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考试科目 现代汉语(329)
一、解释题(12分)
1、韵腹: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韵腹是每一个韵母必须的。韵腹一定是由韵母中最主要的元音充当。
2、“四定”: 1、字有定量,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是用量。2、字有定形:规定现代汉字的标准字形,每个字都有明确的形体规范。3、字有定音,规定标准读音,消除多音并存。
4、字有定序,确定汉字的排序方式,有利于标准检字。
3、根词:词汇中最原始,最单纯的,最基本的词,是基本词汇的核心。在根词的基础上派生出很多其他词来。汉语的根词多是单音节的,“山”、“人”、“火”等。
4、句式:句式是汉语当中句法结构对句子做出的分类,归纳句式主要着眼于句子的特殊标志或外在特征。是句型中的特殊类别。比如“把”字句,句子中一定有“把”,全句有处置某物的意思
二、问答题(第36、39,14分,第37、38,10分,40、41,12分,第42题18分)
36、阐述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过程和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1)白话文是相当于文言文而言的,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①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②唐代的变文产生后,使书面语口语化倾向加强。《禅宗语录》已经很接近口语③12、13世纪白话文写作体裁丰富,如南戏、诸宫调、元杂剧,都成为了现代汉语共同书面语的来源。④元明清的四大名著虽有地方色彩,但已经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写成。⑤晚晴白话文正式成熟。(2)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的词汇为基础,用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①元明清三代北京一直是政经文的中心,各地到京经商、赶考络绎不绝,公用口语日渐形成,则是当时的“官话”。②到了20世纪,五四时期,民族运动高涨,一方面是白话文著作的流传,再者是北京口语的伸冤影响,促进了共同语的传播。③白话文、国语运动,使得书面语更接近口语,也是口语更加规范化,形成普通话。
37、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不是和现代汉语语音都有关系?请举例说明。
(1)在汉语普通话里,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声调、语调密切相关。一个字的声调是音高变化形成的,音高在汉语里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妈嘛玛骂”。同一句话,声音高低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句调。“花开了”,如果语气是平的,是陈述句;如果语气上升,就成了疑问句。
(2)在汉语普通话中,音强在语言里的作用主要构成重音、轻音。例如:“莲子”和“帘子”的意义不同就是运用了轻声。“地道”和“地道”前者形容词,后者是名词,两者词形意义的不同决定于“道”的重音。重音在句中出现位置不同,语义表达的侧重点也是有所差别的。
(3)在汉语普通话中,音长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态、语气、语速。比如“啊”,在表示应答的时候比较短,在表示思索的时候比较长。
(4)音色则是声音的本质,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5)任何声音都是这四者的统一体。但语音的各要素在语言中被利用的情况不同。音色无疑是最重要的区别因素,音高因为能区别意义次之,音强有时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的作用要稍微弱一点。
38.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同音词的类别,并分析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1)同音词分为两类:一种是同音同形词:“生气(他生气了)—生气(年轻人很有生气)”、 “会(开会)—会(我会)—会(今天不会下雨)”;还有一种是同音异形的“当做—当作”、“调换—掉换”。第二种是不规范的,我们要加以规范化。
(2)同音词产生的原因:1、造词的偶合。词汇是不同时期的人造出来的,造出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它已经存在的形式,如:油船—邮船。2、语音的简化。语音演变和语义的发展并不平行,汉语的韵尾一直都在简化,从而使原来不同音的词变成了同音词。如:酒和九,蓝和兰。3、意义的分化。有些词本来是多义词,但是后来因为中间义项的消失,两者之间失去了联系,就成了同音同形词。比如“管”,有管子和管理义。4、词语的借用。汉语借用外来一般要转化为汉语的使用习惯,有些词就重复了。如:meter→“米”,就与“大米”相冲。
39、“我更喜欢上海了。”和“我最喜欢上海了。”都是表示比较的句式,请说说这两种句式的异同和使用条件。
(1)“更”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常用在人或事物自身的比较或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用更进行比较,表示超过原来的程度,多数是含有原来也有一定程度的意思。使用条件:1、“更”是副词,后面可以有形容词,动词,动词结构等,在句中作状语。“她比以前更漂亮了”。2、动词后有程度补语时,“更”可以移到补语里去。“他学习得更起劲了”。
(2)“最”是表程度的副词,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达到了比较范围的顶点。使用条件:1、“最”后面跟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一般要带“的”。2、“最”常用于谓语和补语。3、“最”可以在一些表示心理,评价,态度的动词前。4、“最”可以放在方位名词前。5、“最”是着眼于比较以后的单个比较项,因此,凡有“最”做状语的句子,一定不能同时出现比较项。
40、语序这种语法手段在不同的语法单位上都能体现,举例并加以阐述。
语序是汉语中十分重要的语法手段,这种语法手段在不同的语法单位上都能体现。
(1)同样的语素,次序不同,构成不同的词。“前门—门前”,“红花—花红”等。
(2)同样的词,次序不同,组成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计划经济—经济计划”,“方便群众—群众方便”,“一吨煤用不了一个月—一个月用不了一吨煤”
(3)句法成分的次序一般是固定的,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为了适应语用上的需要,有时可以改变语序。“我没什么印象—我什么印象也没有”,这么做是为了强调宾语。
41、“上”与“下”是相对的方位词,这两个词在用法上有对应的地方,也有不对应的地方,请举例并加以论述。
1、可以成对出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2、用在时间词语前面,“上”表示刚过去,“下”表示即将到来的。3、“上”表示顺序靠前的,“下”表示顺序靠后的。4、“上”表示质量高,“下”表示质量低。“上”除了单纯的表示和“下”相对的方位以外5、“上”可以表示物体,事物的表面。“脸上、墙上”6、“上”指范围,“书上、世界上”。7、“上”指方面,前面可以加介词“从、在”,“工作上、思想上、研究上”8、“下”可以用户在表示节令词后,“时下最流行”
42、请对下列句群进行偏误分析,试从留学生教学的角度,讨论偏误的成因。
从小孩子的时候,我是个爱看妈妈做饭,小学生的时候已开始帮助妈妈做饭。第一次帮她的时候炒菜也不知道怎样。有的家里妈妈不让孩子做饭,听说因为小孩儿拿起切菜刀来使切指。不过,我妈妈教得很好,虽然我最初失败了几次,不过我的技术越做越好,不知不觉,开始有时候我主动给家人做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