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1、什么是个体社会化
(1) 十二校主编《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如下四方面: 第一、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
第二、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第三、掌握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需的技能 第四、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2) 鲁洁《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什么是个体个性化
(1) 十二校《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个体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和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新,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2) 鲁洁《教育社会学》的观点 个体个性化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在社会职业上的选择等。个性化功能帮助人们理解自我的个性特质。个性化形成需要从他人中区分自我,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向,需要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特性、需要与抱负的位置
(3)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的观点个体的个性化包括个体的主体意识和个体特征的发展,最终促成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1、什么是学校教育
(1) 十二校《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学校教育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如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训练的教师、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教学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反馈评价机制
(2) 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专门的机构--学校和专职人员--教师来实施的,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 十二校《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第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这种促进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体现在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以及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另一方面,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体现在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人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实现个体价值 第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使新生一代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在他们进入社会时能尽快适应;另一方面是指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在于通过传授知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
(2)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的观点 学校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引导年轻一代通过掌握知识获得的身心发展,使他们按社会发展和家庭及个人所希望的要求社会化、专门化、个性化,以保障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从而积极而有力的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3) 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第二、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计划性保证了教学得以顺利、有节奏地进行;系统性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第三、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因而,它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就比其他任何社会生活条件都大得多、有效得多
(4) 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 第一、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 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 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 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
(1) 十二校《教育学基础》的观点(统考)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二、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发展看作教育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迫使学生就范 第三、把人看作具体的、能动的人,尊重他们的生命和人格,以积极的眼光期待他们、赏识他们
(2) 柳海民《教育原理》的观点 第一、受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当受教育者具备了积极的求教动机时,环境和教育的外因才能发挥和应的作用
第二、教育的自身状况,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
第三、家庭环境的效应,包括适当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四、社会发展状况,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
(3) 孙俊三《教育原理》的观点
第一、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达到重视个体身心发展的价值并积极为其创造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
第二、学校教育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处理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第三、学校教育有能力协调各种影响个体发展的力量, 使其产生正向合力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