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2.医院环境的特点:安全性、舒适性、专业性、统一性
3.医院物理环境的调控:⑴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m;⑵温度:通常为18-22℃,新生儿及老年患者为22-24℃;⑶湿度: ①通常为50%-60%;②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现有水蒸气于相同温度下空气中可能达到的最大水蒸气含量的比值;③相对湿度较高时,皮肤水分蒸发较慢,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憋闷;而相对湿度较低时,病室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可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等不适感觉,对呼吸道疾病或气管切开患者尤其不利;⑷通风: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通常开窗30分钟;⑸噪声:白天病区理想噪声强度在35-45dB;医务人员要做到“四轻”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4.急诊患者的入院护理:⑴做好急救准备:护士接到通知立即通知医生,并准备床单位及急救所需用物;⑵安置患者:将患者安置在准备好的床单位上,并为其佩戴腕带标识;⑶配合救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配合医生治疗并随时做好护理记录;⑷入院评估:对于不能正确叙述病情和需求的患者,暂留陪送人员,以便询问患者病史
5.备用床的目的: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受新患者
6.暂空床的目的:供新住院患者或暂时离床患者使用
7.麻醉床的目的:①便于接收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患者;②是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③避免床上用物被污染,便于更换
8.分级护理:①定义: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后,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②分类:特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患者病情变化1次);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患者1次);三级护理(每3小时巡视患者1次)
9.平车运送法:⑴挪动法:协助患者按上身、臀部、下肢顺序移向平车;⑵一人搬运法:①护士:两脚分开前后战立,一手自近侧腋下伸入至对侧肩部,另一手伸入患者臀下;②患者:双臂环抱搬运者肩部,双手交叉于搬运者颈后; ⑶二人搬运法:护士A:一手伸至患者头、颈、肩部,另一手伸至腰部下方;护士B:一手伸至臀部下方,另一手伸至膝部下方;⑷三人搬运法:①适用于体重超重的患者;②护士A:一手托住患者头、颈、肩部,另一手托住背部;护士B:一手托住腰部,另一手臀部;护士C:一手膝部,一手双下肢;⑸四人搬运法:①适用于颈椎、腰椎骨折和病情较重的患者;②方法:将中单或帆布中单铺于患者腰、臀部以下;③护士位置:A和B分别站于床头、床尾,C和D分别站于病床一边和平车的一侧; ⑹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平车性能是否完好,有无损坏,以保证患者安全;②搬运患者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避免造成损伤等并发症;③搬运前妥善安置各种导管,避免导管脱落、受压、扭曲和液体逆流,保持引流通畅;④运送患者时,如平车一端为大轮,则应使患者头部头部至于大轮端;⑤搬运过程中,注意动作轻稳、准确
10.卧位的分类:①主动卧位:患者身体活动自如,能自主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②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躺卧于被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的患者;③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或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11.去枕仰卧位:适用于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椎管内麻醉或脊髓呛穿刺后的患者
12.中凹卧位: ①要求:头胸部抬高10°-20°,下肢垫起使其抬高20°-30°;②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保持气道通畅,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缺氧;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排血量而缓解休克)
13.侧卧位: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可在两膝之间、胸腹部、背部放置软枕,以扩大支撑面)
14.半坐卧位:⑴要求:摇起床头支架,与床成30°-50°抬高上半身,再摇起膝下支架15°-30°以防患者身体下滑;⑵适用范围: ①某些面部及颈部术后的患者:可减少局部出血; ②心脏疾病、胸腔疾病或胸部创伤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的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减轻腹腔内器官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气体交换,同时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症状;③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因为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而吸收较弱,可以达到防止炎症扩散和毒素吸收的作用,减轻中毒反应,还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④腹部手术后患者:可使腹肌松弛,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⑤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有利于向战立过渡
15.端坐位:⑴要求:将床头抬高70°-80°,膝下支架抬高15°-20°⑵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