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第一节 会计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
唯一计量单位(×)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
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一章“簿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
传统的会计至此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外部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为主的“财务会计”,另一类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的“管理会计”。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例题·单选题】资金投入企业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主要包括( )。
A.对外销售产品
B.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C.购置固定资产
D.接受投资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AC属于资金的运用,选项B属于资金的退出。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真实性:是否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乱纪;
合理性: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目标。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
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会计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查;
事中会计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
事后会计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例题·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与监督
B.参与经济决策
C.预测经济前景
D.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CD属于会计的拓展职能。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属于会计事前监督的是( )。
A.为未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
B.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C.对未来经济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
D.对己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事中监督,选项D属于事后监督。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二、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会计主体: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
海尔公司 海尔公司
海尔公司车间、事业部
海尔公司销售分公司
海尔集团(母子公司的总称)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在同一个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
【例题·单选题】关于会计主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单一的子公司,也可以是由几个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D.当企业与业主有经济往来时,应将企业与业主作为同一个会计主体处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该题中D选项要将企业与业主区别对待。
三、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
(一)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根据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二)分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注意:
1.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2.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单选题】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以( )反映。
A.所在国货币
B.人民币
C.所在国货币或人民币二者选一
D.所在国货币和人民币二者同时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五、会计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收入的归属期:
按照收款的权力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收到。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收到 9月收到或11月收到
10月份的销售款,如果是在10月份收到,那么在10月份确认收入。
10月份的销售款,不管是在9月份收到还是在11月份收到,都是在10月份确认收入。
费用的归属期:
按照付款的责任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4月份的房租,如果是在4月份支付,那么在4月份确认为费用。
4月份的房租,不管是在3月份支付还是在5月份支付,都是在4月份确认为费用。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的标准,合理确认当期损益的一种会计基础。
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凡属于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
结论:
本期支付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
属于本期的费用,可能已付,也可能未付。
【例题·多选题】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金
B.本期预收的货款
C.本期预付的货款
D.本期售出商品但尚未收到货款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虽然未收到款项,但是本期售出的商品,在权责发生制下,属于本期的收入。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础下,企业本期付出的现金或银行存款一定与本期费用相关。(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权责发生制下,本期支付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
【例题·判断题】权责发生制基本要求,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或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
『正确答案』 √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
例如:10月的销售款 10月收到
9月收到或11月收到
10月份的销售款,如果是在10月份收到,那么在10月份确认收入。
10月份的销售款,如果是在9月份收到,那么在9月份确认收入。
10月份的销售款,如果在11月份收到,那么在11月份确认收入。
例如:4月的房租 4月支付
3月支付或5月支付
4月份的房租,如果在4月份支付,那么在4月份确认为费用。
4月份的房租,如果在3月份支付,那么在3月份确认为费用。
4月份的房租,如果在5月份支付,那么在5月份确认为费用。
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总结: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部分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2.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核算,揭示收入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例题】某企业1月份发生下表所示经济业务:
举例 权责 收付
收入 费用 收入 费用
1 本月预收下月销货款5 000元 5 000
2 本月预付全年的水电费2 400元 200 2 400
3 本月销售货物8 000元,实际收到货款 5 000元,余款下月收到 8 000 5 000
4 本月购入办公用品1 000元,款项尚未支付 1 000
【例题·多选题】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现金收付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现金收付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上月收入。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1)纵向可比: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是不得变更)。
(2)横向可比: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例题·判断题】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变更。(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作为企业的资产)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全年的报刊杂志费,应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每月分摊,每月确认费用为10元。
但是因为费用较小,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可以将全年的报刊杂志费120元全都计入1月份的费用。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重要性
B.谨慎性
C.可比性
D.权责发生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基础。
【例题·多选题】谨慎性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 )。
A.不高估资产和收益
B.不低估负债和费用
C.高估资产和收益
D.低估资产和收益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题·单选题】下列符合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的有( )。
A.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B.对于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C.会计信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D.企业可以通过设置秘密准备来规避估计到的各种风险和损失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对于相似的交易或事项,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选项C,实质重于形式;选项D,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