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政治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政治学1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13 16:33:54

 

第一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起源与作用

一、政党的含义

汉语中的“党”字,原来并无政党的含义。现在使用的””政党”丁词,来自于日语,印语译自英语,英语所依据的是拉丁文。所谓政党,英文Party,法文Pait,西文Partido,全来自拉丁文Pars,其字面意思是社会的二部分,引申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

政党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除了约20个国家之外,都有政党组织的存在。小的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二般的是一个国家几个、十几个政党,最多的一个国家有300多个政党同时存在。目前,世界上的政党至少有2000 多个。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产阶级操纵选举活动,控制议会立法,掌握政府权力,通常都是通过政党来实现的。工人阶级反对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争取本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通常也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在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在第三世界国家,广大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由政党来领导的。

二、政党政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的阐述,结合政党政治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可以将政党定义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所谓政党政治,从狭义上讲,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从广义上来理解,是指由政党掌权并在社会政治生活、国家事务和政体运作申处于申心地位的政治。它随着政党的产生、发展和在社会政治生活及政体运作中发挥的作用而逐渐形成。利益表达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功能。政党政治同政党制度、政治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党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政治的核心。政党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党区别于丁般社会组织和其他政治组织之外。政党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党为了有效地组织力量,开展政治活动,必然要把自己的政治目标上升为特定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通常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的、任务和政策,集申反映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社会团体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政党纲领作为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党的理想和信仰。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必须有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二是政党的路线和政策,政党的核心目标是掌握政权、推行政策,因而必须有一套组织政府,治理国家、行使权力所必需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其体现就是政党的路线和政策。

第二,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政党的政治月标二般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政权目标和社会目标。政权目标是所有政党的核心政治目标,政党的各种活动一般都是直接指向政权的。社会目标,即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政党的社会目标又可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政党对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政治要求,长远目标是政党最终要达到和实现的社会状况和社会要求。社会目标是政党为实现政权目标而提出的政治见解和主张。

第三,政党通常都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主持的。任何政党都有一个比较稳定时领导核心。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都要造就和选择一批经过考验,具有政治经验、斗争艺术和组织才能的政治人物来充当政党的领袖。政党主要由领袖集团去统一全体党员,进而统一本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思想和意志。

第四,政党具有较稳定的组织成员。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组织成员即党员无疑是构成政党的基本细胞。政党是由本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最活跃、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一部分人组成,他们能够代表本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或长远利益,有效地组织和领导本阶级或阶层成员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

第五,政党具有较稳定的组织系统。任何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都必须建立一套文定的组织系统,否则,政党就无法把分散的党员聚集起来。共同行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因此,有一套较为稳定的组织系统是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政党发挥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分类

按照政党的阶级基础可分为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按照是否掌握政权可分为执政党、在野党和参政党;

按照政党的组织主体可分为干部党与群众党;

按照政党的活动范围可分为国际政党、全国政党、地区政党、民族政党;

按照政党的政治力量可分为独裁政党、优势政党、多数政党、申型政党和小型政党;

从意识形态和原则纲领方面,可分为:共产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民族主义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生态主义政党、地区主义政党。

四、资产阶级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类型及起源

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时期,没有政党,也不存在政党产生的条件。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类型

从政党数目、政党关系、政党执政方式等方面综合考察,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制。

多党制:多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很少有某个政党能够长期稳定地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而单独执政,而只能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在多党制国家中,由选举中获得议会相对多数席位的政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而联合成为执政党;未参加政府的政党成为在野党。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主要有西欧、北欧绝大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一些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实行多党制,如土耳其、印度、菲律宾等。现在的俄罗斯也实行多党制。

两党制: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取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在议会选举申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政党执掌政权,成为“执政党”或“在朝党”;而在议会选举中没有取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竞选申失败的政党,就是 “反对党”或“在党”。“在野党”以合法监督政府、制约执政党的活动为己任。在 “执政党”陷人政治危机时取而代之,从而使整个国家机器正常有序运转。两党制最初产生于英国,后传人英国的殖民地和受英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奥地利、哥伦比亚等国家。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中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

一党制:一党制是指一个屈家中的政权完全掌握在单一的一个政党手中,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现代国家的一党制有两种典型形式:一类是法西斯主义的一党制,一类是亚非拉一部分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2.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及政党制度的起源

西方最早出现的政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它的产生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在资产阶级哉胜封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资产阶级实施统治和对付无产阶级的反抗中发展和演变的。政党制度是随着政党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演变的。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阶级结构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对此情况的差异,特别是选举制度的不同,各国实行的政党制度形式也各不相同。

