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磐安健康教育形式及成效研究

2020-03-04发布者:青青草大小:59.98 KB 下载:0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来达到增强人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农民的健康 问题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在群众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医学卫生知识,提高 全民健康素质,是我们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县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 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形式与效果 1 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健康教育(1)与电视台合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在电视 台开播健康专栏,每周定期定时播放“九亿农民健康教育”电视系列片。(2)与报社合作,开 辟健康教育小专栏:一年四季结合各季节特点,及时刊登防病信息以及一些常见病、慢性 病的防治知识。如预防甲肝与乙肝、预防霍乱、糖尿病的防治、高血的防治等等。(3)与广 播电台合作,开设健康教育空中快车:在农村许多农民朋友还保持着每天听广播的良好习 惯,许多外界信息来源于广播。所以办好广播电台的健康教育栏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播放的内容可以与电视台、报社的基本相同。 2 结合创建卫生县城开展健康教育创建卫生县城,是发动群众参与与卫生工作的一种 活动,是健康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在创卫过程中,通过政府倡导、部门协调、社会支持、 人人参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城区划分为 18 个居民片区,每个片区设立健康教育宣 传窗、建立市民学校。我们则定期组稿,交给片区牵头单位,由其负责刊出。我们则不定 期按需去市民学校进行讲课。 3 利用卫生节日开展健康教育每年的卫生节日,如世界防治结核病宣传日、世界卫生 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世界无烟日、艾滋病宣传日等,我们紧紧围绕主题,制作内容 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板,到主要街道、学校巡回展出,向过往群众 散发传单、卫生小报、知识手册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4 通过讲课座谈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不 同内容进行讲课、座谈。如在老年大学,我们与老年同志以交谈的方式讲授一些老年人普 遍关心的冠心病、老年性痴呆、高血压等疾病的防治,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其它健康问 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则重点讲解突发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各种传染病的防治, 如何进行卫生消毒等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问题;在学校重点放在个人卫生、生理卫生、常 见病的防治上,如有过敏怎么办、如何有效抑制腹泻、居室通风等。 5 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1)在预防接种门诊循环播放计划免疫接种知识问答,让各位家长进一步认识到预防接 种的重要性,自觉接受各种疫苗接种,了解每种疫苗预防的疾病,为下一代的健康体魄打 好基础。 (2)在每周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时,统一进行相关的卫生法规、基本卫 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发给卫生知识合格证,此证作为领取健康证的前提条件。以上形式 多样,多种渠道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重在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 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取得了初 步成效: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中,卫生知识问卷调查合格率达到 80%以上;防病意识 明显加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项目,无明显的经济回报。必须争取领导支持和部门协作, 争取有必要的资金投人,增添必要的仪器设备,才能顺利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全民健康教育牵涉面广,任务重、工作量大,为实现各项工作达标必须加强各有关部门协 作。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与各专业职能部门始终保持通力协作,互通有无的工作 关系,特别是在创建卫生县城期间,多次与创建办、城建局、卫生局、教委等职能部门共 同检查工作,拟定工作方案等,遇到问题共同协商解决。要加强对专职人员爱岗敬业和职 业道德教育,每年派专业人员出去参与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及时掌握信息传播、材料制作、 自动化办公的新技术,新动态,并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业务工作达到了标准化、 规范化。这也是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推进。国家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医学卫生知识 的提高。医疗纠纷呈现明显增多的态势,处理难度加大。这既加重了患方的负担并影响其 身心健康,又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制约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认真分析当前医 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对完善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医疗从业行为。减少医息纠纷的发生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1.1 医疗机构自身因素第一,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淡薄。由于法律意识不 强,医护活动中有意无意损害了病人的合法权益或因病历记录不全、病情交代不清等。一 旦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认定发生分歧。就难免陷于各种医疗纠纷的漩涡中。第二,对医疗 市场形势认识不足。医疗市场竞争机制客观存在,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医 疗技术、服务态度及医疗费用等,而有的医务人员对此未引起高度重视。第三。医务人员 的服务质量不到位。有的医务人员言语生硬或不严谨,解释病情简单或不够准确;部分医 疗机构甚至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这些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 常常直接或间接导致纠纷。第四,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表现在医疗活动中。不按医疗规 范操作,工作不细致,责任心不强,记录不完整等责任或技术性原因,造成误诊、误治而 引发医疗纠纷。 1.2 患者及其家庭因素第一。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增强.患者利用法律来维护个人合 法权益的思想日趋成熟。第二,对生命健康的质量广泛重视,而自身不懂得或无视医疗行 为的高科技性、高风险性以及医学领域存在的未知和变数。第三,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 高。如医务人员与病家交流沟通不够,病情不详细解释,咨询未认真回答等,均可造成他 们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甚至怀疑诊治不负责任,一旦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就会导致纠纷 的发生。