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泪腺良胜混合瘤
【临床与病理】
泪腺良性混合瘤(benign mixed tumor)又称良性多形性腺瘤(benign pleomorphic adenoma)。见于成人,平均发病年龄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多来源于泪腺眶部,肿物呈类圆形,有包膜,生长缓慢,可恶变。表现为眼眶前外上方相对固定、无压痛的包块,眼球向前下方突出,肿瘤生长较大时可引起继发性视力下降等。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泪腺窝区肿块,软组织密度,均匀,少见钙化,边界光整;泪腺窝扩大,骨皮质受压,无骨质破坏征象;明显强化。还可有眼球、眼外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改变。
MRI呈略长T1、长T2信号,信号多数不均匀,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显示肿瘤包膜。
【诊断与鉴别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泪腺恶性上皮性肿瘤:肿瘤边缘多不规则,常伴有泪腺窝区骨质破坏改变。②泪腺非上皮性肿瘤:形态不规则,一般呈长扁平形,肿块常包绕眼球生长。
3.视神经胶质瘤
【临床与病理】
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是发生于视神经内胶质细胞的肿瘤,儿童多见,发生于成人具有恶性倾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伴发神经纤维瘤病者达15%~50%。临床最早表现为视野盲点,但由于患者多为儿童而被忽视。95%患者以视力减退就诊,还表现为眼球突出,视乳头水肿或萎缩。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视神经条状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在40HU~60HU之间,轻度强化,侵及视神经管内段引起视神经管扩大。
MRI检查:肿瘤在 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部分患者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肿瘤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容易发现累及球壁段、管内段或颅内段;有利于区别肿瘤与蛛网膜下腔增宽,因此为首选检查方法。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见于成年人。CT表现为高密度并可见钙化,边界欠光整;MRI上T1WI和T2WI均呈低或等信号,肿瘤强化明显,而视神经无强化,形成较具特征性的“轨道”征。②视神经炎:主要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有时与胶质瘤不易鉴别。③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见于颅内压增高,一般有颅内原发病变。
4.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临床与病理】
眼眶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or epidermoid cyst)由胚胎表皮陷于眶骨间隙内没有萎缩退化形成,可无定期地潜伏,儿童期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无痛性肿物,伴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其内含有脂肪密度结构。常伴邻近骨壁局限性缺损,囊壁强化而囊内无强化。眼球、眼外肌、视神经受压移位。
MRI表现为含有脂肪信号的肿块,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后,脂肪信号发生改变,不含脂肪部分呈较长T1、T2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应与泪腺肿瘤、组织细胞增殖症等病变鉴别。
5.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与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约占眶内肿瘤的4.6%~14.5%,发病年龄平均38岁,女性占52%~70%,多单侧发病。本病为良性,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最常见的为轴性眼球突出,呈渐进性,晚期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CT值平均5 5 HU。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增强扫描有特征的“渐进性强化”,即肿瘤内首先出现小点状强化,逐渐扩大,随时间延长形成均匀的显著强化。强化出现时间快,持续时间长也是本病的强化特点,因此,增强扫描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还可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眶腔扩大等。
MRI上,肿瘤呈略低或等T1信号,明显长T2信号,在多回波序列中,随TE时间的延长,肿瘤信号强度也随之增加。增强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渐进性强化”征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①神经鞘瘤:典型的神经鞘瘤密度较低且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快速强化。眶尖神经鞘瘤可形成眶颅沟通性肿瘤。MRI检查更有利于显示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②海绵状淋巴管瘤:肿瘤内密度不均匀,可并发出血,有时难以鉴别。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眼球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外伤与异物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