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US成像进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
随着计算机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诊断设备及成像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超声诊断仪的一般控制,如面板功能键的控制、字符和图形的发生、后处理(包括灰阶编码及变换、数字滤波、插补、平滑和增强等等)以及各种计测和自检,而且与前处理,特别是在声束的形成和图像的产生过程,以及质量改善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有以下几大特点:(1)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2)高速运算能力;(3)灵活的软件控制能力;(4)方便而丰富的计测功能。
二、改善图像质量的新技术
20多年以来,超声诊断仪从采用节模拟技术到电脑超声(采用模拟/数字混合技术),一直到90年代的全数字式声束形成技术,图像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一)动态聚焦 一个成功的动态聚焦效果是使每条扫描上的所有点都在焦点上,这就要求控制系统能以1cm/13μs的速率沿扫描线跟踪目标,以形成一个滑动的焦点。
(二)动态孔径 如要获得某一点的最佳聚焦,必须选择最佳的孔径与透镜曲率的配合,即沿声束线上的每一点选择相应的合适的工作阵元数目,以在近场构成小孔径,在远场构成大孔径,并保证每一扫描深度都有一个优化的孔径,使每一点都有最好的分辨率。
(三)动态变迹 动态变迹是一个沿换能器横向的滤波过程,目的是减少旁瓣。能更好地显示组织的细微结构。它是通过对沿扫描上每一点改变其通道接收器增益而实现的。通常使对应于换能器阵列两端的通道增益比中央的小,这样使来自旁瓣目标的回波被压缩到不足以显示。
(四)高分辨率影像 数字化、宽频带技术、新型体表和体腔探头和多种的成像方式,是90年代二维超声诊断仪发展的主流。
三、探头技术的发展
(一)超高密度和高匹配声阻抗探头 探头阵元的密度已从80年代初的64阵元发展到96阵元的高密度探头,甚至发展到现今的128阵元和196阵元的超高密度探头,为形成极好的声束打下了基础,是90年代高性能超声影像的保证。高匹配声阻抗探头明显提高声能的传输效率,获得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声能,明显改善近场的图像质量和深部的灵敏度。
(二)“智能化”探头和“自适应”探头 前者是一种用于彩色血流图中的电子探头,它有一组晶片专门用来发射和接收“多普勒”声束。“自适应”探头是通过主机的计算机系统内的探头,控制模块中的自适应软件,对接收过程中因不同的电阻抗所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补偿。
(三)体腔内探头 因体表检查探头往往受探查深度和含气器官、骨组织等干扰,对某些部位或深部的组织检查不清,而体腔内探头可弥补这一缺陷,目前主要有以下腔内探头:(1)直肠内探头;(2)膀胱内探头;(3)经阴道探头;(4)子宫腔内探头;(5)经食道探头。
四、管腔内超声成像技术
管腔内或血管内超声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与高频超声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疾病诊断中的新装置,它将高频换能器置于导管装置末端,发射和接收高频超声,能获得极高分辨率的图像,可显示组织的360°切面细微结构(血管壁层及其损伤),这是X光或常规超声检查无法达到的。对外周血管、冠状动脉,以及身体内其他管腔的状态进行检查,并可使介入性超声十分方便地与介入性治疗相结合。这类装置使用的频率在20-40MHZ范围,分辨率极高。
五、C型超声成像技术
C型和B型都是二维成像,但探测方法不同。C型扫查的声束不是在某一直线上移动,而是在一个面上移动,产生的不是与声束方向一致的切面图,而是与声束方向垂直的剖面图;并且通过深度范围选通门的控制,可以获得不同深度的组织断层图像,因而取得与B型切面不同方向的信息。C型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缺点是成像速度慢。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比较影像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