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其萌芽为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 (意为“强盗”)党和托利 (意为“歹徒”)党,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

保守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817年英国《保守党人》杂志上,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当代保守党主要指奉行传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政党。这些政党大多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反对“第三条道路”;经济上主张实行 “有竞争的市场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19836月,以英国保守党为首的17个国家的19个保守党共同成立了“国际民主联盟”(俗称保守党国际)。该联盟现有87个成员党和5个地区性组织。

自由党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欧洲,政治上与支持君主或贵族政府的保守派相对立。自由党具有反对保守党的历史传统,在现代政治中则多倾向于中间立场。自由党以强调政治自由、人权和立宪问题为特征,主张建立以个人自曲和社会公正为基础的自由社会;经济上主张实行混合经济体制,支持公共福利开支。1947年,比利时、英国、挪威三国自由党发起成立自由党国际,并发表《自由宣言》。目前,该国际有成员党54个、观察员党27个。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后,在美国议会中也曾出现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后演变成民主党和共和党。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政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发展达到取得国家统治权和建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条件下产生的。

五、无产阶级政党与政党制度的类型及起源

1.无产阶级政党制度的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是实行一党制还是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由各国不同的阶级关系状况、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竹革命进程决定的。

多党合作制:中国、朝鲜以及东欧剧变前的波兰、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它们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些国家的各种民主力量在反对法西斯侵略酌斗争中联合起来。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些国家的民主党派也认识到,共产党所确立的目标是最具代表性的,可时也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因而在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过程中继续与共产党合作,从而形成了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党制:实行和曾经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有蒙古、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古巴和苏联等国家。这些国家建立亡党制的过程有所不同。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存在着布尔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I9184月社会革命党人发动叛乱,被苏维埃政权镇压,从此苏俄和其后的苏联实行了一党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分别存在着两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和其他政党。其中1948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召开两党联合会议,宣布成立统一工人党;19486月,匈牙利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宣布合并,成立匈牙利工人党。

2.无产阶级政党与政党制度的起源

无产阶级成为成熟、独立的政治力量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诞生之初只是作为“自在阶级”而存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开始作为“自为的阶级”而存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武装的工人阶级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终于诞生。以此为开端和基础,建立了“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19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陆续建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组织,并进行了法国“巴黎公社”的尝试。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为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推动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成为这些国家的执政党。而在民族解放和争取国家独立的运动中,更是涌现出大批政党组织,使政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有力量的政治主体,使共产党成为了改变和影响亿万人民命运和生活的组织实体。

六、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作用

政党作为一种政治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社会的亡条纽带,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党制度为政党在表达和凝聚民意,使之上升为“公意”和立法以及监督其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并提供制度上的规范和保证。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他们无论作为个体还是某个利益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和愿望,都希望得到权力上的承认和保障。但这些利益和愿望,不仅是散乱无序的,而且彼此间千差万别,甚至相互矛盾。这就需要有一种组织和力量来表达利益和要求,并进行筛选和协调,形成共同的利益和要求,聚集成一种“公意”或共同性原则、方向,以传达到国家决策机构,使之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采纳和立法,即变成国家的意志加以贯彻执行。历史和现实表明,能够承担这种利益表达和凝聚责任的就是政党。

第二,政党制度为政党在动员、组织和指导民众参政活动中发挥功能作用创造了制度上的有利条件。在实行代议民主的时代,相关阶级民众如何参与政治的问题提上了日程。而人们的政治参与除了总体上的民主制度外,需要有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知情、了解等政治信息,需要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的知识和本领,也就是需要一种力量来担当对民众的动员、组织和指导责任,把民众引入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在这方面,政党的组织,政党的施政或竞选纲领,政党对本党民众乃至对社会的精神鼓舞、教育与影响,对民众政治参与方向的引导等所起的作用,是社会一切个体或一般社会团体所难以做到的。

第三,政党制度为政党举荐国家领导人的候选人提供了规范化的方法和途径。

政党以其聚集、发现、培育、举荐人才和杰出人物的独特优势,有效地向选民推出国家各种领导人的候选人,对民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避免选民在投票时失去目标或目标分散而造成无效结果。通过政党来选拔和录用政治领导人,是现代民主体制的一大创新,是民主体制赖以运作的重要基础。  

