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建造师考试
- 二级建造师考试
- 三支一扶
- 安全评价师考试
- 保险经纪资格考试
- 报关员资格考试
- 博士入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成人英语三级考试
- 程序员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 大学英语三级
-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 单证员考试
- 导游证考试
- 电气工程师
- 电子商务设计师考试
- 房地产经纪人考试
- 房地产评估师考试
-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 高考
- 高中会考
- 给排水工程师
- 公共英语等级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国际货运代理
- 国际内审师
- 国家司法考试
- 化工师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 会计职称考试
- 基金从业资格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 监理工程师考试
- 教师招聘
- 教师资格
- 结构工程师考试
- 经济师考试
- 考研
- 空姐招聘
- 遴选
- 美术高考
- 普通话考试
- 期货从业资格
- 求职招聘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软件设计师考试
- 商务英语考试(BEC)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 审计师考试
- 事业单位招聘
- 事业单位招聘
-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 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 同等学力
- 统计师考试
- 托福考试(T0EFL)
- 外贸跟单员考试
- 网络工程师考试
- 网络管理员考试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
- 系统分析师考试
- 消防工程师
- 小升初
- 校园招聘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
- 选调生考试
- 雅思考试
- 岩土工程师考试
- 医生招聘
- 艺术高考(艺考)
- 银行从业人员资格
- 银行招聘
-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
- 营销师考试
- 造假工程师考试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 中考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 注册测绘师考试
-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
- 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
- 注册会计师考试
- 注册计量师考试
- 注册建筑师考试
- 注册税务师考试
- 注册资产评估师
- 专升本考试
- 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
- 自考
- 安全员
- 跟单员
- 考试一本通
- 其它资料
小学数学复习课怎么上?看看这位老师的方法就知道了!
三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在总复习前夕病假停课,我顶替她带着孩子们开
始了总复习之旅。
复习结束,我请学生谈一谈复习体会。孩子们都说,我上课和原来的老
师不一样。
我不知道他们的“不一样”有着怎样的含义,但是,回顾两个星期的期末
复习,可以记载的东西还真不少,除去具体的复习细节和内容,我感觉到有
一种意识非常强烈,那就是,努力让复习课能对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着“生
长”的力量。
试卷讲评
“学好数学得有起码的数学感觉”
接手三年级的总复习时,正好赶上学生进行了第 9、10、11 三个单元的
综合考查。在批阅学生答卷时,我发现了很多不该发生的甚至是荒唐、离奇
的答题错误。比如:
250 米+750 米=(1000 )千米。
一个集装箱重 7(千克)。
数学书的封面长 2(平方分米 )。
王伯伯用 70 米长的篱笆靠着墙围了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给出图示),这
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70÷2=35(米)35-13=22(米) 35×22= 770(平方米)
看到这些答案后,或许你会想,“这些孩子真是太粗心了 !”我倒感觉学
生答题未必是太随意,或许他们只是缺乏对数学问题起码的感知罢了。
于是,试卷讲评时我就围绕“学好数学要有起码的数学感觉!”展开。
1.三年级数学和一二年级的区别在哪里?
我首先和学生谈的是,大家都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习的是三年级的数
学。三年级数学和一二年级的区别在哪里呢?
最主要的就是从一步思维向两步思维过渡,也就是说解决实际问题时通
常要经过“先……再……”的思考过程,不同于一二年级做“ 1+1=?”可以直接
看出结果。
像“250 米+750 米=(1000 )千米”的错误,就是只算了 250+750=?,而忽
视了后面还要进行单位的转化这一步骤,同学们将两步思考变成了一步。
当然,等大家升到四年级、五年级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还要经
过“先……再……最后……”的思考过程,才能完整、有序地解决问题。
2.我们学习数学,一定要有数学的感觉!
什么是“数学的感觉”?就是对题目中所讲述的内容,要能有最起码的敏感,
要能联系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
比如,谈到“集装箱”,你总要想起“集装箱”是什么样子的,能将它和自己
熟悉的大宗物品进行比较,看看选择怎样的重量单位最合适。
如果不熟悉集装箱,可以将学过的三个重量单位进行对比:7 吨、7 千
克、7 克分别有多重呢?哪一个更合适呢?
