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三者效果理论(the third-person effect)
Davison(1983):人们倾向夸大媒介所传递的消息(尤其是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者)的影响
“这条消息虽然对你我这样(聪明坚定理智)的人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普通人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了!”
心理根源
维护正面的自我形象(positive self-image):我(第一者)比别人(第三者)聪明、理智、坚定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我成功是因为聪明努力,失败是因为我运气不好,别人成功是因为运气太好,失败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努力
第三者效果的两点重要假设(影响过程)
1.感知假设:人们会觉得某条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比对自己的影响更大。比如:“很黄很暴力”的信息虽然对你我没有影响,但会荼毒青少年。
2.行为假设:基于这种感知,人们会采取行动。比如:支持政府大力打击“很黄很暴力”的网络信息。
第三者效果很有可能造成“多管别人,少管我”的尴尬局面
☆涵化理论
涵化/教化(cultivation)理论:对于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主宰和涵盖了其他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涵化效果便是因接触相同信息而培育出共同的世界观、角色意识和价值观的效果。
涵化理论的中心内容
• 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 而并非客观现实。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 这种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多的人中间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间更为明显。
• 从以上看似公理的论述可以进一步具体推测: 人们看电视的时间越多, 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念就越能反映他们所看的电视内容。
• 统一的、跨界的效果
教养/涵化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
1、主流化(mainstreaming):大量收看电视会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趋同
2、共鸣:“人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情景同其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甚至是对现实的信念) 不谋而合时, 两者的叠加会加倍强化电视信息的作用, 并显著提升涵化效果”。也就是说, 电视中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的重合引发了“共振、共鸣”。(大量看电视的女性最为担心。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更容成为犯罪受害人。所以,她们会对电视所描绘的“罪恶世界”产生共鸣)
教养/涵化理论的两级信念
1.第一级信念:对真实世界的各种事实的信念。比如:犯罪率、司法人员的比例、黑人的职业形象……
2.第二级信念:基于上述事实而推论出来的对世界的期待以及对社会的评价。比如: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有困难找警察、美国黑人已翻身解放
案例:美剧中,黑人总是能够当总统、律师、医生等光鲜体面的工作,使美国人误以为黑人比白人过得还好,从而反对“平权行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对白人的“逆向歧视”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沉默的螺旋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