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药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第7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5 19:23:45

 第7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一、最佳选择题
1、在人体血中白细胞群体中,中性粒细胞(DC)的正常比例范围是
A、0.50~0.70 
B、0.20~0.40 
C、0.03-0.08 
D、0.01-0.05 
E、0~0.01 
2、成人(末梢血)白细胞(WBC)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3.5~10.0)×109/L 
B、(4.0~10.0)×109/L 
C、(5.0~10.0)×109/L 
D、(5.0~12.0)×109/L 
E、(15.0~20.0)×109/L 
3、在血常规检查结果中,白细胞(WBC)计数增大,须考虑
A、寄生虫感染 
B、接触放射线 
C、病毒感染 
D、各种细菌感染 
E、各种病毒感染 
4、血常规检查中发现患者白细胞减少,其临床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用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等 
B、表明受到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C、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等疾病 
D、表明是受到某些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等 
E、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 
5、下列白细胞计数中,成人静脉血的正常参考值为
A、(4.0~10.0)×109/L 
B、(3.5~10.0)×109/L 
C、(4.3~10.0)×109/L 
D、(15.0~20.0)×109/L 
E、(5.0~12.0)×109/L 
6、6个月~2岁婴幼儿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为
A、(4.0~10.0)×109/L 
B、(3.5~10.0)×109/L 
C、(4.3~10.0)×109/L 
D、(15.0~20.0)×109/L 
E、(11.0~12.0)×109/L 
7、以下有关淋巴细胞减少的临床因素中,正确的是
A、麻疹 
B、结核病 
C、血液病 
D、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E、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8、正常情况下,人血白细胞群体中占比例最小的分类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9、一般不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中毒事例是
A、汞中毒 
B、乙醇中毒 
C、铅中毒 
D、催眠药中毒 
E、有机磷中毒 
10、糖皮质激素对血液成分产生的影响
A、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B、血小板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D、中性粒细胞减少 
E、淋巴细胞减少 
11、可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药品是
A、头孢呋辛钠 
B、甲基多巴 
C、泼尼松龙 
D、维生素B1 
E、坎地沙坦 
12、以下不同人群中,白细胞与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的数值最高的是
A、新生儿 
B、儿童 
C、6个月~2岁儿童 
D、男性成人 
E、女性成人 
13、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在体内的作用主要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B、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 
C、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的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程度明显 
D、血红蛋白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并能确定贫血类型 
E、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范围为110~150g/L 
14、一般不会改变血红蛋白正常值的药物是
A、伯氨喹 
B、维生素B 
C、硝酸甘油 
D、维生素K 
E、对氨基水杨酸钠 
15、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男性100~150g/L,女性90~150g/L 
B、男性100~160g/L,女性90~150g/L 
C、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D、男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E、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190g/L 
16、有关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小板是由血液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 
B、血小板的寿命可长达140天 
C、血小板在一日内不同的时间测定,其数值基本相同 
D、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110~150g/L 
E、血小板可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17、最可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药物是
A、乳酸钠 
B、阿司匹林 
C、氯丙嗪 
D、阿莫西林 
E、克拉霉素 
18、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是
A、酚磺乙胺 
B、西洛他唑 
C、泼尼松龙 
D、人促红素 
E、氯霉素 
19、有关红细胞沉降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率 
B、生理因素不会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C、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的情况,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D、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其沉降速率一般增快 
E、一般来说,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而良性肿瘤红细胞沉降率多正常 
20、某正常男性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值的正常范围是
A、13mm/h 
B、16mm/h 
C、17mm/h 
D、21mm/h 
E、22mm/h 
21、对于尿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日排出尿液1~2L,其中50%为水分 
B、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C、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呈弱碱性 
D、正常人的尿量变化幅度不大 
E、正常人的尿液中应不含有固体物质 
22、以下维生素类药物中,可能导致尿液酸碱度降低的是
A、维生素E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D、维生素B 
E、维生素A 
23、清晨尿液酸碱度的参考范围为
A、pH4.5~5.5 
B、pH4.5~6.5 
C、pH4.5~8.0 
D、pH5.5~6.5 
E、pH5.5~8.0 
24、对于尿比重叙述正确的是
A、尿比重是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B、尿比重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尿量的多少 
C、新生儿的正常尿比重一般高于成人的正常尿比重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尿比重降低 
E、心力衰竭的患者尿比重一般降低 
25、以下所列药物中,一般不会导致蛋白尿的是
A、青霉素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甲氨蝶呤 
E、灰黄霉素 
26、关于尿蛋白和尿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通透能力下降,会出现蛋白尿 
B、出现蛋白尿时即表明机体出现病理性变化 
C、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和尿葡萄糖含量都极微 
D、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只取决于血糖水平的高低 
E、一般的定性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正常人的尿蛋白和尿葡萄糖 
27、有关尿液隐血及尿液白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液中如混合有0.01%以上血液时,肉眼可以观察到血尿 
B、尿液隐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 
C、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白细胞 
D、白细胞尿中多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又称为脓细胞 
E、尿沉渣白细胞是指晨尿中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28、在应用以下药物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的是
A、乙醇(酒精)中毒 
B、海洛因中毒 
C、巴比妥类中毒 
D、两性霉素B中毒 
E、大剂量阿司匹林 
29、使尿血红蛋白呈阳性的药品是
A、苯巴比妥 
B、两性霉素B 
C、顺铂 
D、秋水仙碱 
E、多粘菌素 
30、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
A、慢性肾盂肾炎 
B、服用磺胺类药 
C、肝硬化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糖尿病 
31、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沉渣管型异常的是
A、氯丙嗪 
B、巯嘌呤 
C、扑痫酮 
D、多粘菌素 
E、氨苄西林 
32、有关尿沉渣管型和尿沉渣结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沉渣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B、常见的尿沉渣管型有透明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等 
C、尿沉渣中的无机物沉渣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代谢的结果 
D、正常人尿沉渣中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最为常见 
E、尿沉渣结晶检测结果临床意义不大 
33、痛风时尿沉渣结晶为
A、草酸盐结晶 
B、尿酸盐结晶 
C、磷酸盐结晶 
D、酪氨酸 
E、胆红素结晶 
34、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酮体阳性,可以提示患者
A、病情尚未控制 
B、胰岛素分泌过度 
C、伴甲状腺功能亢进 
D、生长激素分泌过度 
E、伴活动性肢端肥大症 
35、有关尿酮体和尿肌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丁酸、丙酮,是体内糖氧化的中间产物 
B、酮体在肾脏产生,在血液中循环 
C、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小于组织的利用速度,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D、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脱水缩合物 
E、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变化比较大 
36、有关尿尿酸及尿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酸为体内嘧啶类代谢分解的产物 
B、人体尿酸主要来自食物的分解代谢 
C、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可引起尿淀粉酶增高 
D、尿酸增高即代表有病理性病变 
E、尿酸具有酸性,主要以钙、镁盐的形式从尿液排出 
37、以下关于尿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很容易从肾脏排出 
B、尿淀粉酶的参考范围是0-1200U/L 
C、尿淀粉酶增高可见于糖尿病 
D、尿淀粉酶减少可见于严重烧伤 
E、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 
38、米泔水样便常见于
A、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可见于各种肠道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 
B、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过多黏液所致,可见于小肠炎症和大肠炎症等 
C、由于肠道受刺激分泌大量水分所致,可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等 
D、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 
E、为脂肪和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消化不良 
39、鲜血便主要见于
A、霍乱 
B、慢性菌痢 
C、小肠炎症 
D、下消化道出血 
E、上消化道出血 
40、出现粪便显黑色,有光泽,且粪隐血呈阳性症状时,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阿米巴痢疾 
B、过敏性肠炎 
C、痔疮,肛裂 
D、胃、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 
E、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41、关于粪胆原和粪隐血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粪便中可见红细胞,但检测结果通常为阴性 
B、只有在消化道出现溃疡的情况下,才会粪隐血呈阳性 
C、粪胆原大部分以原形的形式经直肠被排出体外 
D、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粪胆原检查呈阳性反应 
E、通过粪胆原检测,可以直接有效地鉴别黄疸的性质 
42、能提示患者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粪便细胞显微镜检出物是
A、上皮细胞 
B、真菌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增多 
E、白细胞增多 
43、有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 
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两个反映肝脏功能的指标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只存在于肝脏中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E、正常人的ALT应小于等于50U/L 
4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速率法男性≤50U/L 
B、速率法女性≤30U/L 
C、速率法成人<30U/L 
D、速率法成人<40U/L 
E、速率法成人<50U/L 
45、关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同一概念 
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只反映肝脏的功能 
D、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的幅度不如ALT 
E、AST/ALT的数值可以鉴别黄疸的性质 
46、以下肝功能检查项目的标识符号中,代表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是
A、ALT 
B、ASP 
C、ALP 
D、GPT 
E、AST 
47、服药后出现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最可能造成此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葡醛内酯 
C、维生素B 
D、联苯双酯 
E、阿昔洛韦 
48、下列药物中,最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的药物是
A、异丙嗪 
B、阿莫西林 
C、苯妥英钠 
D、苯巴比妥 
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49、血清白蛋白(A)与球蛋白(G)比值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B、2.5:1 
C、2.0:1 
D、1.5:1 
E、1.5:1~2.5:1 
50、关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总蛋白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之和 
B、白蛋白为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运输、营养方面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增高主要以β-球蛋白增高为主 
