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四节 章学诚《文史通义》
一、《文史通义》的撰写
(一)章学诚生平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生于乾隆三年(1738),卒于嘉庆六年(1801)。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仅授官国子监典籍,后受排挤辞职。主讲各地书院和入湖广总督毕统等幕府,协助修史和方志,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史学理论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
(二)撰写《文史通义》
乾隆三十七年(1772)撰写3篇史论,辞职后继续创作《文史通义》,“是以出都以来,大皆己见。”直到逝世,《圆通》《春秋》2篇任未最后写完,历时30年。(目盲、“坎坷潦倒”、“能撰著于车尘马足之间”)
(三)《文史通义》的内容
《文史通义》共8卷,分内外篇。内篇5卷,外篇3卷。内篇论文史,外篇谈方志。
该书效仿西汉刘向父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方法,是一部纵论文史、品评古今学术的著作,其中于史学理论贡献尤多。
二、《文史通义》的史学思想
1.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
章氏提出“史学所以经世”的观点,就是要史学为现实社会服务。
既反对理学的“空言义理”,又反对乾嘉考据学者长于考据而不言经世的学风。
他说:文章经世之业,立言亦期有补于世,否则古人著述已厌其多,岂容更益简编,撑床叠架为哉?(《文史通义》补遗续《与史余村》)
2.阐发六经皆史的观点
《文史通义》认为古代无经史之别,六艺皆掌之史官(《章氏遗书》卷13论修史籍要略),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同上《易故》上)
意义:
一是扩大了历史研究、史料搜集的范围;
二此说是针对宋学空谈性命、离事而言理,认为六经皆载道之书的错误思想。
三批评了“汉学家”只知终日为经史考证补订,不敢面对世事的学风。指出六经所载,无不切合当时人事。
3.主张史家必须具有史德
《文史通义》认为刘知几“才学识三长”之外,应增补一个“史德”。
所谓史德,即“著述者之心术”。史家要求人品,还认为:“欲为良史者,当慎解于天人之际,尽其天而不益以人也”。(《内篇五.史德》)要求史官作史、论史要注意主客观条件,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不能凭私意进行褒贬。
4.在史书编纂方法上提倡编修通史,主张将史籍区分为撰述、记注两类。
认为修通史可以避免正统是非之争,并使整个历史发展连成一贯,不仅“事可互见,文无重出”,而且便于反映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将史籍分为撰述(著作之书)、记注(为著作提供的资料汇编)。记注偏重于史料的排比、罗列,要据事直书;撰述则偏重组织写作,要融会贯通,富有创见。
5.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志理论,对近代方志学研究影响颇大。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志、掌故、文征)、“四体”(纪、谱、考、传)“方志辨体”(通志与方志有别,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主要观点。
近现代方志学家贾恩绂评论说:“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出, 纂方志者卒袭史家纪、表、志、传之例,莫敢稍变。”
责编:刘卓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