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汉语言文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朱自清散文研读2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8 16:49:56

     

朱自清散文研读
一、作家自述:
   我是大时代的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人力的淡薄是不用说的,所以一向写不好什么东西。我写过诗,写过小说,写过散文。二十五岁以前,喜欢写诗;近几年诗情枯竭,搁笔已久,前年一个朋友看了我偶然写下的《战争》,说我不能写抒情诗,只能做史诗;这其实久是说我不能做诗。我自己也越发懒怠起来。短篇小说是写过两篇。现在翻出来看,《笑的历史》只是庸俗主义的东西,材料的拥挤,像一个大肚皮的掌柜;《别》的用字造句,那样扭扭捏捏的,像个半身不遂的病人,读着真怪不好受的。我觉得小说非常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他们各得其所。至于戏剧,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既不能运用纯文学的那些规律,而又不免有话要说,便只好随便一点说着;凭你说“懒惰”也罢,“欲速”也罢,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这种体制。
              摘自《背影·序》,《朱自清文集》第 1 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
 
    ......,爱好文学是表示他对文学有感情,但要成为一个好的创作家,仅仅是靠这一点
感情是不够的,这是很确切的话,不过欣赏文学的结果,自己的写作受些影响,带些文学
的趣味,却是不难的,也是很好的,虽然不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 
这是“笔锋常带感情 ”,但是不带或少带情感的笔锋只要用的经济,有条理,也可以完成
写作的大部分的使命。
    摘自《论教学与写作》,《朱自清全集》,45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我的《背影》,《儿女》,《给亡妇》三篇注意的读者也许多些,......亡妇一生受了多少委屈,想起来总觉得对不起她。写《给亡妇》那篇是在一个晚上,中间还停笔流泪一回,情感的痕迹太深刻了,虽然情感平静的时候写作,还有些不由自主似的,当时只靠平日训练的一支笔发挥下去,几乎用不上力量来。......那时我不赞成所谓的欧化语调,我想尽量用口语,向着文言一致的方向走。《给亡妇》用了对称的语气,一半便是为此。有一位爱好所谓欧化语调的朋友看出了这一层,预言我不能贯彻自己的主张。
摘自《写作杂谈》,《朱自清全集》,106页,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二、重要评价观点:
   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成他散文的风格。你同他谈话处世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末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的那末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来,幽默是从忠厚来。腴厚是从平淡中来。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摘自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文讯》第9卷第3期,1948年9月15日版。
 
意境优美更是《浆声》突出的艺术特色。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功力。他把散文当诗来写,努力在散文中创造古典诗词那样的意境。在《浆声》里,他把浓郁的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内情与外物融合,深意和境界交织,简直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文章的题目,旧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秦淮河”三字上面,加了“浆声灯影的”修饰语,点明写的是特定情景里的秦淮河。浆声,点出一个声;灯而有影,暗示有月,重点透示一个色。当人们看着这个题目是,眼前似乎就出现了一幅淡雅、朦胧的画,不仅有色映于眼,而且有声注于耳。这个画面,洋溢着作者对历史缅怀的心绪,对眼前景物喜悦的感情。这不就是诗情画意么?
摘自乐齐:《漫议〈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艺术特色》,《阅读和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三)》,北京出版社1984年1月版。
 