再比如,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样东西,可以有很多的研究角度。像研
究数学书,我们可以研究它的面积,也可以研究它的长度,甚至还可以研究
它的价格。关键在于你要抓住题目中需要你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实际问
题?如果同学们仅仅依靠自己的直觉来解题,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也
可以说对数学的敏感性很差。所以,要想学好数学,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对
数学的感觉。
3.数学学习中,经常要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是实际问题?就是你所面对的现实的问题。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面积,我们可能在考试前的学习过程中练习过了成百上千道实际问题,但
是,当你在答卷时,仍然要面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从新思考。
用篱笆围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围的方法各种各样,但关键是我们要弄
明白题目中是怎么围的呢?70 米的篱笆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一周的长度吗,
还是三条边的长度?我们不能只顾着脑子里想到的方法,而不去理解实际题
目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是很危险的。
我的思考
1.为什么低年级数学不错的学生,到了中年级不适应?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单步思维向
多步思维过渡的阶段。
很多学生低年级数学学得不错,但到了中年级就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品质还没有开始进行这种跨越——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用眼睛看看题目就期望能直接写出答案,缺少逻辑性的思维层次,没有简单
的应对策略。
这种跨越,固然需要一个不断熏染、累积、升华、顿悟的过程。但是,
数学老师应该有这样一种引导、点拨、甚至是告诉的任务。尤其是联系具体
问题的解决和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恰到好处的强化,对学生形成理性思
考和逻辑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2.数学并不拒绝“一定的告诉”,关键是怎么告诉
告诉的背后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告诉具有怎样生长的力量?这对于中年级
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感觉,甚为重要!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可是,它又是一个很现实、
很深刻的话题。
学生小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能感觉到这种“感觉”的作用和神奇,但要想
走进数学的腹地,成为一个真正懂数学、会学数学的人,这方面的引导却应
该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
知识梳理
“我们学的东西并不多,
关键是要能给知识安家”
我用两节课帮助学生梳理完课本最后的“期末复习”,看着满满一黑板的
板书,学生们都惊讶地说:“这学期我们学的东西真多!”
我说,“是啊,写了满满的一黑板呢。不过呀,你们看到的是表面现象,
其实这么多的知识概括起来只分为四个部分”。
随即,我在黑板上补上:1、数与计算;2、空间与图形;3、统计;4、综合
应用。形成如下完整的板书:
1、数与计算:
计数——分数、小数
计量——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时间单位(年、月、日)、面积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计算——除法(□□□÷□) 乘法(□□×□□)
2、空间与图形:旋转 平移 对称 长方形和正方形
3、统计:平均数
4、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对着四个标题,我说:“我们一年级学到的数学,其实也是这四个部分;
我们到了六年级学到的数学还是属于这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每年只
是在不断的添加和组合,我想,大家一旦能够在脑子里记住了这样的一个框
架,每学期期末了,都对着这个框架进行整理,把知识‘安家’,学再多的内
容也不觉得多了。”
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中,我一直把这样的板书记录在小黑板上,并挂在
教室里,每每和学生复习时,总是不时地带着大家对照。几天下来,学生也
开始学着组装,把课本装到心里了。
如在复习计量单位时,我们将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与本册中的联系起来,
构架了初步的知识脉络图。
我的思考
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图——中年级更重要的基础学力
到了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在逐步形成,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数
学是整体的(现在的学习就是低年级学习的继续,又是高年级学习的基础),
并且联系具体的学习情境“告诉”学生,学数学是怎么回事 ?学完一学期后怎样
能把书“装”在心中?
当然,这样的梳理更有“告诉”的痕迹,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会逐步
在脑子里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图。
我想,如果这样的工作从学生一年级学习时就开始渗透、孕伏,到了中
年级时给以点拨和强化,到了高年级时放手让他们自己梳理概括,这或许是
比学会知识、能做几道题更为重要的基础学力。
重点讲评
“把你挑选的好题介绍给大家”
总复习和平时教学一样,也应该紧扣教材进行。以前每到复习阶段,我
总会把数学书从头到尾反复看上好多遍,将整册书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
经典习题、易错题找出来对学生进行强化点拨。
但这样做学生常常并不“领情”,讲评时认真听的只在少数。因为大多数
内容在平时的学习中该强调的都已经强调,老师的一厢情愿不能给学生带来
什么新鲜感。
近年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我调整思路,反其道而行,将回家看书作
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边看书边折出数学书上你认为特别需要引起大
家关注的 20 道好题目(或者是最值得注意的知识点)。
到了课堂复习时,我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折出了哪些“好题”,并把你为
什么要将它作为“好题”的原因介绍给大家。
今年的复习,我依然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这样
的要求好像是高了些。第一次的交流时,有学生就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习
题素材点讲述。
比如有的学生将第 46 页“南京长江大桥长约是 7( )”和第 50 页的“我国古
代修筑的长城约长 7000( )”放在一起比较,原因是这两题中都有 7000。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自然的。当然,我也会不时地根据学生讲解中质
量比较高的,狠狠地表扬一番:“你讲得很好,可以做大家的小老师了,了不
起!”
