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教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价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15 19:46:10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价
主张教育目的是满足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率。在教育目的上,杜威曾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他认为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此外不能有外加于生活外加于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曾引起人们的长期争论。其实,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它所论述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为了满足民主社会的要求。在这种社会中,个人发展和社会效率这两个目的是不可分割的。他提出“教育无目的说”是为了反对外部强加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当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儿童的,需要和能力,硬从成人的角度确定教育目的的现象而言的。
它的教育目的论有以下两个特征:重视儿童本身的需要和强调教育在社会改良中的效用。他反对仅仅把儿童当作未来的成年人看待,家长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不可依赖革命,因为使用暴力会出现惊人的牺牲也得不到民主的结果,相反,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方法,因为教育与革命相比显得和平稳妥。因此,他提倡以教育代替革命,断言“教育是我们政治上的唯一保证。”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可用三句话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提倡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他批判传统教材的“非常专门化,片面的,狭隘的。”杜威从试图克服学校与生活相脱离的缺陷,使学生能学到适用的知识角度出发,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杜威是在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批判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主张的教育及生、生长和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理论却又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个沉重的冲击。从此,美国由赫尔巴特注意转入杜威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成为美国禁不住以教育运动的理论说明,对美国中小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评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
从教育史上看,教育性的教学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赫尔巴特认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历史上这样明确地阐述教学的教育意义的,他是第一人。赫尔巴特揭示了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的规律,并且强调了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当时和今天都是正确的。可是,他把教学当作实施德育的唯一途径(有时说是最重要的途径),视知识的增长和品德的提高是无条件的同步运动,他没有认识到德育和智育是各有相对独立性的。他毫无根据地以教学来取代复杂的教育过程,而且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情绪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他不正确地认为,情感与意志不是人的心理的独立表现,而仅仅只是观念的一些变体。这是他的不足和保守性在教学论上的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和系统知识教学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应当统一起来。 教学具有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首先,教学具有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需要。任何学校的教学总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其次,教学具有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   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加强教学的教育性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全过程,也始终是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政治思想品德的过程。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教学的客观规律,它给我们以启示:一、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着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得到教学的德育效果;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得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二、教师必须注意正确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见效,前提是教师对自己是否严格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去教育学生,而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来影响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教学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学生的成长发育。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实践证明,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柏拉图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但其教育思想如同其他思想一样,也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和作用,其教育思想是为其乌托邦式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城邦护卫者,因而其教育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过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而且他这种培养护卫者的教育只能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教育。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倡公共学前教育,重视女子教育,主张男女平等,提倡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但他认为对儿童的游戏故事,唱歌的内容必须加以选择,进行严格审查,原则是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发展,他关于妇女儿童社会公有的思想更是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而应加以批判的。
