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遗尿,俗称为尿床,是3岁以上的小儿在睡梦中小便自遗,睡醒后才发觉的一种病症。如果3岁以后晚上仍然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经常尿床,就是遗尿症。多发生于10岁以内的儿童。
历代医家都认为小儿遗尿大多因为虚寒导致,常运用温补法来治疗。明清时期又增加了肝经郁热的病机,这类遗尿多因尿路感染而产生。
【病因病机】
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多见。
一、肾气不足
肾的职责是主司二便,而膀胱又主藏尿液,并且与肾相表里。膀胱能贮藏尿液而不漏,靠的是肾气的固摄作用;而尿液能够排出体外,也是靠的肾的通利作用,所以肾的这两种功能被称为开阖。肾的开阖功能主要依靠气化来调节。肾气不足,就会引起下焦的虚寒,气化功能失调,就不能约束水道从而出现遗尿的症状。
二、肺脾气虚
因为肺主管布散津液,脾又主司运化水湿,所以肺脾两脏能够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肺脾气虚,则“上虚不能制下”。因此,又见于经常外感,哮喘频发,喂养不当,消瘦羸弱的患儿。
三、心肾失交
大多有较深睡眠,很难叫醒或者清醒后神志朦胧,也有在梦中尿于床上的,这都与“心主神明”有关系。因为心为火,肾为水,心肾失交,水火不济,夜梦多,睡梦中尿床,或者想醒却醒不了,小便自遗。
四、肝经郁热
因为肝主疏泄,肝经又循绕阴器,抵达少腹。肝经郁热,疏泄功能失常,或者湿热下注,热结于膀胱,导致遗尿。
此外,也有因为不良习惯而出现遗尿的。如果从小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的习惯,或者3岁以后仍然使用婴儿纸质尿裤的。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年龄在3周岁以上,睡梦中小便自出,清醒后才发觉。
(2)较深睡眠,不容易被唤醒,每天夜晚或间隔几天出现尿床,甚至每天夜晚尿床好多次。
(3)尿常规和尿培养没有发现异常。
(4)部分患儿腰骶部的X线片有隐性脊柱裂。
二、鉴别诊断
热淋,又叫尿路感染,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白天清醒的时候小便也非常急不能忍受从而尿出。小便常规有白细胞或脓细胞。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重点在于辨别虚实寒热,虚寒的患儿比较多,实热的少。而且虚寒的患儿病程时间比较长,体质弱,尿频清长,舌质淡,苔薄滑,或者舌有齿印胖嫩,并发面白神疲、纳少乏力、肢冷自汗、大便溏薄、反复感冒等症。实热者病程短,体质尚壮,尿少、黄臊,舌质红,苔黄,并见面红唇赤、性情急躁、头额汗多,齘齿夜惊,睡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
二、治疗原则
温补下焦、固摄膀胱是最主要的法则,具体为温肾阳、益脾气、补肺气、醒心神、固膀胱等,偶尔需要泻肝清热。
三、证治分类
(1)肺脾气虚
证候:夜晚遗尿,白天尿频且尿量多,反复感冒,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补肺益脾,固涩膀胱。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方解为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气;陈皮理气;当归养血;升麻、柴胡升提中气;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脾固涩。
如果睡眠深的可以加入炙麻黄、石菖蒲来宣肺醒神;并有里热的加入焦山栀来清心火;食欲不振的加焦山楂、焦神曲以开胃消食。
(2)肾气不足
证候:睡梦中多遗尿,可以达到数次,小便清长,面白少华,神疲乏力,智力跟同龄儿相比稍差,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膀胱。
方药:菟丝子散加减。方解为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以暖膀胱;山茱萸、五味子、牡蛎、桑螵蛸滋肾敛阴以缩小便。
如果出现睡眠深不容易叫醒的,可以加入炙麻黄以醒神;并有郁热的酌情加入栀子、黄柏兼清里热。
(3)心肾失交
证候:睡梦中遗尿,烦躁叫扰不安,白天多动,很难控制,或者五心烦热,体瘦,舌质红,苔薄少津,脉沉细数。
治法: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方药:交泰丸合导赤散加减。方解为生地黄、竹叶、通草、甘草清心火;黄连、肉桂交泰心肾。使水火相济,阴阳平秘,遗尿可以治愈。
如果因为阴阳失调而睡梦中遗尿的,可以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阳摄阴。
(4)肝经湿热
证候:睡中遗尿,小便量少颜色黄,性情急躁,梦多,目睛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泻肝止遗。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解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黄泻肝清热;车前子、泽泻、通草利湿泄热;甘草调和诸药。
如果睡眠不安,磨牙、说梦话等症状明显的患儿,应运用清胆和胃,理气化痰的治法,方选黄连温胆汤。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不要让患儿白天玩耍过多,睡觉前不要喝太多水。
(2)每晚按时唤醒幼儿排尿,然后逐渐养成自控的排尿习惯。
二、调护
(1)夜晚如果尿床后要及时的更换裤褥,保持干燥及外阴部的清洁。
(2)白天可以喝水,晚饭不吃稀饭、汤水,睡前尽量不喝水,中药汤剂也不要在晚上服用。
(3)既要严格要求,又不能打骂体罚,让幼儿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