几次练习下来,我发现学生在对自己选择的题目进行讲解时,逐渐能抓
住要点了。
比如《年、月、日》单元中的两页内容,有学生讲到了“通常每四年中有
一个闰年”的“通常”是指大多数情况,而不是所有情况;有学生讲到判断整百年
份是不是闰年,去掉末尾两个 0 后除以 4,不是整百的年份用末尾两位数除
以 4;还有学生讲到“季度”和“季节”不一样等等。
有的学生甚至能在原来的题目基础上再变化出一两个有难度的新问题。
渐次提高的练习中,我感到学生渐渐将课本都“吃进”肚子里了。心中有本,
这是学习的大境界。
我的思考
学习数学的高境界应该是变“学会”数学为“会学”数学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天真的,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看书——挑题—
—讲述”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在系统回顾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整理的过程。
他们所讲述的,虽然大多数就是平时的学习中曾经接受、掌握到的知识、
方法、解题要点等,但因为是自主思考、独立研究、亲口表述出来的,也就
显得特别清晰,印象深刻。加之老师的恰当引导和热情鼓励,学生所获得的
绝不只是书本知识了,还有积极的情感效应,成功的快乐体验,数学学习经
验的积累。
考试分析
“最难的试题不在卷子上,在你的身上”
总复习期间,少不了要做些综合练习,每一次考查前,学生都流露出考
满分、高分的期盼。可是,他们常常眼高手低,失误不断。
为此,考试分析时我都和学生说:“最难的试题不在卷子上,在你自己身
上!”
首先,考试中万万不能犯低级错误,比如将题目看错、数字写错、基本
的计算算错、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用反、单位名称看丢、平移时的格数数
错等等。
说白了,就是不要把最基本的题目做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全神贯
注、集中全部的精力来读题、答题、运算。
其次,作为一个会学数学、爱动脑筋的学生,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最需
要的是有一些基本的策略。因此,在复习中我总是不时强调对解题策略的使
用。
比如在解决空间图形的题目时,我渗透画图的方法。
判断:一张长方体纸,长是 11 厘米,宽是 6 厘米。将它剪成长是 3 厘
米、宽是 2 厘米的长方形,最多可以剪 11 个。( )
在学生初练时,总是考虑到长 11 厘米既不正好是几个 3,又不正好是几
个 2,因此,在操作时一定会出现“零头”,既然有“零头”就不会剪出 11 个了。
因此这道题应该判错。
我让他们动手把图形画出来试一试,最后他们发现,原来是可以正好用
完原来的纸而不出现“零头”的。
顺此思路,我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图形来表达课本中一些习题的题意,
让大家感受到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真是很有学问,很有作用!
我的思考
在中低年级结合具体问题恰当地进行解题策略的渗透,可以提升学习水
平
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办法来对付它!虽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
材中有专门的单元,而且比较集中在四五六年级,但是,策略的思想是没有
阶段的,在中低年级的学习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解题策
略的渗透,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像画图这样比较直观的方法,是很容
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
我们说,数学学习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要想看到大树,我们得先埋下种
子,或者说,当你开始培育树苗的时候,首先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播种了种
子。
这样的设想是不是太具有超越性而不切学生学习的实际呢?其实不然,
在本学期的最后一次综合测试中,有这样一道提高题:
修一条水渠,修了 8 天以后超过中点 120 米。剩下的按原来的速度继续
修,6 天可以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中点”的意思是有些能意会的,但绝对难以和数
量关系挂上钩。但从测试情况看,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解答正确。通过
对他们解答过程的了解,我发现不少孩子还真是依靠了画图来分析的。
学生们的图远没有我的这么精致、精确,但是,从他们自己绘画的图中,
他们悟出了数量关系、悟出了算法,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毕竟,这样的训练
才刚刚启动了两个星期。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公式大全
(1)长度单位换算:
1 公里=1 千米
1 千米=1000 米=10000 分米=100000 厘米
1000 微米=1 毫米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厘米=100 平方毫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00 公亩
1 公亩=1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
1 亩=666.666 平方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厘米=1000 立方毫米
1 立方米=1000 升 1 升=1 立方分米=1000 毫升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5 页,此文档共1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