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第一节 肌纤维的结构
一、肌纤维的结构
1、概述
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m60,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即肌束),表面被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外面包以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外膜。
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
每个肌细胞含有数百至数千条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的直径约1~
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实际上由于粗肌丝的存在而形成了A带。细肌丝连接于Z线,纵贯I带全长,并伸入A带部位,与粗肌丝交错对插。在一个肌小节中,来自两侧Z线的细肌丝在A带中段未相遇而隔有一段距离,即为H区,此时H区的肌丝成分只有粗肌丝,而H区以外的A带中,粗、细肌丝并存,当肌肉被动拉长时,肌小节长度增大,此时细肌丝从暗带重叠区拉出,使I带长度增大,H区也相应增宽。
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是肌纤维最基本的机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sarcomere)。肌小节的长度变化范围为1.5~3.3um,肌肉收缩时较短,舒张时较长,肌肉安静时肌小节的长度约为2.0~2.2um。
粗、细肌丝相互重叠时,在空间上呈现严格的规则排列,每一根粗肌丝被六根细肌丝所包围。粗、细肌丝间这种密切的空间关系,为肌细胞收缩时粗、细肌丝的相互作用创造了条件。
3、脉管系统、肌管系统
肌原纤维间有两种不同的小管系统,即横小营系统和纵小管系统。这些肌管系统是骨胳肌兴奋引起收缩耦联过程的形态学基础。横小管系统(transverse tabular system,又称T-system)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伸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纵小管系统(longitudinal tubular system),即肌质网(sarcop1asmic reticulum)系统。细胞内肌质网常围绕每条肌原纤维,形成花边样的网,其走行方向和肌纤维纵轴平行。肌质网在接近横小管处形成特殊的膨大,称为终末池(terminal cistern)。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未池构成复合体,称为三联管(triad)结构。横小管与纵小管的膜在三联管结构处并不接触,中间有约12nm的间隙,故这两种小管的内腔并不相通。
4、肌丝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占肌肉干重的75%~80%,与收缩机制有关的蛋白质占肌肉蛋白质的50%~60%。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是粗、细蛋白质肌丝。
(1)粗肌丝
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myosin,又称肌凝蛋白)组成。一条粗肌丝中约有200个肌球蛋白分子。每个肌球蛋白分子呈双头长杆状。许多肌球蛋白的杆状部分集束构成粗肌丝的主干,其头部向外突出,形成横桥(cross-bridge)。横桥部具有ATP酶活性,可分解ATP而获得能量,用于横桥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头部可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呈可逆结合。
(2)细肌丝
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actin,又称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又称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troponin,又称原宁蛋白)组成。
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单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
原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
肌钙蛋白:肌钙蛋白是含有三个亚单位的复合体。亚单位I、亚单位T和亚单位C分别对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Ca2+具有高亲和力。肌钙蛋白的作用之一是把原肌球蛋白附着于肌动蛋白上。当细胞内Ca2+浓度增高时,肌钙蛋白亚单位C与Ca2+结合,引起整个肌钙蛋白分子构型改变,进而引起原肌球蛋白分子变构,暴露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使肌动蛋白与横桥得以结合,最终导致肌纤维收缩。
责编:wenzhi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