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三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2020-03-27发布者:郝悦皓大小:64.29 KB 下载:0

三国的历史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在推动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运筹对曹军作战的方略中,所表现出的 远见卓识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狭小的周瑜妒火中烧。为解除诸葛亮对他的威 胁,周瑜又设下置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 10 日之内督造 10 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 亮出难题,设 置障碍,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 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众将于帐下,并请诸葛亮一起议事 。 当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 10 日之内赶制 10 万枝箭的要求时,诸葛亮却出人意 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 10 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 3 天的时间, 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 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 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 3 天之内造出 10 万枝箭,因此,谙葛亮必死无 疑。 诸葛亮告辞 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 亮一见鲁肃就说:“3 日之内如何能造出 10 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 的鲁肃回答说:“你自 取其祸,教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 20 只船,每船配置 30 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 树在船的两舷。这一切,我自有 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 10 万枝箭。但有 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 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 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 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可是一连两天诸 葛亮却毫无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 并告诉鲁肃要去取 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 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当 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 20 只船连 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 时,诸葛亮又教士卒 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 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 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 “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 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 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 寨的弓弩手 6000 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 1 万余人,一齐向江中 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 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 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了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又从容地命令船队调 转方向,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让士卒加劲地 擂鼓呐喊。等到日出雾 散之时,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 调头返回。他还命令所有士卒一齐高声大喊:“谢谢曹丞相赐 箭!”当曹操得 知实情时,诸葛亮的取箭船队已经离去 20 余里,曹军追之不及,曹操为此 懊悔不已。 船队返营后,共得箭 10 余万枝,为时 不过 3 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 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利,而且也知奇 门,晓阴阳。更善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 3 天 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 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 这一切以后,大惊失色,自叹不如。 明代揭喧《兵经百篇》提出:“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 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借战计应用的经典就是诸葛亮的 草船借箭。后来又有“借东风”、“借鸡下蛋”等说法,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同样 的例子也值得借鉴。 三国的历史故事:孙权忍辱负重图存 关羽遭东吴杀害后,魏、蜀、吴之间的关系立时紧张起来。孙权为移祸 于人,将关羽首级星夜送往魏都洛阳,企图教刘备知道是曹操的原因,关羽 才被杀,让刘 备痛恨曹操,不至于向自己进兵。曹操却将关公的首级,取一 香木身躯配之,封官加冕,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意在使刘备心恨孙 权,尽力南征。刘备念念不 忘兄弟之情,所以在称帝之后,就不顾群臣谏言, 大举进兵东吴。 孙权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权衡利弊:如果东吴当时只是单纯对付前来 报仇的刘备,还不是力不能及。然而刚刚称帝的曹丕如果同时来袭,东吴就 难以招架了。在这种艰难处境下,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孙权采取了政治上和 外交上忍辱负重的灵活政策,获得极大成功。 首先,孙权力争和刘备讲和。他不惜屈尊下就,向刘备“上表求和”,并 作出了重大的让步:一,将孙夫人送回成都;二,缚还糜芳、傅士仁等降将; 三,将荆州 仍旧还给西蜀;四,与刘备永结盟好,共反曹丕。孙权的这些让 步,就是要回到以前的策略上来,使吴、蜀重修归好,孤立曹魏。从长远的 利益来看,这对吴、蜀两 家都有好处。 但刘备念弟心切,断然拒绝孙权的建议,做了一次鲁莽错误的决定。孙 权看到吴蜀交兵已不可避免,又立即对曹丕“写表称 臣”。曹丕也想乘机孤立 刘备,先反西蜀,他派使者到东吴,封孙权为吴王。当时东吴文武百官纷纷 劝谏道:“应自称上、九州伯之位,不应当受魏国帝王 的封爵。”孙权反驳道 : “当日沛公刘邦受项羽的封号,只是出于彼时罢了,现在我的处境也像刘邦, 为什么要推却曹丕的封号呢?”他不顾顾雍、徐盛等人的极力 阻挠,亲自率 领百官出城迎接魏使,恭顺地接受了曹丕的封爵。这样,使魏国在吴蜀交战 时起码能站在中立的位置,不至使东吴两面受敌。 孙权用屈辱忍耐的方式求得一种生存方式,他在吴蜀交战中终于取得胜 利,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英雄本色。 在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合理的一句话大约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孙 权制定策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从战略全局着眼,以政治、外交上的 灵活性,力避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促使战略的态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 化。 三国的历史故事:说客救袁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皇室衰微,义军四起。董卓自携兵入京之后,变 得越来越专横暴虐,独揽大权,有废君自立的意图。但是,又怕事情做得太 露,引起天下 豪杰的怨气,于是想出一个废汉献帝立陈留王的计策。袁绍当 时在京都作官,董卓把他叫来,商议废兴之事。袁绍以为这是个很荒谬的决 定,二人意见不和,冲突起 来。为避免杀身之祸,袁绍出京逃奔冀州。董卓 这时如果下令追捕袁绍的话,袁绍是无法逃脱的。但袁绍的说客们这次帮了 他的大忙。他们凭三寸不烂之舌,救了袁 绍一命。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人,是当时的名士,平时董卓很 信服他们,却不知这些人是暗中帮助袁绍的。他们来见董卓 说:“废兴之事 是关系到天下兴亡的大事,不是一般人所能办成的,惟有您有德有才,足以 服众,才能有此壮举。袁绍这人就是没有本事干这种大事,才借机溜走, 他 不是为了反叛你,他是胆小啊!”董卓听了这番话,心中很是得意。说客们又 说:“袁绍家族是四代朝臣,门生朋友遍天下,如果您出兵追捕他,把他逼到 反叛的 路上,那可就对您不利了。不如用安抚的计策,封他个郡守做做,才 可无患。”董卓听毕欣然同意,他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邮乡侯。却不知中了 说客们的计了。 袁绍在说客们的帮助下,终于保住了性命,后来成为讨伐董卓的核心力 量。 游说之道,在于首先摸清被说者的思路,花言巧语,迷惑对方;使对方觉 得说者在为自己着想,采纳其建议。另一个方面,每一场政治、军事斗争中 的领导者都可能是被游说的人,他们所要作到的是知人知己,思虑周密,以 防上当受骗,遭人利用。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