的调查,或者作为进一步判断的基础。
(4)验证
验证是审计师最为原始的审计方法,目的是证实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或正确性。审计师对所要验证的管理层声明或者文件记录进行测试,例如与已知事实、原始凭证或独立的第三方的证明等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声明或记录的真实性或准确性。
(5)调查
调查是审计师对希望发现或需要了解的信息进行追查的方法。相比分析或验证,调查带有更明确的方向性。通常来说,调查是为了取得关于不当行为的证据,而分析或验证审查的是性质相对不够明确的事项。
(6)评价
将所收集的证据或计量单位与标准相比较之后,审计师应该对这一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职业判断。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是表达审计意见的必要步骤。
前五种方法一般是审计师用来计量目标时所采用的方法,而最后一种方法(即评价)是审计师解释所收集的信息的过程。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内部审计的依据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