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善于刻划对象,捕捉景物中自己的发现,描摹比拟,着笔细腻。如我们阅读《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在汩汩的浆声中,从夜幕低垂、灯影朦胧、歌声断续的初程,到灯月交辉、笙歌盈耳的高峰,到数数灯火、素月依人的尾声,水光、灯影、月色、歌声,逼真尽态,色彩不同,音调变化,交织成极视听、动心弦、绚丽多姿的场景、他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游记,都保持着这种写景的特色。有些文章或袒露内心活动,或联系历史风习,诱发读者设心处地,萌动怀古幽情。
摘自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第10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早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作者以听歌欲与道德律的内心争斗,披露了道德感的审美意向;与同体散文的俞平伯对照,恰好显示出道德家朱自清的独立不群的品格。以后的《背影》、《儿女》、《给亡妇》、《冬天》、《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这些写儿女情长、朋友之谊的抒情小品,从一颗爱心出发,最后仍以一颗归结,把题材、思想、情感圈定于伦理道德的框架图式,给人性道德的意象,演绎成哲理化的审美心理定势……,在道德的层面上,展示丰富的内心精神生活。
……剖视朱自清的散文,可见五个方面的结构层次:(1)白话文式的语言;(2)“谈话风”的文本;(3)自我表现的人格品藻;(4)诗教理想与诗学情趣;(5)古典主义的艺术技巧。这几个方面充满了现代内容与旧有形式的矛盾,朱自清却把它们融合并统一起来,创造了一个独异的美文模式——现代散文中的新古典主义。
摘自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 ——论朱自清散文的美学风格》,《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早期抒情美文,都带有艺术的灵气和对美的富于想象力的激情张扬;……朱自清在艺术的美、自然的美、女性的美中感觉种种“幻灭的情思”,无非是尽最大的可能,以驾轻就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一个文人“内心自觉”时代自由而不受压抑的个人性灵。这种感发是“五四”青春情绪的“共相”,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好时光和好心情了。
摘自吕若涵《“隐逸的诗”和“日常生活的诗”》,《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清新洗练的口语,委婉细腻,朴实凝练的风格,描述他所接触的各种生活,或叙事写景,或状物抒情,无不娓娓动人,这些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国散文艺术中的明珠,又一次证明了朱自清是新文学战线上的能工巧匠。
     摘自《中国现代作家评传》,蓝棣之、陆荣椿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他的)叙事抒情散文比较含蓄,能将丰富的情感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到的。
        摘自 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三、作品简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此文写于1923年。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与众不同的游记,虽然它也追摹游踪,观象体物,但情调颇为特殊。一般的游记总是寄情方物,陶然忘我,乐而忘返,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表现出景物与心情的不能相谐,使游历者怀了惆怅,留下了遗憾。原因是一般的游记只与自然发生联系——自然的风景,人生的自然形式,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在游历中插入了社会时代内容,插入了一个五四现代知识分子内心欲望和道德的纠缠,从而使所记写的不能构成一个纯粹的游记文本,而带上更多的社会与心理内容。
所以解读本文,要特别注意作者与歌妓的遭遇所引发的内心风暴。秦淮河的艳景,水光与月影交错成的朦胧的幻境,过滤着河上的歌声,“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钩起了作者听歌的欲望。但心中的道德律令却在理智上压服了这种欲望,又在意识的更深处与情感上受到的诱惑形成强烈的冲突。一边是一个现代启蒙知识分子的道德意识,所谓的道德底线;一边是一个常人所要满足的自然的声色欲望,所谓的人性解放。这两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力张扬的新时代主题,竟构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造成作者的怅惘,正是五四落潮期知识分子情绪的真实反映。
本文的景物描写,依然体现了朱自清的缜密、流畅、华丽和繁复的气质。如他对秦淮河水的描写,可谓是移步换形,随着夜色的加深,秦淮河水由“碧阴阴”变成“沉沉”的了,在灯月的辉光下又“绿如茵陈酒”,层层推衍,如波纹环生,很是细致周密。文中对灯光和月色的描写,也可算是奇笔,用了博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写出了秦淮艳景的神韵,表现了朱自清描画风物的过人之处。
 
《给亡妇》
  本文是作者1932年悼念亡妻的一篇书信体散文,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之一,在这篇题为《给亡妇》的散文里,朱自清先生通过一系列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细节性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温柔敦厚,吃苦耐劳,贤惠善良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亡妇虽已逝之有年,但作者“不思量,自难忘”,并不需感情的酝酿,却只是一任往事回溯,遥想往日的点点滴滴,而由之勾起的悲,怨,悔,恨的情绪则交织在字里行间,令人读来一字一泪,深情可感,以至不忍卒读。
    文章篇名为《给亡妇》,令人想来当是以“我”为主语,然通篇却是以“你”字贯穿始终。作者只是以娓娓道来、深情追忆的笔触去写“亡妇”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家族对其的冷遇以及战争动乱年代她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的点点滴滴,全文看来无一字直接写情,却无一字不紧紧关情。事实上,作者通篇只写了亡妇对儿女的爱和对丈夫的爱两件事,在文起之段作者就云:“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有知,想来还是如此的”。只有短短的两句话,话不多,也无一字不平常,而在旁人看来,夫妻之间荣辱与共,相契相知的患难之情却宛若在眼前,因为从经验来看,只有作者熟知亡妇性情,才敢遽下此断语。而要熟知性情,则只有积数年如一日的仔细观察,细心体会方可揣摩得出,由此令人不难遥想两人的夫妻情深,知音相许之意。事实上,也正是这两件事交织构成了一个传统中国妇女命运的缩影。所谓知妻莫若夫,作者如此运笔,恰恰表明他深谙亡妇心理,所以不客套,不虚饰,不作今人视为深情实则空洞无物的情感表白,作者虽不言明,但字里行间的柔情蜜意却已破纸欲出,这比正面的感情表白显然更有感染力,也更有震撼力,颇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事实上,本文不仅内容感人,在谋篇布局,以及语言的营造上,也颇有可取之处。从布局上讲,文章一开始 就提到亡妇最担心 的两件事,接着展开叙述,首先一一交代她对六个孩子的种种操劳和无私的爱,至死不渝。写完她与孩子的关系,顺理成章便“轮着我”,集中写亡妇对自己的深情,从物质到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心,直到诀别。最后一段凭吊亡灵,收束全篇,与开端首尾相连,同气相应,各段之间衔接转换,水到渠成,毫无沾滞,也无一丝一毫的赘笔。由语言观之,通篇的大白话,无华丽的辞藻,却自然贴切,生动凝练,将感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由此读者细心揣摩,不难体会朱自清先生一贯的行文风格——形式美,尤其是语言的韵律上,像是跳动的音符,婉转流畅,和谐动听。
 