柏拉图的教育旨在与智者教育对城邦所造成的离心力相抗衡。对柏拉图来说,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孩子们身上培养音乐的机敏与身体的灵巧,也不是通过在神话和诗歌中所反映的人类生活来培养政治的和实践的智慧,真正说来,它是一个人灵魂的内在和谐的塑造,即内在于人的不和谐因素的协调一致。教育是人身上难以调和的东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这种统一。人变成一个政治存在的潜能依赖在他之中这种哲学本性与尚武本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并不是对某种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形成权力与爱知识的统一。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家庭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第二阶段:初级学校。昆体良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他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坚决反对体罚。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一)论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所谓“泛智”,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泛智教育强调两点,一是普及教育,即“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两点:一是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二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夸美纽斯还认为,教育应当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二)论教学原则: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对教学问题研究。为此,提出了三条教学原则:便易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三)论道德教育: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他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学会对事物作健全的判断,要求学生了解“一切不可过度”的道理,要求学生正直待人,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劳耐苦的品格。至于如何进行德育,夸美纽斯提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德行应当通过练习养成,道德教育需要榜样和教诲。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教育。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教育性教学: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
 3、训育: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赫尔巴特认为,管理和训育也是有区别的。管理所关心的是现在的作用,其手段一般比较严厉。而训育表现为耐心,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地停止的,使人感觉到一种陶冶的力量。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 “学校即社会”。(具体略)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1、“从做中学”(具体略)。2、思维与教学。
 (三)论儿童与教师
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杜威看来,要么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要么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

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
1、试比较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国家举办教育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实施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初级学校是私立的收费的。
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一般概况
以农业经济为主,四周环山,与外界接触少,文化知识需求少;以军事为主
三面临海,航海业发达,国际商业贸易中心,也是城邦国家
教育目的和 基本特征
培养武士为目的,重视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女教育平等,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政治家、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育阶段
A、生儿检查 母之子教育B、0-7岁 家庭教育C、7-18岁 公共教育,进行军事体育教育D、18-20岁 青年军事训练
A、生儿检查 B、7岁前在家庭中受教育
C、7-13、14岁 女孩学习家政,男孩进入初级学校学习D、13、14-15、16岁进入体操学校 E、15、16-18岁 进入体育馆
F、18-20岁 军事训练
女子教育
A、女子受教育是为了造就强壮的体格,后代也会有强健的体质
B、女子承担保卫自己疆土的责任
教育机构
A、在体操学校之前的学校由私人办学
B、没有斯巴达人重视教育,教师地位也低
C、制度化程度更高些
2、教仆:是古代雅典出现的特有现象,伴随奴隶主儿童上学、放学,路上监督儿童的行为,不许儿童和奴隶讲话,对儿童的学习给予适当的指导,这些教仆可以责打奴隶主儿童。
3、智者派
⑴智者和智者派:智者的任务是教人于智慧。智者是指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希腊职业教师。智者派是适应广泛实施的奴隶主共和政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批哲学教师。
⑵特点:①智者能周游列国,是流动的②主要生活于雅典,收徒授学要收费,是西方最早意义的教师
⑶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大量的阅读)②流畅的口才③通晓文法、修辞、逻辑等
⑷聚集于雅典的原因:①以雅典为主的军事力量强,西波战争以胜利告终②经济和商业贸易的交往,有闲暇人增多,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③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雅典人的眼界,使他们能够吸引其他的观念,批判自己原有的观念;
⑸贡献:①注重文法、修辞、逻辑(后称“三艺”)②玩文字游戏、诡辩③收费的讲师
4、苏格拉底—产婆术
⑴定义: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这即是“产婆术”。
⑵评价: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但是,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它不是在学生注意观察实际现象或阅读掌握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其结果对问题的探讨很难深化,不易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5、★柏拉图
⑴哲学观点:理念论—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
⑵教育思想:
①教育目的:培养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公民。
②教育观点:国家应严格控制公共教育,教师由国家选聘,强调男女儿童受到同样的教育,“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③教育分期理论:
a.0-7岁,学前教育,游戏、讲故事、唱歌,然后在神庙中接受教育
b.7-18岁,普通教育,国家办的初等教育机构
c.18-20岁,高等教育,体育军事训练等,毕业后成为“护国卫士”
d.20-30岁,经过挑选后进行理智教育,“四艺”教育,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e.30-35岁,辩证法教育时期,培养哲学家、政府官员
f.35-50岁,“哲学王”,哲人教育,参与到实际锻炼
⑶教育思想中的正确之处: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方面的培养、训练作用;重视教育与政治生活的联系;重视各种学科在培养各种人才方面的实际作用;重视基本知识在初等学校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重视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6、★昆体良:是西方世界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思想家。