第四,政党制度对协调和缓和社会利益矛盾,增进社会稳定团结,起着重要作用。

政党的形成和发展为一个社会形成一定的政治共识提供了保障,从而在这方面履行一种政治整合职能。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一般说来,阶级政党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和体现。政党制度的实行,一方面是对社会阶级矛盾与分裂的现实的承认;但另一方面,它通过党派竞争、监督或相互争论与批评,而起着协调矛盾、缓和冲突乃至一定程度上增进社会一致酌作用。

 

第二节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申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申共同确立和发展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呻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文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人民政协要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中国的政党制度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1905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最早的政党。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以军事力量打击其他党派的基础上上台执政。它在指导思想、政治实践和组织形式等都表明其是典型的一党独裁体制。国民党在中国推行20余年的一党专制的“训政”和”宪政”,本来是为了标榜它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教并用来孤立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但是,国民党当局的所作所为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真谤相去甚远,中国并没有走上独立、自由、富强之途,因而为全国人民所不齿,从而加速了它在大陆溃败的进程、这也向人们昭示,中国社会政治的进步,有待于新的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时产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一党独裁瓦解的可时,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 在打败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基础上,在筹建新中国成立的过程申,形成了中国共产新型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国探索适合国情的政党制度十分曲折,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多党制阶段。民国初年出现了多元的政党体制,相继成立了300多个政党,形成了“四党、三派、两阵营”的政党格局。“四党”是指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章太炎牵头的统一党、梁启超一度为领袖的民主党;“三派”是指分别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三个派系,即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保皇派 (帝制派)“两阵营”是指所有政党,无不 “站队”到两个阵营,其分水岭是拥护孙中山,还是拥护袁世凯。多党制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稳定繁荣,而是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割据,民不聊生。因此,这一时期的多党制毫无疑问地彻底破产了。

第二,“一党专制”阶段。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训政时期约法》,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将其 “一党专政”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在国民党独裁统治的22年中,中国大地到处是白色恐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这一制度也毫无疑问地失败了。

第三,多党合作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并不具有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更不具有执政地位。民主党派在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也曾想以“第三党”的立场协调国共两党的对立,但血的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国民党的独裁政策不会改变,实现民主建国的目标,不能指望国民党改变政策,而只有同共产党合作。

1948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进人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政协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

1949101日新中国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奋斗己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己经实现,也标志着民主党派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不再是旧中国反动政权下的在野党,而成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参政党,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重任。

中共八大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写入了决议。1957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此方针作了更为系统的阐述,指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形成了我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真诚合作又互相监督的新型政党关系,奠定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1966年到1976年期间,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冲击,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基本中断,各民主党派的活动几乎停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得到恢复。

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八大确定的八字方针发展成为十六字方针,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也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据邓小平的批示精神,198912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了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提出了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总原则,提出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作用的各项制度措施。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确立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宪法中的地位。

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纲领。

党的十六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联系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与时俱迸的特点和生命力。20052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继198912月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来,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坚持和完善申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这一政党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同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1.共产党在中国各政党中处于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要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讨论,使党的主张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识;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照顾同盟者酌利益;切实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各政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的奋斗目标。

3.在国家政权中,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基础,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4.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实行政治协商、互相监督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政治协商纳人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

 5.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各政党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体现

1.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一是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大政方针进行协商;二是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举行谈心活动;三是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交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意见、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也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约请共产党的各级负责人进行交淡。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作用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申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在政治生活中应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自身优势,鼓励和支持无党派人士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积极稳妥地培养、选拔和安排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推进新老交替。

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常设专门委员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中共人大党组成员与担任人大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情况,交换意见;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组织调查研究时,吸收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并可聘请民主党派、无党派的有关专家参加。

3.在各级人民政府中的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需要召开有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就拟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月征求意见,通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党外人士的选配力度,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申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班子中要注意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各级政府机构设置情况,明确需要选配的适当比例。

健全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重要外事、内事活动制度和民主党派考察调研制度,积极拓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组织的考察调研,也可委托民主党派就有关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调研成果,要认真研究并反馈情况。包括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召开会议讨论工作时,视需要邀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政府及有关部门聘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兼职、任顾问,或参加咨询机构;一些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

4.在人民政协中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在政协中的安排,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和政协领导人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可以以本党名义发言,或提出提案;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并担任领导职务;政协机关中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干部。

四、中国领导人对政党制度的认识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江泽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论述,第一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标准,指出:“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一是看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看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三是看能否保持国家政体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四是看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的稳定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政党制度的选择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符合国情。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避免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轮流执政带来的弊端,充分实现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