D、A/G比值大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等病变 
E、正常人A/G比值的正常范围在1:1.5~1:2.5之间 
51、医学指标血清尿素氮(BUN)增高,提示病人罹患
A、休克 
B、急性肝萎缩 
C、糖尿病 
D、心力衰竭 
E、严重的肾衰竭 
52、关于血清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尿素氮主要经肾小管分泌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B、当肾实质受损害时,可使血液中血清尿素氮的水平降低 
C、通过测定尿素氮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D、血肌酐的浓度会受到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 
E、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管分泌功能的损害程度 
53、血肌酐升高,可诊断的疾病是
A、胆石症 
B、尿道炎 
C、病毒性肝炎 
D、酮症酸中毒 
E、肾硬化 
54、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的是
A、尿隐血 
B、尿肌酐 
C、尿酮体 
D、血肌酐 
E、尿胆红素 
55、评价肾功能的可靠指标是
A、尿素氮 
B、尿液肌酐 
C、血清肌酐 
D、尿液酸碱度 
E、尿胆红素 
56、医学指标血肌酐(cr)增高,提示病人可能患
A、黄疸 
B、高血压 
C、糖尿病 
D、肾损害 
E、中毒性肝炎 
57、可根据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来调整用药剂量的是
A、氯吡格雷 
B、噻氯匹定 
C、华法林钠 
D、西洛他唑 
E、阿司匹林 
58、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指标是
A、淀粉酶降低 
B、淀粉酶升高 
C、磷酸激酶降低 
D、磷酸激酶升高 
E、尿激酶增髙 
59、长期服用可致肌酸激酶升高的药物
A、伊曲康唑 
B、阿昔洛韦 
C、氯丙嗪 
D、异烟肼 
E、普伐他汀 
60、以下有关肌酸激酶检查值升高的临床意义中,最正确的是
A、诊断痛风 
B、诊断恶性贫血 
C、诊断心肌梗死 
D、诊断急慢性白血病 
E、诊断红细胞增多症 
61、能减少尿酸排泄,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是
A、吲哚美辛 
B、氢氯噻嗪 
C、苯溴马隆 
D、丙磺舒 
E、秋水仙碱 
62、应用邻甲苯胺法测得的儿童正常血糖范围是
A、3.9~6.1mmol/L 
B、3.9~5.5mmol/L 
C、3.3~5.5mmol/L 
D、<7.8mmol/L 
E、70~110mg/dL 
63、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可显示糖尿病患者过去8~12周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
A、4%~6% 
B、48%~60% 
C、4.8%~6.0% 
D、3.8%~4.0% 
E、2.8%~4.0% 
64、可导致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的药品是
A、氟伐他汀 
B、氯氮平 
C、非诺贝特 
D、二甲双胍 
E、吗啡 
65、以下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能提示动脉硬化与高脂血症的是
A、血清TC升高、TG升高或HDL-ch降低 
B、血清TC升高、TG降低或LDL-ch升高 
C、血清TC升高、TG升高或CK升高 
D、血清TC升高、TG升高或CK降低 
E、血清TC升高、TG降低或HDL-ch升高 
66、关于三酰甘油的临床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清三酰甘油增高可提示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B、长期饥饿或食用高脂肪食品可导致三酰甘油升高 
C、大量饮酒可使三酰甘油出现假性升高 
D、应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出现三酰甘油减少 
E、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三酰甘油减少 
67、应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现严重出血时,可应用急救的药物是
A、维生素K1 
B、维生素K3 
C、维生素K4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12 
68、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为
A、胆固醇 
B、糖化血红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三酰甘油 
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6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见于
A、肠吸收不良 
B、骨髓瘤 
C、高甲状腺素血症 
D、肾病综合征 
E、严重肝脏疾病 
70、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HBsAb是HBsAg的对应抗体,但非中和抗体 
B、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C、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D、乙型肝炎恢复期可出现HBsAb阳性 
E、接种乙肝疫苗可出现HBsAb阳性 
71、现有一新生儿确诊感染乙型肝炎,以下可提示其生母妊娠期间血清学检查结果的是
A、HBsAg为阳性 
B、HBeAg为阳性 
C、HBsAg,HBeAg均为阳性 
D、HBsAb,HBeAg均为阳性 
E、HBsAg,HBeAb均为阳性 
72、判断“大三阳”区别于“小三阳”的主要项目是
A、HBeAg(+) 
B、HBsAg(+) 
C、抗-HBs(+) 
D、抗-HBc(+) 
E、抗-HBe(+) 
二、配伍选择题
1、A.(11.0~12.0)×109/L
B.(10.0~20.0)×109/L
C.(15.0~20.0)×109/L
D.(3.5~10.0)×109/L
E.(4.0~10.0)×109/L
<1> 、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 、成人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3> 、6个月~2岁儿童的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4> 、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 、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的细胞为
A  B  C  D  E 
<2>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并且能活化T、B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为
A  B  C  D  E 
<3> 、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最高,且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为
A  B  C  D  E 
<4> 、无吞噬功能,但细胞颗粒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细胞为
A  B  C  D  E 
3、A.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
B.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
C.胃溃疡
D.糖尿病
E.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1> 、可主要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2> 、可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3> 、可主要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疾病为
A  B  C  D  E 
<4> 、可引起血红蛋白减少的疾病为
A  B  C  D  E 
4、(用药导致的血常规异常)
A.血小板减少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血红蛋白量增多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1> 、硝酸甘油
A  B  C  D  E 
<2> 、甲基多巴
A  B  C  D  E 
<3> 、阿司匹林
A  B  C  D  E 
5、(白细胞分类计数)
A.0~0.01
B.0.01~0.05
C.0.03~0.08
D.0.20~0.40
E.0.50~0.70
<1> 、淋巴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2> 、单核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3>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6、(血常规检查异常的病症)
A.白细胞增多
B.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C.血小板增多
D.淋巴细胞增多
E.血红蛋白减少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A  B  C  D  E 
<2> 、恶性肿瘤
A  B  C  D  E 
7、A.0~5mm/h
B.0~10mm/h
C.0~15mm/h
D.0~20mm/h
E.0~25mm/h
<1> 、女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2> 、男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正常范围值
A  B  C  D  E 
8、(血常规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A.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B.白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增多
D.白细胞增多
E.血红蛋白增多
<1> 、脾功能亢进可见的
A  B  C  D  E 
<2> 、流行性腮腺炎
A  B  C  D  E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A  B  C  D  E 
9、A.妊娠3个月以上
B.缺铁性贫血
C.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
D.泌尿系统感染
E.使用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
<1> 、可以引起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的是
A  B  C  D  E 
<2> 、可以引血小板减少的是
A  B  C  D  E 
<3> 、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的是
A  B  C  D  E 
10、A.尿酸碱度增高
B.尿酸酸度降低
C.尿蛋白检测阳性
D.尿胆红素检测阳性
E.尿葡萄糖检测阳性
<1>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引起
A  B  C  D  E 
<2>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
A  B  C  D  E 
<3> 、内分泌性疾病、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可引起
A  B  C  D  E 
<4>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
A  B  C  D  E 
11、(用药与尿液检查异常)
A.尿液pH值增高
B.尿蛋白
C.尿液隐血
D.尿胆红素
E.尿葡萄糖
<1> 、氨丁三醇可能引起
A  B  C  D  E 
<2> 、甲氨蝶呤可能引起
A  B  C  D  E 
<3>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引起
A  B  C  D  E 
12、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病毒性肝炎
C.肺结核
D.肾小球肾炎
E.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
<1> 、可引起尿胆红素阳性的是
A  B  C  D  E 
<2> 、可引起尿肌酐减少的是
A  B  C  D  E 
13、A.磷酸盐结晶
B.尿酸盐结晶
C.草酸盐结晶
D.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
E.脂肪醇结晶
<1> 、pH碱性的感染尿液常见
A  B  C  D  E 
<2> 、严重肝病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3> 、痛风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4> 、严重的慢性肾病和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常见
A  B  C  D  E 
14、(用药与尿液检查异常)
A.尿肌酐
B.尿酮体
C.尿血红蛋白
D.尿沉渣结晶
E.尿液pH值降低
<1> 、维生素C和氯化铵可能引起
A  B  C  D  E 
<2> 、阿司匹林可能引起
A  B  C  D  E 
<3> 、氨苄西林可能引起
A  B  C  D  E 
15、A.胃溃疡
B.慢性肾炎
C.中毒性肝炎
D.急性胰腺炎
E.急性心肌梗死
<1> 、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的是
A  B  C  D  E 
<2> 、可引起血清尿素氮降低的是
A  B  C  D  E 
<3> 、可引起血肌酐增高的是
A  B  C  D  E 
16、A.尿血红蛋白阳性
B.尿沉渣白细胞增多
C.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D.尿尿酸增高
E.尿淀粉酶增高
<1>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引起
A  B  C  D  E 
<2>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可引起
A  B  C  D  E 
<3> 、食用高嘌呤饮食、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等可引起
A  B  C  D  E 
<4> 、创伤如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可引起
A  B  C  D  E 
17、A.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B.米泔水样便
C.黏液便
D.冻状便
E.细条便
<1> 、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可引起
A  B  C  D  E 
<2> 、各种肠道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可引起
A  B  C  D  E 
<3> 、直肠癌可引起
A  B  C  D  E 
18、(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A.真菌
B.红细胞
C.上皮细胞
D.白细胞增多
E.吞噬细胞增多
<1> 、结肠癌
A  B  C  D  E 
<2> 、伪膜性肠炎
A  B  C  D  E 
<3> 、急性肠炎和痢疾
A  B  C  D  E 
19、A.溶血性黄疸
B.阻塞性黄疸
C.急性胰腺炎
D.细菌性痢疾
E.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1> 、可引起粪隐血阳性的是
A  B  C  D  E 
<2> 、可引起粪胆原增加的是
A  B  C  D  E 
<3> 、常引起粪便白细胞增多的是
A  B  C  D  E 
20、(用药导致的医学检查指标异常)
A.血白细胞减少
B.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检出真菌
C.血清血红蛋白升高
D.血清总胆固醇升高
E.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1> 、口服避孕药可能导致
A  B  C  D  E 
<2> 、服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可能导致
A  B  C  D  E 
<3> 、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
A  B  C  D  E 
21、(肝功能检查)
A.速率法:成人<40U/L
B.速率法:成人<50U/L
C.速率法:男性<40U/L
D.速率法:男性≤50U/L
E.速率法:速率法:1~12岁<500U/L
<1> 、碱性磷酸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2> 、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3>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4>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22、(药物对医学检查指标阳性结果的影响)
A.氯氮平
B.环孢素
C.苯妥英钠
D.阿司匹林
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 、可能导致总胆固醇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2> 、可能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3> 、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药物是
A  B  C  D  E 
<4> 、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的药物是
A  B  C  D  E 
23、(淀粉酶检查)
A.速率法80~220U/L
B.速率法100~1200U
C.速率法180~220U/L
D.0~1200U/L
E.80~220U/L
<1> 、尿淀粉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2> 、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参考范围是