⑴《雄辩术原理》:概括了二十多年教育经验,归纳教育方法,自成体系,论述教育。
⑵教育观点:
①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a.儿童不会产生孤独感b.儿童会适应人多的场合c.儿童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发展同窗情谊。
②雄辩教育的目的:演说家的品质-a.要善于辞令有广博知识b.有德行
③幼儿教育:雄辩家要从小抓起,培养雄辩家要经过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三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不要把有能力的儿童变成稗草
④教育内容:强调语言发展,从小教授标准的语音语调
⑤教学方法:步骤-a.模仿-指导-练习-讲b.记忆力训练c.如何有效学会一切(理解力)d.如何安排一天的功课学习e.最早提出“直观教学”
⑥论教师:a.具备更多方面的知识b.热爱学生,有父母般的耐心c.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d.高等学校的教要到初等学校讲课
⑶昆体良的教学理论: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7、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⑴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
⑵“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⑶教育的三个阶段:
①0-8岁,家庭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②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③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8、中世纪大学(产生、发展、评价)
⑴产生和发展:源于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市民阶层,需要学习专门知识研究世俗文化。
①欧洲工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发展出现市民阶层
②十字军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的接触,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交流
⑵特点:①文科是进入大学的必要条件②每一所大学都有名人和权威
⑶组织机构和特权:
①教学方式以读课、评述、辩论和游历为主
②导体制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
③已有学位制度,是源于教会的教阶制(主教-牧师-教士),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④特权主要有:迁校的自由、不用交纳税费、有司法审判权、大学教授享有参政权、大学中获得学位的人具备教学资格
⑷作用和影响:
①从思想上打破了教会在思想上对人垄断,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②促进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的局面
③为文艺复兴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培养了新人
9、城市学校
是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城市学校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使学校教育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同时城市学校主要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手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
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0、★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教育特征
⑴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人本主义。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教育方法上尊重儿童天性。
②古典主义。吸收古人见解,尤其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
③世俗性。充溢浓厚的世俗精神,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虽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打算消灭宗教,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⑵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军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束缚。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给这一时期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也对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阐述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一时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都发生了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新气象,这就是“人文主义教育”。主要特点:①以人为本,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的新人②热爱科学,追求真知,教学内容突破中世纪的“七艺”框架③办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11、快乐之家:是由维多利诺创办的,他也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环境”的观点的人。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朴素自然,招收7-21岁的贵族子弟,重视数学教育,师生相处非常愉快,因此得名。
第六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2、夸美纽斯
⑴《母育学校》:世界上第一本论述学前教育的著作。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包括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在入小学前父母要给予教育,预言幼儿教育是人类的未来。
⑵《世界图解》:即《感觉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运用直观性编写的儿童课本,包括150幅图片,有宇宙,人出生到死亡,描述了整个宇宙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西方学者认为这本书是小的百科全书,在欧洲大陆国家流传了150多年,而世界图解慢慢的演变为我们今天的看图识字。
第七章 17-18世纪欧洲国家教育
13、慈善学校运动:是英国小学教育的主要模式,学校招收贫苦家庭子弟(主要包括工人、农民的子弟),学生免费入学,学校还提供书籍、衣服等生活用品,穿蓝色衣裤也称为蓝外套学校,主要以3R教育为主,男孩子学习手工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女孩子学缝纫、家政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有宗教常识。慈善学校受到英国的广泛欢迎,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基础。
14、公学:是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类型,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中等教育机构,最早在公元14世纪成立,有公共团体所办,为培养将来的公职人员称为公学。公学是寄宿制的私立学校,经费由公众私人捐赠,经费宽裕,不要教会,政府支持,不受教会、政府的控制,学校招收贵族资产阶级子弟入学,校舍条件良好,教师水平较高,收费昂贵,课程内容突出拉丁文、希腊文,强调体育,此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升入古典大学。
