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二、影响可接受审计风险的因素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四、检查风险的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
思考题:
1.简述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如何计算检查风险?
具体讲解内容如下:
审计风险
1、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概念
2、审计风险模型分析,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检查风险,并指出确定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数量的关系,注册会计师所确定的检查风险与需要执行的各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关系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反比关系,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低,所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反之亦然。
3、注册会计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考虑哪些因素?
4、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由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的高低决定
1.(2004年单选题第1小题)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后,确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00万元,则A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 )
A.100万元 B.150万元
C.200万元 D.300万元
【答案】A
【解析】本小题题分给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自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为了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需要确定一个作为会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那么会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如何“选取”呢?是就高选择200万元还是就低选择100万元?还是取其平均数等等?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重要性》第十三条规定:注册会计师为了谨慎起见,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时应选取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即选取100万元。因为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就应执行更充分的审计测试,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2.(2004年单选题第2小题)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选择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策略应为( )
A.以分析性复核为主 B.以交易测试为主
C.以余额测试为主 D.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
【答案】C
【解析】本小题和后面的第3小题考查的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侧面,这个知识点是每年考生必须掌握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要确定怎么查?(即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策略)什么时间查?(即实质性测试时间的策略)以及审查范围的大小。即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问题。而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是由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水平高低决定的。
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在最终的审计风险一定的情况下,DR=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RR),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出来的(RR)综合水平大小来确定审计风险模型等式左边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DR)水平的高低。
当(RR)综合水平高时,所确定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必须低,而检查风险水平低,则说明要求注册会计师查不出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要小,为保证查不出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小,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实质性测试方法中的余额测试方法,并且测试时间尽可能是资产负债表日或日后,以便能合理保证年度会计报表数据的公允性;相反,当(RR)综合水平低时,则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就可以高,检查风险水平高则说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小,注册会计师可以采用交易测试和分析性复核,测试时间也可提前于资产负债表日。
3.(2004年单选题第3小题)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初步评价后,A注册会计师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则确定实质性测试时间的策略应为( )
A.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为主
B.以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为主
C.以资产负债表日审计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为主
D.将资产负债表日前审计、资产负债表日审计与资产负债表日后审计相结合
【答案】C
【解析】同第2小题
4.(2001年单选题第4小题)在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时,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表明注册会计师( )。
A.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B.决定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C.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
D.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低水平
【答案】A
【解析】事实上,检查风险不仅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有关,而且与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有关。具体来说,可接受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的关系为:
可接受的 检查风险 |
实质性测试 |
||
性质 |
时间 |
范围 |
|
高 |
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 |
期中审计为主 |
较少样本较少证据 |
中 |
分析性复核与交易及余额测试结合 |
期中、期末和期后审计结合 |
适中样本适量证据 |
低 |
余额测试为主 |
期末审计和期后审计为主 |
较大样本较多证据 |
本题答案为A,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则注册会计师可以接受较高的检查风险,那么,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可以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为合理安排审计工作,可将测试时间安排在期中进行。
5.(2001年单选题第7小题)注册会计师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帮助其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的是( )。
A.计划实施实质性测试时确定的预期样本量
B.被审计单位的中期会计报表
C.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D.与管理当局的沟通函
【答案】B
【解析】首先对重要性水平作初步判断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且A、D均应排在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之后。明显地,如果某项对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有所帮助,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这项工作应当在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之前进行。所以答案应在B、C中。其次,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水平作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以往的审计经验;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波动幅度。从性质上讲,会计报表是审计的直接对象,而内部控制仅仅是一个有可能被利用的基础。最后,从实际操作方面来理解,在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时,年末会计报表往往尚未编制完成,这就需要根据中期会计报表推算出年末会计报表。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应选B。
6.(2001年单选题第8小题)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时,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B.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C.分支机构的分布区域 D.助理人员的知识和经验
【答案】A
【解析】因分析性复核程所取得的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其审计结论,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如果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程序直接用作实质性测试时,应考虑各种因素,来提高分析性复核程所取得的证据的可靠性,其中“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是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7.(2000年单选题第11小题)在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以确定( )。
A.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B.可容忍误差
C.初步审计策略 D.审计意见类型
【答案】A
【解析】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目的,就在于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
8.(2004年多选题第4小题) U公司的销售和收款循环全部采用复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在以下各项备选的审计策略中,M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有( )
A.考虑选派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专长的审计助理
B.考虑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改变审计目的
C.在尚未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前不进行交易或余额的细节测试
D.考虑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改变审计范围
【答案】A、C
