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建造师考试
- 二级建造师考试
- 三支一扶
- 安全评价师考试
- 保险经纪资格考试
- 报关员资格考试
- 博士入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成人英语三级考试
- 程序员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 大学英语三级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单证员考试
- 导游证考试
- 电气工程师
- 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
- 房地产经纪人考试
- 房地产评估师考试
-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 高考
- 高中会考
- 给排水工程师
-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国际货运代理
- 国际内审师
- 国家司法考试
- 化工师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 会计职称考试
- 基金从业资格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 监理工程师考试
- 教师招聘
- 教师资格
- 结构工程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
- 考研
- 空姐招聘
- 遴选
- 美术高考
- 普通话考试
- 期货从业资格
- 求职招聘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软件设计师考试
- 商务英语考试(BEC)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 审计师考试
- 事业单位招聘
- 事业单位招聘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 同等学力
- 统计师考试
- 托福考试(T0EFL)
- 外贸跟单员考试
- 网络工程师考试
- 网络管理员考试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
- 系统分析师考试
- 消防工程师
- 小升初
- 校园招聘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
- 选调生考试
- 雅思考试
- 岩土工程师考试
- 医生招聘
- 艺术高考(艺考)
-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
- 银行招聘
-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
- 营销师考试
- 造假工程师考试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中考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 注册测绘师考试
-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
- 注册会计师考试
- 注册计量师考试
- 注册建筑师考试
- 注册税务师考试
- 注册资产评估师
- 专升本考试
-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
- 自考
- 安全员
- 跟单员
- 考试一本通
- 其它资料
一、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领导的农民合作化运动,有自己的创新理论和特色实践。但不可
否认的是,毛泽东关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组织方式等思考
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合作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尤其是斯大
林的合作思想及其集体农庄的社会实践,对中国农民合作化运动产生了广泛
而深刻的影响。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肯定了合作生产的必要性与
进步意义。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马克思指出合作生产的必要性—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
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
在《资本论》中还精辟论述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
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
劳动形式叫作协作。……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完
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别。……这里的问题不
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
身必然是集体力。”
在这里,马克思说的即为合作的意义———合作可以节约和充分利用生
产资料,可以形成集体力创造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从农民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的角度,强调要建立合作
社。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说,无产阶
级夺取政权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的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让农民
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正是以个人占有为条件的个体经济,
使农民走向灭亡”,要想“挽救和保全他们的房产和田产,只有把它们变成合
作社的占有和合作社的生产才能做到”,即“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
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合作社不仅是现实社会存在的经济组织,更是
向共产主义阶段过渡的形式。他们是期望通过开展合作运动来实现对农民的
社会主义改造,以最终建立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比较看重生产方面的合作。他们在给第一国际日内瓦会
议代表所作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建议工人们与其办合作商店,不如从事
合作生产。前者只触及现代经济制度的表面,而后者则动摇它的基
础。”[5]271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合作社是把各小块土地结合起来并且
在全部结合起来的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生产,是走向生产资料全国性集中的“全
国规模地经营农业”,从而形成“全国大生产合作社”。
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农民合作要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主张通过示
范和提供社会帮助,反对采用暴力方式改造小农。他们强调不能得罪农民,
不能违背小农的意愿,更不应该采用直接掠夺或欺诈的手段迫使他们加入合
作社。
(二)列宁、斯大林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与实践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用合作化改造小农经济的主张,赞成用合作
社来组织动员农民劳动,把合作化当作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在战时共
产主义时期,列宁着手实践马、恩的生产合作社。他所设想的生产合作消费
公社为生产资料共有、消灭商品生产、实现有计划分配的社会,与马、恩的
全国大生产合作社一致。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识到共耕制无法实现对
小农经济的改造,指出流通领域合作社符合改造小农经济,希望通过加强合
作社商业、巩固工农联盟,最终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使合作组织进
入社会主义轨道。
列宁丰富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理论,以科学的态度发展并实践
着合作理论。但是,由于英年早逝,列宁的许多思想并未完全实施,更没有
接受实践检验。而真正把合作理论付诸实践的是斯大林。斯大林在前期领导
苏联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基本上遵循了列宁的合作理论。他强调:必须使千百
万农民群众合作化,首先是使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因为合作
化是把农民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系的手段。但是到 1927 年苏联出现