15、★绅士教育论
⑴教育作用:(经验论)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⑵教育目的:培养绅士,只有受到绅士教育,才会走上正轨,才会有绅士的特点-①具有精明处理事物的才干②具有德行,有勇往直前的精神③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有文雅高贵的风度。
⑶培养:
 ①体育: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幸福的生活,a.从小进行艰苦锻炼b.要建立一定的作息制度,注意营养搭配
②德育:a.强调说服方法b.要有榜样的作用c.要注意儿的年龄特点d.要正确运用奖惩制度,反对体罚e.注意道德行为实践联系
③智育:a.教育内容应非常广泛,强调教学有助于思维力的训练,强调手工劳动技能的获得b.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求知,激发好奇心、兴趣,培养记忆力等。
第八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16、自然后果法:当儿童犯了过失和错误后,不必直接去拒绝他们或处罚他们,而让他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现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第九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7、要素教育论与各科教学法
⑴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⑵各科教学法:算术教学法、测量教学法、语文教学法、地理教学法
第十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8、教学论:
19、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第十一章 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20、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第十二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21、导生制
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优点:它解决了教师缺乏的问题,扩大了教育规模,培养了导生,使导生得到了锻炼
缺点:无法保证教育质量,有些导生目中无人。
22、1870年《初等教育法》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23、寺子屋:是江户时期民众教育的主要场所,招收小工商业主、农民子弟,6-13岁入学,这里的儿童称为“寺子”。主要的教育内容为3R教育和道德规范;教学方式是个别教学,寺子屋不仅推动了明治维新以前的经济发展,而且为明治维新的思想文化作了准备。

第十三章 19C末和20C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24、比较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教育的异同。
⑴相同点:①都把矛头指向了传统教育,批判传统教育观和一些做法②都要求改革,并且进行了实验③都对以前的教育著作深入研究,并在之上提出新的观点④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⑵不同点:①欧洲重视校园环境,美国偏重课程方法②欧洲注重全面发展,并不偏废知识的传授;美国较极端,忽视了教育中的基本规律。
第十四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5、儿童之家:1907年,蒙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她将最初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改,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的了极大的成功。
26、自由-纪律-工作的关系;儿童-教师-环境的关系。
⑴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主张赋予儿童自由活动的权利,让儿童在自由活动中体验自己的力量。她强调儿童的自由活动,但并不排斥纪律。纪律必须通过自由来获得,纪律与自由是不矛盾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泼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有可能被儿童从学校带到社会实际生活中去,成为儿童可以享受的自由的一部分。同时,儿童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即在维护集体利益的范围之内并按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对有益于儿童发展的任何行为,不管其表现方式如何,教师都应允许而且要对这种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导儿童走上自我教育的道路。因此蒙台梭利主张的自由是一种有纪律的自由。工作不仅是人类的天职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内在需要。工作使儿童的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还能磨练其意志,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是通过“工作”来解决自由和纪律这一对矛盾的。
⑵蒙台梭利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应处于主动地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在自然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察还包括对儿童家庭及他的生活环境的观察。教师要把观察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不断提高指导儿童的水平,成为儿童活动的自觉的指导者。教师要尊重、了解、相信、热爱儿童,要耐心等待儿童的成长,不要急于干涉儿童,不要拔苗助长。
第十五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27、从做中学: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的范围很广,包括园艺、烹饪、缝纫等形式。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其次是,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指望一个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像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或者指望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像成人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这是可笑的。因此,杜威强调说:只有当儿童要做的事和从事的活动"具有呼唤他去做的性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28、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是一个事业能够保证儿童充分发展,生长需要。强调儿童现在的生活,包括教学课程等,目的是使儿童与身俱来的本能得到充分生长,教育绝不从外强迫儿童吸收东西。
29、学校即社会
学校即社会把学校变成雏形的社会,也就是合作化的小型社会,用社会精神对儿童进行熏陶,使儿童适应美国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用以下两点体现“学校即社会”:⑴学校本身必须是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⑵要求把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联系起来,不存在明显的鸿沟,这样才能真正到学校即社会。
第十六章 20C前半期欧美日的教育
30、《1944年教育法》=《巴特勒法案》
内容:⑴加强国家对学校的领导权。⑵延长教育的年限,从5-15岁,有条件的地方延长到16岁。⑶初等学校的划分,5岁以下是托幼教育,5-7岁是幼儿学校,7-11岁是小学。⑷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衔接。⑸职业教育,规定各地教育实验部设立职业学院,16岁以上未进大学的青年进行职业训练⑹规定宗教教育。这个法案确立了二战以后英国教育的基本模式