【解析】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表示意见;凡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与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有关的资料均属于会计报表的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不应改变其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因此,选项B、D不能选。同时,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配备相应的(即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助理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进行交易或余额的细节测试,故M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选项A、C的审计策略。
9.(2004年多选题第5小题)根据U公司的特点,审计计划的下列各项内容中,M 注册会计师无需修改的有( )
A.在初步评估审计风险前,将U公司的销售和收款循环列为重点审计领域
B.在进行存货监盘前,与U公司讨论存货盘点计划和存货监盘计划,以提高监盘效率
C.在对应收账款函证前,向U公司索取债务人联系方式,以便尽早实施函证
D.在外勤工作开始前,提请U公司安排财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做好审计配合工作
【答案】A、C、D
【解析】在选项A中,由于U公司2002年审计结论涉及收入虚假确认问题,2003年相关监管部门正在对U公司的收入进行调查且尚无结果,可见销售和收款循环固有风险很大,注册会计师应将收入作为2003年年报审计的重点审计领域。在选项B中,M注册会计师应就U公司存货盘点计划进行讨论,但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存货监盘计划无需与U公司讨论。在选项C中,应向U公司索取债务人联系方式,以便尽早实施函证,因为函证太晚注册会计师可能在撤离审计现场前询证函还未收到影响审计取证进度。在选项D中,在注册会计师实施现场审计之前,被审计单位应当将所有的会计资料准备齐全;而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应当对注册会计师的询问给予解释和配合,并在适当的时候为注册会计师代编审计工作底稿。
综上所述,上述审计计划的各项内容中,无需修改的是选项A、C、D。
10.(2002年多选题第6小题)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措施包括( )。
A.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
B.扩大控制测试范围
C.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
D.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答案】A、C
【解析】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扩大审计的范围和抽样的数量,判断其汇总数是偶然超过重要性水平,还是一种必然,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审计结论。所以应选A;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错漏报时,一定要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所以应选C。控制测试主要是在审计实施阶段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等的,在评价结果阶段,控制测试无助于会计数据的验证(实质性测试)。所以不应选C;其实若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或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后,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的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虽然选项D也正确,但其属于间接应该考虑的因素。
11. (2001年多选题第4小题)如果已发现但尚未调整的错报、漏报的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为降低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包括( )。
A.修改审计计划,将重要性水平调整至更高的水平
B.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进一步确定汇总数是否重要
C.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以使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
D.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答案】B、C
【解析】传统的考点,明确的规定。
12.(2001年多选题第7小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
B.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C.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大
D.可容忍误差越小,需选取的样本量越大
【答案】A、B、D
【解析】A、B所涉及的知识属于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少。选项C中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小。选项D正确。
13. (2000年多选题第5小题)注册会计师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主要有( )。
A.提高审计效率 B.保证审计质量
C.查处错误与舞弊 D.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答案】A、B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运用重要性原则的目的有:一是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保证审计质量。
14. (2001年判断题第3小题)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各类交易相关的各类特殊认定的证据。( )
【答案】√
【解析】分析性复核程序在审计计划阶段、报告阶段的使用是必须的,而在实施阶段的用途则是“任意选择”的,即可使用,也可不用,题目的用词为“可以”,正确。
15.(2001年判断题第6小题)在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注册会计师无需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答案】×
16.(2003年简答题第1小题)ABC会计师事务所承办了T公司2002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业务。2003年8月,T公司之股东U公司以T公司2002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存在重大过失、导致其发生重大投资损失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BC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要求:
ABC会计师事务所所拟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应诉,其聘请的律师在准备应诉材料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代为回答:
(1)何谓审计重要性?
(2)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重要性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3)何谓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
(4)审计重要性概念在区分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中有何重要作用?
【答案】
(l)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
(2)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在抽样审计条件下,为了作出抽样决策,不能不涉及重要性。二是保证审计质量。在抽样审计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有关。
(3)普通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没有完全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根本没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或没有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执行审计业务。
(4)从司法实践看,如果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运用常规审计程序通常应予以发现,但因工作疏忽而未能将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就很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解释为重大过失。如果会计报表存在多项错报,每一处都不算重要,但综合起来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却很大,也就是说,会计报表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严重失实。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具有普通过失,而非重大过失,因为常规审计程序发现每处较小错报事项的概率也很小。
作业布置:
(一)单项选择题
1.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
A.以往的审计经验
B.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C.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2.注册会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不包括( )。
A.已发现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B.推断的错报或漏报
C.被审计单位未做适当处理的期后事项
D.前期发现的被审计单位已做调整的错报或漏报
3.在( )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在实质性测试中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
A.分析性复核的结果表明客户的财务状况好于同业的平均水平
B.再次评估的控制风险在数量上小于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
C.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远远少于其他客户
D.再次评估的重要性水平在数量上小于初步评估的重要性水平
4.注册会计师期望的审计风险确定为4.5%,并认为固有风险为60%,控制风险为60%,则注册会计师应承担( )的检查风险。
A.3% B.1.35% C.2.7% D.15%
5.如果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取其( )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A.最高者 B.最低者
C.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6.在分析性复核的系统性步骤中,你认为最核心的步骤是( )。
A.执行计算比较 B.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比较
C.分析数据及确认重大差异 D.执行计算比较
7.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针对( )的个别认定而确定的。
A.会计报表 B.报表各账户的期末余额
C.账户余额层次 D.账户余额的重要性
8.关于审计风险及其各要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审计风险是预先设定的 B.重大错报风险是了解得出的
C.重大错报风险是控制测试后评价得出的 D.检查风险是实质性测试后评价得出的
9.可供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控制测试程序通常不包括( )。
A.检查交易和事项的凭证
B.询问并实地观察未留下审计轨迹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C.询问管理当局
D.重新实施相关内部控制的程序
10.在会计表审计中,分析性复核在( )阶段可由注册会计师自行决定是否使用。
A.审计计划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审计报告
教学组织:
1、课堂讲授为主、案例分析 (100分钟)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20分钟)
本章考点:通过本章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含义及运用。
本章参考文献:
1、秦荣生,《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审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3、吕先锫,《审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责编:刘卓
下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内部控制的要素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