粮食收购危机时,斯大林要求农民尽可能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尽可能
多的商品粮,为此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政策,用阶级斗争、政治运动的方法
在短时间内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结果使生产力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农畜
产品急剧下降,引起农民强烈不满。苏联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急于建立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做法,违背了马恩和列宁的合作经济思想。但是这
一时期的合作经济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极
为宝贵的经验及教训。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关于农民合作组织的思想对毛泽东影
响很大,成为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毛泽东早期农民合作组织思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改造小农经济,引导农民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千百年来,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民的发展,使他们
具有分散、保守、封闭、狭隘的特点,但同时他们又是劳动阶级,是革命和
建设的依靠力量。以什么样的有效形式,实现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充分
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一直是毛泽东思考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对于中国国情、对于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毛泽东的农民合作
组织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把合作社运动看作是农民运动
的十四件大事之一,但是这时毛泽东对合作社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流通领域的
范围内,没有涉及农业生产上的合作。1925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
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中国农村各阶级对革命的不同态度,主张将
自耕农、半自耕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组织起来,与地主阶
级在经济、政治上进行斗争。为了使农民免除地主奸商的高利盘剥,毛泽东
主张农民自凑资金,成立消费、贩卖、信用合作社,从经济上打击地主阶级
的统治。
1926-1927 年期间,毛泽东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农村合作”课程,
并邀请于树德等人专门讲授合作社的宗旨、原则、组织形式等内容。1927
年 3 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合作的
重要性,主张农民要以积极的合作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大大前进一步。此时毛泽东
对合作社的认识已从流通领域扩展到了生产领域,他已经看到互助合作对经
济发展的全面作用。由于战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参军参战,导致农业生产
中劳动力、牲畜和农具严重匮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华苏维埃主席毛泽
东决定发起一场广泛的互助合作运动,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在多种形
式的合作社中他重点倡导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并经常亲自演讲,予以
宣传推广,认为这两种合作社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因素,比个体经营更加先进。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为了
促进边区经济发展,毛泽东写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并附录了三
篇关于合作社的文章,即《关于发展合作社》、《论合作社》、《组织起
来》。在这三篇文章中,毛泽东从农民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农民合作社的性
质、农民合作社的形式、农民合作社的特征、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等方面全
面阐述了农民合作社问题,标志着其农民合作理论的基本形成。 1943 年他
在《论合作社》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如果不进行从个体劳动转到集体劳动的
第二个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改革,则生产力还不能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认为,这样的改革,生产工具根本没有变化,生产的成果也是不
归公有而归私有的,但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变化了。
从土地改革到发展劳动互助组织两次变化,这是生产制度上的革命。同
年,毛泽东发表了《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
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
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
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
经过合作社。在边区,我们现在已经组织了许多的农民合作社,不过这些在
目前还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
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确定了将农民组织起来的长远目标,并且清晰地指
明了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1945 年 1 月他又在《必须学会做经
济工作》一文中指出,“使大多数农民都组织在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互助
团体里面”,不但是经济的需要,也是政治的需要,因为“这种生产团体”,“不
但生产量大增”,“政治也会进步”。
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论断,体现了他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
关于农业经济思想理论的政策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理论趋于成熟。这一时期,他从国家
政治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对合作社经济的战略地位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
合作社的性质,提出了发展合作社的方针。毛泽东明确指出,集体化和现代
化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方向。
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因素看,组织合作社都是无产阶级在国
家政权中领导权巩固的条件。为了保障人民军队的战争供给和改善人民生活,
毛泽东积极倡导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他号召农民组织变工队、互助组或换
工班一类的农业互助组。
1948 年,毛泽东对农村合作社的性质做了这样的论述:“今天我们农村
的合作社,是个体农民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组织的合作社,不完全是社会主义
的,但它带有社会主义性质,是走向社会主义的。”
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通过合作社改造个体农业,实现农业集体
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同时提出,发展合作社必须坚持长期稳
健发展的方针。1949 年 1 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
务》决议中指出:“合作社必须发展,……但合作社不可能很快发展,大概要
准备十几年工夫,……要长期地稳健地进行。……如果希望搞社会主义,太
快,会翻筋斗。”
这一时期的理论,既是对他前期思想的总结,又为新中国成立后认识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