A  B  C  D  E 
24、(血生化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A.诊断痛风
B.诊断心肌梗死
C.诊断消化性溃疡
D.诊断急性胰腺炎
E.诊断红细胞增多症
<1> 、血清淀粉酶检查超过正常值
A  B  C  D  E 
<2> 、血尿酸检查超过正常值
A  B  C  D  E 
<3> 、肌酸磷酸激酶检查超过正常值
A  B  C  D  E 
25、A.血清总胆固醇
B.三酰甘油酯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D.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 、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为
A  B  C  D  E 
<2> 、是人体储存能量的形式,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合成的为
A  B  C  D  E 
<3> 、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外组织的为
A  B  C  D  E 
<4> 、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可将胆固醇运输到肝外组织的为
A  B  C  D  E 
26、(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应用)
A.INR<1.5
B.INR<3
C.INR>3
D.INR>5
E.INR2.0~3.0
<1> 、华法林安全抗血栓治疗的指标是
A  B  C  D  E 
<2> 、华法林引起出血性危险增加的指标是
A  B  C  D  E 
<3> 、血栓的发生率增加的指标是
A  B  C  D  E 
27、A.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出现在HBeAg转阴之后,证明人体对HBeAg有一定的免疫清除率的指标
B.不能抑制HBV的增殖,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
C.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指标
D.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
E.为HBV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
<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为
A  B  C  D  E 
<2> 、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为
A  B  C  D  E 
<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为
A  B  C  D  E 
28、A.HBcAb
B.HBeAb
C.HBsAb
D.HBeAg
E.HBsAg
<1>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是
A  B  C  D  E 
<2>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是
A  B  C  D  E 
<3>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是
A  B  C  D  E 
<4> 、代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是
A  B  C  D  E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血液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血液中的成分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1> 、下列白细胞计数中,属于不正常的是
A、新生儿16.0×109/L 
B、成人末梢血8.0×109/L 
C、成人静脉血3.0×109/L 
D、成人静脉血4.3×109/L 
E、6个月~2岁婴儿11.2×109/L 
<2> 、正常情况下,人血白细胞群体中占比例最少的分类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3> 、对于女性成人而言,下列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值属于不正常的是
A、14mm/h 
B、16mm/h 
C、18mm/h 
D、20mm/h 
E、22mm/h 
<4> 、血红蛋白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值即指示贫血。下列检测值可提示“极重度贫血”的是
A、<30g/L 
B、>90g/L 
C、31~60g/L 
D、61~90g/L 
E、90~110g/L 
四、多项选择题
1、对于白细胞计数描述正确的是
A、月经前、妊娠、分娩等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减少 
B、流行性感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增多 
C、新生儿及婴儿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成人的白细胞计数 
D、应用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的减少 
E、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2、对于红细胞计数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高于成人的红细胞计数 
B、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等可引起红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 
C、红细胞计数可出现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E、继发性贫血可引起红细胞计数减少 
3、有关血红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极重度贫血,Hb量<30g/L 
B、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 
C、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 
D、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E、消化道溃疡可出现Hb>160g/L 
4、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
A、急性失血性贫血可引起血小板一过性减少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 
C、脾功能亢进时可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血小板减少 
D、血小板分布异常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E、使用噻氯匹定、阿司匹林等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5、以下所列药物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是
A、依诺肝素 
B、阿司匹林 
C、噻氯匹定 
D、氯霉素 
E、甲砜霉素 
6、对于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下,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存在 
B、心绞痛时血沉增快,并可持续2~3周 
C、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沉增快 
D、良性肿瘤血沉增快 
E、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血沉增快 
7、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引起尿液的pH值增高
A、长期呕吐 
B、肾小管性酸中毒 
C、应用碳酸氢钠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应用维生素C 
8、病理性蛋白尿包括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9、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肾毒性蛋白尿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庆大霉素 
C、多粘菌素 
D、灰黄霉素 
E、甲氨蝶呤 
10、患者尿葡萄糖(GLU)阳性,可能提示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胰腺炎 
C、急性肾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心肌梗死 
11、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的是
A、酒精中毒 
B、吡罗昔康 
C、巴比妥类 
D、海洛因中毒 
E、两性霉素B中毒 
12、服用以下药物时,可出现结晶尿的是
A、顺铂 
B、巯嘌呤 
C、磺胺类药 
D、扑米酮 
E、氨苄西林 
13、药物对粪外观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服用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色至红色 
B、服用铋制剂可使大便呈现无光泽的灰黑色 
C、服用水杨酸钠可使大便呈现白陶土色 
D、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 
E、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可使大便呈现黄色 
14、可引起粪隐血的疾病有
A、胃癌 
B、消化道溃疡 
C、溶血性黄疸 
D、急性白血病 
E、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15、对于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炎症如细菌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等可引起粪便白细胞增多 
B、阿米巴痢疾时,粪便会出现散在的红细胞,并且形态比较完整 
C、粪便出现上皮细胞是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等患者的粪便中可出现上皮细胞 
D、长期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会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此时粪便中的白细胞增多 
E、通过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消化道的功能及病理状态 
16、可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药品有
A、利福平 
B、多粘菌素 
C、头孢曲松 
D、联苯双酯 
E、四环素 
17、下列病患中,由ALT、AST检查结果异常可初步诊断的是
A、胆囊炎 
B、心力衰竭 
C、骨骼肌病 
D、传染性肝炎 
E、急性心肌梗死 
18、关于γ-GT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原发性肝癌时γ-GT的活性显著升高 
B、肝内或肝后胆管梗阻者血清γ-GT上升最高,可达到正常水平的5~30倍 
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 
D、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的γ-GT可升高 
E、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γ-GT升高 
19、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B、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急慢性黄疸性肝炎可引起碱性磷酸酶增高 
C、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等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会升高 
D、出现骨损伤、变形性骨炎症等骨骼疾病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会增高 
E、应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物,可使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20、关于血清总蛋白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疟疾、亚急性心内膜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C、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会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D、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可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 
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可引起血清总蛋白增高 
21、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引起检查异常的医学检查项目是
A、血清碱性磷酸酶 
B、血清白蛋白 
C、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D、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E、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22、关于血肌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肌酐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B、当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会急剧上升 
C、血肌酐检测值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血肌酐的数值就开始明显升高 
D、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值越高,则表明预后越差 
E、血肌酐和尿素氮两者如同时增高,则表明肾功能已受到严重损害 
23、关于血清淀粉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检测是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B、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C、急性腮腺炎、胰腺囊肿、胰腺损伤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可升高 
D、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反映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的指标之一 
E、肝癌、肝硬化等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可降低 
24、关于血清淀粉酶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淀粉酶检测是反映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B、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可以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C、急性腮腺炎、胰腺囊肿、胰腺损伤的患者,血清淀粉酶可升高 
D、血清淀粉酶的检测是反映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的指标之一 
E、肝癌、肝硬化等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可降低 
25、以下所列疾病中,可能引起血清中的磷酸激酶升高的是
A、肝硬化 
B、多发性肌炎 
C、病毒性心肌炎 
D、急性心肌梗塞 
E、红细胞增多症 
26、使血尿酸水平提高的食物和药品是
A、阿司匹林 
B、啤酒 
C、氢氯噻嗪 
D、鱼子 
E、苯溴马隆 
27、可导致血糖升高的药物包括
A、甲状腺激素 
B、地塞米松 
C、氢氯噻嗪 
D、加替沙星 
E、氯氮平 
28、关于血清总胆固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的合成具有昼夜节律性 
B、胆固醇的水平易受饮食、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 
C、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浓度可作为脂类代谢的指标 
D、动脉硬化段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升高 
E、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可降低 
29、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叙述正确的是
A、吸烟、肥胖、营养不良等情况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理性降低 
B、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C、严重肝硬化和严重肝炎患者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正相关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一般无临床意义,常与遗传有关 
30、可提示患肾病综合征的血生化检查项目是
A、三酰甘油酯升高 
B、总胆固醇升高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1、可提示患糖尿病的血生化检查项目是