第四,对某些医疗项目的收费较高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个人承担费用部分加大 而对医院产生不满,寻找各种借口,提出各种苛刻要求。以达到巨额经济索赔的目的,因 而使得纠纷处理的难度加大。 1.3 社会舆论导向因素时下医疗纠纷得到了社会媒体的极大关注,并成为新闻热点而 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医院一旦发生纠纷,社会上往往同情患者。少数新闻媒体由于缺 乏医疗知识。又对医院工作不够了解,往往对一些医疗纠纷进行不客观、不全面、不公正 的报道,使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受到了一定损害。 2 当前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2.1 加强教育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医疗安全是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避免医疗纠 纷的重要措施。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医疗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医 院要经常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并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重点,对医务人员进行 经常性医疗安全教育,使之切实提高服务意识。要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抓好安全医疗,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一切为了病人”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2.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操作 规程,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特 别是对三查七对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值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病历书写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2.3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平等、融洽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一种平等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 的目标是一致的,要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多听病人及其家属意见,多做 解释工作,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尊重患者的权利,如隐私权、 知情同意权等。各项检查、处置和治疗方案的施行,事先要征得患者同意.尤其是有创性 的检查、处置、治疗及贵重药品的使用。均应事先告知患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2.4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倡廉洁行医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增强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的主动性。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乱收、不多收;要合理检查、 合理用药,坚决查处大处方,努力杜绝“红包”、“回扣”;坚持药品、医疗检查收费项目公示 制,推行住院费用清单制,使病人安安心心看病,明明白白消费。 2.5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医疗服务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特殊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 发展的日新月异.需要高技术水平的人去掌握和实施。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有计 划地按梯队配备人员,做好传、帮、带;强化“三基”训练和继续医学教育,有组织地派员 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行住院医师轮训,建立技术档案,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考核等, 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1 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人文精神在医学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与体现。医学实 践的特点决定了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 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 识和精神。医学的本质特点最能体现人文精神。医学与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医务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医学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使人的人格受到尊重, 个性得以全面发展,使医学的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这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精华所 在。医学不仅仅要把病人当作一个生物体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把病人当作一个社会的人 进行治疗。医学这种人为和为人的显现事业是与人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医学是爱人、救 人、帮助人解除痛苦的科学。要实现这一目标,医学必须具备关爱人的品格。医学既具有 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又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即以 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医学比任何别的学科更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服务 于人是医学的最终价值目标。医学人文精神不仅表现在人文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而且对于人的自由和解放具有意义和价值。 2 医学学科的人文向度 艾钢阳在<医学论>一书中强调:“无论科学性如何强的医生,如果没有艺术之光的启 示,也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医生。”医学专家黄家泗教授说:“人的健康与疾病,不仅受物 质环境的支配,也受社会制度、经济条件、精神状态的影响。因此,医学又是与社会科学 密切相关的。”因此,不能把医学简单地看作纯自然科学,而忽略它的浓郁的人文性。把医 学与技术的界限区别开来,将人文精神纳入到医学范畴内,这样才能够完整地认识医学。 由于人是有意识的,是社会性的人,所以在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人 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大量实践证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 变化对人体疾病有越来越多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上完满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就表明了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医学的人文性基础是医学的“为人”的目的,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医学的社会功利价 值与人类生命价值。在医学认识中只有将医学知识、医学研究及操作的态度与方法,协同 于人文知识、态度与方法,才能实现医学认识的道德责任,才能实现医学“为人”的完整意 义。