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从社会实践中概括、提炼出了新的内容,丰富
发展了自己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他指出,农民互助合作是对小农经济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明确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阶段;提出了
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发展方针和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战争使得一些农村地区劳动力严重不足;经济
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无法给农业提供大量机器和生产工具;农村开始出现
两极分化现象。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主张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土改完成后,在我国农业中占绝对优势的还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不仅
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必然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因此,必须按
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改造我国的农业,使我国农业由规模狭小的落后的个体
农业前进到规模巨大的先进的集体农业,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走
合作化的道路”。“大规模的轻工业的发展,不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所能实
现的,它有待于大规模的农业,而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农业。”
农业合作化也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唯一选择。毛泽东说:“个体农民,增产
有限,必须发展互助合作。”
“大家劳动,力量大,单干办不到的事,互助组能够办得到,互助组办不
到的事,合作社能够办得到。”
在毛泽东看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是一个渐进的、稳步提高的过程 。
1953 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所采取的步骤是稳的,由社会主义
萌芽的互助组,进到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再进到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将
来也叫农业生产合作社,不要叫集体农庄)。”
毛泽东认为农民合作组织应经过互助组、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这三个阶段,以逐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在社会主义
改造过程中,毛泽东突破了苏联“先机械化后集体化”的模式,主张“先合作化
后机械化,在土改完成后趁热打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依靠农民合作的
力量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而且强调发展农民合作社要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坚决反对强迫命令农民加入合作社。“我们对于一切暂时还不想加入合作
社的人,即使他们是贫农和下中农也罢,要有一段向他们进行教育的时间,
要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觉悟,不要违反自愿原则,勉强地把他们拉进来。”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要以是否增产和增收作为检验合作社成败的标准、
合作社要开展多种经营、国家要支持合作社、坚持勤俭办社等一系列重要思
想。
遗憾的是,由于受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中,毛泽东不仅未能充分地贯彻落实上述思想,而且还一度偏离和违背了之
前确立的一些正确的思想理论原则,在指导思想上和具体实践中都造成了一
些偏差和失误。主要表现在:
其一,合作目标急于求成。毛泽东对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估计过高,
在实践中一再加快农民合作化的步伐和速度,导致合作化中出现一些问题,
如强迫中农入社,在初级社转高级社后取消土地分红,大耕畜大农具作价很
低,偿还期很长,从而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二,合作形式片面化。毛泽东对流通领域的合作社日渐排斥,对生产
领域的农民合作社钟爱有加,而且在生产领域又仅限于种植业,对农村牧业、
副业、渔业则重视不够。
其三,合作方法简单化。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沿用战争年代搞群众运
动、政治运动的方式来加速合作化,大大超过农民的承受限度和农村生产力
水平,乃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958 年,毛泽东认为找到
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即人民公社。但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平
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端日益显露,而且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左”的倾向,人民公
社的发展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和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农民合作理论出现了偏差和失误,但是毛泽
东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提出的农民合作组织思想,饱含着对广大农民
的深切关怀,体现了对解决农民问题的深度思考,在今天仍具有不可磨灭的
历史价值。
四、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一思想的理论价值和
实践价值主要表现在:
第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理论。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造成了
劳动的孤立性、土地的分散性和地域的隔绝性,它“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
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
马恩认为改造小农的主要办法就是合作经济。恩格斯说,我们对于小农
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我
们要挽救和保全他们的房产和田产,只有把它们变成合作社的占有和合作社
的生产才能做到,合作社是他们唯一得救的途径。毛泽东号召农民“组织起
来”,同马恩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他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逐步
过渡的具体形式,不拘泥于马恩表述的个别字句,也不简单照搬苏联集体农
庄的模式。
如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建立过耕牛互助组、劳动
互助社,犁牛合作社等简单形式,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又提
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步走”,稳扎稳打,切合实际,成效突出。
这些可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的东方国家怎样实现对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第二,促进了我国农民的发展。毛泽东倡导的农民合作组织,改革了农
村的生产关系,消除了分散的小农经济这一封建统治的经济根基,使农民走
上摆脱穷苦的集体之路。农民的生产资料由个体所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保
障了农民在合作组织中地位的平等,改变着传统所有制中的人身依附、半依
附关系;组织起来的农民协作劳动、互助发展,扭转着旧式生产方式下农民分
散、落后、保守的弱势状态;农民合作组织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反对两极分
化,体现着“平等、正义、公平”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4 页,此文档共9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