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如何避免中考应试作文跑题

2020-01-17发布者:Heart大小:18.50 KB 下载:0

如何避免中考应试作文跑题 在中考考场上要想完成一篇完美的作文,那么大家要学会在头脑中分层,这样按照自己的 层次来按步骤写,一般不会跑题的,所以怎么分层呢? 首先,是要切题,符合题目的要求。一跑题,分数就在 30 分以下了。即使文笔很好, 也不可能得高分。因为 50 分的作文,有 30 分不是用来评价作家这个层次的写作水平的, 而是用来评价普通人的基本写作素质。比如你将来毕业了去做一个跟写作毫无关系的职业 ——销售,也就卖东西。跑遍了大江南北,到了年底,上级让你交个总结,谈一下对各地 市场的看法。 你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烂,告诉上级:‘没办法,我这个人没有写作天赋,当年中考作文只 得了 30 多分。不过,反正各地的市场情况我该说的都说了。’这样的解释还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上级不会拿作家的标准来要求一个销售人员。但是,如果你写得文采飞扬,说自己过 去一年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 雪,一路走来,感慨万千,但就是不提销售和市场。那你就等着被开除吧! 所以,跑题就不能得高分甚至只能得零分,并不是什么限制创新,而是对你这个人基本 的思维水平和写作素质的要求。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实际工作中,这种要求都是很正常 的。只要不跑题,作文得分肯定能超过 50%了。 “我们的这个体系图,中心出发点就是题目,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一步一步往下走, 可以让我们的思维不至于跑得太远。这也就保证了自己的考试作文不会因为临时的紧张而 意外失手。在考场上一下子丢个二三十分,可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 第二个层次,在扣题的基础上,主题鲜明,或者叫意旨突出——也就是让阅卷老师一看 就知道你想说个什么意思。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能把一个观点或想法说清楚就很不容易了, 写得太散也不好。咱们继续拿那个写总结的销售人员举例。 他的总结首先必须是谈市场和销售。但是,如果关于市场和销售的问题太多,他不停地 列举个没完,什么问题都说得迷迷糊糊的,让人似懂非懂,这也不好。如果他挑出自己发 现的几个最重要的问题,详细地说一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就是一篇还不错的总结 报告了。 所以,我们这个体系图,在围绕题目展开联想的基础上,最后要挑出一个自己最喜欢最 好写的主题思路出来,围绕这个思路来谋篇布局。这样就保证了全文主题突出。一般来说, 扣题而又主题明确的文章,就可以拿到及格也就是 60%以上的分数了,50 分的总分可以 拿到 30 分到 336 分的样子。 再往上,第三个层次,就要求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这个就已经超过普通销售人员写报告的标准了,起码也得是销售经理写总结的标准。你 要是在政府部门或者银行、国企、外企等大机构工作,很多事情都要采用书面沟通。想要 解决个什么问题,或者申请办个什么事情,就要打个报告上去。先说我们要计划干什么— —这是扣题;然后,全文都要围绕这个事来说——这是主题突出;最后,要强调做这件事的 重要性,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成功的可能有多大……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上级一看,嗯,思路清楚、层次分明,说得很好,签字盖章——批准! 咱们公务员考试的申论,也是按照这个要求来写的。咱们的高考作文,也是这样:阅卷 老师第一步是一眼扫过去,看看全文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主题是否突出;第二步就是迅速地 把全文阅读一遍,如果读下来觉得很容易看懂,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那么这篇文章的分数 就会在 70%以上了,也就是 35 分左右。 这三个层次,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我们的体系图来实现。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阅读完作 文题目之后,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选准主题,梳理思路,然后清楚地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那都是很容易做到的。 “我们在此基础上,把字迹写工整,段落划分匀称,然后再引用那么一两句名言或者古 诗词——就像你刚才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就很好,并做到开头有力、结尾干净。那么,并 不需要什么漂亮的文笔,拿个 80%的分数就问题不大。也就是 50 分的作文可以拿个 400 分左右——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这已经够令人满意了。 至于 50 分再要往上,那就是按照将来要想成为作家呀、编辑呀等职业文字工作者的标 准来要求了。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你的文笔和思想深度了。按照我们画图梳理文章思路的 方法,多读多背,自然也是会有所收获的。 所以说,在考场上,用我们这个画图的方法来梳理思路和文章结构,是没有错的。这既 不是投机取巧,也不是生搬硬套,它非常符合中高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核要求,一步一 步地帮助我们写出高分作文。在没有梳理好基本写作思路的情况下,只盯着中考作文的文 学性——也就是文笔——去努力,其实是在走弯路。”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