祖国医学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形成了辩证施治、脉诊、针灸等一系列重要的诊治方 法,将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从而达到诊治病人生理、心理疾患的 目的。因此,忽视人文价值导向,医学就不会达到其初始的治病救人的目的。 3 医学目的与医学宗旨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机会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是单程票。而且,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体生命的时间又显得那样的短暂。热爱生命是医学的核心,救死扶伤 是医学人道主义的目的,是医学职业精神的精髓。医学目的追求的是广大人群的健康。而 不只是减少患病人群的痛苦。医学就其社会职能与研究对象而言,必须兼顾人的生物、心 理、社会及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构成大医学观,向整体医学的方向发展。因此,医 学应当追求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全方位的良好状态与舒适。而不单纯是没有病 痛。中医历来以“治病必求于本”和“养生莫若知本”为其实践宗旨。在科学与文明均高度发展 的 21 世纪,以健康为目标,努力发掘和发展人的健康动力,谋求人的身心在与自然和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中的和谐发展,应是现代医学为人类服务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 21 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对于人类生命质量全方位服务的进 一步深化,医学的社会性、综合性对生命和生存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健康的新内涵扩 展至“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满状态”,而不是单单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富有个性 特征的心理治疗在医疗实践领域广泛运用;多元化医学理论下的医疗方法在实践中的增长 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以上因素导致医学的人文属性日益显现,导致医学以人为本,为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行的理想服务的目标日趋突出。医学是人的科学,它对百姓的健康、 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4 医生的人文品格 作为医学主体的医生,其非技术因素与医疗技术因素一样,如仁爱之心、社会道德在 医疗过程中的内化等,都关联着病人的健康。这种非技术因素原本就是以优良的人文素质 为基础,只有蕴含人性与修养,积极掌握相当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律、伦理和 艺术等人文知识的人,才能担负起医学合理发展的使命。同时,在医疗过程中对疾病本质 的准确把握,也需要涉及到人文领域、社会领域的变化,从这种动态变化中获得医治对象 的心理和生理失和的渊源以及应对策略。医务工作者要想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贯穿了人的一 生。这个过程就是医务工作者把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扬善弃恶的内心信念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觉地开展两种对立的医德观念上的斗争,择其善而从之,不善者而 改之,这就是医德修养的实质。有高尚的医德,对一个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康 德的名言:“没有道德的上帝是可怕的”It],就足以说明道德特别是医学道德对医务工作者 之重要、关键的作用。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师,都十分重视人文修养,他们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进行修养。他们的这种道德修养对他们的成功起了巨大的 作用,使他们成为闻名于世的大医家。 5 医学模式的人文复归 十多年来,现代医学模式在卫生界领导与广大医务工作者中已经达成共识,并以此指 导临床医疗实践。临床诊断不断增添新内容,疾病治疗的概念也不断向外延伸。2003 年 初 SARS 对人类的袭击,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 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传染病不只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也是一种心理 危机,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其传播速度和波及范围比疾病本身更快、更广。尽管 有些传染病的病死率并不高,但它所产生的心理冲击却可以引发一场社会心理危机。例如 SARS 的死亡率为 8.49%,但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不安,破坏了人们原有的社会工作和 生活秩序。SARS 引起的恐惧导致了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信任的危机,甚至 有人患上了“SARS 恐惧综合征”。 由于 SARS 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人类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和 药物。人们惧怕这种可怕的病毒,担心通过与 SARS 病人和相关人员的接触而感染这种病 毒。但是这种“惧怕”和“担心”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发展成对一些人的“歧视”:歧视对象从 SARS 患者、疑似病人、与他们有过接触史的人到已经康复的 SARS 患者、排除 SARS 感 染的疑似病人、战斗在防治 SARS 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甚至于疫区的所 有人。这说明,传染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不只局限于患者、患者家属及与他们有过接触的 朋友、邻居与同事,同样医务工作者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不仅冒着被感染病毒 的危险,而且还被同事和朋友所回避。他们为患者的死亡感到悲哀,对回天乏术感到无奈。 有些医务工作者在与非典战斗的战场上是英雄,可离开医院后却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瘟 疫”。对人们而言,SARS 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这场灾难面前,人们缺乏必要的心理 准备和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产生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是很正常的。 现代医学模式的实质在于从人的本质、从人的社会性出发,强调健康基于和谐的社会 关系中,强调社会文化因素是疾病与健康的第一因素,体现了医学模式的人文复归。因此。 在医学实践中倡导人文关怀是必要的,医学从其产生至今,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导作 用的发展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已经为国际上绝大多数学者所肯定,并被广泛地 运用于医学实践之中,成为引领当代医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但是,突如其来的 SARS 既给 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公共卫生工作严重缺陷的教育课,也对现代医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全面 的检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医学模式和社会生活的 多元化也必将促进医学模式的不断进步完善。 6 人文社会科学对分子生物学的指导 分子生物学是 21 世纪医学科学的带头学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必将成为医学 的主导技术,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21 世纪高科技向医学领域渗透,将使医学理论和 医学技术发生质的飞跃。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4 页,此文档共8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