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在与各国进行正常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资已经在明后期侵扰中国沿海的基础上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在清代这种侵扰与反侵扰的年代,最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里所讲的是鸦片战争前的一些情况,陆地上主要与沙俄,海上主要与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1、抵抗沙俄侵略。俄国是与中国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但这些边界线都是在十七世纪以后,即清代以后形成的。因为在十二世纪初(南宋初年)刚出现莫斯科公国,受蒙古人的统治;1514年(明中期)才形成统一的俄罗斯。而在唐朝中国就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建立了行政机构,以后历代相继,统辖着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的东北地区(如库叶岛附近的奴儿干都司),清军入关前统治东北地区全境,北达外兴安岭;入关后对东北的控制仍很严。外兴安岭以南一直是中国的统辖范围。
在明朝末年以前,俄罗斯人势力在东欧莫斯科附近,尚未统一西伯利亚,对黑龙江的名字还没听说过。1636年(崇祯九年)才听到黑龙江的情况,并明知这一带较西伯利亚荒原富庶;同时又适值明亡之际,结果主要力量入关与明作战,明军势力深不到东北,东北北部十分空虚,俄罗斯人趁机组成哥萨克人远征队,去远东探险,抢掠。崇祯十四年(1641)派七十余人去探路,但没找到黑龙江。此后又接连三次东侵。
第一次,崇祯十六年(1643)由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132人,翻越外兴安岭,进入黑龙江北面的支流—— 黑江地区,当地的达斡尔人热情待客,却被侵略者杀掠侵占了雅克萨城,导致达斡尔人反抗,打死哥萨克人十名,伤五十名,波雅科夫率残兵继续南下侵扰 黑龙江沿岸,并派人深入到松花江一带,都被当地各民族人民抵挡回去。三年后,波雅科夫只带53人返回。(这时已是明亡清军之时了)。
第二次,顺治六年(1649)以哈巴罗夫为首,又侵入到黑龙江流域,血洗桂古达尔城寨;第三年到赫哲人居住的乌扎拉村,建立“冬营”,准备长期驻扎。这时,清驻当地的军政首脑报告清政府,率清军打跑哈巴罗夫。
第三次,顺治十一年(1654),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率俄军侵入到松花江,清军派沙尔湖达率军讨伐,击毙斯捷潘诺夫,收回雅克萨城,并将全部俄军赶出黑龙江流域。
但同时另一支俄军由黑龙江上游侵入,重新占据雅克萨,并强行占尼布楚城,作为进一步南下侵略的据点。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平叛了内地叛乱之后集中兵力来对付沙俄的侵略了,决定先恢复雅克萨,派萨布李为黑龙江将军,坐阵爱珲指挥作战。一方面清除雅克萨周围的俄军,一方面试图与俄军和解,但俄军顽固守卫孤城。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彭春 、黑龙江将军萨布率领,从瑗珲出发,攻击雅克萨城,消灭俄军殆尽,首领扎尔布津投降,被释放回尼布楚。但不久扎尔布津又率军侵入雅克萨,康熙二十五年(1686)第二次讨伐俄军,击毙扎尔布律。在将攻克雅克萨时,清政府为了平叛,主动放弃包围。
康熙二十八年(1689)双方在尼布楚谈判(中方是索额图,俄方是戈洛文),是年九月七日(农七月二十四)签《尼布楚条约》:①定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一线到海为中俄东部边界,岭北为俄境,岭南归中国[原俄国纪版图以黑龙江为界];②沙俄拆除雅克萨城防御,撤走军队,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一带划归俄国。这是一个平等的双方让步,互利的条约。奠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的基础。
但紧接着沙俄又向贝加尔湖一带进攻,企图占据喀尔喀蒙古地区,为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双方自雍正三年(1725)开始在北京谈判[俄方代表为萨瓦,中国初为科隆多,后为策凌]。两年后即1727年,签定《布连斯奇条约》作为初步协议;第二年(1728)正式签定《恰克图条约》二十一条。主要是:①定界: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楚库河(赫奎河)、西到康努乌梁海西北角沙兵达巴哈为界;②通商:双方可在尼布楚、恰克图两地交易,俄商每三年可到北京一次,每次不得过二百人。[与东部边界交界处乌第河一带暂不划分]。
这几个条约,中国的让步是很大的,使沙俄侵占的贝加尔湖一带得以合法占有。但这是在平等基础上的让步,对稳定边界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抵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之地,千方百计打入中国市场。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英国人。他们最初是用正常的贸易手段,但与中国的海禁政策发生了矛盾,企图通过协商来达到正常通商的目的。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使者马戛尔尼来华,先到北京;次年在热河行宫见到乾隆帝,提出几项通商要求:1、英派使臣驻北京办商务;2、英人在宁波、舟山、天津、广东等地自由由贸易,并占舟山附近岛屿作为基地,在广州占一块地方居住英商;3、减免在广州澳门内河的税额;4、允许英人在华各地传教。这些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在给英皇的信中指出这些要求与中国国制不合,断不可行。[这些要求是英人、商人的习惯,尽管不太尊重中国主权,不能看作侵略要求]维护天朝尊严加上盲目自大,告诉英人如果硬要来华上述港口经商,当地军民定不允许,等于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英人的目的未达到。到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派阿美士德来华商议,但在朝见皇帝的礼节上发生争执(鞠躬还是三跪九叩),没能见到清帝。
当时英商急于与中国商议通商问题,是因为当时对华贸易英人处在不利地位,中国输出与输入的比例是六比一,英国处在逆差地位。大量银元、金银流入中国(流入中国最早的银元是明中叶的墨西哥元),在正常贸易改变不了逆差局面,与中国皇帝交涉也不成功的情况下,英商便开始想其它办法了,开始还试图进口一些钢琴之类来弥补,结果根本卖不出去,更赔本。所以,开始了非法的贸易活动,即输入鸦片。
在企图谨见嘉庆帝未成之后,便开始了鸦片贸易,此后第四年(嘉庆二十五年)运来4570箱(箱120斤);十余年后的道光年间已达两万至四万箱。(先免费赠送或低价出售,待吸者成瘾后再高价出卖),不仅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还使中国贸易转向逆差,白银大量外流,造成财政困难。
当时英国对华的鸦片贸易,是配合着武力威胁来进行的。在此之间曾有不少西方传教士来华,由于带来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受到中国皇帝和大臣的重视,来华的传教士渐渐增多。鸦片贸易开始后,有些传教士便为鸦片商搜集情报和转卖鸦片。同时,鸦片贸易在国际上虽没明文禁止,但到各地却受到抵抗,来华后鸦片商船也装备有枪炮,并有的用炮舰护送。譬如英商在1636年第一次闯入珠江内江时,就曾炮轰虎门炮台(此时还不是鸦片商),贩运鸦片时携带武力就更多。在沿海各地与中国军民冲突,强行登岸、炮轰沿海城镇,引起沿海军民的反抗,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朝廷内部为扭转财政困难,提高士兵战斗力(吸食后无力),决定强行禁止鸦片贸易,道光十九年(1839)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后,鸦片战争便开始了。中国古代史的进程至此也就结束了。
总之,鸦片战争以前清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前些王朝一样,范围很广;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导致了抗俄、抗英等斗争。在清前期的斗争中,中国还能维护主权,不论交战、谈判,都能顶住对方的不合理要求和收复失地。但近代以后,国力日衰,对外打仗必败,谈判必割地赔款。这一方面是中国落后,一方面是列强经济军事力量发展快所导致的。“反差太大”
责编:刘卓
上一篇: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市民运动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