 
四,重要研究论著目录:
1、叶绍钧:《与佩弦》,《未厌居习作》,开明书店1935年版。
2、季镇怀:《朱自清先生年谱》,《朱自清文集》(一),开明书店1953年版。
3、王瑶:《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人民日报•人民文艺》第61期。
4、吴周文:《论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文学评论》1980年第1期。
5、朱金顺编:《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8月版。
6、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6月影印版。
7、阿英:《朱自清》,《阿英文集》,三联出版社1981年11月版。
8、时荫:《闻一多朱自清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版。
9、杨昌江:《朱自清散文艺术论》,北京出版社1983年3月版。
10《最完整的人格——朱自清先生哀念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11、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
12.《朱自清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3. 蓝棣之、陆荣椿编:《中国现代作家评传》,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4. 王瑶:《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李青果、陈军)
 
 
五、名师导评
 
朱自清20年代的散文著作有1924年出版的诗文合集《踪迹》,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中也有20年代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是面向人生的。1922年写的《背影o序》讲到散文在近三四年的发展时说:"……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自谦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的我"的朱自清,从未与他所处的时代隔离,用文学写人生便成了他写作的当然的宗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阿河》写了农村底层儿童和妇女的普遍的非人的"人生"。对个人家境和生活艰难的描写,也是朱自清写人生的一个重要侧面。《儿女》写的是"蜗牛背了壳"的那种"幸福的家庭",无论自责或自嘲,都透着艰辛生活的苦涩。《背影》则是这类题材的散文中的名篇。《儿女》、《背影》等写的虽是家庭及旁人的琐事,但同时也展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加之饱蕴情感的笔墨,遂使这类文字以一种绵厚之力及深长的韵味耐人咀嚼。这是《背影》成为代表朱自清风格,几十年来为人吟诵不绝的原因。
朱自清描写山水的名文,也都寄寓着他的人生态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魅力,不只在它所描写的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暮霭和微漪,更在于它让人想起《桃花扇》及《板桥杂记》所载的"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今日的秦淮河繁华、哀伤,一如明末。繁华的景象留给作者的是哀愁,而这哀愁又来自于对繁华背后的不幸人生的同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写景的名文,更是抒情的名文。融情于景,以情见长,是朱自清散文风格的艺术特征。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齐名的写景名作是《荷塘月色》。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才于夜晚独自走向荷塘,去寻求享用那无边的荷香月色,文章开笔便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让读者感到一种人生的忧烦,和向静谧的景色中寻求暂时解脱的心境。曲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如出浴美人的荷花,像"碧天里星星"的花朵儿,花和叶下的脉脉的流水,伴以月色、微风、清香、树影、灯光、蝉声、蛙鸣……,景色如此,似乎确实可以忘情于一时了;但联想起六朝采莲之盛,却转回到现在,感叹人生碌碌,对此美景"早已无福消受"了。末尾想起《西洲曲》又勾起了对江南的惦记,于无福消受之外,更平添了一层游子的惆怅。这里的惆怅虽只是一种淡淡的愁思,然而却是伴随着劳碌人生的、经久不去、无法排遣的愁思,而在对荷塘月色的欣赏中,又同时透露着对美的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漈》中,得到积极的表现。尤其是《绿》,对勃勃怒生的生命(绿色)的陶醉与惊诧,只是喜悦,再没有一丝的惆怅。
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点。朱自清的文学活动从新诗创作开始,诗歌重情的特点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散文。他的散文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融情于景,或融情入理、以理蕴情,无论记人、写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字。其情或朴素,或丰腴,或庄重严肃,或忧郁惆怅,或积极进取。他的精神世界、文化教养、社会观念、审美品格,全由这"情"字见出。朱自清散文最动人处,是他的至诚和写实。短短一篇《背影》感动着几代读者,就因为它的真挚、纯朴。有情才有文学,才有"美文"。情是朱自清散文的灵魂,决定着他的散文的诗美的性质。
朱自清长于写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篇都表现了他观察细微、描写精确的特点。朱自清写景描形、摹声、敷色、设喻、拟想,均面面俱到,一笔不苟,富丽典雅。准确为写景第一要著,而准确的前提是观察。朱自清于观察、体验是十分讲究的。朱自清写景的散文有时引用古诗文点明文中警策之处,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这在朱自清或是一种文人的积习,读者却从中看到了文人笔下的中国作风。这特点也可从朱自清散文选辞、炼句看出。朱自清散文是文人学者型的,这是他个人特点,同时又显示着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新一代文人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甚深的联系。台湾作家余光中在《论朱自清的散文》文中对朱自清散文多有批评,而且用语尖锐。余光中的意见,在大陆产生了不同的反响,但他仍肯定了朱自清散文在20年代的地位。 
                                                           (闵抗生执笔)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