31、八年研究:1932年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制定了一项为期八年的大规模实验研究计划,即“八年研究”(1933-1941年)。该委员会挑选30所中学,300所大学参加这项实验研究,这些大学所招收的这几所中学入学的新生主要凭借中学校长的推荐信和学生在中学表现情况的详细记录,而不是入学考试成绩,由于有30所中不参加这项实验研究,因此“八年研究”也被称为“30所学校实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美国学生进入大学凭以下三个方面⑴学业成绩⑵中学校长推荐⑶经济能力
第十七章 二战后欧美日的教育改革
32、《郎万之-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原则:⑴社会公正原则-人人受教育⑵社会上的一切工作价值平等,任何学科的价值平等⑶人人都有接受完备教育的权利,还要接受职务方向指导⑷加强专门教育的同时注意普通教育⑸各级教育实行免费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地位
33、德国双元制:双元制就是一面在工厂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际操作性的训练,一面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校为每届接受双元制教育的青年同企业签定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合同,最后学生过考试可以获得合格工人证书,作为就业的依据。
第十八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核心、代表人物、阐述)
34、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科南特(Conant)和里科弗(Rickover),主张加强智力训练,提高学生学业标准,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5、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马里坦(Maritain),核心是提倡基督教育,强调教育属于教会,重视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复兴,培养真正的基督徒。
36、永恒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哈钦斯(Hutchins)、阿德勒(Adler),因果的利文斯通(Livingstone)和法国的阿兰(Alain),核心是强调“共同的人性”,主张加强理智训练,把永恒科学作为课程的核心,提供阅读伟大人物的著作,培养有理性的人。
35和36是新传统主义教育思想。
37、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斯金纳(Skinner)和加涅(Gagne),它试图运用新行为主义心理学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提出操作性的教学理论,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推广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
38、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强调儿童认知结构能力的发展,注意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

39、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Jaspers)、海德格尔(Heidgger)、法国的萨特(Sartre)和奥地利的布贝尔(Buber),它以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注重品格教育,提倡个人的自由选择,主张采用对话方法的个别教学。
40、“掌握学习”教育思想:1960S末产生于美国,布卢姆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水平,主张使用新的教育评价模式。
41、“有意义语言学习”教育思想:1960S,美国,奥苏伯尔,提出了学习、分类、同化、先行组织者以及内驱力等理论,表现出了创新的特点。
42、分析教育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索尔蒂斯(Soltis)和谢夫勒(Scheffler)、英国的奥康纳(O’Conner)和彼得斯(Peters),志在对教育的概念、命题和问题进行清思,消除由于概念含糊不清而引起的永无休止的争论。
43、终身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44、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布拉梅尔德(Brameld),主张把社会一致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强调学校应成为社会改造的主要工具,提倡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论,提出教师应以劝说为职责。
45、人本化教育: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弗罗姆(Fromm)、奥尔波特(Allport),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和创造型的人,探讨人本化的课程和方法,提倡学校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首次提出系统的学校制度和普及初等教育的民主要求;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了优秀的教科书;系统地总结并创立了一整套学校的工作制度;详细研究了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规则等。
2、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卢梭教育思想对后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⑴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⑵卢梭要求教育适应自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对后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发展是可贵的启示;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尊重儿童,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末泛爱主义教育的发展;卢梭强调进行教育要追随儿童的本性,以及让儿童通过生活进行学习的主张,则成为后来儿童中心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3、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合理之处和片面之处?
通过各种学科引起学生多方面兴趣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的见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不同的兴趣阶段进行教学的意见;学生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钻研和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探究的建议;按照不同教学阶段,教师应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做法;重视教师和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等等。他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受管对象,而没有看到学生的主体性,他所提出的秘密监视和体罚等管理方法更是落后和发动的;他把管理和教育机械分割是错误的;他把教学说成是教育的唯一途径是片面的。
4、杜威教育本质观述评。(叙述杜威教育本质观并加以评价 )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杜威提出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反对传统教育置儿童于死记硬背、置儿童于被动地位、压制儿童个性等方面有现实的实际意义;他提出的把教育与生活、特别是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反对学校完全脱离社会生活有积极意义。但是杜威过分地夸大儿童的本能和经验的作用,相应地贬低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和教师的作用。这实际上抹杀了学校教育的专门特点,取消了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因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