A、淀粉酶升高 
B、淀粉酶降低 
C、三酰甘油酯升高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E、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32、关于HBsAg叙述正确的为
A、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早期血清中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只能维持数周 
B、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可HBsAg检测阳性 
C、HBsAg检测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称之为HBsAg携带者 
D、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g呈阳性 
E、HBsAg检测阳性表明患者对HBV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33、对HBeAg叙述正确的是
A、HBeAg是HBV病毒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位 
B、HBeAg检测阳性可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 
C、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D、HBeAg检测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E、HBeAg和HBsAg均为阳性的妊娠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34、临床称为“小三阳”的乙型肝炎者血清学检查呈阳性的标志物有
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 
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 
D、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35、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中,“大三阳”是指
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 
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 
C、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D、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 
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 
36、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大三阳、小三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三阳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 
B、大三阳具有传染性,需要实行隔离治疗 
C、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无症状,不需要隔离 
D、小三阳说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减少 
E、大三阳提示患者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BcAb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可以抑制HBV的增殖 
B、HBcAb主要包括lgM和lgG两型,其中HBc-lgG常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C、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g、HBeAg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 
D、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检测出HBsAb、HBeAb和HbcAb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E、“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08】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WBC)计数
【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09】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病毒及立克次体增多程度则与病原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年龄和机体反应性有关。②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汞中毒、铅中毒等。③急性大出血;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0】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通常考题中否定性的题干,如有“不准确”“不是”等否定词出现的时候,考生要特别注意,避免思维定式产生的答题错误。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白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应用磺胺类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等。也可表明是患者受到某些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等表明受到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而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是白细胞增多的生理性原因。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1】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2】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3】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A、B、C、D均为导致淋巴细胞增多的因素。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4】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5】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病毒及立克次体增多程度则与病原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年龄和机体反应性有关。②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汞中毒、铅中毒等。③急性大出血;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6】
1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发生各种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7】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药物 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8】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 ×1012/L
婴儿:(5.2-7.0) ×1012 /L
儿童:(4.2-5.2) ×1012/L
成人 男:(4.0-5.5) ×1012/L
女:(3.5-5.0) ×1012/L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19】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由珠蛋白和亚血红素组成。在正常情况下,血中血红蛋白的成分主要为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体内的作用主要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携带二氧化碳的称为还原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外,尚可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临床上可用于诊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症和血液系统疾病。
【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70~200 g/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0】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用药应用对氨基水杨酸钠、伯氨喹、维生素K、硝酸甘油等会使血红蛋白量增多。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1】
1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2】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计数(PLT)是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的,每个巨核细胞可以产生2000~3000个血小板,生存期为8~11天,具有黏附、聚集、释放等多种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①生理情况下,它通过营养血管内皮,填补内皮细胞间的缝隙并保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当毛细血管壁受损时,它黏附于损伤部位,通过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参与初期止血过程,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通过释放细胞内凝血因子、提供催化表面和收缩功能参与二期止血。其中血小板3因子对血液的凝固尤为重要,故血小板数量发生改变时常导致出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另外,血小板计数是研究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癌转移、炎症、免疫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血小板计数是出血性疾病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
【正常参考区间】(100~300)× 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3】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4】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5】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错误选项分析:
A.红细胞沉降率(ESR)也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
B.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C.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
D.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6】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参考范围: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7】
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常人每日排出尿液1000~3000ml,儿童每小时3~4ml/kg。其中97%为水分,A选项错误。
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呈弱酸性,C选项错误。
正常人的尿量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饮水量和排汗量有关。D选项错误。
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3%固体物质。E选项错误。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98】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酸碱度降低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
(2)药物 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值降低。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99】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液酸碱度参考范围:晨尿pH5.5~6.5;随机尿pH4.5~8.0。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0】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比重(urine specific gravity, SG)系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为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通过肾脏排出水分和多种固体物质进行调节。尿比重可以反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尿比重受尿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即取决于尿液中溶解物质(尿素、氯化钠)的浓度,其中尿素主要反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氯化钠反映盐的含量。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1】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利用排除法选择;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2】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人体肾脏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能力增加(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进入尿液中,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便会出现蛋白尿。故A错误。
生理性尿蛋白: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故B错误。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不仅取决于血糖水平,还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葡萄糖速度、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速度和尿流量。故D错误。
正常人24小时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极微,应用一般定性方法常检测不出。故E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的尿蛋白含量和尿葡萄糖含量都极微,是正确的。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3】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尿液中如混合有0.1%以上血液时,肉眼可观察到血尿,血液量在0.1%以下时,仅能通过潜血反应发现。尿液隐血(BLD)反映尿液中存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4】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的药物。阿司匹林(E)、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都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备选答案A、B、C、D均可能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不是正确答案。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5】
2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阿司匹林、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药物可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6】
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另由药品所致的过敏反应,尿中会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7】
3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沉渣管型异常尚可见于应用多粘菌素、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顺铂等药物所致。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8】
3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沉渣管型和尿沉渣结晶都是尿液检查的项目:
