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良性骨肿瘤
以骨巨细胞瘤和骨囊肿为例。
1.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的肿瘤。有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之一类似破骨细胞,故亦称之为破骨细胞瘤(osteoclastoma)
【临床与病理】
骨巨细胞瘤以20~40岁为常见,约占65%。好发于骨骺板已闭合的四肢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肿瘤质软而脆,似肉芽组织,富含血管,易出血。有时有囊性变,内含粘液或血液。良性者邻近肿瘤的骨皮质变薄、膨胀,形成菲薄骨壳,生长活跃者可穿破骨壳而长入软组织中。肿瘤组织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肿块。一般肿瘤邻近无骨膜增生。镜下肿瘤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与多核肝细胞构成,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
(l)X线平片:长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多较典型,常侵犯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数为偏侧性破坏,边界清楚。瘤区X线表现可有两种类型,较多的病例破坏区内可有数量不等、比较纤细的骨嵴,X线上可见似有分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称为分房型。少数病例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为单一的骨质破坏,称为溶骨型。病变局部骨骼常呈偏侧性膨大,骨皮质变薄,肿瘤明显膨胀时,周围只留一薄层骨性包壳。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邻近无反应性骨增生,边缘亦无骨硬化带,如不并发骨折也不出现骨膜增生。破坏区骨性包壳不完全,并于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者表示肿瘤生长活跃。肿瘤边缘出现筛孔状或虫蚀状骨破坏,骨嵴残缺紊乱,侵犯软组织出现明确肿块者,则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肿瘤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但偶可发生,甚至越过关节侵犯邻近骨骼。
(2)CT检查:骨巨细胞瘤在CT平扫表现为位于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基本完整,但多数可有小范围的间断。骨破坏与正常骨小梁的交界部多无骨增生硬化带。骨壳外缘基本光滑,内缘多呈波浪状为骨壳内面的骨嵴所致,一般无真性骨性间隔,平片上所见的分房征象实为骨壳内面骨嵴的投影。骨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和骨化影,如肿瘤出现坏死液化则可见更低密度区。囊变区内偶尔可见液-液平面,即两种不同性质液体的水平界面,通常下部液体较上部液体密度高,并随体位而改变。其成因可能是坏死组织碎屑或血细胞的沉积。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巨细胞瘤的骨壳往往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肿瘤组织有较明显的强化,而坏死囊变区无强化。
(3)MRI检查:肿瘤在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上多为高信号。坏死整变区在T1WI上信号较低而在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出血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液-液平面在T1WI上常下部信号高于上部,而在T2WI上则相反。若肿瘤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积区则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诊断与鉴别诊断】
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等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肉瘤鉴别(详见以下有关章节)。骨巨细胞瘤以它相对较高的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骨破坏为其特征。同时它又是一比较特殊的肿瘤,多数为良性,但亦有部分为生长活跃性和少数恶性。病理上有以分级法表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级为良性,2级为生长活跃或侵袭性,3级为恶性。作影像诊断时除拟诊肿瘤的细胞类型外,还须注意有无恶性征象及恶性程度,提供临床以作治疗上参考。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骨囊肿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