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隋的建立。統一國家的再建
1、楊隋代周及其歷史文化評價
西元581年,楊堅廢周靜帝自立,這一行動得到了漢族官僚的支援。楊堅本是周宣帝天元大皇后楊麗華的父親,西元580年宣帝死,漢族官僚劉昉、鄭譯等即矯詔以楊堅輔政。楊堅執掌政權以後,相繼討平了相州總管尉遲迥、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等人的反叛,盡誅宇文氏宗室諸王,翦滅宇文氏勢力,僅九月餘,便攘奪了北周皇位。楊堅在北周爲隨國公,於是定國號爲“隋”,楊堅即隋文帝(581-604)。《資治通鑒》卷175,陳宣帝太建十三年(581)春二月條“禪位於隋”句胡注略雲:“隋主本襲封隨公,故國號曰隨。以周、齊不遑寧處,故去‘(chuo4)’作‘隋’,以‘’訓走故也。”
關於楊堅以隋代周,不同于魏晉南北朝時代那些短命王朝的更替,有必要放到經過長期的政治分裂、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中華民族、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這樣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下來觀察。
南北朝後期,儘管全國尚未實現政治統一,但各地對統一文化的認同感卻日趨增強。例如,北朝自魏孝文帝改制以後,中原文化發達,雖然後來東、西魏分裂,但“文化之正統仍在山東,遙與江左南朝並爲衣冠禮樂之所萃”;而西魏權臣宇文泰則“別採取一系統之漢族文化,以籠絡其部下之漢族,而是種漢化又須有異于高氏治下洛陽鄴都及蕭氏治下建康江陵承襲之漢魏晉之二系統”,“此新途徑即就其割據之土依附古昔,稱爲漢化發源之地(魏孝文之遷都洛陽,意亦如此,惟不及宇文泰之徹底,故仍不忘南侵也),不復以山東江左爲漢化之中心也”,史家陳寅恪稱之爲“關中本位政策”。
〖所以,所謂“關隴本位政策”,實際是一種自樹正統的形鮮卑、實漢化政策〗
宇文泰以這種政策“融合其所割據關隴區域內之鮮卑六鎮民族,及其他胡漢土著之人爲一不可分離之集團,非獨物質上應處同一利害之環境,及精神上亦必具同出一淵源之信仰,同受一文化之薰習”,陳寅恪先生名之爲“關隴集團”。北周、隋、唐三代皇室均出此同一集團。現將周、隋、唐三代皇室姻親關系列表如下(參《康橋中國隋唐史》表4改):
楊忠 宇文泰 獨孤信 李虎
| |—————||——|———————| |
| | ||=======|=====||=======|======|=====||
楊堅=七女 宇文毓= 長女 宇文邕 四女= 李 宇文氏=竇毅(紇豆陵氏)
(隋文帝) (周明帝) (武帝) |(襄陽長公主)|
| || | |
|—————| || | |
楊廣 長女= 宇文贇[yu] 李淵= 竇氏
(隋煬帝)(楊麗華) (宣帝) (唐高祖) (太穆皇后)
||
宇文衍
(靜帝)
由上表可見,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楊廣爲姨表兄弟,其妻與周宣帝宇文贇(yu)爲姑表兄妹;而周宣帝又是隋煬帝的親姐夫。無怪乎《康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認爲,周、隋、唐三代的改朝換代,其實只是政權在同一集團的不同家族間易手罷了。
據陳寅恪先生研究,“隋唐兩朝繼承宇文氏之遺業,仍舊實行‘關中本位政策’”,此意從文化史觀的角度講,就是隋唐兩代在南北朝民族融合與文化整合的歷史進程上繼續向前推進。所以陳先生稱“隋唐[爲]統一混合之文化”,並說唐朝“繼南北朝正統”。如他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興,蓋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啓,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隋唐時代中華文明之所以超邁往古而繁榮昌盛,就因爲它並不僅僅繼承了前此數百年的中原文化遺産,而且還是與周邊衆多民族融合、多種文化整合的結果,甚至還吸納攝取了許多外來文明的成果。
隋文帝楊堅著籍弘農楊氏,協助他修治國政的謀臣主要有蘇威、高熲。蘇威系出武功蘇氏,爲關隴漢人世家;高熲自言渤海蓨人,爲入關的山東武人。他們都屬於“關隴集團”內與北鎮武將合作的漢人豪族。隋文帝楊堅掌握政權以後,頒佈過兩道重要的政令:
(一)取消西魏、北周功臣所賜的鮮卑姓氏;
(二)廢除北周“六官”制度,複行魏晉官制。
第一道政令是在楊堅討平尉遲迥等人叛亂、翦滅宇文氏諸王以後,頒佈于周靜帝大象二年(580)十二月癸亥,已是其受禪稱帝的前夕。第二道政令則頒佈于隋文帝即位的當天。這說明,北周後期,關隴漢人期望打破北鎮武將集團的壟斷,爭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周宣帝暴崩,權利真空,漢人豪族便發揮力量,共同擁戴與漢人關係密切的外戚楊堅,建立以關隴漢人豪族爲本位的隋朝新政權。新政權是以繼承漢人傳統政治、文化自居,力求打破以武將爲主體的北周政治體制,於是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而隋朝政權就在這個基礎上,向大一統進展。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隋初政治經濟措施”。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