A.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内聚集而成,尿液中出现管型是肾实质性病变的证据;
B.常见的尿沉渣管型有透明管型、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和细菌管型等;
C.尿沉渣中的无机物沉渣主要为结晶体,多来自食物和盐类代谢的结果
E.尿沉渣结晶检测结果中,一般常见结晶的临床意义不大,而有些结晶(如胆红素结晶、胱氨酸结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09】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A.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
B.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C.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D.酪氨酸——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E.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0】
3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糖尿病尚未控制或未曾治疗,持续出现酮尿提示有酮症酸中毒,尿液中排出大量酮体,常早于血液中酮体的升高。严重糖尿病酮症时,尿液中酮体可达6g/24h。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1】
3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
酮体在肝脏产生,在血液中循环,在其他组织中氧化生成CO2和H2O,但在正常人体中极少有酮体。当糖供应不足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降低时,脂肪氧化加强。
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尿肌酐是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脱水缩合物。由于肌酸经非酶促反应脱水生成后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重吸收,排泌至尿液中,人体每日的肌酐排出量较为恒定。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2】
3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的产物;
B.人体尿酸主要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
D.尿酸增高的影响因素有疾病、核蛋白代谢增强、生理性、用药;
E.尿酸具有酸性,主要以钾、钠盐的形式从尿液排出。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3】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淀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葡萄糖苷水解,产生糊精、麦芽糖或葡萄糖,主要由胰腺分泌,称为胰淀粉酶;另一种由唾液腺分泌,称为唾液淀粉酶。淀粉酶对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重要作用,很容易从肾脏排出。
【正常参考区间】0~1200U/L,80~300苏氏单位/小时
临床意义
1.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导管阻塞、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
(2)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如患者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液淀粉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2.尿淀粉酶减少:见于重症肝炎、肝硬化、严重烧伤、糖尿病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4】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各选项依次为:稀糊状或水样粪便、黏液便、米泔水样便、脓血便、乳凝块便。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2】
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A.霍乱——米泔水样便
B.慢性菌痢——胨状便
C.小肠炎症——黏液便
D.下消化道出血——鲜血便
E.上消化道出血——柏油便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3】
4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4】
4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粪隐血:一般情况下,粪便中无可见红细胞,结果通常为阴性。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粪胆原大部分在结肠被氧化为尿胆素而被排出体外,正常粪便中检查呈阳性反应。但在测定中应结合粪胆素、尿胆原、尿胆红素定性实验及血胆红素等,以有效鉴别、诊断黄疸的性质。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5】
4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真菌增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6】
4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所以,A选项错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谷丙转氨酶(GPT),与AST都可反应肝细胞的损伤程度。所以,B选项错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胆汁、脑脊液、唾液中。所以,C选项错误;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所以,D选项正确;
正常人的ALT应小于等于40U/L。所以,E选项错误。
所以,此题答案为D。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58】
4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速率法成人<40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59】
4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P)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催化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旧称谷草转氨酶(GST)。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ST活力上升。
临床意义: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h后AST开始上升,18~24h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如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0】
4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P)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催化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旧称谷草转氨酶(GST)。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1】
4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用药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2】
4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ALP生成亢进,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3)药物 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3】
4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参考范围】
总蛋白(TP) 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g/L
白蛋白 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g/L
球蛋白 20~30g/ L
A/G比值 1.5~2.5:1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4】
5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B:白蛋白为D非急性时相蛋白;
C:增高主要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D:A/G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E:A/G比值 1.5~2.5:1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5】
5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清尿素氮
1.血清尿素氮增高
(1)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因此,尿素氮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
(2)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氮检测值增高(肾后性氮质血症)。
(3)其他 脱水、高蛋白饮食、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水肿、腹水、胆道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毒等,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BUN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
2.血清尿素氮降低
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97】
5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血清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A错误;
B: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液中血清尿素氮浓度增加。B错误。
D:血肌酐基本不受饮食、高分子代谢等肾外因素的影响。D错误。
E: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E错误。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98】
5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
(2)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99】
5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肌酐(Cr)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00】
5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肌酐清除率是评价肾功能的常用指标。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01】
5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
(2)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02】
5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必须监测INR,并根据数值调整华法林用量。国人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INR的安全有效范围通常为2.0~3.0。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28】
5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29】
5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肌酸激酶增高
(1)心肌梗死 在发病后2~4h开始上升,12~48h达峰,2~4天恢复正常。为急性心梗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另外,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达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测定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和预后估计。病毒性心肌炎也可升高。
(2)各种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发作期、各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手术后、剧烈运动等磷酸激酶也可增高。
(3)血管疾病 脑梗死、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惊厥、癫痫、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肌酸激酶也增高。
(4)服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或和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升高。
(5)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BB升高是脑部疾患的重要指标;CK-MM是骨骼肌损伤所至。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0】
6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肌酸激酶增高
(1)心肌梗死 在发病后2~4h开始上升,12~48h达峰,2~4天恢复正常。为急性心梗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增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另外,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达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测定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观察和预后估计。病毒性心肌炎也可升高。
(2)各种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发作期、各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手术后、剧烈运动等磷酸激酶也可增高。
(3)血管疾病 脑梗死、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惊厥、癫痫、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肌酸激酶也增高。
(4)服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或和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升高。
(5)CK-MB升高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CK-BB升高是脑部疾患的重要指标;CK-MM是骨骼肌损伤所至。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1】
6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积水、紫癜、多发性骨髓炎、重症肝炎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 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药源性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利尿剂(氢氯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抗高血压药(利血平、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维生素(维生素C、B1)等,因减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2】
6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血糖参考范围:邻甲苯胺法
空腹血糖:成人 3.9~6.1mmol/L(70~110mg/dl) 儿童 3.3~5.5mmol/L(60~1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3】
6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范围:高效液相法 4.8%~6.0%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4】
6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需要掌握两方面知识:
1.药物各自的作用分类:氟伐他汀——调血脂药;氯氮平——抗精神病药;非诺贝特——调血脂药;二甲双胍——降血糖药;吗啡——镇痛药
2.胆固醇升高的用药因素: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可影响胆固醇水平。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5】
