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元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一、考情分析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是历史学科教师资格笔试考试的常见知识点,具体来说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情况、明清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明清对外关系中的和平交往(如郑和下西洋)与冲突(如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等知识点,这部分知识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琐碎,且由于题量相对不大,大家备考过程中容易忽视,故将此部分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备考。
二、知识呈现
(一)明代的民族关系
1.西藏、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明朝称为乌思藏。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派人深入乌思藏地区招抚政教首领,1372年萨迦派的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等归降明朝,并带领六十多人赴南京朝见了明太祖。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宣慰司、元帅府、布政使、都指挥使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公元1391年,哈密归顺明朝。公元1404年,明朝册封哈密王帖木尔为忠顺王,赐金印。明朝中期,中亚河中地区陷入战乱,新疆出现三个割据政权:一是活动在天山北路的瓦剌蒙古部建立的准噶尔汗政权;二是天山南路的吐鲁番苏丹政权;三是喀什噶尔苏丹政权。这三个割据政权都承认明朝中央政权。总的来说,明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影响绝大多数时间仅止于哈密以内。
2.蒙古族
明朝建立以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到蒙古草原,分裂成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但双方冲突仍不断发生,明成祖曾五次亲征,双方损失都很大。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瓦剌甚至在土木堡俘虏过明英宗。为了防卫蒙古部落的入侵,明代加强了长城防御,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
明中期以后双方关系走向缓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此后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互市,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二)明代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
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也为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派郑和出使南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郑和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并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但是,郑和下西洋更多是政治目的的行为,与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掠夺财富、积累原始资本明显不同,且浪费了大量的财力。
2.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开始,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由于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为平定倭寇,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戚继光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与我国发生联系。1553年,葡萄牙人(明朝时称葡萄牙为佛郎机)以晾晒货物为由,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并非法铸造军事设施,但我国政府一直拥有澳门的主权直至清末,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西班牙、荷兰殖民者相继侵入台湾,最后荷兰打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于1661年在台湾登陆,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祖孙三代在台湾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将军队分到各处去屯田垦荒,派农师向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农业技术,积极发展商品生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密切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清代的民族关系
1.西藏地区
清朝确定对全国的统治后,西藏地方宗教首领表示归顺清政府统治。顺治帝时期,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赴北京觐见顺治皇帝,顺治帝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时期,又赐予另一个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清朝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历代中央与西藏的关系:唐代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唐蕃会盟碑——明代乌斯藏——清代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
2.回部
清代称生活在南疆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为“回部”。1757年,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恢复了对新疆地区的统治。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在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晚清时期沙俄势力不断渗入新疆,并支持阿古柏叛乱,1875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进军方针,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后晚清政府通过谈判收回伊犁。1884年,新疆建省。
3.蒙古族
康熙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康熙皇帝三次亲征,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之后清政府于1757年将噶尔丹贵族割据势力彻底粉碎。
土尔扈特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因噶尔丹的压迫西迁中亚。在沙俄的压迫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返回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4.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岛内汉族移民与高山族共同努力下,台湾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台湾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为拱卫东南沿海、加强海防,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四)清代前期的对外关系
1.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俄国占领西伯利亚后继续向我国黑龙江流域扩张。明清之际,清军主力进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清政府一再要求俄军撤出中国领土,但俄军置若罔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
为了捍卫边疆,康熙帝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伤亡惨重,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与《布连斯奇条约》
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正式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该条约确定了清代前期中国与俄国的东部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中段边界(现在大部分成为俄蒙边界)的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在双方平等的状态下签订。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东起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此外还包括通商、遣返逃人、宗教、外交等方面内容。
3.清代疆域
(五)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综述
1.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粉碎了一个个内部的分裂势力,有效地抵挡了外来势力的入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领土的完整,奠定了现代我国疆域的基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巩固发展。
2.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增多
明代初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密切了我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不断向东方扩张,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所面临的外部挑战日益强烈,开始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我国却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责编:刘曦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课程专业名称 |
讲师 |
课时 |
查看课程 |
---|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