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政策
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是高的,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一般高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因此,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是合算的,不仅要重视正规教育,还应当同等甚至更重视非正规教育。
第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各级教育中是最高的,而且在初级教育还没有普及的低收入国家,其初等教育收益率最高;因此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第三,在发展中国家,各级教育的私人教育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收益率,但在发达国家,中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但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却低于社会收益率。这主要是因为在发展中国家中,政府对教育的补贴很大,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补贴巨大;相反,发达国家一般中小学教育是免费的,而大学教育费用大部分是由受教育者自己和家庭负担的。
第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收益趋向于递减,其基本原因是,接受某种等级学校教育的劳动者不再变得那么稀缺,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上只能获得竞争性的工资或较少的垄断差价。
第五章 人口流动又称“乡—城人口流动模式”(rural-urban migration)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口流动的原因、决定因素和后果
掌握刘易斯模式和托达罗模式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刘易斯模式、托达罗模式、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对策
第一节 刘易斯模式
1954年,刘易斯(A.W.Lewis)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首次提出了完整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二元经济模型超越了思想阶段而形成为一种具有严格内部一致性的经济学理论。但这一理论也招致了激烈的批评。1961年和1964年拉尼斯(G.Ranis)和费景汉(J.C.H.Fei)发表论文对刘易斯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准确和合理,形成为一个涵盖面更广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学说界通常把二元经济模型称之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刘易斯因为做出了包括二元经济理论模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贡献而荣获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二元结构概念的提出
荷兰社会学家 J·伯克调查研究了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在1953年出版了专著《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最早提出了二元结构的概念和理论。在这部书中,他根据19世纪荷兰的属地东印尼(今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社会状况,把东印尼描述成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传统部门与资本主义现代部门并存,且二者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