6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选既能提示动脉硬化又能提示高脂血症的,血清TC升高、TG升高或HDL-ch降低,本题中CK是磷酸激酶,为诊断骨骼肌和心肌疾病最敏感的指标。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6】
6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三酰甘油检查的临床意义
1.血清三酰甘油增高
(1)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脂血症、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2)其他疾病 胰腺炎、肝胆疾病(脂肪肝、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皮质增多症、肥胖、糖尿病、糖原累积症、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都有三酰甘油升高的现象。
(3)生理性 长期饥饿或食用高脂肪食品等也可造成三酰甘油升高;大量饮酒可使三酰甘油出现假性升高。
(4)用药 应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出现三酰甘油升高。
2.血清三酰甘油减少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障碍等。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7】
6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目前测定INR主要用于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抗凝效果的监测。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必须监测INR,并根据数值调整华法林用量。国人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INR的安全有效范围通常为2.0~3.0。INR最高警戒点为3.0,超过3.0时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小于1.5时则血栓的发生率增加。我国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一般从每日3mg开始,用药前必须测定基线INR,用药的第一和第二天可以不测定INR,第三天必须测定INR,根据值确定下次服用的华法林剂量。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8】
6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在肝脏合成;此外,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25%,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参考范围:0.56~1.70mmol/L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39】
6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临床意义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主要是胆固醇增高可伴有TG增高,临床表现为Ⅱa型或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常见于饮食中含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低甲状腺素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肝脏疾病、糖尿病、血卟啉症、神经性厌食、妊娠等。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肠吸收不良、骨髓瘤、严重肝脏疾病、高甲状腺素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等,临床常与其他TC、TC、VLDL-ch、HDL-ch等脂蛋白参数综合分析。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0】
7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HBsAb)是人体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大多数HBsAg的消失和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的恢复期和人体产生了免疫力。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1】
7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2】
7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3】
二、配伍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29】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0】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2】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细菌。嗜酸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其进入组织后转化为巨噬细胞,除了能吞噬一般细菌、组织碎片、衰老的红细胞、细胞内细菌(结核分枝杆菌)外,尚可通过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T、B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与前面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相同。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嗜碱性粒细胞无吞噬功能,颗粒中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肝素、组胺、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在免疫反应中与具有较强的结合力,结合了的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相应的过敏原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细胞发生脱颗粒现象。继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变态反应。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7】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性粒细胞增加: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所占百分率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各种球菌感染最为明显。病毒及立克次体增多程度则与病原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年龄和机体反应性有关。②中毒: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汞中毒、铅中毒等。③急性大出血;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⑤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3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湿疹、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4)药物 应用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哌酮等抗生素等。
(5)恶性肿瘤 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
(6)传染病 猩红热。
(7)其他 风湿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等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2)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可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绝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也可引起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性增多。
(3)移植排斥反应。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2】
4、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5】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可能导致血常规异常的药物。抗真菌药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B)。硝酸甘油可导致血红蛋白量增多(C)。甲基多巴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D)。阿司匹林可导致血小板减少(A)。备选答案E不是正确答案。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7】
5、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49】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1】
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量减少
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细胞增多
病理性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5】
7、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范围: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58】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白细胞减少
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淋巴细胞增多
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许多传染病的恢复期。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1】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2】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生理性增快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气压低时,因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因此,高山地区居住人群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正常。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6】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尿胆红素检测仅作为黄疸实验室鉴别的一个项目,实际应用时,尚需与血清胆红素、尿胆原、粪胆原等检测结果一起综合分析。尿胆红素阳性通常提示。
(1)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诱导的胆汁淤积,尿胆红素阳性常出现于黄疸之前。
(2)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等。尿蛋白通常<3g/24h,但也可达到<20g/24h(肾病综合征)。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酸碱度增高
(1)疾病: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药物: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19】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烧伤、感染、骨折、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应用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同化激素)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3】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尿胆红素阳性通常提示。
(1)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诱导的胆汁淤积,尿胆红素阳性常出现于黄疸之前。
(2)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肌酐病理性减少
(1)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其他碱中毒、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6】
13、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8】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29】
【正确答案】 B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沉渣结晶异常见于:
(1)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如发现有X线可透性结石并伴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则为有力的证据。
(3)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4)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草酸盐尿增加提示有小肠疾病及小肠切除后食物中草酸盐吸收增加。
(5)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结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8)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1】
1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用药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值降低。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血红蛋白阳性
应用阿司匹林、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5】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清尿素氮增高: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氮检测值可无变化,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60%~70%已受损害。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肾功检查中BUN的临床意义: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可引起血清尿素氮降低。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肌酐增高见于:
(1)肾脏疾病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多囊肾、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尤其是慢性肾炎者,Cr越高,预后越差。当上述疾病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还很强,所以,在早期或轻度损害时,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仅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血肌酐和尿素氮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两者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已受到严重的损害。
(2)其他 休克、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失血、脱水、剧烈活动。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39】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尿肌酐病理性增加
(1)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 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消耗性疾病 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尿淀粉酶增高
(1)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癌、胰腺囊肿、胰腺导管阻塞、急性胆囊炎、胃溃疡、腮腺炎等。急性胰腺炎发作期尿淀粉酶活性上升稍晚于血清淀粉酶,且维持时间稍长。
