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郑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2020-03-26发布者:郝悦皓大小:62.50 KB 下载:0

郑姓姓氏源流 1、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 郑桓公。公元前 375 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 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 商丘)等地,为纪念故国,郑国人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 奠用酒而得 名,为商朝一方国。公元前 1046 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 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 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夺西郑 为下都,姜姓郑国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 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称为氏。出自古褒国附庸之邑南郑。韩哀侯灭 了郑国后,郑国王族、国民逃迁至陕西汉中地区,以故国之名再建了一个小 方国,史称南郑,并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郑氏。 5、源于改姓而来: ①朝鲜族改郑姓: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第三代国王朴儒理执政时期,开 始仿汉制分封授姓,其中的珍支部被封郑氏。 ②蒙古族改郑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蒙古族宝里吉特氏,世居喀喇 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多为郑氏、宝氏、李氏、 吉氏等;蒙古族正讷鲁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以后 所冠汉姓即为郑氏。 ③裕固族改姓郑姓:裕固族增斯恩氏,原称增斯恩氏、赠坷斯氏,因姓 氏过于繁复,后多简化成汉姓为郑氏。 ④哈尼族改姓郑姓:明朝弘治初年,知府陈晟把《百家姓》中开始两句 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个姓氏分别让当地的土司使用,哈尼族从此才有 了郑氏。后来,一些哈尼族人在与汉族的交往中,受汉 文化的影响,也在自 己的名字前加上汉字“郑”,成为哈尼族郑氏的新成员。 ⑤满族改姓郑姓:满族济礼氏,亦称纪里氏,世居驽宜(今俄罗斯萨哈林 岛)、长白山区、占尼河(今吉林梨树叶赫河支流)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郑 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 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清朝中叶以后所冠汉姓即为郑氏;弼噜氏, 亦称碧鲁氏、必禄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乌喇(今吉林永吉)、扎 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郑氏。 郑姓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郑姓大约有 75 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 0.97%,排在第二十 位。福建为郑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郑姓总人口的 25%。在全国的分布主 要集中于福建、河南、浙江三省,这三省郑姓占郑姓总人口的 50%,其次分 布于江苏、广东、江西、湖北等。中国郑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豫 鄂两块郑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郑姓大约有 120 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 1.21%,排在第十五 位。浙江为郑姓第一大省,约占郑姓总人口的 25%。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 浙江、江西、福建,这三省郑姓大约占郑姓总人口的 50%。其次分布于广东、 广西、江苏、安徽等。中国郑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 迁移,以浙江为中心的郑姓聚集区开始形成。 当代郑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浙东,每平方公 里人口达到 4.5 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安徽中部、 江苏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达到 2.7-4.5 人。密度最高的(2.7 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5.9%,郑姓人口大约 181 万;0.9-2.7 人/ 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41.6%,郑姓人口大约 608 万;不足 0.9 人/平 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 52.5%,郑姓人口大约 148 万。郑姓在浙江、福 建、台湾,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 1.5%以上,这部分高比例地区的覆盖 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 2.8%;在广东东部、湖南北部、赣鄂豫皖苏五省、 山东南部、四川大部、贵州北部、陕西南部、内蒙古中部、陕甘宁北部、东 北三省,郑姓人口比例通常在 0.5%-1.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面积的 34.9%;其他广大地区,郑姓人口比例不足 0.5%,其覆盖面积约占了中国总 面积的 62.3%,其中人口比例在 0.1%以下的部分占国土面积的 25%。 郑姓郡望堂号 郡望 洛阳郡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因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 高密郡 又称高密国,西汉汉宣帝时改胶西郡置高密国,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高 密市,治所在高密,辖境包括今山东胶州和潍坊一带。 雍州郡 东汉时期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关中、陇 西地区,包括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西北部一带地区。 陇西郡 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 279 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 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 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 南阳郡 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 272 年),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 南南阳)。 荥阳郡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三年(242 年)将原有的河南郡分出一部分设置荥阳 郡,辖地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即郑地区。 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高密堂:以望立堂。 雍州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通德堂:史称北海相孔融敬重郑玄,在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称之 为“通德门”,因以为堂。 博经堂:西汉朝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某一经,郑玄却力主博通诸经,因 以为堂。 安远堂:汉宣帝执政时期,郑吉为侍郎,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后 封为安远侯,派他卫戍西边国境,是为西域都护使。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