(2)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也可见尿淀粉酶上升。如患者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尿液淀粉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如肺炎、子痫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3)生理性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疾病或者用药导致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或使用促皮质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疾病血尿酸减少,尿尿酸增多。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血红蛋白阳性
红细胞被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游离血红蛋白,经肾由尿液排出。
(1)创伤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肿瘤、感染、疟疾。
(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肾皮质坏死。
(4)应用阿司匹林、磺胺类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药物。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4】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6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粪外观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由肠蠕动亢进、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若出现大量的黄绿色稀便并含有膜状物则应考虑伪膜性肠炎;大量稀水便也可见于艾滋病患者肠道孢子虫感染。
(2)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为下段肠道疾病的表现,主要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呈暗红果酱色)。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
(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样黑便、并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持续隐血强阳性,基本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样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0】
18、
【正确答案】 B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2】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增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4】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粪胆原临床意义
(1)粪胆原(stercobilinogen)增加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也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2)粪胆原减少在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减少;在肝细胞性黄疸时可增加或减少。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79】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总胆固醇升高:服用避孕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可影响胆固醇水平。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用药: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粪检——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69】
2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参考范围:速率法
女性 1~12岁<500U/L,大于15岁40~150U/L
男性 1~12岁<500U/L,12~15岁<750U/L,大于25岁40~150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参考范围:男性 11~50 U/L;女性 7~32 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参考范围:速率法 成人<40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40U/L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4】
22、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6】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7】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一些医学检查指标阳性结果与所涉及的药物。氯氮平可能导致总胆固醇升高(A)。苯妥英钠可能导致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C)。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E)。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D)。备选答案B不是正确答案。雌激素可能导致血清三酰甘油酯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79】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淀粉酶参考范围:0~1200U/L,80~300苏氏单位/小时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参考范围:速率法血清80~220U/L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3】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淀粉酶参考范围:速率法血清80~220U/L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尿酸参考范围:酶法 男性 180~440μmol/L;女性 120~320μmol/L
血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急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积水、紫癜、多发性骨髓炎、重症肝炎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 如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增生不良、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氧化碳中毒、牛皮癣等。
(3)生理性 食用高嘌呤食物、木糖醇摄入过多、剧烈运动、禁食。
(4)药源性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利尿剂(氢氯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抗高血压药(利血平、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维生素(维生素C、B1)等,因减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肌酸磷酸激酶参考范围:动态法
CK总活性:男性25~200U/L 女性25~170U/L
CK同功酶:CK-BB:0 CK-MM:0.94~0.96 CK-MB:0~0.05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7】
2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合成,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由胆汁排出体外。其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存速度和促进胆固醇的清除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HDL-C水平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4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是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主要在肝脏合成;人体的小肠黏膜在类脂吸收后也合成大量的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大约占总脂的挪,为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并直接参与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三酰甘油水平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在血浆中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转变而来的,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血管内,降解部位在肝脏。LDL-C是空腹血浆中的主要脂蛋白,约占血浆脂蛋白的2/3。其是运输胆固醇到肝外组织的主要运载工具。LDL-C的含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病变程度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2】
26、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4】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国人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INR的安全有效范围通常为2.0~3.0。INR最高警戒点为3.0,超过3.0时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小于1.5时则血栓的发生率增加。我国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一般从每日3mg开始,用药前必须测定基线INR,用药的第一和第二天可以不测定INR,第三天必须测定INR,根据值确定下次服用的华法林剂量。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6】
27、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5】
【正确答案】 A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HBc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消失,可以和抗-HBs同时出现。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即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7】
28、
【正确答案】 E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09】
【正确答案】 C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0】
【正确答案】 D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A.HBc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B.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C.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D.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E.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2】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区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 成人0.01~0.05(1%~5%);儿童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参考区间】
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7】
四、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AB正确说法:
A.月经前、妊娠、分娩等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
B.流行性感冒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7】
2、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红细胞检查临床意义
病理变化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 ×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称为贫血,病因如下。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系祖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性破坏,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如骨髓病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导致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和作用迟钝,如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包括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8】
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量<30g/L;重度贫血,Hb量在31~60g/L;中度贫血,Hb量在61~90g/L;轻度贫血,Hb量在>90 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69】
4、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0】
5、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血小板数减低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功能损伤(再障、贫血、急性白血病)、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风疹、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以及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⑤药物中毒或过敏引起,如氯霉素、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阿加曲班,抗凝血药肝素钠、依诺肝素、磺达肝癸钠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类药、细胞毒性药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1】
6、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心肌梗死可见时血沉增快,并可持续2~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故B错误;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故D错误;
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时多见血沉病理性减慢——故E错误;
此题正确选项是AC。
【该题针对“血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672】
7、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此题选ABC。
尿酸碱度增高
(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
(2)药物 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等,使尿液pH值增高。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5】
8、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病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6)假性蛋白尿
(7)肾毒性蛋白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6】
9、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抗真菌药(灰黄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药物,可引发肾毒性蛋白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7】
10、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血糖增高性糖尿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可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α、β细胞胰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2)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见。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8】
11、
【正确答案】 ACDE
【答案解析】 尿肌红蛋白阳性
(1)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及痉挛。
(2)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4)代谢性疾病如肌糖原累积病、糖尿病酸中毒。
(5)酒精、药物(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49】
1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服用磺胺类药、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该题针对“尿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50】
13、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口服药用炭、铋制剂、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服用硫酸钡粪便呈白片土状或白色,氢氧化铝制剂粪便为灰白色或白色斑点。水杨酸钠可使大便成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80】
14、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87%~95%,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
(3)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81】
15、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常伴有脓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还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细菌性痢疾时常有红细胞散在,形态较完整;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则成堆且被破坏。
(3)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在急性出血性肠炎,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增多见于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该题针对“粪常规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782】
1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用药与接触化学品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氨苄西林、利福平、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亦可使ALT活力上升。常见可致ALT活力上升的其他药物主要有:①抗生素,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羧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多粘菌素、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拉氧头孢、头孢地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均偶可引起血清AST或ALT升高。尤其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12天出现肝肿大、黄疸、AST或ALT升高等胆汁淤积表现。其中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大,主要表现为AST或ALT升高。②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致血清AST一过性升高。灰黄霉素大剂量时有肝毒性,可见AST或ALT升高,个别人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酮康唑偶可发生肝毒性,表现为乏力、黄疸、深色尿、粪色白、疲乏、AST及ALT一过性升高,另有引起急性肝萎缩而致死的报道。③抗病毒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可致ALT及AST升高。④血脂调节药,应用羟甲戊二酰辅酶入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连续1年以上者有2%~5%可观察到无症状的AST及ALT异常。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0】
17、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导致ALT、AST检查结果异常的因素很多:肝胆疾病如传染性肝炎(D)、中毒性肝炎、肝癌、梗阻性黄疸、胆汁淤积、胆囊炎(A)等,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E)、心力衰竭(B)、骨骼肌病(C)、严重烧伤等、接触化学品四氯化碳、乙醇、汞、铅、有机磷等,应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酯类、氨苄西林、利福平、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等。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1】
18、
【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γ-GT显著升高是肝癌变的敏感指标之一,肝癌的确诊还应配合其它的检查,如AFP;另外,酒精性脂肪肝者的γ-GT也会升高。
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这句话是错误的。应改为:C.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逐渐降低,提示肝内病变向非活动区域移行;或者改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时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2】
19、
【正确答案】 BDE
【答案解析】 碱性磷酸酶增高可见于: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ALP生成亢进,血清ALP或活性升高。
(3)药物 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3】
20、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A.球蛋白增高,可见于:①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②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③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B.同A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4】
21、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该题针对“肝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885】
22、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血肌酐(Cr)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因此,血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
人体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该题针对“肾功能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03】
23、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此外,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腮腺损伤、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酮症酸中毒、肾移植后、肺炎、急性酒精中毒等。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7】
24、
【正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血清淀粉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此外,尚可见于急性腮腺炎、胰腺脓肿、胰腺损伤、胰腺肿瘤引起的胰腺导管阻塞、肾功能不全、肺癌、卵巢癌、腮腺损伤、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肠梗阻、腹膜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创伤性休克、大手术后、酮症酸中毒、肾移植后、肺炎、急性酒精中毒等。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8】
25、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磷酸激酶增高:
(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
(2)各种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发作期、各种肌肉损伤、挤压综合征、多发性肌炎、手术后、剧烈运动或反复肌内注射。
(3)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惊厥、癫痫、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4)用药服用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或他汀类和贝特类药联合应用可增加发生肌病的危险,表现为CPK升高。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59】
26、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铅中毒,或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贝诺酯)、利尿剂(氢氯噻嗪、阿佐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抗高血压药(利血平、替米沙坦、氯沙坦、二氮嗪)、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巯嘌呤、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抗结核药(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维生素(维生素C、B1)等,因减少尿酸排泄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苯溴马隆是促尿酸排泄药,所以不会引起高尿酸血症。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0】
27、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用药服用一些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可引起-过性的血糖升高,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去炎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可调节糖代谢,在中长程应用时可出现多种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钠、碘塞罗宁钠)可使胰岛素水平下降;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可抑制胰岛素释放,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或尿糖阳性;加替沙星可致严重或致死性低血糖或高血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阿西美辛等)偶可引起高血糖;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利培酮、齐拉西酮、氯丙嗪、奋乃进、三氟拉嗪等)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包括诱发糖尿病、加重原有糖尿病和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1】
28、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感染和营养不良、严重的肝脏疾病、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也降低。E是正确的。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2】
29、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呈负相关,D是错误的,其它几项均正确。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3】
30、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 可提示患肾病综合征的是三酰甘油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4】
31、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可提示患糖尿病的是淀粉酶降低,三酰甘油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该题针对“其他常用血生化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4965】
32、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俗称“澳抗”,为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乙型肝炎感染最早期(1~2个月)血清里出现的一种特异性血清标记物,可维持数周至数年,甚至终生。HBsAg可从多宗乙型肝炎者的体液和分泌物(血清、精液、乳汁、阴道分泌物)中测出。
临床意义
(1)异常提示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与HBsAg感染有关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2)慢性HBsAg携带者,即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或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即所谓只HBsAg携带者。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3】
33、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HBV复制的指标之一,位于HBV病毒颗粒的核心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见于:
(1)乙型肝炎活动期 在HBV感染的早期,HBeAg阳性表示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病毒颗粒,提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害和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若血清中HBeAg持续阳性,则提示乙型肝炎转为慢性,表明患者预后不良。
(2)乙型肝炎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有助于预测肝炎病情。
(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其感染的阳性率为70%~90%。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4】
34、
【正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本题知识点:第八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5】
35、
【正确答案】 ACE
【答案解析】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6】
36、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7】
37、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也非中和抗体,不能抑制HBV的增殖,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后的一项指标,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常紧随HBsAg和HBeAg之后出现于血清中,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抗HBc-IgM对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的判断均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常以抗HBc-IgM作为急性HBV感染的指标。
如在乙型肝炎者血液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大三阳”;在其血液中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同为阳性,在临床上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应尽快隔离。“小三阳”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小,如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该题针对“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955018】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